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电影甜蜜蜜剧情
扩展阅读
国外最新恐怖电影 2025-04-16 17:11:43
电影中的励志英语句子 2025-04-16 17:02:23
看下一场电影怎么说 2025-04-16 16:49:30

电影甜蜜蜜剧情

发布时间: 2022-03-13 19:43:51

『壹』 甜蜜蜜的电影剧情

1986年3月1日,黎小军(黎明饰)告别了女友方小婷(杨恭如饰),一个人从天津来到香港。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赚到钱能把小婷接来成婚。在香港,他认识了在麦当劳工作的李翘(张曼玉饰),两个孤独的人终于成了朋友。偶然间,他们发现彼此都很喜欢邓丽君的歌。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来香港的理想所在,于是他们分手了。小婷终于成了黎太太,李翘也跟了混黑社会的豹哥(曾志伟饰)。
日子仿佛就应该这样继续,可是他们终于发现自己一直深爱着对方。紧接着的一场变故(豹哥意外身亡)使两人再次相遇,时间已是1995年5月8日,他们在纽约唐人街一家商店的橱窗前,一起看着邓丽君去世的消息。当四目相对,耳畔传来的又是那首他们在香港一同唱过的《甜蜜蜜》。

『贰』 电影甜蜜蜜影评

一只觉得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个奇迹。是个必然。《甜蜜蜜》本身也是港片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的港片给我的感觉就是喜欢难大人物,或是生活中的一些‘异类’作为剧本的原创背景,看多了,有点枯燥,因为剧情多少雷同,可以猜到台词的那种。

这时候的港片制作陷入了创作盲区,太多的惊险&武打,似乎港产成了此类电影的代名词。电影人一部部的出,制作人乐此不疲。而观众早已不买帐了。

此时《甜蜜蜜》应运而生,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爱情文艺片,它的成功多少也有一点‘时势造英雄’的味道。从此以后,港影人,开始注重小制作,小剧本的电影了。

《甜蜜蜜》的剧本,不可挑剔。尤其是前半段,那种社会平层,(不喜欢用底层来形容我们老百姓,底层多少有点受气的感觉,可是我并不觉得被压榨了)日常生活原态刻画的可谓是淋漓尽至,让大众产生共鸣。尤其是李翘那种现实追求,又吻合多数怀梦青年心。

最高明的还是最后的镜头。一点点的推过,黎小军的脸,然后在推倒李翘的脸上…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恍惚间十年的情绪摸上心头…,一时间的意乱情迷…,让你我也若若有失…就这样你我也被征服。

电影毕竟是创作,什么事创作,创作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这里提炼出一个引人共鸣或是深思的主题。至此有了后半部分的精彩,也成就了这部不俗的佳作。

所以至使我们百看不厌~~

当当——当然,影片的灵魂黎小军&李翘地人物塑造,完美的无可挑剔。Miggie的影后可不是白拿的,入目三分的深入人物灵魂,骗取了多少观众的唏嘘。

至于黎明,觉得纯属个人真我的演绎。傻笑,绝对的本色。关于这点,我有话说,

其实咱们的黎天王也笑不出别的样子来,就会一种也挺好,这不还捧回了一个‘小金’呢!可见这片人物塑造的有多完美了……(太损的话就免了,人家也没得罪我)

他们用‘痴’、‘傻’来贯穿片子情愫的飞升,一对男女,没有目的地相爱…,李翘说:‘我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爱情就是这么无力,在没有欲望的时候撕生,这种似无非有的爱情最让人肝肠寸断,难以割舍。

试问一定要找个理由吗?只是给自己放弃一个借口……然,当他们明白的时候,已经茫茫十年。

纵然你有宏图壮志,纵然我的种种理由,可是情爱不受任何阻绊的在身体力扩张…,人生、苦短。

未几时,在没有你的地方,我遥遥思念…,终却不了命运的摆弄。千百万次,从这里走过的我,企盼着你就站在路口的转弯处…,千百万次,在初识的窗边回头重见笑脸的你……就这么在最不惊异的瞬间相逢…,十年间风云,弹指一间。这样的邂逅,让我们怅有所失,迷糊的记忆,让我们看着彼此熟悉又陌生的脸,略有所思:‘在哪里?在哪里遇见你?’

