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死亡实验电影片段
扩展阅读
中国最新古代战争电影 2025-04-25 19:12:44
百合电影最新 2025-04-25 19:12:04
香港老鬼片电影解说 2025-04-25 19:11:55

死亡实验电影片段

发布时间: 2022-04-05 06:26:32

① 电影死亡实验是根据1971年斯坦福监狱实验拍的电影吗 有这个实验吗

《死亡实验》是由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篇而成。该片是由保罗·舒尔灵执导,福里斯特·惠特克、阿德里安·布洛迪等主演的一部影片。
现实中的斯坦福大学的实验,没法继续完成。该实验是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实验把征募来的通过了专门测试的受试者——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人。本来这个实验计划是十四天,但到了第七天就宣告终止。终止的原因是该实验对扮演囚犯的实验者造成了伤害。

② 用一部电影,外国的,片段是一群人被带到一个工厂里,然后最后胜出的一个人可以得到钱不是九人禁闭室

《死亡实验》这部电影就是根据这个真实的实验改编而来。心理学教授发布招募令,只要完成实验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奖金14000美元。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失业迷茫的年轻人来报名。凭借《末代独裁》获得奥斯卡影帝的阿德里安·布洛迪 扮演狱警角色。阿德里安是典型的事业低迷期,没有存在感。似乎狱警的角色让他感受到了成就感,存在感。

③ 求一部恐怖片的片名。男主是试验品,他梦中一直试图猜锁头上的密码打

名字就叫《Thresher》,暂无中文译名,2014年的美国短片,全片长7分41秒。

导演:Mike Diva

编剧:Mike Diva

主演:Nick Gregorio、Ruben Pla、Douglas Olsson

④ 有一部电影记不得名字了,情节大概是这样的:

片名:《死亡实验》

简介:是由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而成。该片是由保罗·舒尔灵执导,福里斯特·惠特克、阿德里安·布洛迪等主演的一部影片。讲述的是一群生活环境,性格特点各不相同的普通人参加了一个实验。实验要求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关在一个模拟监狱中,一组是狱警,而剩下的则是犯人。在整个实验中,犯人必须听从狱警,狱警有权利对犯人实行一定程度的“管教”。如果实验过程中任何一人无法坚持下去,就表示实验失败,大家都是白忙一场。若是所有人都坚持下来,则可获得巨额奖金。

⑤ 想找几部电影有高科技实验室片段的,最好有实验人员的镜头。如生化危机前面部分。

死亡实验
憨豆先生的大灾难
人SHOU杂 交

⑥ 高人给个 德国影片《实验》影评

什么不可以实验
两个星期赚4000马克!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但4000马克的代价是你得当两个星期的"犯人",忍受狱警对你的"侮辱"和肉体上的"折磨"。而所谓的狱警、监狱和犯人,都不过是托恩教授(Prof. Thon)实验的工具。实验的目的,是想测试一下人在这样一种人为的逆境中所可以达到的忍耐极限。

这是2000年出品的德国电影《实验》(Das Experiment)所讲述的一个寓言体的故事。

20个为了得到4000马克酬劳的志愿者换上囚服,成了一个临时监狱里的"囚徒"。既然是实验,他们谁也没有当真,还嬉皮笑脸,不时开着玩笑。放风的时候打篮球,还把球砸到了"狱警"的身上。倘若实验这么做下去,显然达不到托恩教授所需要的实验结果。为了更逼真地进行这场实验,"狱警"首先对一个不愿喝牛奶的"犯人"实施了体罚措施。其他"犯人"也只当好玩,和被罚的"犯人"一起整齐划一地做起了俯卧撑。但惩罚措施随即马上升级......就在"狱警"和"犯人"不断升级的相互较量中,局面终于失去了控制,背离了实验者的初衷,进而演变为"狱警"和"犯人"你死我活的冲突和搏斗。连教授的女助手也被强制关进监狱成为犯人,并差点被"狱警"给强奸。

以前一直觉得德国电影很乏味。《实验》却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而且,故事本身充满了德国人一贯的哲学思辩的色彩。

以我的理解,电影想说的实乃"人性本恶"。我们之所以还能相安无事,和谐共处,是因为我们接受了某种秩序和制度的安排。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因这教育而形成的自律其实都是这种秩序和制度的一部分。我们身处其中所以我们浑然不觉。但人性之恶,其实犹如牢笼里的猛兽,它是因了这个制度的安排才没有肆虐的可能。一旦挣脱了束缚,它便会如洪水一般泛滥。我们所应做的,便是顺应这种秩序和制度,从而将我们内心的恶压制到无穷小的空间。如果我们试图挑衅这样的秩序,必将自食其果。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呢?解读这个秩序本身就需要我们竭尽人类的智慧。比如,我们是否应该做克隆人的实验?我们是否应该改变人的基因结构?克隆人和改变人的基因是否是对这种秩序的粗暴践踏和致命的破坏?

