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看電影感動的直哭家長該怎麼安慰
這么小的孩子就能情感豐富,就能感同身受,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安慰他們可以說:電影里的人物故事會因為你的堅強與長大變好
Ⅱ 《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篇一:《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看了《天堂的孩子》這部催人淚下的電影,我不禁思潮起伏……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影片中的孩子出身於貧苦家庭,一次購物中,稍不留神丟了妹妹莎拉的紅鞋。從此,哥哥和妹妹只得合用一雙球鞋。偶然,在學校里,莎拉找回了自己的紅鞋,跟蹤到家時,卻發現女孩的爸爸是個盲人,兄妹倆走了……學校離家遠,當我看到莎拉心急如焚地大街小巷來回奔波,交換鞋子,我的心刀絞一般疼痛,我的鞋子琳琅滿目:高貴的公主鞋,暖和的棉靴,軟軟的拖鞋,可愛的紅皮鞋,舒適的運動鞋……兩個多麼善良、純潔、可愛的孩子啊,為了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們可以以慢了一秒就會遲到的速度飛跑……
一天,他參加了學校舉行的田徑賽。三等獎是一雙鞋子,他努力去爭取,鞋底爛了,腳上磨起泡,臃腫了,還沁出了血,想得個第三名,卻不小心得了個第一名,比起他們,我們的條件是多麼好呀,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用想!
篇二:《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整部電影一直圍繞著阿里丟失了妹妹的鞋子所展開,懂事的兄妹兩個為了不給已經窮困的家庭再造成負擔,決定輪穿阿里的球鞋。小阿里為了再給妹妹買一雙球鞋將功補過,於是他與爸爸一同到郊區做園丁,賺到前後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新球鞋,可是,失敗了。但最後,阿里參加了一個長跑比賽,原因是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小阿里一不留神拿了第一名。失望的阿里脫掉他那雙早已泡爛的球鞋,把自己滿是血泡的腳浸在了水池裡……
同樣是一雙鞋,可它帶給人們不同的命運。我對兄妹倆的遭遇感到同情,更被他們的執著打動、欣慰的是,父親給妹妹買了一雙新球鞋。或許有些人還體會不到其中的辛酸,但這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妹妹的鞋子是美麗的,我們能感受到貧困生活中用金錢買不到的希望與溫暖。
篇三:《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看完《天堂的孩子》這部影片,讓我也希望可以有一個和影片中阿里一樣的哥哥。
雖然薩拉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裡,但她非常的懂事,不抱怨家裡窮,不抱怨要干許多家務,雖然很生氣哥哥把她的鞋弄丟了,可依舊為哥哥著想,不和爸媽說,為哥哥提前交卷,薩拉是個善良的孩子,當發現穿自己鞋子的孩子的父親是個盲人時,便放棄了要回鞋的想法,繼續穿著哥哥的大球鞋。
薩拉是幸福的,因為她有一個愛她的哥哥,她哥哥為了讓他可以上學,冒著上學遲到的風險讓她穿他的鞋先去上學,而且還不能去踢足球。阿里為了能給妹妹弄一雙漂亮的鞋,他陪爸爸一塊進城打工,賺了錢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求爸爸給妹妹買雙鞋,可沒想到卻發生意外自行車不受控制撞了大樹,錢支付了醫葯費和車費。後來他發現跑步比賽季軍的獎品是雙鞋子,他想妹妹保證一定得季軍,跑步的路程是很長的,可阿里心裡一直想的妹妹,竟跑了第一名,鞋跑破了,腳磨出血了,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沒得到鞋子。從阿里的點點滴滴都能看出來,阿里是愛妹妹的,所以薩拉是幸福的,不僅哥哥愛她,爸爸也愛她,片尾她爸爸給她和她哥哥一人買了一雙鞋。
整片文章都充滿了濃濃的愛,薩拉爸爸對她媽媽的愛,以及對她和哥哥的愛,她哥哥對她的愛,她對她哥哥和媽媽的愛。看完這片影片後,我覺得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了愛,只要有愛,一切的事都會有解決的方法。
薩拉和阿里真的是天堂的孩子,因為他們倆都是天使,都是充滿愛的天使,他們在的地方就是存在愛的天堂!
