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运镜比较经典的电影片段
扩展阅读
苏联战争电影国语译制片 2024-11-19 23:13:07
日本电影去哪里下载好 2024-11-19 23:11:28

运镜比较经典的电影片段

发布时间: 2024-11-19 21:06:02

1. 拉片的基础知识#3-运镜方式

0.定(Static)
摄像机不做任何运动,直接进行拍摄。

注:姑且算作定机位运镜方式的一种吧,其实根本没有运动。而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一条定则: 画面必须有运动 。无论是画面中的主体发生运动,还是摄像机本身运动所带来的画面运动。长时间的静止不会让人满意的。

1.摇(Pan)
将摄像机水平地从左向右运动。常用于跟踪主体,或显示两个对象之间的距离。

注:想象一下,镜头前从左到右是一条长长的美国公路。这时汽车轰鸣声传来,潇洒地开去,然后镜头从左向右摇动,留下一串尾烟。这就是 Pan

2.俯仰(Tilt)
将摄像机向上或向下倾斜,但是机身位置不发生变化。通过这种方式,观众能够更加感受到主体的高大威武或是弱小可怜。

3.升降(Pedestal)
将摄像机固定于摇臂上,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摄像机镜头不发生俯仰或是摇移的变化。

4.推拉(Dolly)
摄像机固定于滑轨、稳定器等上方,做朝向或远离主体的运动。

5.稳定跟随(Floating Stabilizer Device)
采用稳定器等辅助设备来拍摄一些跟随镜头,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注:那种跟在主角身后左弯右绕,穿过一道道门的镜头。我相信你肯定有印象

6.俯冲(Crane/Boom)
摄像机位于高处(鸟瞰视角),向下方移动,相机在俯仰轴上旋转,最终呈现与视线水平的角度。多用于跟随主体运动的拍摄。

7.手持(Handheld)
摄像机不借助于任何外部设备,单纯手持或是肩抗来进行拍摄。

8.变焦缩放(Zoom)
摄像机的镜头焦段在广角和长焦端之间变化,增强画面的动感,突出主体。

注:不得不提到的 希区柯克变焦(Hitchcock Zoom) *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拍摄时需要摄影师靠近(远离)拍摄对象,同时焦段由长焦变向广角(广角变向长焦),来创造一种魔幻、带有一些迷惑、不安情绪的观看体验。*

9.焦点转移(Rack Focus)
在大光圈带来的虚化场景下,摄像机的焦点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从而引诱观众视线跟随焦点移动的手法。

注:就像有些场景中,前景美丽的花朵先是焦点,我们可以看到背景中朦胧的主角的身影,正当我们想要努力看清其面貌时,焦点逐渐移动到人物身上,让我们的探求得到了满足,而正是这种时候,我们在无意识中更沉浸到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中去了。

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就学习完了拉片基础知识的三部曲,接下来就选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反反复复去琢磨吧!接下来可能会考虑将我自己喜欢的一些片段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多多交流呢!

2. 电影史上著名的长镜头盘点

电影史上著名的长镜头盘点

电影是通过许多镜头的剪辑而成,电影的剪辑往往是一部电影成功非常重要的环节,剪辑可以控制节奏,透过摄影机的运动掌握角色彼此间或是当下景物的相对关系,但是影史上有许多电影导演选择困难的“长镜头”技巧放在他们的作品中,这类“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无法透过剪接来呈现完美的影像顺序,而是必须将每一个场景、物件、人物走位、摄影机的运动以至光源,都搭配的天衣无缝,我整理出12个影史著名的长镜头让大家回顾,感觉非常有趣,送给大家!

1. 《人类之子》,2006年,阿方索·卡隆

阿方索·卡隆毫无悬念的入围,2006年让观众目瞪口呆的一镜到底几乎也为了影史教科书,为此剧组特别研究设计了一个360度的摄影脚架,与车辆结合,这颗镜头除了一镜到底的难度外,在狭小的车内能够呈现这样的张力、演员的表演也配合的完美无瑕,第一名当之无愧。

剧情简介:

