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驢得水電影要表達什麼
擴展閱讀
劉德華關之琳賀歲電影 2025-01-09 16:24:33
最新電影迅雷下載2018 2025-01-09 16:09:26

驢得水電影要表達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3-16 03:17:40

1. 《驢得水》 驢得水這個電影到底想表達個啥

以喜劇的方式講述一個悲劇的故事,處處充滿辛辣諷刺,有野心,有膽識

2. 驢得水講的是什麼寓意

黑色幽默,是一種荒誕的、變態的、病態的文學流派,把痛苦與歡笑、荒謬的事實與平靜得不相稱的反應、殘忍與柔情並列在一起的喜劇,而電影《驢得水》就是這樣一般在笑著流淚的電影。

一.驢得水的最初含義,只是驢得水

電影的開頭就是村裡的驢舍著火了,需要用水澆滅,但是老師們都拒絕了,因為全校老師的生活用水都要通過這條驢子來獲得。所以最普通的含義就是通貨驢子來獲取水。

但這個結局讓我想到了一個詞:卸磨殺驢。明明這只驢子是幫你們拉水的唯一工具,但是你們卻連安身之處都不管不顧,側面便看出來這些人的冷漠與自私。

二.《驢得水》中的驢是「銅匠」,水暗喻「美元」

因為校長虛報了老師,但是因為上級要來考察這位老師以此獲得美國人對他的資助,所以讓銅匠冒充驢得水老師,所以深層含義是學校乃至領導,想通過驢得水來獲得金錢,以此滿足自己的私慾和學校的發展

為了獲得這次資助,有很多人奉獻出了自己寶貴的東西,最終卻落得一場空的悲慘結局。

三.驢得水是對教育亂像的批評

在美國著名的驢象之爭中,納斯特畫了一頭驢登在《哈潑斯周刊》上,以諷刺當時北部反對內戰的民主黨人。這幅漫畫加深了人們頭腦中「民主黨即驢子」的印象。驢子雖然笨頭笨腦,卻被民主黨人視為既聰明又勇敢的動物,這已經是比較誇張的一種說法了,但是在電影《驢得水》中更加諷刺的是是把這個當做一個人名,還是一位教書育人的老師人名。可以稱只為「」驢老師」。通過一個驢,來諷刺教育亂像。

為了獲取利益,這群老師們失去了最初的理想與道德,在黑暗的官僚之下,他們選擇順從並且助紂為虐,哪怕是出賣自己平時要好的同事也再所不惜。教師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道德早已被他們拋之腦後。

四.對於銅匠而言,驢得水三個字是改變他命運的機會。

銅匠本就身份卑微,而且家庭地位底下,被自己的妻子辱罵,好不容易通過冒充驢得水而獲取了金錢、地位、榮譽乃至出國深造的機會,驢得水這便成為他的生命之源。但是驢子就是驢子,銅匠就是銅匠,再怎麼包裝,都會回歸與本質。

最為感嘆的是最後謊言被拆穿,現實卻已久,他們都沒有改變,依然是那麼骯臟,最後問「一曼呢」,早已經忘記了曾經他們對她的傷害!

3. 如何看待電影《驢得水》

我和劉露這次想做一部大家沒見過(或者說是很久沒見過)的電影,希望能兼具商業性和藝術性。更確切地說,我和劉露所學習的藝術體系本來就要求作品面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我們所追求的藝術性本就不是背離市場需求的。

我們力求用簡單質朴的手段,表達豐富的故事和情感。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民國,取材卻是來源於我和劉露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幾乎每個人物都有身邊人的原型,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作品和觀眾交流我們對於人類某些共性的思考。

我和劉露相信商業和藝術並不一定那麼涇渭分明,我們不做沒營養的垃圾食品也不是寡淡的養生料理,我們想做一道好菜,讓食客覺得好吃的同時得到營養。

4. 如何評價《驢得水》這部電影

《驢得水》和商業電影的共同點是都追求「好看」,追求讓大眾看懂、看過癮。而我們並非通過堆砌明星或追求大場面來達到好看的目的,而是通過不一般的精彩故事和不一般的鮮活表演。《驢得水》和藝術電影的共同點在於都具有強烈的風格感和創作者的個人表達。這部電影強烈的戲劇化風格繼承自《辦公室的故事》、《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醜八怪》等這些我和劉露非常熱愛的電影,但這種風格或許與大家心目中藝術片「詩化的風格」是截然相反的。