篇四:《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看了一部電影《天堂的孩子》,並有所感動。
這部電影是圍繞一雙破了的球鞋展開的,這部電影中的孩子出身於一個貧困家庭,但是哥哥阿里稍不留神丟失了妹妹莎拉的鞋。但是買鞋對於這個貧困家庭來說也是個負擔,所以兄妹倆決定不給父母增加負擔,於是他倆輪流穿一雙球鞋。妹妹莎拉一放學就第一個沖出學校,跑到一條沒人的小巷裡,這時哥哥已經在小巷等候了。哥哥立馬和妹妹換鞋,之後妹妹穿著拖鞋回家去。(以前在伊朗,都是上午女生上學,下午男生上學)。
一次機會,讓阿里參加了一個長跑比賽,得到第三名的同學可以得到一雙球鞋,於是阿里為了妹妹,他努力去爭取,鞋底爛了,腳上磨起泡,已經腫了,還沁出了血,想得個第三名,卻不小心得了個第一名,然而沒能得到那雙鞋。
當我看到莎拉每次害怕哥哥下午遲到而心急如焚地大街小巷來回奔波,交換鞋子,我的心刀絞一般疼痛,而且他們家媽媽病了,爸爸每天出去賺錢,所有的家務都是阿里和莎拉承擔,而且他們毫無怨言。我被他們的善良和純潔而感動。
比起他們,我們的條件不是一般的好,我們一個人就有好幾雙鞋:高貴的高跟鞋,暖和的棉靴,軟軟的拖鞋,可愛的紅皮鞋,舒適的運動鞋……而且我們一雙鞋還沒穿多久就又買新鞋,不懂得珍惜。我們只要給父母說什麼,他們就給我們買回來什麼,有時我們還跟父母發脾氣,甚至不聽話,而阿里和妹妹莎拉什麼都為父母著想,更何況他們的年齡比我們小幾歲。
所以為我們現在這么好的條件而知足吧。
篇五:《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是伊朗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影片。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窮家庭里一對兄妹圍繞一雙鞋展開的故事。
哥哥阿里在放學途中取回妹妹薩拉拿去修的`鞋子,不慎丟失,而這雙鞋卻是妹妹唯一的一雙,為了免於父親的責罰,阿里央求妹妹不要將自己告發,並說服妹妹穿著自己也破爛不堪的球鞋去上學。兄妹倆的上學時間不同,妹妹下課時剛好是哥哥上課的時間,於是他們約定每天在一條巷子里換好鞋,然後各自回家或者去學校。
阿里為了不遲到,每天都拚命奔跑,結果還是經常遲到被教育主任抓住並要被開除,幸而平時學習刻苦,數學老師為其求情才沒有被開除。但妹妹還是覺得穿他的鞋上學不方便,有一次在奔跑途中掉進水溝里,要將此事告訴父親,這是阿里才告訴妹妹,如果告訴了父親,父親不僅要責罰他,重要的是父親還要借錢給妹妹買新鞋子,而他不想因此增加父親的負擔。
父親通過朋友的消息想去城裡給別人整理院子賺些補貼,阿里為了能幫父親多賺些錢也跟著父親進了城,並通過自己的智慧幫父親找到了第一份活兒。
學校里通知有聯校的越野賽,獎品十分豐厚,阿里看到第三名的獎品有一雙運動鞋,於是為了妹妹,他決定參加比賽。到了比賽那天,他就抱著得第三名的念頭一直堅持了下來,卻不想快到終點時,始終在第三的他被另一個男生故意絆倒,落後了幾個名次,掙紮起來後他也顧不上什麼只管拼勁全力沖向了終點,最終超越了所有的男生。當體育老師跑過來扶起癱在地上的他時,他問自己是不是得了第三名。當得知自己是第一名時,他無奈地低頭不語,傷心地哭了起來。影片最後是父親在集市采購的鏡頭,父親的自行車後座上明顯放著一雙女童鞋……
這就是整部影片的情節,電影的主要鏡頭集中在兩兄妹身上,尤其是阿里的心理,展示了在貧困家庭生長的孩子,除了兒童具有的天真善良的本質之外,更多了一層對貧困生活的安然,對父母的理解的早熟的心理。即使物質上貧困,他們的內心卻富有,他們的童年在物質缺失的同時,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豐滿和充實。
這就是天堂的孩子,從來不因物質的缺失而少了童年特有的真純與歡樂。
