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私人订制电影片段里的创新点
扩展阅读
新电影传奇天安门观后感 2025-01-15 13:29:35

私人订制电影片段里的创新点

发布时间: 2025-01-15 07:14:46

Ⅰ 电影私人定制

《私人订制》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出品的

《私人订制》宣传海报[3]
喜剧电影,冯小刚导演,葛优、白百合、李小璐、郑恺联袂主演,范伟、宋丹丹、李诚儒、王宝强、成龙、诗雅等诸多喜剧大腕鼎力助阵。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捧腹的圆梦故事:素有“小妞儿电影代言人”之称的白百何在片中分身各种职业,大厨卧底售楼小姐无一不活灵活现,相比过去的单一直线型角色,这次的曲线演绎也把握得游刃有余大范儿尽显。
2013年12月10日,影片《私人订制》几经周折终于拿到了电影公映许可证,已于2013年12月19日正式上映。
愿望规划师杨重(葛优 饰)、情境设计师小白(白百何 饰)、梦境重建师小璐(李小璐 饰)与心灵麻醉师马青(郑恺 饰)四人组成的公司“私人订制”,以“替他人圆梦”为自身业务,专门为不同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无论客户的白日梦多奇葩、要求多严格,“圆梦四人组”统统来者不拒,甘愿满足客户的任何需求,正如同“私人订制”公司的口号——“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一时间,许多怀揣着“奇葩梦”的客户纷纷找上门,私人订制公司也接连面临各种挑战:立志追求高雅跟俗“一刀两断”的全球最“俗”导演(李诚儒 饰)、想要当清官“自愿”接受钱色诱惑的司机师傅(范伟 饰)、生日愿望是想变成“有钱人”的河道清洁工人丹姐(宋丹丹 饰)……“寻梦者”络绎不绝,“圆梦四人组”也绞尽脑汁为每一位客户私人订制圆梦方案,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捧腹的荒诞事儿,每一位客户也都在最后“梦想成真”。
之前媒体和业内人士猜测影片未过审的原因可能是范伟那个角色的部分台词中含有“敏感词”。范伟在《私人订制》中饰演一名梦想当清官的司机,对“领导人”衣食住行、站行坐卧的模仿可谓惟妙惟肖。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这句话用来形容冯氏新作《私人订制》,再合适不过。尽管从主创、主演到故事类型,该片全盘复制了16年前的《甲方乙方》,但两部作品收获的观众评价却有天壤之别。没错,电影变了,时代变了,观众变了,但归根到底,是冯小刚了。《私人订制》的确还可以做得更好,冯小刚导演在这部电影的处理上的确显得诚意不足。但是,作为观影消费者而言,面对一部喜剧,一部打着贺岁电影旗号的喜剧,我们在影院被戳中一些笑点之后,是不是就应该大声呼喊“give me more!”呢?有这种权利,但不一定必要。电影如果只是作为一种娱乐艺术,那《私人订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了娱乐的,至少影院内有不少人在咯咯咯地笑。如果被赋予了商业性质,那她虽然生硬但也不很反感的广告植入,也是无可厚非的。

《私人订制》高清剧照(3张)
如果被期待要有讽刺和调侃,那想被腐蚀的“村镇级领导”、想追求高雅的俗人(据说此处有影射)、一手开关灯就是一手遮城的富豪、谈环保一本正经谈捐献就十分现实的诗朗诵,讽刺和调侃的作料实际一点不少。人们当然可以要求她应该再有讽刺意义一点,应该再搞笑一点,应该再创新一点。但是,一个作品一旦诞生,除了接受各种褒贬之外,不能再做得更多。倘若都可以在上映后不断地修改,那还有什么优劣可言?冯小刚是一个具备才华和能力的知名导演,这一点没错,但是不是就不能拍差强人意的电影?这当然不应该是肯定答案,在创作上,只要你还真正热爱电影,就总会有好的作品诞生。希望冯小刚导演不是累觉不爱的节奏。

Ⅱ 私人影院未来的发展前景好吗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私人影院行业发展的文章,以下是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所谓私人影院,就是私人订制影院服务,一般是独立小包间,装饰精美,用户可自由点播影片、随时观看影片,还能享受私人订制服务。与传统影院相比,私人影院环境较为舒适、私密性高,是适合情侣或是一家人的小团体观影方式。

一、中国私人影院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期 技术变革和消费者行为变化一直是推动娱乐产业变革的两大动力,我们从整个社会变迁的视角全面动态的分析,就会发现消费者行为变化所起到的是决定性作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传统影院市场的突然衰落和汽车院线的迅速发展,无不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

1950年前后美国票房大衰退,普遍认为这与美国电视机的蓬勃发展直接相关。但是其实美国传统院线票房的大衰退要早于电视机普及期,那时美国家庭电视机普及率不足15%,远不足以造成对票房的冲击。真正对美国票房构成影响的是美国战后人口向郊区大规模的迁移。为了解决战后士兵的安置和重返社会的问题,美国政府根据1945年通过的《士兵权利法案》向退伍士兵提供低息贷款买房子、上大学,同时各州大规模兴建高速公路,直接造就了战后美国社会的“郊区化”和“婴儿潮”。