5. 如何評價電影《驢得水》

每部影視著作都有它的意義,大家是怎麼評價《驢得水》

《驢得水》和商業電影的共同點是都追求「好看」,追求讓大眾看懂、看過癮。而我們並非通過堆砌明星或追求大場面來達到好看的目的,而是通過不一般的精彩故事和不一般的鮮活表演。

我們能把蒜皮當雪花,我們也能為活命當狗爬,我們能張嘴是理想,閉嘴是日娘,我們也能前腳踏進金錢的坑,後腳邁入正直的門,作品源於生活,也會放大生活,我們很難因為作品去改變品性

但我們至少可以對照作品完善人格多數時候,我們都一樣,用最渺小的私念去支撐最偉大的理,想。

6. 電影《驢得水》有哪些隱喻

驢得水影評
——孤塵(蒙)

這部電影有深刻的象徵意味,有點像西遊記大聖娶親,它思考和沉默的部分遠遠超過了搞笑本身。可以舉例,特派員,象徵著土匪頭子,流氓,刻意的光頭更是指向當時的執政黨,其中有一句話,「我還能換個地方當差」,暗示當時的軍閥亂象之重,還有更深的意味(台),他的秘書使得張一曼免收強奸,這里應該指的是軍閥中好人與壞人的碰撞,張一曼此刻象徵著多災多難的中國,以前的破鞋事件應該是列強侵略中國事件。裴魁山,投機主義者,他也曾想當個普通人,幸福地活著,但是張一曼拒絕了他(張一曼的自暴自棄和自卑使得她無法接受魁山),而後他變成了一個瘋狂為自己謀求利益的人,對張一曼有著深深的厭惡(註:在發現張一曼與銅匠睡覺之後),內心的絕望使得他暴露了本性,然而這種本性我並不抱有很深的排斥,相反這是一個絕望者的必經之路,之後他還能罵張一曼,說明他仍然懷有幻想。他象徵當時的小資產階級。周鐵男,原本的他是熱血青年,可以說對這個社會抱有熱情,堅信自己能解決問題,無論是社會還是個人,好像當時的遊行學生。但是當他直面過特派員的槍之後,他徹底變成了一條狗,可以理解患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舉個例子,當時當局簽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大規模學生請願,當局給了兩個選擇,一,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二,請征入伍,當士兵,結果浩浩盪盪幾千人,無一人入伍。他成了只會動嘴皮子的人。銅匠,象徵著獲得利益而膨脹的人,可以當做發國難財的人,起先他忠於祖國,接濟國家,後來發現他甚至可以有大量權力控制他想要的,所以性情大變,參見漢奸巨商。孫佳,我認為是劇中最清醒的人,同時也是最無奈之人,最終還是對他爸妥協,嫁給銅匠,這又有點張愛玲的色戒的意思了。她要保存她爸辛苦經營的學校,又想理想主義地揭發弄虛作假,象徵著學習救國的人。張一曼,不斷的妥協,不斷的以幻夢來填補內心的失望,象徵不斷被交易的,被摧殘的中國。孫校長,一個抱有理想主義,又肯邁出第一步的人,象徵著沒有軍隊以前的共產主義者,劇末被捆綁,代表著被軍閥的虛偽教訓明白,是走向正確的道路開始,即槍桿子出政權。