篇六:《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對我而言,這部電影並不精彩,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沒有離奇古怪的事件,這是一部一句話就能把事情說透的電影,但是這些並不能代表這部電影不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的節奏非常舒緩,就像一名老者給孩子們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委婉的敘事,節奏淺淺流淌,不時在某個時刻用一個片段一個細節撓動觀眾的心。就像小時候在看一本兒童故事,簡單,但是好像永遠也看不夠。哥哥弄丟了妹妹的鞋子,為了逃避責罰,兩個人約定了一個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會做的類似「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的只屬於兩個人的秘密。我們感覺這部電影溫馨,可能就是因為我們能夠在電影中的片段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但是同他們相比,我們大部分人的童年畢竟要幸福太多。貫穿著整部電影的線索就是奔跑,他們上課在奔跑,下課在奔跑,出門打工在奔跑,參加比賽還是在奔跑。如果說,一開始他們的奔跑是為了趕時間「被奔跑」,那麼後來哥哥為了贏得鞋子而參加比賽則是「主動奔跑」。但他們的確過早承擔了生活的壓力,奔跑是他們的生活態度。
在此我不想上綱上線扯什麼孩子長大了成熟了懂得承擔了之類的套話。這樣的行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非常熟悉,小時候我們的想法就是簡單,單純而直接,一旦真心期待某件事或者某樣東西,不遺餘力去爭取是正常的。可我們還是會感動。哥哥畢竟不是為了自己。他的奔跑他的拼搏,腦海中回想的,正是他跟妹妹的約定。而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則是點在了妹妹身上。之前我們已經了解了,妹妹因為沒有鞋子,受了多少委屈。可當她知道自己的鞋子穿在了一個盲人小姑娘的時候,卻悄悄跑開了。那雙渴望、不舍,但是毅然決然的眼睛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或許這部電影最為獨特的地方,就是用這樣的鏡頭語言而不是台詞,來打動觀眾。
結尾依然是無聲的。諷刺的黑色幽默,哥哥那到了第一,卻沒有帶來鞋子。妹妹因為嬰兒的哭聲轉身而去,沒有說一句話。下午的陽光依舊明媚,疲憊不堪的哥哥坐在水池旁邊,脫下了那雙已經磨得不能再穿的鞋子,將兩只紅腫的腳放在了水池裡。俯拍的鏡頭中,哥哥同圓形的水池融為一體。魚兒圍在他的腳邊,盪起微微的水波,哥哥默默低著頭,小小的臉龐上依舊掛著失望和愧疚。
淡淡的憂傷,完美的意境,詩意的結尾。然而一切又是如此的合乎邏輯,真實,而美麗。
篇七:《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今天上課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伊朗電影《小鞋子》。觀看的過程中,心中充滿了感動,感覺到我們的確有太多的細節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被忽略了。
電影的內容大致是:小哈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玻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小哈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覺得,他是一個具有男孩的堅強和女孩的善良或溫情的雙面人,為什麼這樣說呢?當妹妹責怪他弄丟了她的鞋子的時候,小哈里似乎無情地把責任推開,而當妹妹離開後,他又總是在內心自責以及對妹妹深感愧疚,他是多麼的疼愛他的妹妹,以致於他只要獲得比賽的第三名……
妹妹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因為哥哥把自己的鞋子弄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但是除了她僅有的孩子氣,更多的是她對哥哥的寬容和家庭的理解。多麼懂事的孩子啊,我的眼淚幾次徘徊在眼眶,這樣的電影,難道還不夠優秀嗎?我認為對於真正的好電影來說,那些炫目的特技實在不算什麼。而這樣的感動,這樣細膩的情感,才是世界最美麗的風景。
