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電影的長度一般都是90分鍾至兩個小時
敘事節奏和注意力是其中關鍵,觀眾在電影院就能保持這么長時間的注意力。美國早期拍的是短片,群眾反映不夠勁,後來直至加長到200分鍾,觀眾反映勁兒過了之後,電影還沒散場,反復測試後,90分鍾是最合適的時間。但是也有例外,印度的電影動輒2-3小時,是因為印度基層群眾娛樂生活較少,收入不高,電影就是主要的娛樂活動,這促進了寶萊塢的繁榮,同時,印度人認為電影太短了,無法值回票價,所以造成印度電影時間很長,雖然歌舞是他們的特色,但是同時也是拖長時間的利器,諸位刨除掉歌舞片段之後再算算時間就知道了。
❷ 為什麼國內的電影都是兩個小時以內,更多的是90分鍾的
個人認為至少有兩點原因,其一是成本,電影製作的本質大多為賺錢,時長過多,成本高,參考《泰坦尼克號》。其二是觀眾的電影觀感,太長的電影看著不是很舒服,眼睛疲憊,還需要去洗手間,斷斷續續的,容易錯過重點。
❸ 為什麼歐美電影大多是兩小時,而國內和香港大多都是一個半小時的呢
歐美電影投資大,拍長一點也夠錢(而且他們市場也大,能賺回來)。
所以有時覺得一個半小時的片,除非口碑非常好,不然就不去影院看了,覺得不劃算。
❹ 為什麼電影時長一般都是九十分鍾
時間太長的話,人會疲勞,所以一般安排的就是90分鍾 一般電影都是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時間長了會減少每天放映的場次,在不加票價的情況,對電影商而言當然不劃算。 而且電影太長了的話,觀眾也沒有辦法忍受,所以一般DVD版的電影都會比在電影院放映的版本要長。
若1個半小電影,估計可放6場左右,票價60元,若以平均100人每場計,收入60x6x100=36000元,而且由於單價較低,可能平均每場人數還會更高一些。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電影時長都控制在120分鍾以內,像國產電影90分鍾就結束了,除了有製片成本、影院排片等商業考量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類憋尿生理極限也就2個小時,超過這個閾值,觀眾就該跑廁所了,嚴重影響觀影體驗,所以好的電影才有「全程無尿點」的說法。
❺ 你認為電影的時間為什麼都大概設置為一個半到兩個小時
剪輯的原因。電影完成時基本都時長兩小時以上,但相關的審核部門在審核的過程中通常會要求刪減一些,比如過於直白的性的鏡頭、過於血腥暴力的鏡頭或者言論欠妥的部分,如此下來便剩下一個半小時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