劇情我就不多說,就挑高潮吧。
張一曼被剪頭發。銅匠經歷被張一曼痛罵以後,徹底死心,倚仗著呂得水這個招牌,對校長,鐵男,魁山下令,罵一曼,這段,使得魁山和一曼徹底結束,使得鐵男忍無可忍,准備攤牌,結果被槍嚇得從此懦弱。槍的出現意味著事情不再是幾個人的事,而是拖入了社會這個大背景,而此刻的社會,是黑暗的,壓抑的,也就是這一秒,驢得水這電影,變成了和姜文電影一類的存在,充滿了象徵意味。當一曼瘋狂打自己耳朵的時候,也說明中國與之前的愛國商人,現在的巨奸決裂。有個值得注意的情節是,為什麼張一曼瘋了?那是因為她徹底的絕望,她所做的,不過是為了這所學校,換而言之是未來,(從她想穿著校服一起拍照那段可以看出),她可以和任何人睡,那是因為有更重要的東西。但是現實令她失望了,熱血青年跪倒在地,共產主義者親自剪去了她的頭發,巨奸發號施令,軍閥控制著局面,投機者拂袖而去,真是絕望。
荒唐的婚禮。這場婚禮就是純粹的鬧劇,與之前的悼念會的對比更顯無厘頭與荒唐,極度強調社會之亂,可以網路一下,短短幾十年,政權更迭四十幾次。孫佳與銅匠結婚,犧牲意味簡直觸手可及。銅匠的老婆就像一尾魚,徹底攪亂了這渾水,也使劇情達到巔峰。一曼在混亂的人群中撿花,象徵著她的純潔被踐踏,但她仍然希望挽回,悲劇氣息濃厚。孫佳轉身離去,象徵著理想主義者的升華,要轉變成她哥哥那樣的實干者(她哥象徵共產黨)。而給他們捐助的美國人,說:不可思議的中國。這表示當時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人殘存的愚昧,暗示外國人是不可能救中國的,只有自己救自己。

7. 《驢得水》這部影片表達的是什麼,有人看過嗎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全片火力全開,對知識分子加以無情的諷刺與鞭撻:先是空餉的利誘,繼而是官威的壓迫、再是槍聲的震懾。讓他們的丑態一覽無余。隨著故事的推進,強權體制和異化環境將電影里每個人所珍視的東西諸如尊嚴、美、理想和勇氣一一剝奪和摧毀……

8. 電影驢得水所要表達的心境

借驢諷今

文/夢里詩書

嬉笑怒罵間用荒誕的喜劇色彩所醞釀的悲情,使《驢得水》既能逗人捧腹,更在針砭時弊的同時拷問已人性的盲點,固然電影在形式上有著過重的話劇痕跡,但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劇本夯實,耐人尋味懇切的黑色喜劇。

電影伊始將時代背景定位於民國一個偏遠山村的學校中,校長和三個老師共同合謀了用一頭拉水的驢虛構了老師「呂得水」。以此向教育局多領取一份薪水,但怎料教育局特派員來校視察,於是一場用目不識丁的銅匠冒充呂老師的荒誕事由此展開,而為了圓謊而繼續編制的謊言,既成為了電影推動劇情的動力,也為其悲劇性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隨著這一謊言的持續發酵,這個在特定環境中對知識分子的顛覆和教育腐敗的抨擊,通過本就並不牢靠的教師與銅匠的同盟關系,使故事變的越發幽默且賦有深度,看似道貌岸然者的愚昧,為了實現所謂夢想的不擇手段,最終令電影中每個人本自美好的預期被逐個打破,人性也在貪婪面前徹底淪喪了底線,其丑惡淋漓盡致的展現,構築了電影極為出色的內在縱深。

談及這部作品,不可不提的人物便是任素汐飾演的女老師張一曼,她在電影中既擔負了諸多的「有料」笑點,也成功塑造了了電影最為矛盾的一個人物形象,張一曼看似放盪的背後,卻有著一顆純真之心,但也正是這樣的一份純真,讓她成為了這場用喜劇粉飾的悲劇中最為悲情的人物,這實則甚令我感覺電影中的張一曼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瑪蓮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則是前者憑借於美貌,而後者則是幽默與性格的使然。

如同一場話劇般的表現形式,其實並不是電影的缺陷,這正如《狗鎮》這般另類的作品一樣都為人拍案叫絕,《驢得水》的問題其實是在於並沒有處理好將話劇演變為電影的過程,在電影時長過半後,很明顯的能令人感覺到劇情開始了強硬的大幅跳躍,以此引發的人物轉變突兀,使人性經不起細致的推敲,最終命題的著點也變的稍顯生硬。

無論如何,這部電影或許存在著微瑕,可仍舊瑕不掩瑜,魯迅曾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而借驢諷今的《驢得水》顯然正深諳此道。

9. 看完電影《驢得水》,你有什麼感想

太好的作品了,把當時的個個角色不一的人性表達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