篇八:《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沒有懸念的情節,沒有華美的拍攝手法或場景,卻很感動。這是一部清新、質朴的伊朗電影,它真誠地描摹了伊朗人的真實生活,表現了窘迫艱難的平民生活中隱含的人性的善良,帶領著觀眾回到純真澄凈的世界。
影片講述了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阿里不慎把妹妹僅有的鞋子弄丟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減輕父母的負擔,他與妹妹薩拉每天上學時換著鞋穿,在承受著種種壓力的換鞋中,兩個小孩強烈渴望著一雙鞋子,阿里參加了長跑比賽,一次次換鞋的情景和妹妹渴望的聲音促使疲憊不堪的他在長跑中贏得了冠軍,然而,被采訪時,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影片的最後是父親自行車上的新鞋和失望著走開的妹妹、被磨爛的球鞋和被金魚親吻著阿里的雙腳。
這部影片對自身文化進行了充分肯定和贊美。伊朗是一個長久經歷戰火的國家,然而他們並沒有在電影中辛酸地描述這些悲苦與創傷,那種對生活苦難隱忍對抗的精神和伊朗民族豁達的樂觀主義精神使影片沒有沉溺在感傷和悲觀的論調中,而是執著地尋找生活中的美好與希望。
影片里有不因貧窮而褪色的人與人之間的脈脈溫情:病重的媽媽不忘叫阿里送湯去關心隔壁卧病在床的鄰居;影片里有未因時間社會而改變的人最原始的純凈善良:萍水相逢的老爺爺主動為哭泣的薩拉撿回鞋子,阿里和薩拉再看見穿著薩拉丟失的鞋子的小女孩的爸爸是盲人後,放棄了要回鞋子的想法;影片里有不因生活困頓而丟棄的誠實與信仰:在昏暗擁擠的房子里,爸爸堅持不吃為教會准備的糖;影片里有孩子內心深處最自然的體貼:阿里對抱怨他,吵著要把事情告訴媽媽的妹妹說:「我不怕爸爸打我,你就算告訴他他也沒錢給你買鞋,他得去借錢。我以為你會明白!」而妹妹也一直沒告訴父母,而是忍著淚水穿著比自己腳大的球鞋、帶著艷羨的目光在下課後的街道上飛奔著……陽光下,有孩子與父親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有哥哥和妹妹在肥皂泡沫中的歡欣笑臉,有一雙總對未來抱著希望的美麗雙眼……這些零散的影像如同微弱的火苗,照亮我們的心。
在這里,很貧窮,但這里的人很乾凈。貧困是一種不幸,但那些貧困的人們,卻不曾因貧困而丟失善良、誠實和體貼以及相互之間的溫情,這部影片讓人感受到貧困生活中仍存在著金錢買不到的希望與溫暖。正如影片中生活得富裕的小孩,卻很寂寞,請求著阿里與他玩,而阿里的妹妹卻會因一支筆而欣喜異常,鄰居會因一碗湯而會心微笑。
我們也應如影片中的人們一樣,面對苦難,不退縮,不絕望,抱著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執著夢想,相信有一天,美好也如金魚一樣,會向我們游來。
Ⅲ 看電視感動到哭的說說
1、哭得稀里嘩啦的,看電視看的,不能看情感電視。
2、這輩子也改不了看電視哭得稀里嘩啦的毛病了,《慶余年》不是喜劇嗎,我怎麼又哭得這么嚴重。
3、看電視真是看不得一點悲,不然就哭得稀里嘩啦的,上次哭好像還是失戀來著。
4、上午邊拍打邊看電視的時候,一個情節讓我哭得稀里嘩啦,感覺像是排解心裡的情緒,眼睛都哭腫了。
5、周六晚上,自己一個人看電視到凌晨兩點,被故事情節感動得哭得稀里嘩啦。
6、年齡大了就是這樣,看電視有一點點感動的地方就哭得稀里嘩啦。
Ⅳ 2022虎年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後感(精選)
《奇跡·笨小孩》中沒有「奇跡」,只有一個年輕人「負重一萬斤長大」的辛酸。這不是一部讓人輕松愉悅的電影,這里沒有追逐夢想的信誓旦旦。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虎年電影《奇跡笨小孩》 觀後感 ,歡迎閱讀!