当时间进入2027年,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了数万年的人类却不知何故丧失生育能力。而且在这个已然远离文明的社会和人世,已经在最近的整整十八年都没有一个新生儿出世了。整个人类自然也陷入了恐慌和混乱之中。并且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所特有的创造能力也几尽丧失,从而导致了科学技术在很多年内都停滞不前。较为落后的非洲大陆和略显激进的东欧社会更是陷入了彻底崩溃的边缘。而西欧岛国英国则完全沦陷为更加黑暗的独裁统治之下。那些年老体弱的人被无情地送入到进行安乐死的“乐园”;监狱中的罪犯们被流放遗弃;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则基本上变成了半合法化的奴隶。全世界范围内也几乎进入了无政府状态。

2. 《大事件》,2004年,杜琪峰

香港导演杜琪峰在2004年的作品《大事件》开场的7分钟长镜头足以让他拿下金马奖最佳导演,这场戏困难在于每个角色的配合、场面调度和摄影机运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非常紧密,几乎不能失误,最终的成果也保有电影的紧凑和动作场面。

剧情简介:

重案组督察恒追踪元至一幢大厦,正欲行动之际,副指挥官Rebecca却打算将整个行动现场直播。恒与部属戴上微型摄影机冲入现场,却发现大厦内躲着另一班劫匪,两面受敌,形势凶险;但Rebecca却将此片段剪掉。元在大厦内挟持人质,并将闭路电视录到的枪战片段发送给传媒,使警方大为尴尬,Rebecca被迫播放完整片段。Rebecca力劝元投降,但两帮歹徒联手抗警。混乱间,恒成功救出人质,但元也成功逃脱,巧遇Rebecca。Rebecca从未见过元或恒本人,竟误把元当作恒。元遂将计就计,意图借新身份逃出,但在这过程中爱上了Rebecca

3. 《谜一样的双眼》,2009年,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

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电影的《谜一样的双眼》开场五分钟的足球场一镜到底几乎可以荣登影史最精彩的追逐场面,从足球场的远景到观众席以至最后球场内部的紧张追逐,每个角色的搭配、摄影机的运动都是非常厉害的成果。

剧情简介:

退休检察官本杰明·艾斯玻希多 里卡杜·达林 饰) ,对25年前一起案件始终耿耿于怀。当年,23岁的女教师莉莉安娜·科洛托 卡拉·奎沃多 饰) 和银行职员里杜卡·莫拉莱斯 帕博罗·拉格 饰) 相恋,但两人快结婚时,莉莉安娜却在公寓被人杀害。当时司法腐败,本杰明的同事随便找了个外来移民顶罪,现在他决定重新调查这个案件,却发现了更为触目惊心的真相。

4. 《好家伙》,1990年,马丁·斯科塞斯

知名黑道电影《好家伙》这颗精彩到不行的镜头几乎可以重新延伸出另一个故事!这颗一镜到底描述了黑道主角亨利与女伴前往高级热门餐厅吃饭,却从后门进入,途中与许多人物交谈,言行举止精辟呈现一个黑道人物永有的地下权利和黑道迷人的魅力。

剧情简介:

1955年,美国纽约市的东布鲁克林区,中学生亨利从小厌恶学习,却渴望成为黑道分子,神气活现地生活。他逃学为黑道分子做喽罗,到处惹是生非。一次,他贩卖走私香烟被捕,却坚持不向警方透露同伙。他的'做法得到黑道教父保利.西塞诺的赏识,从此他正式地加入了黑道并成为骨干

5. 《周末》,1967年,让-吕克·戈达尔

法国新浪潮知名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在1967年的作品《周末》中,一场长达8分钟的车祸长镜头堪称是影史经典,这颗镜头从焦躁的喇叭声让观众了解到一场未知的车祸引发了这条车龙,其中有公交车、轿车,有人在烦躁、有人在安逸的等待,随着镜头的运动观众会更想知道最终发生车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终荒诞疯狂甚至血腥的画面绝对会震撼你的想象。

剧情简介:

当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其自身的消费观念的重压下开始崩溃时,一次本应田园诗般的周末乡村之旅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交通堵塞、革命、食人族和谋杀的噩梦。

6. 《地心引力》,2013年,艾方索柯朗阿方索·卡隆

几乎有一镜到底强迫症的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总是喜欢挑战这类长镜头的极限,去年推出的《地心引力》也不例外,开场一场精彩的一镜到底镜头运用了无法想象的科技技术以及摄影机运动呈现太空的无边无际以及恐怖的灾难感,阿方索·卡隆也凭着《地心引力》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

剧情简介:

美国宇航员马特·库沃斯基(乔治·克鲁尼饰)和女博士莱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饰)搭乘“探索者”号航天飞机执行STS-151任务,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出舱执行修复工作期间,俄罗斯发射导弹击毁其一颗废弃间谍卫星,爆炸产生的碎片击毁大量航天器并冲向“探索者”号,将其与哈勃望远镜一同撞毁。除了出舱的两人,其他航天员全部丧命。库沃斯基与斯通搜索回宇航员的尸体,转而前往国际空间站,打算使用那里的俄罗斯“联盟”飞船撤离。在靠近国际空间站时,二人撞上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并失控,仅靠一根缠住斯通脚部的绳索与空间站相连。库沃斯基解开自己的拦截索以保斯通得救,后者驾驶“联盟”飞船开向中国天宫空间站,期间的各种故障让她近乎绝望。但凭借着濒死前看到库沃斯基的幻象,她振作起来,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国天宫空间站,并最终驾驶神舟飞船返回地球。

7. 《老男孩》(Oldboy), 2003年,朴赞郁

韩国导演朴赞郁的经典“复仇三部曲”之一《老男孩》是国际影史经典,扭曲的剧本以及精彩的暴力美学绝对影响了近十年的黑道电影,其中一场主角与帮派的“走廊大战”更是以一镜到底呈现,朴赞郁刻意打破窄小走廊的空间感,以水平移动的方式拍摄这场大乱斗,除了运镜上面的困难外,每个演员也都必须货真价实的“对打”。

剧情简介:

女儿生日那天,中年男子吴大修 崔岷植 饰) 在醉酒回家路上,突遭不明身份的人绑架失踪。就此,他毫无理由地被囚禁在一个神秘的私人监狱中。寻死未果的吴大修,每天看电视,三餐吃煎饺。通过电视,他得知妻子已遭杀害,女儿下落不明,自己更被怀疑为凶手。就此,吴大修开始锻炼身体,决心复仇,并在牢中度过漫长的15年。

8. 《辣手神探》,1992年,吴宇森

如果要说吴宇森执导枪战的高手,我想没什么人会反对,尤其他在《辣手神探》中一场医院的一镜到底镜头堪称影史经典枪战之一,周润发和梁朝伟两人从医院杀进杀出、非常帅气,但其实需要非常精密的人物安排以及道具摆设才能完成这样的一镜到底镜头。

剧情简介:

袁浩云是个反传统的神探,他一向疾恶如仇,对朋友极有义气,却因误杀一名卧底警察而内心有了阴影。卧底神探江浪混在非法走私集团里,是组织首领海叔的左右手,甚得海叔的器重,有意栽培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由于海叔年事已高,其江湖地位被新崛起的汪所取代,汪也很欣赏浪,浪为了进一步掌握集团的正确资料,把心一横,干掉海叔,籍以证明自己对汪不二之心。汪大喜,吸纳浪为其头号马仔。袁不知道浪的真正身份,追捕浪,两人拼得你死我活,袁深感此人身份极可疑,后得悉浪是卧底神探,便设法跟浪联络,最终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并一同破坏汪的罪行。

9. 《冬荫功》,2005年,Prachya Pinkaew

讲到一镜到底,一定不能漏掉“武打场面”,《冬荫功》中的攻坚武打场面就是以一镜到底的手法呈现,而这颗镜头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一镜到底,每个对打的对手、陈设摆设,都必须经过完善的安排才能有这样完美的演出!

剧情简介:

泰国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儿子阿锦 托尼·贾 )与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父亲闲暇时传授拳术给阿锦,希望他日后武功有成,可以为泰皇蒲美蓬效力。父子俩还计划将家中饲养的大象呈献给泰皇。在泼水节前夕,父亲和村长商量如何呈献大象。没想到村长却另有图谋,暗中与黑道人士勾结,以给大象体检为借口,把大象送往澳洲牟取暴利。阿锦只身远赴澳洲挑战黑道头子玫瑰夫人 (金星饰 ),在泰裔澳洲籍警察马克和娼妓的巴娜的协助下,将大象送回家。

10.《蛇眼》(Snake Eyes),1998年,玛布莱恩·德·帕尔玛

尼可拉斯凯吉主演的电影《蛇眼》利用三个目击证人的角度去建构故事的核心问题,其中电影开场的10分钟一镜到底镜头非常精彩,主角在大西洋城的体育场来回穿梭,勾勒出他的角色个性与每个人的关系。

剧情简介:

理查德·桑德罗(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饰),与在国防部位高权重的老朋友一海军司令凯文·杜恩(盖瑞·辛尼斯Gary Sinise饰),陪同国防部长前往欣赏重量级拳击赛。想不到国防部长竟然遭到暗杀,现场一万四千名观众都有嫌疑、都可能是共犯、也都是目击者。理查德临危受命,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凶手,保住老友的前程。目前他有三名主要的目击证人:茱丽亚·柯斯泰洛(卡拉·裘吉诺Carla Gugino饰)是个神秘的女子,刚和部长说完话,部长就遭到暗杀,而她则消失在人群中;林肯·泰勒(史坦·肖Stan Shaw饰)是刚输掉比赛的重量级拳王;另外还有凯文·杜恩本人,案发时他刚好被支开不在场。藉由这三个人的证词,理查德逐渐揭穿一个阴谋,而他也被迫面对自己一段不可告人的过去......

11. 《赎罪》(Atonement),2007年,乔莱特

由乔莱特执导的作品《赎罪》电影中段有一颗长达5分钟的长镜头,清楚的描述战后的场景,由于参与的人数众多、场景复杂,可以发现整个摄影机的运动也不仅仅是水平运动,还包括了360度的运动,因此这颗镜头的设计和规划将会非常的复杂。

剧情简介:

《赎罪》是由环球影业制作发行的123分钟爱情影片。该片由乔·怀特执导,詹姆斯·麦卡沃伊、凯拉·奈特莉等主演,于2007年9月7日在英国上映。该片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讲述20世纪30年代一个英国庄园里发生的故事。

12. 《颤栗空间》(Panic Room),2002年,大卫芬奇

曾经执导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 》的导演大卫芬奇几乎没有拍过什么烂片,每一部电影作品都拥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也容易让观众接受,在2002年由金奖影后 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以及小贝拉克里斯汀·斯图尔特(Kristen Stewart)主演的《颤栗空间》有一个非常精彩的一镜到底,来呈现电影主场景的空间关系,以及带出反派人物登场的氛围。

剧情简介:

《战栗空间》是由Indelible Pictures制作的犯罪电影,由大卫·芬奇执导,朱迪·福斯特、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主演,并于2002年3月29日在美国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梅格·阿特曼带着小女儿在安全屋中与三名歹徒斗智斗勇的故事。

;

3. 你心中的华语电影摄影十佳分别是什么

《后来的我们》“看到李屏宾三个字,就知道摄影肯定棒”,的确,李屏宾对光影的塑造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在《后来的我们》中,李屏宾也将他独特的拍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回忆过去的部分,李屏宾使用了大量饱和色以及反差对比来渲染氛围,表现了见清(井柏然饰)和小晓(周冬雨饰)初到北京的年轻气盛。而到了现实的部分,画面转而变成充满质感的黑白影像,这是他们被现实磨砺过后的成熟和沉淀。两种影像风格之间的过渡流畅而自然,尤其是在电影的最后,小晓读着见清爸爸(田壮壮饰)写给她的信,画面就在彩色和黑白之间来回切换,却完全不显突兀,再配上杜笃之的音乐和田壮壮的独白,这个片段让无数观众动容落泪。

《江湖儿女》以公路片的故事结构进行叙述,时间从2001年延续到现在,跨度非常大,每个阶段我们都能看到贾樟柯以往电影的影子。而为了呈现出每个年代不同的质感,贾樟柯特意使用了包括胶片在内的6种摄影器材,从最低像素的用起,逐渐过渡变化,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这17年间的物是人非。小旅馆里的重逢是《江湖儿女》中最重要的一场戏,通过摄影机的运动配合演员的走动,电影用了一个克制的长镜头拍出了巧巧(赵涛饰)和斌哥(廖凡饰)之间的情感暗流。

4. 李雪健在电影《四渡赤水》中首演林彪,开创之功功不可没

李雪健塑造过林彪,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当年他在《九一三事件》中扮演林彪,轰动一时。这是空政话剧团排演的一出话剧,时间长达四小时五十分,接近五个小时。

这个话剧,当年曾经以录像带的形式在全国播放,播放时应该是组织单位观看的。笔者父亲当年在学校当老师,就曾经与同事在党校里看过这个录像带,还说人物表演很逼真。

现在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李雪健在影片里扮演林彪的片段,他在话剧里夹着一个尖嗓子在高八度的音准空间里叫出的“江——青——同——志——啊”,未见其人,就被这叫声给摄服了。