往小里说,这部电影也对我们的生活富含启迪。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包含了一种秩序原则和伦理。如果你试图挑衅,必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常见的事例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恋人之间对爱情的人为考验。感情是否经得起考验,自然要将它放置在复杂变幻的人情世态中来观察和把握。但若人为地制造事端来考验,如影片中的"实验"一样,那无疑是对这份感情最直接的戕害。因为你我都不是圣人。你并不能保证在你对一份感情作出承诺之后,便不会再遇到其他情感的诱惑。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英雄并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其实,英雄和"狗熊",往往是一念之差。既如此,何不小心翼翼地呵护心中那团求真向善的火苗?人生之路,毕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失之毫厘,终会谬以千里。

⑦ 如何评价《死亡实验》(2009)这部电影

首先得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但另一方面,他的广泛接受度并不是很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换个角度来想,如果影片中的记者和军人扮演了狱警的角色会不会变得同样暴力,而当身边志同道合的人开始受利益驱使而分化时谁能够抵抗住沉默螺旋带来的压力?这些问题没有谁敢拍着胸脯给出肯定答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心中都住着“可能爆发也可能屈从变为懦夫”的恶魔。所以在无法根除这个恶魔时,只能期望被固化的情境中能永远脱离黑暗了……

⑧ 影片《死亡实验》吓人吗

不吓人也不恐怖。只是有点暴力
有两个版本,德国版和美国版,推荐看看德国版的,更加尊重真实的实验场景,不过比较夸张。
可以看看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网络词条,这是这个电影的原型。
总的来说很值得一看

⑨ 一部电影, 关于一群人为了做一个测试 进入一个监狱 进行心理测试的电影!叫什么!

死亡实验

由《劳拉快跑》男主角主演,讲一次科学实验:找二十个普通良民,随机分成两组,八个狱卒十二个囚犯,来模拟一周的监狱生活。开始时大家嘻嘻哈哈,后来狱卒开始使用权力维持秩序,随后发展到滥用权力、私刑、发泄个人情绪、最后组织实验的几个科学家都被“狱卒”们抓了起来,项目负责人被杀。
做为一个心理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一部分,二十个应征者随机分成两组,十二人一组扮演在押犯,八人一组扮演狱卒。在这个被控制的类似监狱的环境中,“犯人”被监禁而且必须遵守制度规定,“卫兵”则接到命令维护这里的秩序。你将被进行两个星期的“洗脑”,检验对角色分配的执行情况,权力和控制,而这个试验在两星期结束后,你将不再是你。但这仅仅是个模拟试验,也或许不是……
莫瑞兹是一个前新闻记者,他混入这个试验中(代码A.K.A.罪犯#77)一心想揭开此中秘密,希望给他的编辑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试验开始时,罪犯们对自己的角色感到好笑和好玩,而卫兵则对自己的任务十分认真和紧张。但几小时之后,当一个小小冲突和争吵发生时,双方都投入到了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中,而随着冲突的升级,卫兵们必须使用任何可能的手段让罪犯们保持秩序,随后发展到滥用权力、私刑、发泄个人情绪,最后组织实验的几个科学家都被“狱卒”们抓了起来,专案负责人被杀……
出租车司机Tarek看到一则报纸广告:内容是征求模拟监狱的参加者,奖金为四千德国马克。他前去应征并被接受,在一所大学内进行模拟监狱生活的体验。“体验”是这样进行的:20位参加者分为两组,一组是八个监狱看守,另一组是犯人,看守有制服、手铐和其它装备;犯人则生活在一间很小的牢房中,只能穿一件长长的白外套,不允许暴力行为。看守制定了六条规矩让犯人遵守。教授们使用监视器传送图象给控制中心,那里有人监视犯人的一举一动。这样,“体验”的第一天开始了。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两组人之间先前的和平关系逐渐紧张起来,一些小殴打发展成大规模的严重的打斗,甚至Tarek(现在是囚犯77号)的反抗,之前还是普通人的看守和犯人开始为权利而斗争,看守利用不必要的手段折磨和羞辱犯人。“实验”揭示了这样一种残忍的人类本性,在持续增长的压力之下,人性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教授们的预计,每一个事件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灾难……
本片根据1971年的真人真事改编,描述德国某研究院进行仿真监狱实验:20个应征入选的男子,分别担任狱警和囚犯。这计划历时二周,期间禁止使用暴力,由研究小组监察双方的“人性反应”。他们最初很轻松,但逐渐假戏真做,终于酿成失控的大迫害和大反抗,因为狱警之一充满权力欲,又是虐待狂,而做囚犯的卧底记者又故意惹事生非,以至惹出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