虎年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後感1
哥哥對妹妹說:「彤彤你記住,只要你想,就沒有做不到的」。
妹妹看著緊張的哥哥說:「別緊張,你是最棒的。」
景浩在耳聾女員工受欺負的時候,大打出手,溫暖了員工的心,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後來景浩,在最困難的時候,員工們挺身而出,幫了景浩,救了電子廠,這也是因果。
景浩為了妹妹,在利他精神,菩提心的攝持下,有驚無險,終於挖到了第一桶金,也和他的合夥人們贏得了2年500萬的定單。聽到若大訂單的景浩,在驚喜之餘,揣揣不安的問了老總:「這次有定金嗎?」老總回答說:「有」。景浩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也終於落地了。
景浩敢想敢幹敢闖的精神,讓老總看到了他自己剛到深圳創業時的影子。與老總產生了同頻,獲得了理解,贏得了機會。
妹妹的手術很成功。六年後,景浩登上了領獎台,受到了眾多人的矚目、掌聲。景浩從一個笨小孩(普通人)實現了生命的大逆轉。本來景浩是為了幫妹妹,擔當起哥哥的責任,卻是因為妹妹、逆境而實現了生命的大逆轉。雞蛋對內打破是成長,對外打破是壓力。
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就被感動得流淚,六年後,景浩登上領獎台的那一瞬間,直接是哭起來了,感同身受,好像是自己經歷了種種困難,終於站到了自己想要的高點,可以松一口氣了一樣。
看電影之所以會哭,是電影情節勾招起了自己的經歷,實際上感動的是自己,哭的也是自己。沒有跌宕起伏,一馬平川的人生很難感同身受,很難被感動。
通過電影想到了自己26歲從一天葯店也沒有干過,又沒學這個專業,直接開的葯店,中間還得經營,還得學習,還得應付檢查,培養員工,一人身兼數職,從早忙到黑,連睡覺都在想著葯店經營。為了迎合葯店專業性的需求,我從參加工作以後,又拿了中葯學專業的中專 畢業 證,經濟學專業的大專畢業證,中葯學專業的本科畢業證,進主管中葯師需要通過職稱英語考試,山東省計算機能力考試三門,拿到了執業中葯師證。現在開葯店,包括開葯品批發企業,我的證書都夠用的了。專業證書學出來以後,又忙於參加 企業管理 的培訓。後來幸遇佛法,幸遇恩師,我又開始了學習研究宇宙人生真實的旅程。姐姐對母親說,我這半年的學習成長超過了姐姐這么多年來的學習,因為我有恩師指導。
有佛法就有辦法,相信在三寶的加持下,在恩師的慈悲教授下,在師兄們的提攜幫助下,每一個笨小孩都能創造自己的奇跡!
