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全集 » 中国电影最缺什么名字大全集
扩展阅读
日本喜剧历险电影大全 2024-12-29 18:32:26
好看电影悲伤 2024-12-29 18:27:20

中国电影最缺什么名字大全集

发布时间: 2024-11-26 22:49:58

A. 中国内地为什么出不了世界级的电影

想起一个笑话
美国人说 给中国人多少钱中国人也拍不出《侏罗纪公园》
中国人不服 反驳说给美国人多少钱美国人也拍不出《红高梁》
哈哈哈~~~~~~~~~
中国的电影就是太缺乏想象力了 总在历史和现实这个小圈子里打转
都是填鸭式教育惹的祸 .

中国电影走过了百年风雨,过去的2005可以说硕果显著,无极与功夫虽未捧得金球大奖,但是也算是两大冲击,断臂山获了那么多奖可是李安导演只是将自己带出国门却未能将华人文化带出国门。所以我觉得比起卧虎藏龙可以说是个退步。无极上映后票房过亿,然而骂得人很多,也许许多人就是为了实施骂得过程才去看的。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上映时的情况一样,奇怪得是骂无极又回过头来说我们其实冤枉了张艺谋。假设张下部商业大片出来是不是又说我们冤枉了陈凯歌呢?我觉得我们观众对导演和电影是过于苛刻了,过于着急了。难道大投资大宣传就必须获大奖又同时兼顾观众好评么?

陆川导演说“我们观众看商业大片,能不能只满足看个美丽的风景画然后什么都不想回家好好睡觉那?”我们是要求过多了,商业片就是商业片,他不能像文艺片那么感动人,不能像侦探片那么扣人心弦。

张艺谋也说,我们中国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正处在探索之中,我们是一步步一部部胆战心惊摸索出来的。张说他自己就是一赌徒,中国电影不是靠某一个导演带出国门而是一批批一带带导演共同努力。

上面说了要宽容对待中国电影,下面我想反驳一下。

虽说中西文化差异很大,西方人喜欢简单直白跟我们正好相反,然而一个卧虎藏龙让我们的导演们醒悟了同时更迷失了,在一个死角里钻牛角尖。英雄,十面埋伏,七剑,无极,功夫。。。。从名字里就能看得出来全是功夫片,中国功夫是该宣扬,然而天天都是一道菜你还愿意吃吗?

西方观众跟我们中国观众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人,都有人的情感。我们死死抓住一个功夫模式不停尝试,一个个一批批人在尝试,为什么赢得不了观众?有没有想过也许不是这道菜不地道不鲜美,而是人根本已经吃腻了。

电影,就是浓缩文化,升华生活的产物。

而我们中国电影带出国门的是什么?难道还是红高粱时代?或是现在没完没了的打打杀杀?

人的情感在那里?中国文化在那里?

看看我们身边的韩国,小小成本小小投资制作的小电视剧已经占据亚洲市场半壁江山,内地,港台,还有东南亚。以至于台湾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进口韩剧。大长今去年火的不行,一部电视剧,带来的是什么?饮食,文化,衣着,旅游。。。。更痛心的是,本来是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化,却是被人家发杨起来的,甚至有的人还以为那是我们学人家的!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学习学习人家的这种模式那?韩国人民可以自觉抵制日货,保护地方文化,从来都认为自己本国东西最好,这是我们从人家电视剧里看到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而我们又学习的是什么那?

哈日哈韩们,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人家的衣着打扮,而是人家的民族精神!

上面说道中西方文化差异,但是都是人都有人的情感,不得不提的一位我最欣赏的导演??冯小宁。请注意,我没有打错字,不是那个天下无贼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的冯小刚导演,而是黄河绝恋,紫日,红河谷,嘎塔梅林,举起手来的冯小宁导演。

还要补充一下,上面说得张艺谋,陈凯歌等电影成本全部过亿。再来看这个集编剧、导演、摄影制片于一身,荣获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导演奖(1988年)、“童牛奖”最佳故事片奖(1989年)、“金鸡奖”导演特别奖(1990年)、南斯拉夫国际环保电影节“银松奖”(1994年)、日本东京国际儿童电影节“评委会大奖”(1995年)、“华表奖”最佳导演奖(1996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97)、伊朗第17届曙光国际电影节“最佳银幕奖”(1999年) 的导演冯小宁他的电影成本有怎样那?

