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徒手攀岩》又一部口碑神片來襲,能否再掀觀影熱潮
這部電影非常的優秀,剛上映就拿下了奧斯卡最佳記錄長篇獎。在中國上映以後也得到了很多觀眾去電影院欣賞這部電影,全程的緊張恐懼,讓你的心一直提著,非常的刺激精彩。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對它的評價非常高,除了徒手攀岩以外,它還在思考人性的多面性,這部電影從多個角度切入,講的並不僅僅是攀登山峰。在我們的心中也有一座山需要攀登,每個人克服它,就能夠取得成功。
他成為這樣一個熱衷於挑戰困難的人,也跟他的家庭背景有關。他的爸爸對家人非常冷漠,而他的媽媽追求完美,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養成了他追求完美的個性。很多時候他都不被大家接受,認為他的性格有缺陷,但是他不畏懼別人的眼光,用實力證明了自己。這部電影不僅講了攀登高峰,還講了主角亞歷克斯的故事,非常值得去電影院一看。
㈡ 電影峰爆是在什麼地方拍攝
電影《峰爆》於貴州實景拍攝九十餘日夜。
電影《峰爆》劇組深入亞洲最大地下溶洞十二背後取景,在一些極狹窄的特殊地段中,劇組人員甚至無法直立行走,只得花費 20餘天開辟道路進出。
在拍攝隧道戲份前,近千名工作人員共同鏖戰,1:1搭建還原出一條真實的施工隧道。從地基鋪設到地面硬化,再到近千平米封面及岩體翻模,都是按照中國真實隧道標准嚴格進行。
劇組在拍攝時,不僅實地搭建,真實還原了隧道、地陷坑、小鎮等場景,同時堅持真人實景拍攝,讓演員獲得最真實的感官體驗,朱一龍透露,「水砸在你的脊柱上的時候,整個後背都是麻木的」。因攀岩需要用到手指關節力量去摳住岩石,演員在完成一天的拍攝之後「手合不上,想拿筷子都拿不了」。
五歲男孩觀影現場起立敬禮
電影《峰爆》自上映以來備受好評,除了天災中基建人逆行而來、救人護城的壯舉,生死面前感人至深的父子親情之外,片中給人以超強沉浸感的災難戲份亦引發熱議。不少觀眾稱:「溶洞中的戲壓迫感太強了,看得人緊張不已,吊住演員的彷彿不是一根繩子,而是我的生命線!」
還有觀眾表示,《峰爆》聚焦當今社會中很少被關注的鐵道兵群體,讓大家在為中國速度、中國基建驕傲的同時,也看到背後那麼多不為人知的付出,「中國精神在影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為了他人犧牲小我的精神值得敬佩!」
值得一提的是,《峰爆》不僅受到廣大成年觀眾的喜愛與支持,不少小朋友也被其中所表現出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動。
近日,有網友曬出一份特殊的《峰爆》觀後感,小朋友用稚嫩的字體一筆一畫寫下:「電影里的人都是大英雄,我第一次知道修鐵路的人原來這么牛!」
更有一位五歲的小男孩在觀影現場就備受感動,面對銀幕中的英雄們起立敬禮長達幾分鍾。當被問到為什麼這么做時,他答道:「我在電影里看到了中國,看到了自己的夢想,看到了救援英雄,所以向他們致敬。」
㈢ 誰能告訴我關於一些登山或是攀岩的電影,謝謝
從電影角度看登山:一些電影史往往可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登山史。電影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也與時俱進地折射出登山的歷史。以下是一些經典的登山題材電影,它們在登山界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喜歡雪山的人可能會比較喜歡和偏愛:
1. 勇闖雷霆峰(1975年公映)
2. 冰峰搶險隊(1982年公映)
3. 八千米死亡線/K2(1992年公映)
4. 絕嶺雄風(1993年公映)
5. 我們要活著回去(1993年公映)
6. 挑戰巔峰/Into Thin Air(1997年公映)
7. 偉哉聖母峰(1998年公映)
8. 垂直極限/Vertical Limit(2000年公映)
9. 冰峰168小時/Touching the Void(2003年公映)
10. 冰雨/Bingwoo(2004年公映)
點評:九十年代和2000年後,分別推出了兩部很有份量的片子(八千米死亡線/K2 -> 挑戰巔峰/Into Thin Air -> 垂直極限/Vertical Limit -> 冰峰168小時/Touching the Void),在藝術表現上都達到了一種高度。
之所以把表現俗套比較做作的《冰雨》也列入十大推薦之列,是因為影片把愛情作為主打戲,加入了不少愛情佐料,像韓國泡菜那樣酸得掉牙。這是韓劇韓流的「通病」。愛情這一古老的元素在《登山聖經》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所以《冰雨》算是填補了這個空白。登山跟親情、友情、愛情這種矛盾的糾葛常常密不可分,正如《垂直極限》和《冰峰168小時》「割繩子」那種經典場面,那種自我了斷、當斷則斷,那種跟親情、友情難以割捨一樣。
從登山的角度看電影:如果從技術型登山的技術動作和技術應用的角度去苛求的話,很多電影往往經不起推敲,但從登山理念、登山原則、高山救援、戶外生存等方面去審視的話,這些影片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地方至今還在影響我們。
以下是部分電影的詳細介紹:
《勇闖雷霆峰》(1975年公映)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喬治·肯尼迪 George Kennedy、Jean-Pierre Bernard、Heidi Brühl、Jack Cassidy、Thayer David、Jack Frey、Michael Grimm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電影簡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導自演的此片,描寫已退休的特級殺手在大學系任教,但中央情報局對他威逼利誘,令他不得不復出,主要任務是在雪山上進行暗殺。本片故事並不新奇,但導演的手法較為爽朗,背景選擇在絕險的雪山上,尤見特出。雖然本片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描寫爬山,但過程拍得逼真驚險,反成全片精華所在,顯然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五名攝影師。
《八千米死亡線/K2》(1992年公映)
導演:Franc Roddam
主演:邁克爾·比恩 Michael Biehn、雷蒙德·巴里 Raymond J. Barry、Luca Bercovici、Patricia Charbonneau、馬特·克萊溫 Matt Craven、Ghulam Abbas、Laurie Briscoe、Christopher M. Brown
國家/地區:美國 英國 日本
對白:英語
劇情簡介:泰勒是個事業有成的檢察官,哈洛則是個大學里物理學頂尖教授,前者個性自私、驕傲、激進絕不讓任何事物擋住他的成功道路;而後者則是善良、體貼有正義感的好人。二人皆有共同的目標--爬超過八千米世界各山......
《絕嶺雄風》(1993年公映)
導演:雷尼·哈林 Renny Harlin
主演: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Sylvester Stallone、約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馬克思·普里克 Max Perlich、簡寧·特納 Janine Turner、Jeff Blynn、Trey Brownell、Gregory Scott Cummins、Don S. Davis
國家/地區:美國 法國 義大利
對白:英語
電影簡介:史泰龍超越顛峰得意代表作!一山雞究援隊長目擊一意外而心中留下了閉虛難以抹滅的陰影,為救紅粉知己和飛機失事的受難者,他又回到狂風暴雨的高山中...本片所有動作場面均難得一見,驚險刺激是您絕對不能錯過的佳片。
《我們要活著回去》(1993年公映)
導演:Frank Marshall
主演:伊桑·霍克 Ethan Hawke、約翰·馬爾科維奇 John Malkovich、伊里納·道格拉斯 Illeana Douglas、Danny Nucci、文森特·斯派諾 Vincent Spano、Jack Noseworthy、Nuno Antunes、Seth Arnett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劇情簡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空難電影,對於人類在惡劣環境下掙扎求生的精神描述得相當動人。整個故事在冰封的高山上拍攝,難度頗高,但導演弗蘭克·馬歇爾仍拍出緊湊的節奏和刺激的災難場面,以伊桑·霍克為首的一群年輕演員也演得賣力。故事發生在1972年,南美的橄欖球隊赴智利比賽,飛機於途中撞毀於安第斯山,但部分隊員仍然生還。隊長安東尼歐帶領生還者掙扎著活下去,一邊等候救難隊的救援,但苦無反應。在大風雪下撐了九天,他們被迫分食死難者的肉維生,並嘗試派人下山求援,但無功而返。後來又發生雪崩等災難,經五十多天後天氣漸暖,才剩下十六個人逃出生天。
《挑戰巔峰/進入空氣稀薄地帶/Into Thin Air》(1997年公映)
導演:Robert Markowitz
主演:克里斯多弗.麥克唐納 Christopher McDonald、彼得·霍頓 Peter Horton、Tim Dutton、Nigel Fan、David Forman、Luke Garrett、Pamela Gien、Esther Hall
國家/地區:美國 捷克
對白:英語
劇情簡介:一群業余登山同好手,分別加入了職業登山好手,史考特與羅伯的探險隊准備征服埃佛勒斯峰,途中因缺乏經驗及紀律,而面臨諸多難題,在下山時又碰上暴風雪,使得原本已困難重重的登山之旅憑添變數……
更多電影介紹省略。
㈣ 《碟中諜4》湯姆克魯斯是如何爬迪拜塔的有何保護措施
據說在劇組多方商談之下,劇組被允許進入123樓。甚至迪拜塔這個樓層的很多玻璃都被拆下了,方便阿姆哥攀爬,在攀爬過程中,繩子加身,阿湯哥也是在做足了安全措施的情況下才開始攀爬的。
一丶迪拜塔介紹
迪拜塔特別高共有828米,佔地面積也是非常大的,共有34.4公頃。是世界第一高樓。
最後,《碟中諜4》中阿湯哥攀岩那麼那麼高的迪拜塔,是真實實拍的,在這個小鮮肉橫行的時代,大多數都是綠布特效,人在裡面進行簡單的假爬做做動作。後期進過專業的人進行剪輯特效出來的效果。阿湯哥的敬業精神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