虎年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後感2
成功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有能力的,而是最積極主動付出行動、產出績效的人。我不否認專業能力重要,但是行動更為重要。一個人會做和願意做是兩回事;說和做是兩回事;做了和做好是兩回事。努力是一輩子的事情,夢想從來都是靠行動來實現的。所以我常說,拼盡全力行動才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我四十歲了才拖兒帶女回清華讀博士。博一的學分課很多,每天早上姐姐坐校車上小學,我帶著弟弟去上課。弟弟還小不到入托年齡,我也沒人可以幫我帶孩子,只能課前課間給弟弟匆匆餵奶,交給閨蜜、師兄師弟妹們臨時看管,再沖回去上課。博一下學期很多課都是晚上的,給弟弟餵奶後哄睡覺,安排好姐姐寫作業看著弟弟,家門鑰匙託付給鄰居奶奶幫忙過來看兩眼,再騎自行車披星戴月去上課。教授們都知道我這個永遠遲到十分鍾的學生。
帶著兩個孩子讀博非常艱苦,我曾經無數次想過會在什麼樣的情景情緒下、在怎樣的感悟中寫博士論文致謝信;也多次在激動絕望崩潰時提筆、卻欲罷不能。而到了終於完成了論文開始寫致謝信時,六年裡多次洶涌而來的情緒也都已經在歲月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了。沉澱下來的,都是風輕雲淡的點滴體會。
就這樣在這半生一路向前的拚命中,我成就了自己,成為了自己期待的人,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路,沒有奇跡,只有努力的痕跡;沒有運氣,只有堅持的勇氣。
影片中六年後的哥哥已經是CEO,影片最後重放了他六年前創業的圖片。我想,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沒有人會去關心和心痛一個成功人士多年前的掙扎拚命和不堪吧,人們只看到他現在是一位年輕有為的CEO。人都只願意看美好的結果,虐心的過程腦子自動跳過忽略不計。也會有少數人把他人的成就、美好的結果解釋為命好,被餡餅砸到,以此安慰自己的不努力不作為。其實人生就像 十字綉 ,人們都只看到成品的光鮮亮麗,又有誰能注意到成就這風光的背面交縱錯雜的線頭,和 刺綉 時紮下去的千瘡百孔。
然而現實就是,無論你是誰,想要成就自己就沒有容易二字可言。《奇跡笨小孩》告訴大家,跌落谷底,哪怕有一絲光亮,我們都要靠自己爬出去。莎士比亞說:「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於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此刻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
面對未知的不確定的未來,我們本就一無所有,只能拚命向前跑,這是一種生命也是一種精神。時代中的每一個奮斗者都是「奇跡笨小孩」,奇跡,是我們努力的痕跡;笨,是堅持的勇氣;小孩,是對初心的執著。
虎年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後感3
無論是《當幸福來敲門》還是《奇跡·笨小孩》,本質上都講述了一個努力、歷經無數挫折後取得成功的 故事 。但我想,跳出這套成功學電影劇本,現實中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絕對,也許是是景浩用盡所有力氣,但是廠子真的倒閉了,任務沒有完成,景浩沒有拿到500w的訂單,最終只能東借西借湊夠錢給妹妹做手術,手術還不知道能否成功。當然如果電影拍成這個樣子,那也不符合 春節 歡樂祥和的氣氛。
老話常常說天道酬勤,在我看來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今天受到豆瓣一篇影評的啟發)。 短跑 運動員平日里再勤奮訓練自己的速度,在比賽時若跑反了方向,也拿不到名次。很多人看了成功學電影便像打了雞血一樣,覺得電影主角這么挫都可以成功,我為啥不行。但說實在的,就這兩部電影裡面的男主角,除卻共同的意志堅強、執行力強的本質外,一個有著強大的 總結 歸納能力(總結出來各個手機的拆機程序),一個有著強大的數學及建模能力(無師自通還原 魔方 )。就這些特質和能力,又有幾個人能夠兼具呢?