这个话剧排演于1980年,现在看来,大体相当于活报剧的水平,话剧提供的 历史 事实,明显不超过当时的纪实文学提供的素材,但话剧能够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演员的夸张性的演绎。

当时李雪健才26岁,却演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的垂垂老矣但又胸有阴亵的矛盾状态,赋予了剧本里没有的诸多内涵,体现出了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强的功力。

在这之前,李雪健在空政话剧团一直担负着的是跑龙套的角色,地位相当的低。

本来他演的这个角色是虚位以待中戏的李保田的,但李保田太忙,难以来到现场排练,李雪健充当了李保田的替身,代李保田走走位,定定位,一旦李保田来了,就没他什么事了。

但李雪健抓住了机遇,硬是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他不仅当李保田的替身做得一丝不苟,更是代入自我,越俎代庖,假戏真做,把这个角色演绎到非他莫可的程度。

对于李雪健来说,这个角色对于他太重要了。

之前,他在剧团里,只是演演匪兵乙而已,连匪兵甲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匪兵甲,要留给他的同行中比他更玉树临风一点的濮存昕、王学圻这些演员。

李雪健个子只有一米七零,这样的身材,在演员中是很尴尬的,但是,他在林彪这个特型角色上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从一个连一个脸都没有的匪兵乙,跃升为副统帅,这之间的巨大的落差,就这么险象环生地砸向了李雪健,任何人在这样的时候,如果不抓住这个可以进阶的机会,都会后悔终生。

李雪健的起点非常低,父亲也就是一个公社书记,他自小生活在农村里,后来初中毕业当了兵,在部队里因为是山东人,所以会说山东快书。那一年,北京的文工团演大戏,需要群演角色,李雪健在他的部队系统里被借用到北京当龙套。他是一个临时借用的战士,戏完了,他也应该回到基层部队,但李雪健见了大世面,就不想再回到出发地了,于是,他在北京四处投考艺术团体,最终被空政文工团录取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对他来说,留在北京,是一个多么难以企及的奢望啊。

在文工团里,李雪健什么粗壮活都做,使得剧团都不忍心把他裁撤了,甚至考虑过让李雪健在剧团里干干木匠的活,好歹对得起他的付出。

但演出林彪的成功,使李雪健不再是那个随时被剔出剧团的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了。

1982年八一厂再次上马《四渡赤水》,李雪健理所当然地再次在影片中扮演偶而露峥嵘的林彪一角。

《四渡赤水》这个电影当年是江青所抓的项目,影片导演蔡继渭早在1972年,就重走了长征路,体验一路风情,了解 历史 事实。

电影剧本正式立项是在1974年,到1976年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组建摄制组,投入拍摄了。

不过,当时的导演是苏里,而不是1983年公映的《四渡赤水》的导演蔡继渭。

苏里是中国的著名导演,他的战争片代表作是《平原游击队》,由他来执导《四渡赤水》,也是希望他能够在电影里保留下更多的弥漫着硝烟味的真实感。

不过,电影正在筹拍之际,“四人帮”粉碎,因为这个电影的特殊背景,被下令停拍了。

一度时期,剧组人员还因为听命于江青拍摄这个电影而受到影响。

比如《四渡赤水》的编剧之一李传弟就在他所供职的剧团里,因为这个原因而受到审查,后来当然没有事了。

蔡继渭在《四渡赤水》里的一些运镜风格,后来也影响到《淮海战役》的拍摄。

比如《四渡赤水》中红军一渡赤水、经过浮桥的场景,电影用了一个旋转三百六十度的航拍镜头来立体呈现,最后镜头对准了桥上的领袖人物。

这一镜头的构思,对照《淮海战役》中的黄维兵团开进的镜头、最后画面落脚于黄维登上小土丘的终笔,可以看出两者有着相似的运镜构思。

《四渡赤水》里原来是没有领袖人物的,只有团一级的将士,后来1982年重拍的时候,随着当时的形势,电影里将领袖人物作为主人公,但领袖人物基本没有心理冲突,电影里的戏剧冲突成份,还是原剧本里的团一级的将士们提供的。

这样,重拍的《四渡赤水》就有一些尴尬。原来电影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故事架构,通过虚构的基层团队——瑞金团,来表现战争的起承转合,现在加进领袖的指挥部的戏,这两者之间,便少了一个中间过渡的阶层,好像是领袖直接指挥了一个团,那么,这不是把领袖降到师一级的层次了吗?