尚未诉情的你我,又在迷烁的记忆,狐疑的眼神中匆匆擦身而过…,也许还是没有记起。

然而终究有一天,我们会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

『叁』 高分:影片《甜蜜蜜》很感人,可结局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我是不相信有命运的,后来慢慢就信了。因为年纪大了一些以后,才知道有些事情是真的只能信命了。

当初我在上学的时候,小礼堂里在放映《甜蜜蜜》,当张曼玉和黎明在纽约街头擦肩而过的时候,全体女生都一起发出了整齐的一声叹息。而我站在门口,不屑一顾——要是导演现在把这个电影就此完结掉,那才叫牛呢!

那时年轻气盛的心里从来没有想过人生之中会有不如意,我们都迟早会有一天,需要一些温情来安慰自己。此时完结两人的故事或者说缘分,是个干净利落的选择。只是,那些还在黑暗中隐含期待的观众们,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也许,那个时候,世界是崭新的,机会是大把的。似乎永远都是迎风傲立的我们,是不需要什么可以让自己将来回顾的片刻温情的。因为所有的故事都还没开始,所有的命运都只是还在等待。

就象张曼玉和黎明刚刚从黑白的地铁上下来一样。没有什么是值得回头的。

然后他们在他们的故事中跌宕起伏,生死爱恋。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样跌宕起伏,生死爱恋。不管故事是怎么展开的,最后我们明白的其实都一样。

那就是,命运真的是不可琢磨。一切都是轮回,只是看我们的运气如何。

如果说要选择一滴留在我心里的眼泪,那么我希望是当黎明从张曼玉身后出来的那一刹那——音乐骤然响起,而一切一切都无法形容。

不知道有多少回,只要每次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暗暗叹息一声。看着张曼玉在纽约的街头慢慢的被镜头吞噬,看着自己的心里在慢慢老去。

然后在很多年以后的一天,我在一个咖啡馆里和这个电影再次不经意间重逢。犹如多年以后的纽约街头一样,大家脸上都开始有了岁月的痕迹之后,再面对命运的安排。我仍然是在心里暗暗叹息一声,只是脸上什么都已经看不出来。

认命了吧。几千里奔波徘徊,几千个日升日落。最后还是在这里相聚啊!

就象电影一样,人潮涌动之中,他们分分合合,时光流逝。这本是平常,如果没有最后的一段镜头——和开头一样,黑白的地铁中,未来将要有很多故事的两个人背靠背依偎在一起。然后,他们在茫然中不知道已经开始一生的错过。

就象在毕业舞会上,一个即将离开的人和一个刚刚进来的人,茫然中开始错过。

说来说去,不就是个擦肩而过吗?

只是,我们还能象电影中那样,最后在茫茫人海中相逢吗?

『肆』 电影甜蜜蜜影评

近十年来最成功抓住两岸三地中国人共通感情的爱情文艺片,曾获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岸西的剧本写得极有心思,她用邓丽君的歌曲作为时代象征,将男女主角小军与李翘之间一段延绵十年之久的感情串连起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他俩在1985年坐同一班火车自大陆来到香港,各自展开其新生活。两人从相遇、相识,从朋友慢慢变成爱人,但始终不能在一起。李翘跟了落难的黑道老大豹哥远赴异国,本以为此情不再,但命运又安排他们在邓丽君死讯传出的那一天重聚。 导演手法流畅而富有感情,张曼玉与曾志伟都演出极佳,连黎明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此外,本片将香港人忙着移民外国、大陆人急于成为香港人的“时代悲剧”也有观察入微的描写。

『伍』 甜蜜蜜电影到底讲什么

1986年3月1日,黎小军告别了女友小婷,一个人从无锡来到香港。他最大的理想就是等有了钱能把小婷接来成婚。在这里他认识了来自广州的李翘,两个孤独的人终于成了朋友,而且偶然地,他们发现他们都很喜欢邓丽君的歌。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其实对方都不是自己来香港的理想所在,于是他们分手了,小婷终于成了黎太太,李翘也跟了在黑社会做事的豹哥。

日子仿佛就应该这样继续,可是他们也终于发现自己一直爱着对方。紧接着一场变故使两人再次相遇时已是1995年5月8日,他们在纽约唐人街一家商店的橱窗前,一起听着邓丽君去世的消息,当四目相对,耳畔传来的又是那首他们在香港时唱过的「甜蜜蜜」。

『陆』 张曼玉电影甜蜜蜜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黎小军与李翘在事隔多年后,在香港的楼盘上相遇时,问及互相的现状,却彼此相顾无言。曾是多么坚定的带着理想去生活,可岁月将人们变的面目全非,生活完全背离了当时的初衷。

一切纯洁的、美好的梦想,都消磨在物欲与现实之中。 把迎娶小婷为奋斗目标的黎小军在和小婷结婚后,却像《半生缘》里的曼桢对世钧说:“我们都回不去了。”李翘利用了毕生的精明换取生活时,却感慨:“我好失败!”