我們喜歡看此類電影故事的心理下,其實暗含著「沒有好的結果,過程的努力便沒有價值」的心理,我們普遍害怕這種事情,也因此不待見這類的影視作品。但其實仔細想想,很多時候愛而不得、求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於是乎,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不管是什麼 文化 ,都會特別強調有一種超自然力量會對我們的努力和所作所為作出客觀理性的評價。在中國,這種超自然力量體現為天,就是所謂天道酬勤;在佛教,這種力量便是輪回,若此生所受之苦皆是前世孽債之果、今生所行之善事皆是下世享樂之因!
隨著科技發展時代進步,我們都知道這些超自然力量並不存在。此時還為所謂的「天道酬勤」、「付出就有回報」而自我欺騙自我感動是沒有意義的。與其這樣,倒不如拋開對於所謂的結果的過於功利的追尋,回歸於過程本身。當無論是奮斗也好、行善事也好、躺平也好,不關乎結果對我是否有利,而完全是發自內心的純粹和樂意,這樣才能使人更有尊嚴的善意的活著,然後去感受世界的善意。否則愚公再思考八百遍,也不會去帶頭移山。
正如羅曼羅蘭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虎年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後感4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南方熱土深圳,逆轉人生的拼搏傳奇故事。父棄妻女,母親早亡的20歲大學生景浩,帶著因患遺傳性先心臟病的6歲半妹妹景彤來到深圳打拚。眼看還有一年半就無法挽救妹妹生命的景浩,孤注一擲,賭上了他的一切在,這過程中他與時間賽跑,與命運斗爭,在經歷無數困難、感受無數溫情之後,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挽救了妹妹,完成了學業,實現了夢想。
景浩,20歲的小伙,正當青春年華,卻擔起了超出一般人的責任。為了妹妹的手術費,先是做翻新機市場,市場倒閉後,貨全砸在了手裡。不甘心的景浩又找經理找老總,苦口婆心的勸說他們開發新市場—電子元件。為了見到趙總,他堵車飆車,奔跑著追趕,終於被他打動了,接受了他的請求。之後,景浩開始找員工、找廠子,為了養活整個廠子,他還鋌而走險給自己找了一份額外的工作—高空清潔工。與此同時,員工們一起互幫互助共同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慢慢的一起開始步入正軌,但災難再次降臨。一群非法煉金的人來強行帶走了這批手機,景浩歷經千辛萬苦好容易才奪回手機,卻因打鬥中損傷3、4指而失去了養活廠子的工作。善良的人總會有回報,景浩的努力與堅持,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大家動員了鄰里鄉親來幫忙,一起度過了這最後的難關。最終,在大家們的不懈努力下,按時完工,並且通過了質檢。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妹妹,與其說她被哥哥養著,倒不如說她在支撐著哥哥活下去,奮斗下去。她總是在哥哥最累,最苦的時候安慰他,對他說:「哥哥,你會一直在嗎?」「哥哥,你累了」,千言萬語抵不上彤彤的這一聲哥哥。「哥哥」足以慰籍哥哥勞累的心。
在現實生活中,導演文牧野與主演易烊千璽,也是這樣一個背景。導演是碩士畢業後,正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迅速追上並超越同行。易烊千璽,小時候因容貌被人瞧不起,大家都罵丑,沒有本事,但在這么多年以來,他的努力與成功給了那群人一個很好的回擊。同樣,我也是個笨小孩,我的人生也需要自己去努力,努力後的我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只要肯努力,這個世界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笨小孩。
易烊千璽說過一句話:「哪有什麼一夜成名,不過是百煉成鋼。」是啊,在這個新時代的中國,只要肯拼搏,每一個笨小孩總會創造奇跡。
虎年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後感5
