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称为人生必看电影的《钢琴家》,是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
影片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斯皮曼生于1911年,从小就显露出钢琴天赋,几年后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奏会在欧洲音乐界得到高度评价。回国后成为波兰最年轻的钢琴家之一。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犹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他的父母、亲戚相继被送到集中营。他被迫开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直到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他的庇护下,斯皮曼苦撑到二战结束。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小说《死亡的城市》,于 1946年出版。但由于书中描写了波兰犹太人对当时苏联的不信任,遭到苏联查禁。直到90年代,这本书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家》在美国重新发行,一举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B. 看《音乐家》冼星海谱写家国情怀,我爱你我的祖国!
5月17日公映的《音乐家》,讲述了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流离失所, 在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救助后,以音乐创作激励中哈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故事。
该片由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知名编剧张遂遂、哈依夏·塔巴热克联合操刀, 胡军、袁泉、别里克·艾特占诺夫等中哈两国优秀演员联袂出演。
远望当归 身在异乡心系家国
1940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冼星海化名黄训从延安前往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影片制作陷入停顿,冼星海取道蒙古国回国受阻。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1942年底冼星海又辗转到了阿拉木图,回国无望,居无定所,贫病交加。
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一次音乐会上见到无家可归的冼星海,毅然决定收留他。
拜卡达莫夫非常欣赏冼星海的音乐才华,推荐他到北方的科斯塔奈市音乐馆做音乐指导。 然而过多的磨难和科斯塔奈的严寒最终击垮了冼星海,1945年,他不幸病逝于莫斯科,年仅40岁。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神一旦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冼星海仍念念不忘回延安继续创作投身抗战。
在哈萨克斯坦期间,冼星海拖着羸弱的身子夜以继日地工作,创作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等作品。
他还创作了大量哈萨克民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颂哈萨克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
现在,哈萨克斯坦人慷慨帮助冼星海的故事已成为中哈两国间广为传颂的佳话。
磅礴配乐 宏大格局谱写情怀
胡军通常饰演“硬汉”角色,比如大侠乔峰、西楚霸王项羽、常胜将军赵云等,此次他饰演音乐家冼星海。
胡军出生艺术世家,父亲胡宝善是男中音歌唱家,母亲王亦满是话剧演员,而伯父胡松华则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据胡军透漏,冼星海是其父亲的偶像。为还原病痛晚期的冼星海,胡军减重近20斤。
电影重现了冼星海修改 《黄河大合唱》 及创作交响诗 《阿曼盖尔达》 的全过程,气势沉稳、 情感 细腻,配乐大气磅礴。
在描述家国情怀与战争岁月方面彰显了宏大的格局,在展现 洗星海 与拉姆卡斯一家相处时则细腻生动,许多画面直戳观众泪点。
《音乐家》上个月还成为了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 本届电影节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设为“家·国”。
近日,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特邀电影《音乐家》出品人沈健解析: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什么会选择这部影片作为开幕影片?
家国情怀,中国自古有之。
无论是《礼记》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 家国情怀从来都不是局囿于文字的抒怀,它是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联结,是心系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是一种超越民族的意识形态。
我们应铭记冼星海先生艰苦卓绝的事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奋斗、求实创新,才能强国富家,才能有效抵御霸凌主义,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转载: 央视传媒
C. 豆瓣高分榜的音乐电影除了《钢琴家》、《百鸟朝凤》,还有哪些
先推荐四部老音乐片,每一部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音乐之声》
迪士尼经典故事改编,故事内容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美女贝儿与被诅咒的王子“野兽”之间的爱情故事。女主艾玛斯通表现很出彩,歌声也很美。
D. 电影系列12:莫扎特传
人物传记的文章难写,人物传记的电影应该也不会好拍吧?那《莫扎特传》应该算是一部拍得很好看的电影了。电影有情节,莫扎特有个性,天才型音乐家,莫扎特的音乐就如李太白的诗一样流传千古,所以这是一部有着优美的动听的旋律的经典的电影,带你走近音乐的世界,音乐家的传奇人生。
莫扎特全名伍尔夫.阿曼多伊斯.莫扎特,正如它的拉丁文原意“上帝钟爱之人”一样,天才型选手,但是莫扎特英年早逝,我怀疑是否是上帝是想听音乐,所以收了莫扎特?
莫扎特一定是上帝为了向世人展现最纯粹的美,所创造的最完美的化身。他4岁就开始作曲,短短三十五年的人生中,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交响曲,歌剧,协奏曲。不仅仅是作品的数量,莫扎特的创作风格更是如同诗仙李白一般,飘逸绝伦,一气呵成。博物馆留存的莫扎特手稿,上面也绝少出现修改涂抹的痕迹,好似这音乐在他脑中成形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最终的完美和谐形态。
我,五音不全,但是在听莫扎特的乐曲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嘴角扬起,像是忽然回到了那个在阳光下眯着眼看天上的云朵,嘿嘿傻笑的孩提时代。音乐这种属于天堂的语言,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莫扎特的音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快乐的,像单纯的童年,很合我的性格,我本善良,喜欢欢声笑语,所以听他的音乐是一种享受,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孩童时代。
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响,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奖项的电影,是我个人电影排行榜里永远不可缺失的一部电影,墙裂推荐。
如果有什么东西要带到宇宙去,寻找外星人的话,《莫扎特传》就应该是其中之一。外星人有耳朵的话就能听得懂,外星人有眼睛的话,就能看得到。
天妒英才,莫扎特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痛惜啊!但是我们可以从《莫扎特传》这部电影中得到感动:他像赤子般微笑,满怀信任地拥抱这个斑斓的世界,赞美它的一切美好,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他哭泣,为每一个生命的绽放与消逝;他流泪,因为每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就是为了受难。
音乐题材➕人物题材➕天才的遭遇,真得是一部好好看的电影,看完我的推荐,你难道不想去看看这部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