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為什麼很多電影里都有重慶話
擴展閱讀
愛情電影經典結局 2025-04-23 12:19:05
電影弱點劇情解析 2025-04-23 12:17:06

為什麼很多電影里都有重慶話

發布時間: 2025-04-23 06:13:10

1.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很多用方言

在某乎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為什麼現在很多電影都全程採用方言拍攝?

作為也是看過一些方言電影的我自然想回答。

看到這個問題,腦子里閃過兩個電影 《無名之輩》、《南方車站的聚會》 。

先說前者,回想起《無名之輩》,很多人想起的第一個畫面就是坐在輪椅上的馬嘉旗用方言的那一大段咆哮。「西南官話」讓咆哮怒吼更有力量,而且作為喜劇,在某些特定台詞上加劇了喜劇效果。

整部電影,幾乎所有人都是使用方言的,重慶話不難懂,偶爾還有些不同於常規的俏皮詞語(「趴皮」)。本地人聽起來應該會感到格外親切,對於我們這些外地人來說,聽慣了正兒八經的普通話,突然全程方言,有種意外的趣味,整個過程也更加的真實。

導演饒曉志在采訪時被問及為何使用方言,他的回答應該也是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回答了。

「方言其實主要還是為了讓故事更生動,既然要講市井的東西,就用最市井的語言,所以沒有方言的話,自己就覺得不夠生動,沒有靈魂的感覺。」

這個還是要看電影類型,《無名之輩》講的就是身邊發生的事,為了讓觀眾更有帶入感,方言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賦予了它以靈魂。反過來想想,如果這部電影全程是普通話,你還會那麼印象深刻嗎?我可能不會。

再說說《南方車站的聚會》,

胡歌在采訪時說過「 發現當方言我完全掌握以後,它就成為我走進角色的重要拐杖 。」

演員帶入這個角色的基礎是方言的時候,說明這個角色本身就是一個以方言為特色的人物。換句話說,周澤農這個角色是個很明顯的底層小人物。他和他周圍的人都說方言,是生活習慣,極端點來猜測也可能是根本用不著普通話而不會。

導演刁亦男之前的作品《白日焰火》也是全程使用東北話,而這次《南方車站的聚會》使用的是武漢話。用他的話來說「武漢作為一個方言氛圍很濃郁的城市, 方言能夠真實地表達出生活日常。同時這個華中地區的黑色故事也能因為武漢話而充滿了生猛的力量感,這也很具有美學統一性。總之,是為了確保觀眾觀看時的沉浸代入感。」

2. 為什麼現在內陸的方言(比如四川話,東北話)放到電影

內地以方言為主要對白的電影,偶爾出現幾句的不算,但不包括以下方言:北京話、東北話,因為太接近普通話,大家聽得太多不新鮮;粵語,因為基本上算一種獨立的語言了

多種方言綜合的:

瘋狂的石頭(重慶話、青島話、河北話等)
瘋狂的賽車(閩南話,青島話,武漢話、東北話等)
天下第二(N多方言:東北話、四川話、上海普通話等)
三峽好人(山西話、重慶話)
鬥牛(山東話、河南話、陝西話、西北話、江淮官話)

陝西話:
高興
盲山
羊肉泡饃麻辣燙
紡織姑娘
走著瞧

天津話:
別拿班長不當幹部
沒事偷著樂

河南話:
我叫劉躍進
盲井
雞犬不寧
孔雀

雲南話:
十全九美
光榮的憤怒
櫻桃

山西話:
小武
站台
世界

四川話:
紅顏
十三棵泡桐

重慶話: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河北話: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鬼子來了

青海話:
可可西里
幻蝶

其他:
江城夏日(武漢話)、立春(包頭話)、尋槍(貴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