(6)电影甜蜜蜜剧情扩展阅读:

电影剧情:

1986年3月1日,黎小军(黎明饰)告别了女友方小婷(杨恭如饰),一个人从天津来到香港。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赚到钱能把小婷接来成婚。在香港,他认识了在麦当劳工作的李翘(张曼玉饰),两个孤独的人终于成了朋友。

偶然间,他们发现彼此都很喜欢邓丽君的歌。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来香港的理想所在,于是他们分手了。小婷终于成了黎太太,李翘也跟了混黑社会的豹哥(曾志伟饰)。

日子仿佛就应该这样继续,可是他们终于发现自己一直深爱着对方。紧接着的一场变故(豹哥意外身亡)使两人再次相遇,时间已是1995年5月8日,他们在纽约唐人街一家商店的橱窗前,一起看着邓丽君去世的消息。当四目相对,耳畔传来的又是那首他们在香港一同唱过的《甜蜜蜜》。

『柒』 请介绍一下张曼玉主演的电影《甜蜜蜜》的主要故事情节。谢谢!

[影片名称] 甜蜜蜜

[领衔主演] 黎明、张曼玉、杨恭如、曾志伟

[影片地区] 港台电影

[影片类型] 剧情片

[内容介绍]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奖

第3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造型设计奖

第42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奖

美国《时代》周刊1997年度十大佳片第二名

1986年3月1日,黎小军告别了女友小婷,一个人从无锡来到香港。他最大的理想就是等有了钱能把小婷接来成婚。在这里他认识了来自广州的李翘,两个孤独的人终于成了朋友,而且偶然地,他们发现他们都很喜欢邓丽君的歌。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其实对方都不是自己来香港的理想所在,于是他们分手了,小婷终于成了黎太太,李翘也跟了在黑社会做事的豹哥。

日子仿佛就应该这样继续,可是他们也终于发现自己一直爱着对方。紧接着的一场变故使两人再次相遇时已是1995年5月8日,他们在纽约唐人街一家商店的橱窗前, 一起听着邓丽君去世的消息,当四目相对,耳畔传来的又是那首他们在香港时唱过的《甜蜜蜜》