在“郊区化”过程中,城市已不再是消费者娱乐消费和文化活动的中心。50-60年代大约1/4的美国人已住在了郊区,因而许多位于市区的影院成批地倒闭,而与此相对的是汽车影院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1945年,全美汽车影院不到25家,10年后,到达5000家左右,占全美影院数量的1/3,票房收入占全国1/4。

而今中国的消费者行为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首先,受益于中国人口红利、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以及娱乐观念的提升,目前我国的电影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至2015年,中国内地电影票从33.3亿元增至440.7亿元,我国的电影票房全球增长最快,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

其次,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大大激发中小城市、县城甚至乡镇居民的观影需求。2015年,79%的新建影院布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根据大地影院与艺恩公司联合发布的《小镇青年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2015年,一线城观影市人次份额由25%下降到18%,二线及以下城市观影人次份额由75%提升到82%,其中五线城市观影人次份额达到17%,即将赶超一线城市。然而,传统影院仅能辐射至人口在70万以上的中小城市和发达的县城,这为私人影院在五线以下城市和乡镇的发展留出了市场空间。

第三,观影人群主力的变化,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观影需求。80、90后逐渐成为观影的主力人群,根据伟德福思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电影产业报告显示,80、90后占中国电影观众人数的62%。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观影体验。相比于传统影院人员嘈杂、放映影片时间固定、设施老旧等因素,他们更倾向于与家人、朋友来到服务相对较好、环境更好、观影体验更佳的私人电影院。这为私人影院在大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市场需求。

可见,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村镇消费需求的激发、城市消费需求的多元,使得私人影院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两年前,中国私人影院可能只有200多家,目前已经发展到1000多家,未来在中国可能有10万家私人影院,这会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

二、打造“第二院线”是私人电影院的最佳商业模式 所谓“第二院线”是区别于传统院线而言的,即通过连锁加盟或直营方式,以统一品牌形象、统一装修风格、统一运营模式,广泛占领传统院线没有覆盖的发行渠道,特别是城市里的小众电影市场渠道和乡镇的农村市场渠道。

1、“第二院线”模式使得私人影院的盈利水平更高。

相对于单体私人影院,“第二院线”私人影院有着明显的盈利优势。目前单体影院主要是向版权公司购买老片源,通过卖票获得收入,但在房租高企上座率低的情况,单体私人影院很容易发生亏损。而“第二院线”私人影院凭着其在发行渠道上的优势,可以作为一些小成本电影、小众电影的发行渠道并参与分账。从电影的制作方角度来看,他们对于“第二院线”作为传统院线的补充是有强烈需求的。2015年全国故事影片产量686部,上映国产影片278部,这意味着408部电影未能在传统院线上映,而上映的278部电影中还存在着大量“影院一日游”的情况。另外,“第二院线”私人影院如果布局到乡镇和农村,具有宣贯国家政策、弘扬精神文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社会意义,因此政府有可能对此类私人影院予以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前几日在朋友圈刷屏的关于“快手”APP的文章《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虽然角度有些扯淡和矫情,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现状。

纵观整个电影产业链,在“内容—发行—渠道”环节中,渠道是比较强势的,因此掌握影院渠道优势的万达和中影具有明显的产业链控制力,而光线、华谊、博纳等公司则面临着内容的不稳定性和较低的产业链话语权。由此可见,“渠道为王”在私人影院行业中同样适用,控制了渠道自然有着更高的盈利水平。

2、“第二院线”模式使得私人影院在监管上更易操作,有利于行业发展。

虽然私人影院的正逐渐成为娱乐领域里的香饽饽,但在发展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1)版权不明:据了解,由传统影院开发的私人订制式影院和连锁式私人影院都在其官网上有明确的版权声明。而那些由个人开设的小而美影院的电影版权并不明晰。电影片源来自哪儿?是否来自正规渠道?这些都没有明确的官方解释。据消费者透露,一些私人影院可以看到在国内还未上映的国外电影大片,或是一些国内新上映的电影。另外,一些私人影院自称拥有上千部电影片源。(2)灰色地带:私人影院一般是独立小包间,私密性好,甚至有一些私人影院的包间是大床房,关上门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会不会滋生不正常交易也不得而知。

其实,如果把私人影院按照“第二院线”的模式经营,经营者就不会在版权和内容上动歪脑筋,监管风险也不会那么突出,监管制度的会在和市场良性互动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3、“第二院线”模式需要大资本或者大平台的支持。

经过上述分析,“第二院线”私人影院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谁能打造出“第二院线”这一个不得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采用自营的模式,就需要大量资本的介入;如果采用加盟的模式,就需要拥有丰富加盟管理经验的平台型企业的支持。因此,如果BAT等互联网巨头,苏宁海尔等线下渠道丰富的大型企业,以及传统院线万达作为战略投资者,将会大大提高“第二院线”落地的成功率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