所以电影后期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电影里加进了一军团、三军团的戏份,这样,至少可以给人的感觉,是指挥部指挥了一军团、三军团,然后才有更为基层的瑞金团如虎添翼,大显身手。

这样,电影就加进了一军团林彪的一场戏、三军团彭德怀的一场戏,但这种加戏的事,是在电影已经定型之后,再怎么加进去,也无法改变原来的电影架构。

所以,《四渡赤水》结尾的时候,领袖人物站在高坡上,前来受到接见的仍是瑞金团的团长,中间依然没有一个中间的过渡阶层。

《四渡赤水》里给彭德怀加的戏,仅仅是安排了彭德怀接了一次电话,而一军团林彪的戏,同样是只给了一个场景。

这个场景可有可无。

此时影片已经走向尾声。前一场戏中,领袖们商议已经把滇军调出来了,下一步是准备走第二步、第三步棋,然后下令发“第一军团”。

这时候,电影里出现了一场“第一军团指挥部”的场景,林彪正在地图前,研究地图上的密密麻麻的纹路。

这个林彪就是李雪健扮演的。

这时,政委拿着电报,对林说,军委要我们进一步向东,暴露自己,带滇军东去。

林头也不抬,说了两句强调的指令,一句是“要二师做好准备。”一句是询问“清水江架桥的事?”

边上的指挥员都显得很轻松,只有林彪不苟言笑,专注地没有离开地图半步。

李雪健扮演的这个角色,也突出了人物面无表情的成份,但对比他在话剧中的夸张的带有明显丑化性的表演,这个影片里的角色形象要正面得多。

李雪健对角色的定位,实际上也影响了后来《大决战》中同样的人物形象塑造。

1996年拍摄的《长征》中,对林彪的咄咄逼人,反而有更多的表现。当时,在一次会议上,林彪提出进攻打鼓新场,得到了在座将领的支持,而唐国强扮演的角色,对此十分恼火 ,大发脾气,后来直接导致精简决策机关,放弃这种扯皮的讨论模式,显然要比《四渡赤水》对人物关系的简单化要深刻得多,也抓住了戏剧性冲突的要害。

这也反映出《四渡赤水》当时在初次涉及到新视野下的战争题材拍摄问题时,无法找到更好地处理指挥部与战壕真实之间的合理分布,只好在电影里简单地比划一下,致使电影里更深层次的戏剧矛盾难以得到展现。

相比之下,1996年的《长征》始终围绕的是领袖人物的思维决策而谋篇布局,更符合艺术规律。这个影片中的林彪是由钟山扮演的,从外貌形象上来看,还不如李雪健来得更为相象。

尽管如此,李雪健在《四渡赤水》里首次出演林彪,还是有着不可忽略的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

对李雪健来说,这是他首次告别匪兵乙担纲这么一个重要人物的演绎任务,而对这个角色来说,李雪健也是第一次为这个角色定下了日后影视作品中始终难离左右的色彩调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 历史 上备受争议的角色,却是李雪健日后鲲鹏展翅的福星呢。

5. 电影长镜头 - 经典篇

每个导演都有一个长镜头的梦。

长镜头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长镜头一般包括下面三点:一、拍摄时间比较长;二、含有起幅、落幅的完整过程的单镜头;三、包含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复杂运动形式在内的综合镜头。但其实也不尽然,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讨论的某些长镜头并不都符合上面三点。

同蒙太奇、正反打等一样,长镜头作为一种镜头语言,除了技术上的作用外,一方面体现了一种上帝视角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通过镜头的移动速度和旋转角度等手段,传达给观众所想表达的情绪,这也是长镜头如此受人钟爱和迷恋的原因。很多伟大的电影片段都是通过长镜头实现的。当然,长镜头也不是每个导演都能用得好。这也是导演功力的一种体现。

要细数电影中的长镜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分享一些经典的和我们耳熟能详的影片。

一、经典篇

1、《夺魂索》,美国影片,1948年上映,是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第一部独立制片并执导的电影,也是他第一部彩色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不但要用长镜头,而且要实现“一镜到底”,但是当时的柯达胶卷一次只能拍摄不到12分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80分钟的影片时长里,只拍了十个镜头,在镜头间的拼接上,尽量做到“不动声色”,使观众察觉不到,看上去一气呵成。