『捌』 甜蜜蜜的影片评价

一、社会的同化与自我认知
《甜蜜蜜》所选的故事发生地点具有典型性。无论是前半部分的香港,还是后半部分的纽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而移民正是这类城市的主要人口组成。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文化多元、贫富两极乃至地域歧视都是城市的特点,也是整部电影的推动力。影片中,初到香港的黎小军着装土气,操着一口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乡音。他对电梯、取款机、麦当劳一无所知,像个婴儿一样需要重新学习,立足于更为先进的社会。另一边,会说一口流利粤语的李翘则看似更早融入社会,初来乍到香港,她没有表现出太多困惑,而是直接接受和认可,以当地的价值观否定过去的自己。她努力变身成一个“喝着维他奶长大的香港人”,抹杀掉新移民的身份,自以为这样就不再是外来打工妹。但当她委身豹哥,终于得到社会的尊敬与承认后,却吐露出内心最深的眷恋——家乡的母亲没有等到她赚大钱已故去。而当李翘历经磨难,终于做成美国人后,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和身份认同已没有了虚荣的掩饰——她自然而坦然地对游客们表示,自己是广州人,很想回家看看。移民客的漂泊经历就像一针催熟剂,逼迫着李翘和黎小军成长,促使他们更深层次地认知自己,完成对自己身份的内省。
二、实用主义爱情与理想主义爱情的比较
正如男人生命中会有自己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个女人生命中也会出现两种男人——比如李翘与黎小军和豹哥。黎小军于她而言是理想主义爱情,而豹哥则是实用主义爱情。黎小军给了李翘最初的心动与异性的关心,是初恋情人的角色。豹哥则使李翘的人生展开,令她蜕变成八面玲珑的女人,立足于社会。 然而陈可辛却将这两段爱情都打碎了,这是他的不俗之处。比如片中豹哥死后,李翘的失神与凄凉展现淋漓。原来实用的感情并不低人一等,理想主义的纯洁面对前者也不一定具有道德优势。再如结尾李翘与黎小军的重逢,则又充满浪漫主义的温馨。
三、小人物的命运挣扎
日本电影大师成濑已喜男曾说:“我们的生活一直都在欺骗我们。”影片中,黎小军与李翘事隔数年重逢在婚礼上,相互问及现状却彼此无言。曾是多么坚定带着理想去生活,可岁月将人们变得面目全非,生活完全背离了当时的初衷。一切纯洁美好的梦想,都消磨在物欲与现实中。当黎小军终于迎娶了小婷,却像《半生缘》里的顾曼桢对沈世钧说:“我们都回不去了”。李翘利用毕生精明换取物质时,却感慨:“我好失败。”但无论命运怎样颠沛流离,黎小军与李翘始终隐忍而顽强地坚持。或许这也是导演的悲悯——“命若飘蓬,你要微笑才好。” 香港回归前十年的时代缩影
陈可辛利用电影《甜蜜蜜》记录了香港从1986年到1995年这十年间的群体无意识,并利用这样的历史资源来预言关于中国人命运的未知进程。在这里,陈可辛并未单纯纠结于历史事件所带来的标志意义,而是刻画了历史变迁与社会走向在群体和个人心中潜移默化的微妙处境。这样的处理,使得影片在外在观感和内核共鸣上得到了华人世界的整体赞誉。
陈可辛在处理这样的香港题材时,主体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而是来自内地的新移民。在陈可辛看来,单纯将回归事件的承受主体设定为香港人并不能兼顾中国人的命运整体。进入80年代,随着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国人奔赴他乡谋求生计。步入90年代,由于对香港前景的未知与焦虑,一些港人选择移民海外。但《甜蜜蜜》并未直接表达这种群体心理的焦灼,而是细化到个人的遭遇以及人与人的矛盾,以小人物的真情实感和现实生活,记录了一段不凡的年代。
20世纪末期的中国移民
《甜蜜蜜》的英文片名“Comrades:Almost a Love Story”,意为“差一点就是个爱情故事”。陈可辛曾表示《甜蜜蜜》并非纯粹爱情,它更多是在讲述拼搏、讲述人生、讲述时代。 李翘和黎小军兜兜转转那么久却未在一起,是因为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不够爱对方:小军心中始终有小婷——那是他的理想;李翘为生存依赖豹哥——那是她的理想,不然他们早在一起。正如李翘所言:“黎小军同志,我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为了你,你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我。”一言道出他们忍受艰辛来到香港的目的——为了追逐想象中那个更美好的生活。
这便是时代的印记,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放国门以来,因追逐理想生活而产生移民潮的真实历史和现实心态。电影在讲述内地移民艰辛又坚强的故事时,从侧面不露痕迹地反映着香港特有的殖民地历史,反映着香港整座城市“无根”的漂泊迷惘心态,反映着香港人既想拥有对国家的认同,又无法摆脱对英美文化的艳羡向往。
面对时代的辛酸,导演最终安排了这样一幕:一群大陆游客来到纽约旅行,他们在象征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下争相拍照,但他们同时喊着导游去买奢华Gucci包——他们是快乐的游玩者,不是背井离乡的移民,更不是历经艰辛的偷渡客。他们对拿到绿卡的李翘说:“以前那些人都往外面走,可现在都回去了。很多香港人都到我们内地去打工,以前出来的人都后悔,现在还是国内赚钱的机会比较多。”时代变迁如梭,中国正在崛起,香港即将结束150年的殖民历史回归祖国,1997年并不是这座城市的大限。最终,李翘和黎小军在纽约街头听着面向全世界中国人的播报:“邓丽君小姐逝世......人们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声”,不知不觉走到荧幕前“意外”重逢。这便是属于中国人的声音,无论香港、内地抑或台湾,我们一直有着共同的文化和共通的情感。 影片中,如果异乡客在香港面临的只是地域习俗的差异磨合,那么海外的漂泊者则真真切切感受到低人一等的刻骨之痛:豹哥不明不白死于街头的悲惨局面、李翘在警车上的歧视性待遇无疑是这种状况的真实体现。此时中国人情感肌理中的乡愁命题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展现,一曲邓丽君的《甜蜜蜜》则是这种情绪的象征化依托,触动了两岸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