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匆匆那年表達什麼情感
《匆匆那年》表達了對曾經逝去的青春的感慨和懷念。《匆匆那年》中的幾位主角在匆匆忙忙之間度過了數年,在這期間他們努力的成長為大人,但是也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彼此的友誼。那些陪著彼此度過無數歲月的記憶,讓已經三十歲的男主陳尋無法釋懷,他已經沒有了少年時的陽光勇氣,也沒有了讓自己心動的初戀方茴,他想重頭再來。
《匆匆那年》主打的是青春、初戀、懷念的主題,更是要所有人感悟現在,不要給過去留遺憾。電影中幾位主角在青春的時候沒有珍惜彼此,從相戀到分開,就像主題曲王菲唱的那樣,兩個人有了對彼此的虧欠,不然拿什麼來懷緬這些。
後來的他們長達十五年在感情是渾渾噩噩,這些遺憾讓他們刻骨銘心,甚至想挽回。陳尋和方茴的性格都太過鮮明,並且兩個人對待感情也不一樣,在大學期間的陳尋已經非常惹眼了,而方茴心中的自卑更是讓陳尋直接忽視,才導致最後分手,這也是讓很多已經分手的情侶感慨萬千,相信很多人都是因為彼此的不解釋和忽視才分開的。
整個影片給觀眾帶來的是幾位主角的青春都是有遺憾的,回到主線,三十歲的陳尋想找到方茴,解釋當初的誤會,這也是電影想表達的,感情上有誤會就要立刻解釋,不要沖動不要錯過,要相信彼此終有一天坎坷都會過去,要珍惜彼此。
『貳』 匆匆那年結局怎麼了求劇情解析
電影版的結局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尾。陳尋送趙燁的婚禮攝像師去機場乘機時,攝像師又掏出手機問陳尋還想對方茴說些什麼?陳尋面對鏡頭不大好意思地向方茴問了句好。回到家裡的陳尋在播放好兄弟的婚禮視頻里看到了那個身著一身紅裙,讓他一直魂牽夢縈的方茴。
然而對於陳尋來說,這個城市裡滿卻是他和方茴的點點滴滴,滿是他對這個人的遺憾。一個是在新的起點過著新的生活,一個是依舊對方茴念念不忘之人。兩人再相遇,是什麼一個情況呢?每個觀眾應該都有自己的見解吧。
『叄』 電影匆匆那年的結局想表達什麼還有那句「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是什麼意思
1、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夢 應該就是你心愛的人吧,不悔 就是不後悔。就是說不後悔你愛的人離你而去,只恨 應該就是只後悔吧。
2、也許這段愛情太短暫了,還來不及 回味他的美好吧。不悔夢歸處 只恨太匆匆。
3、怎麼不後悔我的愛人離開了我 ,只是時間太短暫 還來不及回味愛情的美好啊 。不要等失去了才去抓想要在得到, 要在得到的時候把它變得很美好。
4、電影匆匆那年結局解析:該電影是開放式結局,陳尋和方茴雖然沒有在一起,但是倆人都沒有結婚。而且有方茴的妹妹撮合他們,還有很有機會在一起的。
5、其實不知道大家注意看沒,有個鏡頭在方茴還給陳尋書中寫了一句話: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如果看了小說的朋友們應該也知道,小說中也是一個開放式結局。倆人是否在一起還要看後面的發展,但是根據情節發站,倆人是有百分80的可能性最後走在一起的。
『肆』 《匆匆那年》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什麼觀後感
為一部電影刷兩次朋友圈還屬例外,看完《匆匆那年》還是忍不住發了,一來是電影本身不錯,二是小夥伴參與的作品。其實真正關注這部電影,還是那次發布會之後,同名主題曲成了各大榜單的頭號王牌。這類青春懷念系的電影近兩年來層出不窮,《那些年》多少男觀眾貢獻了票房,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匆匆那年》,我只有簡短一句,那就是讓女人想起恨過的渣男。狠狠恨過,也狠狠愛過,愛情不過如此。
電影開始,變開始走路回憶的旋窩,有時回憶,僅僅也是為了回憶而已。曾經聽業內朋友說過,這是一部主打80後市場的電影,很奇怪,電影中90後的我同樣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方茴的出場沒有讓驚訝,反到是覺的初看倪妮演這個角色略微缺了什麼,反倒是剛出場的嘉茉更具備讓男生情竇初開的沖動,當然片中她也是幸福的,趙燁愛著她,她愛著蘇凱。她為蘇凱做的那些「傻」事,誰青春年少的時候都做過吧。趙燁愛著她,愛到了塵埃里。高中3年,還有那段他以為「備胎轉正」的日子,都是幸福的。雖然,或多或許他心裡知道,他從未住進去過,連那一幕分手的戲碼,都拿「好朋友拿什麼分手」來給彼此一個永恆的理由。 愛情,從來都是傷人,我們看著別人的故事,回憶著自己,大概也是最殘忍的事情了。