导演的本意是使镜头时长等于故事时长,但这点事实上还是没有做到,这也使得希区柯克对该片非常不满意,他买下了这部影片的放映权,并把它雪藏起来。30年后,该片得以重新上映,这时候,人们才发现这部实验影片的伟大之处。这不是第一部使用长镜头的影片,但却是最经典的。除长镜头外,该片的主题和隐喻哪怕是到现在也是不过时的。

2、《俄罗斯方舟》,俄罗斯影片,2002年上映,获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这部电影实现了真正的“一镜到底”,是电影史上最长的镜头,圆了希区柯克的梦想,影片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90分钟带你游冬宫,但,这是一部剧情片。

冬宫位于圣彼得堡,原为沙皇皇宫和私人博物馆,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圣彼得堡于1712年由彼得大帝定都,1924年改名列宁格勒(1922年莫斯科成为苏联首都),1991年恢复原名“圣彼得堡”。

影片用气势惊人的建筑群,30多个展厅,2000多名装扮各异的演员,3个交响乐团,各色的历史展品,我们展现了俄罗斯曾经的辉煌,以及对昔日荣光的无限向往。“别了,欧罗巴,我将继续前行”。

3、《地心引力》,美国影片,2013年上映,由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执导,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影片开头用近13分钟的长镜头,来展现了太空壮美静穆。这是我最喜欢的长镜头,其史诗程度当与《2001太空漫游》相媲美。

这段长镜头采用灯箱加CG完成,为了拍这段镜头,阿方索-卡隆专门打造了一个巨大灯箱,全部表演、灯光、摄影都在灯箱里进行。由于其叹为观止的特效,以致于这个长镜头本身倒是少人提及。

4、《人类之子》,美国影片,2006年上映,导演还是上面的阿方索·卡隆,获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这是一部科幻片,同时是一部动作片,还是一部文艺片。

西方的长镜头很少反映动作场面,这部影片却是极少数中的一个。影片中有两段高难度的长镜头,一段是战争戏,一段是动作戏,让人印象深刻。从第26分15秒开始,有一场持续12分钟的车内长镜头,车在高速行驶,车内有5个人,镜头在车内游走,既要交待车内每个人的的射击和动作,又要拍摄车外的爆炸、追兵,包括汽车和摩托的相撞,追兵冲到车上和车内人的血腥的打斗。

为了拍摄这个长镜头,导演将汽车改装得和变形金刚一样,又采用了专门的摄像机,即便这样,如何控制撞击的精确及车辆视觉上的完整,仍然让人匪夷所思。临近高潮处的战争长镜头则展现了导演精确的控制力和调度能力。

影片结尾的长镜头则极富宗教意味,“地是空虚混沌;深渊上一片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5、《我是古巴》,前苏联影片,1964年上映,黑白片。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俄罗斯人,确切地说是格鲁吉亚人,语言是西班牙语。这部电影是长镜头真正的典范,任何一个镜头拿出来都可以作教科书使用,值得反复观看。

例如第一个故事开场的屋顶镜头,在3分22秒的时间里,镜头扫荡了整个屋顶的格局,然后下降两个楼层(此时的高楼边缘清晰可见),最后扎入游泳池而结束。先看它的难度,镜头有着平面的推拉,也有竖直的移动,还有水下的摄影,导演要将它们放在一个镜头里,还需要兼顾场景安排、演员表演。摄影机垂直下降是让人惊异的部分,因为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看到了高楼陡峭的边沿,以及坐在无围栏阳台上的演员,这证明摄影机在悬空下降过程里有旋转拍摄(即人为控制摄影机)。更重要的是,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60年代,这个镜头成功实现了水下拍摄。这个长镜头传递的信息量极大,几乎道尽了古巴上流社会奢华的一切,富丽堂皇,浮躁嘈杂。

在影片第三部分的葬礼中,随着缓缓前进的送葬队伍,摄影机开始缓慢上升,到三、四层楼的高度,接着开始向右横摇,从一扇窗户进入屋里,再往前推进,从另一扇窗户中飞出去,在空中滑翔俯拍。这个镜头在60年代的技术条件下几乎可以称之为惊世骇俗,大量利用吊索和传送装置,在没有稳定装置的情况下流畅的运动。其镜头语言、艺术手法足足超前了几个时代。即便是在当今电影艺术领域中,能抄袭到这部作品中的一些镜头也足够得上是先锋之作。

