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找一部关于精神病的电影
《副作用》side effects
剧情:鲁妮·玛拉将在本片中出演女一号艾米丽·霍金斯( Emily Hawkins)——一位性感美丽却令人不安的年轻女子。她的丈夫被囚禁在监狱中,而她则天天服用大量的处方药来缓解焦虑和低落。如今她的丈夫已经入狱三年,而她在按医嘱服用了一种新药物后,不知情的谋杀了自己的丈夫并最终接受法庭的审判。
Ⅱ 哪部电影的结局让你感到意外
王宝强的一部电影《hello,树先生》的电影结局让我很是意外,甚至让我久久难以走出来,因为我已经陷入了那个情境中,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到后来这个电影的结局是王宝强类似发疯一样的一个人走在山坡上,这个结局看似不完整,但是他留给了人们很多的想象空间,王宝强娶了一个哑巴当媳妇呀,哑巴有很多想法都无法说出来,王宝强即使有嘴,但他说的话也是一个废话没有人能够听进去。所以这个电影的结局特别深刻。
Ⅲ 电影《副作用》中艾米丽为什么没有因杀人被逮捕
简单来看,影片所提供的动机为,女主角因新婚当天丈夫被抓入狱而陷入极度抑郁中,与自己的女心理医师产生了同性情感,女主想彻底放弃在狱中的丈夫与女心理医师在一起,两人合计从谋杀女主丈夫中牟取巨额金钱利益,故而女主在女心理医师的专业帮助下,装作深度抑郁患者在其丈夫刑满出狱后,以服用了抗抑郁药物产生的梦游副作用为由杀害了亲夫,从而得到司法裁决的无罪释放和社会大众的同情,以此逍遥法外,共度拉拉的甜蜜生活。
很多人质疑这个动机站不住脚,首先,女主真的是拉拉吗?她与男人正常的恋爱结婚并准备迎接幸福的婚姻生活,可见她并不是一个真拉拉,其次,再看女心理医师,她也是真拉拉吗?在女心理医师那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为什么偏偏选中了女主而不是别的女人,难道仅仅是因为爱情方面的一见钟情?而女主为什么偏偏投入了女心理医师的怀抱,却不是她生活中的其他女性朋友?如果单用她们是双性恋来解释,就更是站不住脚了。
先暂且不回答上一段的这些疑问,先说一说我看过的一个短篇小说的情节。影片故事让我想到日本著名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大师松本清张的一篇短篇小说《等待一年半》(收录在新近出版的经典合集《大手笔》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看)。在《等待一年半》这个故事中,一个平凡的日本女性,因无法忍受丈夫闲赋在家终日酗酒的碌碌无为,而最终谋杀亲夫。故事中的女人不仅要像男人一样在外奔波辛劳推销保险,回到家中还要养育小孩并面对丈夫酒后的家暴,而这个丈夫正是依赖于妻子丰厚的收入而不思进取,甚至还把妻子赚来的钱买醉后挥霍一空,即使再努力赚再多的薪水,家中依然穷的连修补破损的榻榻米的钱都没有。女人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经过缜密的筹划,女人先是安排丈夫与自己未婚的开酒吧的风骚单身女同学认识,而后让丈夫与女同学出轨,让丈夫愈发厌倦和憎恶自己。再又一次面对丈夫酒后家暴和扬言要与自己离婚的当晚,女人以再也受不了丈夫的拳打脚踢和保护孩子的正当防卫为由杀害了丈夫。这个事情,在当年依然是男权为主导的日本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大众所有人都在谴责这个没良心的丈夫,女权主义更是纷纷站在女人这边为她向法官求情,最终女人被无罪释放。当社会大众都以为这是在正义帮助一个可怜的女人时,女人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个陌生男人突然出现了,他随后向一直帮助女人打官司的女权主义协会会长道出了女人的谋害亲夫的诡计。这个男人在女人丈夫还未死之前就和女人在一起,两人产生感情的前提原来是女人一直在外声称自己是单身,男人向女人求婚后,女人要求男人等她一年半,而这一年半就正好是女人算计好丈夫陷入圈套并最终将其谋害的时间。所以,这个男人瞬间便明白了女人是故意谋害亲夫而非所说的正当防卫。
说这个故事,是因为想说说“杀夫”情结,影片故事的女主也是通过长达四年的准备和装疯卖傻故意谋害亲夫的,这正是女主为何谋害亲夫的产生动机的关键四年。
Ⅳ 真相是什么——影评《副作用》
这是一部悬疑片,剧透会让观影快感大打折扣。 因而本影评分为两部分,【分割线】以上是可在看电影前了解的。 当电影的侦探情节没有明显被渲染的时候,剧情略有点闷,像是一部探讨人性的电影,探讨了抑郁症患者的可怜,探讨了医生的良知,更探讨了法律体系的公平性——当“做过”和“有罪”划等号时,当“无罪”和“受连累、承担后果”划等号时,法律是不是“越位”了?【前半段】在电影的【前半段】中,女主角由于生活的分崩离析而饱受抑郁症的折磨,自杀倾向严重,屡屡失控,因此她去看心理医生,开始了药物治疗。抗抑郁症的药物仿佛是带来快乐和正常生活的万灵药,但副作用不容忽视。药物使她梦游,梦游中,她杀死了自己的丈夫。杀人这一情节突然而至,几个干净利索的镜头,电影进入【中间部分】。 【中间部分】 电影的【中间部分】是对女主角的审判,梦游中杀夫,到底是不是谋杀?检察官给了医生两种结果:女主角要么是杀人犯,要么是医疗受害者,两种情形中都有人受到责罚。但“做过和有罪不能划等号”,此时是对医生良知的拷问。看似选择权在医生手中——女主角的心理医生。但不等他做出选择,女主角已借助媒体的威力,把案子炒得沸沸扬扬,医生迅速身败名裂,家庭生活变得一团糟。电影这时似乎意在探讨,医生在医疗事件中到底是不是一个坏人?跌入人生谷底的医生为了找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开始调查事情的真相,那么真相是什么?【后半段】电影的【后半段】揭示了故事的真相,原来电影之前讲述的全都是假象,真相狡猾地藏在背后,恐怕只有最老道的悬疑片观众才能发觉。那么,已经知道这是一部悬疑片的你,能否在电影解密之前就猜出真相呢? 电影很有模仿希区柯克电影的痕迹,除了结尾的真相太过狗血,应该说是一部好电影。 首先,作为侦探片,它选择了成功的模式,顺应了观众的心理,这是投靠类型片的好处。开篇的一地鲜血、四分之一处关键人物死掉和种种散布于情节中的小暗示,电影的布局谋篇是老套而经典的。但电影原本就没有定位于少数高端观众,而是定位在普通大众,这是商业片抓住票房的不错选择。只是结局部分让人略感生硬仓促,女主角谋杀的动机在我看来是不足的,是给电影减分的地方,也会让观众带着强烈的狗血感觉离开影院,影响电影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