易烊千璽在《奇跡笨小孩》的飾演中規中矩,對一個認真做事的人,才是最帥的完美詮釋。認真做事,不負時代。這年頭,都挺難的,但是如何去面對,如何去把握自己的命運,在更多的時候,才是最值得尊重的。
沒有啃老的機會,沒有家人的照顧,只有靠自己,一個毛頭小伙,一個20歲的「創業者」在遍地機會的深圳撈錢,為了救妹妹的一條命,為了完成母親臨終的遺願,一路奔波,一路追隨,歷經波折和困難,逆襲成功的故事,雖然簡單,但毫無「尿點」,小故事中折射出一種大情懷。那就是不服輸的一種執著。一種屬於那個時代,屬於那個城市的固有精華。
在那個時代,我們有太多的印記,效率至上、競爭激烈、不整虛的,以及某些領域的野蠻生長。是不是都是耳熟能詳似曾相識的過往?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抓住任何可能出現的商機,都是可以改天換命的機會,有的人撈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有人就此渡過難關。在任何的苦難面前,唯有不放棄不拋棄,保持著對命運抗爭的機會,才有可能成功或者翻身的機會,機會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在那個時代,那個都市,一切皆有可能。任何個體的崛起,背後都蘊藏著強大的抗爭精神。
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相信很多人都會心生這樣的感悟。任何「搞錢」的人都有自己的願望,有的人是希望改天換命,有的人去為了救命的豪賭,有的人為了獲得自己的第一桶金,無論出於什麼目的,都是值得尊重的,令人敬佩的。不違法,哪怕遊走在「灰色」地帶,都是讓人很容易心生共鳴的。
影片中多次用大雨中的螻蟻來暗示景浩的悲慘命運和艱難處境,但是抗爭的精神一直長存,一直不服輸的執著成就了景浩的前程。這樣抗爭的「打工者」即使在我們當下的年代,是不是也是俯首皆是?抗爭在自己不認命的過程中,在「漂泊」的歷程中,都希望改天換命,靠自己搏出一片天?
不去啃老,不去依附,不去諂媚,不去炫耀,靠自己趟出一條路,一條只屬於自己的路,這樣的年輕人難道不值得尊重嗎?有觀影者說,「值得每個迷茫的人一看」、「不僅是感動,更是 教育 」來形容這部電影。
影片展現了一群人甚至是一個人群共同締造的奇跡,並非「精英」的邊緣打工人,或許就是身邊最微不足道的那些個體,但在那個時代,在那個城市,不信命去抗爭,最終完成了一個奇跡。笨小孩其實並不笨,在艱難中不放棄的小人物,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沒有什麼是實現不了的。
生活很難,奇跡很燃。小人物更容易引起共鳴,沒有家國情懷依舊可以在這個春節期間讓人心生感動,回眸一個大時代的脈動,是每一個個體可以回首和揣摩的歷程。或許,每一個人都能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找到奮斗的動力,看見現實的「奇跡」。
有人說,生活的苦,很少有一下就把人壓死的。大多還是溫水煮青蛙,鈍刀子割肉,一些些小事兒,一點點壓力,一點點折磨。我們能做的,只有咬牙堅持。鼓起一口氣,再鼓起一口氣。在一些人的認知中,只有高學歷的精英,才配得上享有成功。而沒讀過大學的小年輕,更多隻是痴人說夢,不自量力。但在那個時代,那個城市,沒有不可能的。其實,即使在當下,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你心中是不是有一份執著。
2022虎年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後感(精選)相關 文章 :
★ 2022春節檔《奇跡笨小孩》電影觀後感5篇
★ 2022年春節檔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後感5篇
★ 虎年賀歲檔《奇跡笨小孩》電影觀後感(通用5篇)
★ 2022年春節電影《奇跡笨小孩》觀後感
★ 《奇跡笨小孩》電影觀後感5篇
★ 電影《奇跡男孩》5篇影評觀後感精選
★ 《奇跡男孩》觀後感300字精選
★ 2022虎年春晚觀後感心得【精選10篇】
★ 2022春季《開學第一課》心得觀後感8篇
★ 2022虎年央視春晚觀後感【精選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