電影開篇是77偶然在酒吧碰到一群她認為的大叔們在暢聊自己干過的事情,30歲的陳尋說他為了一個女孩高考放棄了一道13分的題目。原本無心的話,電話那頭的人,思緒萬千。大概也是從這里開始,77帶著所有問題,和陳尋一起重新踏上尋找「匆匆那年」的那段歲月。看到這里,我想,大概也是方茴想知道,自己曾經愛過的男人到底有沒有後悔過,哪怕不能改變什麼,哪怕自己不可能回頭,也固執想要知道。
青春年少,誰的愛情里沒有錯過,有的人哪怕錯過也還是在一起,有的人就此分道揚鑣各安天涯。就像77說,你有想過她跑回來看你最榮耀的那一刻嗎?知道或不知道,會有什麼不同嗎?知道他們也是在一起,不知道他們也是在一起,所以這個於我看來不算是錯過,只是電影在講訴的時候,估計也是表達一個希冀,許了一個假如,如果當時陳尋知道方回來了又是怎樣一番風景。
可惜,沒有如果。
大學大到了兩人要去不同課程,遇見不同的人。沈曉棠出現其實說是巧合也可以說是故事發展的預告。不管有沒有沈曉棠,陳尋愛方茴的心已經悄悄改變。一個陸地,一個天空,對於熱血的陳尋來說,已經擁有了陸地,就會渴望天空,而這種渴望會與日俱增,不會因為任何改變。接下來,吵鬧-分手,同樣的戲碼沒有減少。地下通道的那個吻,也是徹底瓦解陳尋意志的最後一擊吧。
新年晚會的外面,方茴問陳尋:「你是不是喜歡她?」這個問題,在她問出的時候她已經徹底輸了,因為最初他們也是這樣開始的。一句「我不知道」足夠讓人崩潰。這段感情,誰對誰錯無法判斷,也許很多人會說陳尋是渣男,當然我也會淺層次這么想,可是自古女的都愛渣男,這就是人性最賤也是最無法掌控的一點。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你以為我沒愛過,其實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當時這篇文章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每個人都有自己愛人的方式。陳尋以為他為他不做那道題就是愛,陳尋以為在學校領導質問方茴的時候大膽承認孩子是自己的就是愛,方茴以為她站在小區樓下等到天亮就是愛,以為她主動求復合就是愛,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愛著,可是同樣的愛在對方眼裡,或許不是愛,或許看不到,可,那又怎樣呢?
如果說陳尋渣,有點我還是蠻感動的。在他勇敢站出來攬過孩子的問題,在他始終沒有帶方茴去開房。當然,這個觀點也會片面,只在於我。
整部電影最讓我糾結的莫過於是方茴為了報復去找陳尋舍友開房,奉獻了所有女人認為最真貴的東西。我第一反應是蠢,第二反應是心疼,第三反應是太狠了。甚至那時候我覺得 她要是找喬燃或者隨便的陌生人也行,為什麼是舍友呢。到底是帶著什麼樣的初衷電影沒有說明白,只是這樣的形式,依舊在我的定義里是蠢。說狠,她竟然會選擇這種方式,後面她選擇不麻醉人流,大概也是想一輩子記住這種痛吧。
愛情,我們總是固執地以為我們愛著。如同片中的喬燃,其實他是一個最可悲的角色,也是一個最讓人的佩服的人。愛情需要時機,沒有早一步,只是剛剛好。不管是黑板上的惡作劇,還是醫務室的,他都已經晚了一步了。丁香花般的女孩,他願意把幸福都給她。一句,不管是她的還是不是她的,他都希望好。遠赴英國留學,大概也是給愛情最好的成全。方和陳分手,他依舊是站在後面的人,哪怕失聯後,他也能找到方,默默在車窗里看著,要怎樣的勇氣才能成全不打擾呢?
陳尋在這個年紀回憶過去大概是每個男人的通病,誰沒點過去,誰沒一個揪心的女人。鏡頭最後是方茴站在法國的畫面,雖然開放式的結局,可是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一個錯過故事了,或者說就是青春的記憶。也許也許,如果沒有那些經歷,方茴也不會去法國,當然可以猜測她現在過的很幸福,因為最後的笑容是很平和的。
影片有一幕,趙燁問嘉茉,如果你知道他現在這樣,當初還會那樣嗎?
這個沒法考究,也許在當時,我們愛的不過是愛別人的那種感覺罷了。
既然過去了,就過去了吧,再美好再遺憾也就那樣了,現在的我們也不再是那個離開了 誰就不能活的人。生活已經這樣了,不能如詩只能如是了。
不懷念,自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