这部影片命运多舛,电影拍摄完成后,苏联和古巴都不认可,苏联更是将其雪藏多年。1992年这部电影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重新上映,整个电影界为之震撼。

6、《雁南飞》,前苏联影片,1957年上映,黑白片。导演还是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语言是俄语。这部电影获第1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电影虽然是描写战争,突出的却是战争中浪漫的爱情悲剧。

导演对长镜头的运用相当纯熟,甚至让人难以察觉,如第24分钟,女主人公在车站送别恋人的场景,摄影机先是跟着她从公交车上下来,挤过湍急的人流,最后镜头摇起,部队入画,整个镜头一气呵成。该片在长镜头上的表现虽然如此不俗,但本片在运镜、光影、剪辑等的表现更是教科书级的。很明显,导演并不是很在意片中的长镜头,有几处高难度的长镜头被导演剪成了蒙太奇。

7、《鲸鱼马戏团》。匈牙利影片,2000年上映 。黑白片,匈牙利语。导演是著名匈牙利大师贝拉·塔尔。电影原著小说《反抗的忧郁》。

影片共145分钟,只用了39个镜头。最有震撼力的一个镜头是人们冲进医院,镜头慢慢跟进,如一个旁观者一样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病人被暴徒们拖下床,暴打一顿,屋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掀翻、砸碎。但是,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一场戏里没有一个人叫喊,痛哭,咒骂,我们只听见金属的敲击声,物品的破碎声,暴徒和受害者都保持了沉默,但正是因为这种沉默才让这场戏更有力度。当两个暴徒把一条门帘扯下,镜头指向一个站在浴缸里骨瘦如柴的老人时,音乐骤然响起,暴徒们如醉初醒般,不约而同停止了殴打,慢慢地一个接一个的撤出了医院。镜头跟着他们离开房间,进入走廊,然后离开这群人,向右摇,镜头里面出现了躲在黑暗中的男主角的脸,他的脸上写满惊恐,眼睛一眨也不眨,镜头结束。其影像及配乐让人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8、《鸟人》,美国影片,2014年上映。获得第87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导演冈萨雷斯是墨西哥人。影片由15个长镜头组成,讲述了一个过气的好莱坞明星重新登上舞台的故事。其摄影和《地心引力》是同一人。

我一直没有搞懂这部电影使用长镜头有什么必要性,尽管技术上很纯熟。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好莱坞的自嗨的产物,然后自己给自己颁个奖。当然这是因为我没看懂,能得奥斯卡大奖自有其道理,当年和其竞争的是《少年时代》,凭心而论,确实不如《鸟人》。

6. 世界公认十大恐怖片

世界公认十大恐怖片如下:

1、《午夜凶铃》

满分的日本恐怖片神作。《午夜凶灵》与《咒怨》是两部完全不同的日本宗师级恐怖片。但我认为《午夜凶灵》更加精彩。不仅有近乎完美的剧情设置,更给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恐怖代入感。没有花哨的镜头但能营造恐怖感,日式经典恐怖片。

7. 八百电影反叛人物是谁

“待我化作尘土,你将见我的微笑。”

《八佰》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淞沪会战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整个影片围绕着上海的四行仓库展开。四行仓库是由4所银行共同出资所建设的一所大仓库,仓库建筑面积共2万平方米,因为要防水防盗,所以房屋全部采用了防爆工艺,日军想要冲破这所仓库,必须要使用重武器。


被删减了十几分钟的电影,让本来叙事线索就模糊的电影变得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交代所有战士的结局。但现实中,英雄的结局是,撤离桥头后,刚到租界,就被英国军队缴纳军械,四天激战尚不离手的枪支就这样被抢走。扣押到了意大利兵营,在兵营里他们每天都会升国旗,唱国歌,后来英国军方没收了国旗,全体将士就每天对着无形的国旗唱国歌,1941年4月24日凌晨,谢晋元在照例出操时被叛徒刺杀,这一噩耗一经传出,全国上下一片哀痛。

另外,这部电影名叫《八佰》,没有用到“百”,而是用了“佰”,创作团队是希望用“佰”这一字告诉观众:这部电影所关注的并非“八百”这个数字,而是这个数字背后,每个活生生的人。

像影片开头所说:“待我化作尘土,你将见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