《北洋水师》50万,《战争子午线》47万,《大气层消失》46万,《红河谷》1000万,《黄河绝恋》280万,《紫日》500万,《嘎达梅林》500万,《举起手来》400万,《信天游》300万。

我们可以看出来,其中最多的就是红河谷的1000万。我想请问,有谁觉得红河谷不好?有谁骂过?又有谁没有被感动?
我想假设如果嘎达梅林如果投资大一点,不说无极英雄十面埋伏的3个亿了,就一个亿,我觉得足以超越《勇敢的心》!如果看过嘎塔梅林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就仅仅500万的嘎塔梅林,无论动音乐,语言,场景等各个方面都已经足以感动你我,足以堪称中国版勇敢的心。

以下再引用一下资料:

“拍了就死的电影
知道拍出来的片子必死无疑,冯小宁还是拍了。
《举起手来》是冯小宁尝试的转型之作。《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拍完,“战争与和平”系列完成,冯小宁想通过《举起手来》实现转型,找到突破。
《举起手来》拍完,在中影公司看片会上放,看片的观众笑得不行。给北京新闻媒体放专场,大家也全乐。《举起手来》还是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加进了不少喜剧元素,夸张、变形、幽默、滑稽,大概可以比作中国版的《虎口脱险》。冯小宁要让习惯看他的战争电影的观众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就请了潘长江和郭达演日本鬼子,也因为他们的表演,有人批评《举起手来》恶俗。冯小宁的解释是:我就是想俗一次,变换一下风格。
当时很多人看好这个片子,预言《举起手来》会有好的发行。
但是后来的结果是死。“战争与和平”系列电影完成之后,冯小宁的电影再没声息。
“我的电影死在国营电影发行体制上。”冯小宁这样总结自己的电影胎死腹中的原因。
《举起手来》死了,《嘎达梅林》也死了。2002年冯小宁拍了《嘎达梅林》。剧本准备了好几年,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莫日格勒河畔拍摄完成。和以往任何一部影片一样,在《嘎达梅林》中冯小宁同时集编剧、导演、制片于一身。“我花了500万,想拍出一部史诗性的大片。但最后还是不行,到现在它的命运就是躺在胶片库里无人问津。”
2004年4月,冯小宁又拍了《信天游》。冯小宁认为,《信天游》对农民生存状态做了如实的反映,片子呈现了人性的深度。“但是轮到《信天游》发行就疲了。其实这次发行方面还算是挺积极的,发行人员开始对这部片子也很有信心,他们看了说这部片子太震撼了,说好好发行应该能好。但是弄着弄着就没动静了。”
“我后来拍了不少影片也都没有公映过。为什么?因为我不入流,不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潮流。我的电影不够‘娱乐’,我拿不出财力、物力进行市场炒作,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现象,我和我的作品在社会上消失。”冯小宁认为这是自己的电影命途多舛的原因。
冯小宁把电影界描述为“江湖”,在这个江湖里你不搭伙就会出局。在他看来,王中军跟冯小刚搭伙,张伟平跟张艺谋搭伙,董平跟何群搭伙,“这些搭起来的伙就好说了,起码路子正。但是他们现在已经形成霸主,这个霸主是合理合法的,别人确实挤不进去,别的势力也不可能跟他们抗衡。”
冯小宁没有忌讳自己是出局者,他说自己有点像狼牙山五壮士,知道自己是必死无疑,也还是要把最后一颗子弹打完再死。
现在冯小宁在靠拍电视剧糊口。“我已经做好了两个电影脚本,我是钓鱼的姜太公。就剩这么一个直钩,我的钩上挂着我的脚本。”
冯小宁等着投资人上钩,他的原则是:你来就来,不来我也不求你。”

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我们中国不是没有好导演,不是没有好影片。中国电影走不开,出不了国门,不是简简单单一方面存在问题,而是电影体制观众媒体等各方面问题,各种矛盾集合在一起桎梏束缚中国电影的发展。

冯小宁导演只是一个代表,也许还有很多跟冯导一样的导演也存在这样那样受机制影响的导演,也许还有很多优秀影片躺在胶片库里无人问津。作为普通观众,骂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心平气和,静心期待,期待我们机制能有好的转变,我们的所有中国电影人共同努力,好好发展中国电影,最终把我们中国电影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B. 中国电影缺什么

中国电影缺乏的核心元素:深度、创新与国际视野


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中国电影最缺乏的是深度、创新以及国际视野。


一、深度的缺失


深度是中国电影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电影在讲述故事时,往往过于追求娱乐性和商业性,而忽视了影片内涵的深度挖掘。缺乏深度的电影往往难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更难以成为经典之作。中国电影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深度,展现文化的厚重感。


二、创新的匮乏


创新是电影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在中国电影的创作中,往往存在题材重复、情节套路化的问题。许多电影缺乏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导致观众审美疲劳。中国电影需要更多的原创作品,鼓励导演和编剧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以推动电影艺术的进步。


三、国际视野的局限


中国电影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拥有国际化的视野。然而,目前很多中国电影在题材、文化和价值观上仍然过于局限,缺乏普遍性和包容性。同时,对于国际市场的研究和了解也相对欠缺。中国电影需要加强与国际电影市场的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和经验,同时注重电影的普遍价值,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电影缺乏深度、创新和国际视野,这是当前中国电影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了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只有如此,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