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電影 有一個黑人小伙 在開車的路上向警打招呼被誤認為是挑釁 停車檢查時拿錢包的時候被亂槍打死
電影《撞車》。
《撞車》由保羅·哈吉斯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唐·錢德爾、馬特·狄龍等主演的犯罪影片。
在短短的36個小時內,一場意外的車禍把事件前後生活在洛杉磯素昧平生的一群人推入了多米諾式的情緒深淵中。
影片以多民族,多文化將相互交融的城市洛杉磯為背景,講述了由一起普普通通的撞車事故而引發的一些種族歧視問題的故事。故事主題是美國社會的任何行為都會帶上種族歧視的印記,這種現象是導致民間動亂的禍根。
(1)美國電影撞車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撞車》這部電影能夠在第78屆奧斯卡獎上擊敗當年的大熱門《斷背山》而獲得最佳影片獎,不僅僅是出於它對於種族主義這種社會問題的關注,它還贏在表達影片中所表現出的技巧與流暢。作為一部聚焦社會議題的電影,《撞車》有著可稱之為「崇高」的精神境界。
電影就是這樣一種奇妙的工具,它能夠讓觀眾體味到陌生人的心路歷程。她希望觀眾們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並不只是感知到我所指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推動民眾去分享你們的愛心。
2. 介紹一下電影《撞車》
美國彩色劇情電影。由導演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傾力打造,馬特·狄龍、桑迪·牛頓、萊恩·菲利普等主演。分別在2004年開始全球上映。該片曾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故事是發生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影片的開始就是一起看似普通的撞車事件,以及幾個與這個事件有關的人。然後,鏡頭將我們帶到這次撞車事件發生的前一天,並分別向我們展示了這幾個主要人物在這幾十個小時中所發生的事情。 那個洛杉磯警察局的警察,希望能給自己患病的老父親找到更好的醫療救助,但是,在HMO,任憑他如何的請求,負責處理這件事情的黑人職員就是不簽署文件,以允許他父親去找別的醫生。隨後,這名警察在處理交通堵塞的時候,將自己心中的怨氣通通的爆發在一位黑人和他的白人妻子身上。地區檢察官與地位顯赫的妻子簡被兩個年輕的黑人用槍指著頭,只能無奈地看著他們搶走自己的領肯領航員suv。回到家之後,心中的恐懼仍未消退的簡,無緣無故地對上門為他們換鎖的墨西哥裔修鎖匠丹尼爾大發光火。可憐老實的丹尼爾在當天的晚上,又一次讓一名波斯裔的商店店主奪去了他的尊嚴。 黑人偵探格雷厄姆焦急地在尋找著他走失的弟弟,但又不得不受上司的威脅,去面對黑洞洞的槍口……一個又一個的角色在觀眾吃驚的目光地注視下,由正義到邪惡、由被傷害者到施暴者不斷的轉換著。
《撞車》一劇要告訴我們的是:生活在社會的人,就像大海里的水滴,不斷運動也不斷發生關聯。就像我們的命運,其實是緊緊相連的,一個人的行為甚至是思想觀念,都有可以影響別人的命運,反之亦然。既然如此,人與人之間為何不多些寬容,努力做到相互去理解,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呢?哈吉斯沒有採取說教的口吻,也沒有刻意引導觀眾往哪個方向思考,正因如此,《撞車》才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隨著時間的洗禮,《撞車》這部結構精巧,內容寫實的的電影,其內在價值必將不斷被人們發現並審視。
3. 看不懂的<撞車>!
這部片子的主題,是種族歧視。
中部影片就是通過一系列看似無關,但是內部卻相互關聯的故事向人們講述種族歧視的問題。
美國白人、黑人、阿拉伯人、中國人、墨西哥人之間的歧視與偏見,最終都化解了,但是卻還有許多暗藏的東西沒有解決,呼喚人們的解決。
奧斯卡評委相對是很保守的,接受斷臂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撞車的主題很深刻,劇本也很獨特,獲獎並不是很難得。
中國這邊太關注斷臂山了,忘記了其他有實力的電影,其實在美國人眼中,這部電影的評價要高於斷背山。
PS:撞車的英文是CRASH,實際還有「撞擊」、「沖撞」的意思,中文翻譯成撞車有些失去願意。
4. Oscar大片 《撞車》 怎麼沒有看明白想表達什麼意思啊
我試圖理解,導演講這個故事的意圖。或者說,我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什麼。
「歧視!」這個詞被所有角色掛在嘴邊,寫在臉上,或是執行,或是抗議。那麼,誰在歧視?誰在譴責歧視?誰又貌似歧視?
電影里幾個小故事由開門關門的動作銜接。這扇門關了,另一扇被打開,走出來另外一個人,身處另外一個場景,開始講述另外一個故事。「一扇門如果被關上,上帝會為你打開另外一扇窗。」我想這種銜接是有含義的。
在電影8分鍾出場的兩個黑人一本正經地講歧視。「白人等義大利面不用等那麼久。」 「不給我們咖啡因為我們是黑人。」「但是我們都不喝咖啡啊。」抱怨在咖啡館里的女招待見他們是黑人推測他們不能給小費便怠慢他們,「那你給沒給小費?」「態度這么不好我為什麼要給小費。」還有前面那個白女人,看見他們以後居然下意識地縮一下,還想繞道走。「看見我們就要繞道走嗎?這不是歧視是什麼?如果說在這里該誰害怕,那是我們,我們兩個可憐的黑人。」
話音未落,看官還被繞得有點迷糊,想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歧視,這兩人抽出槍來搶車。明明就是強盜,還不許別人稱他為強盜。那個黑人大哥的歧視論調並不能成立。
在電影16分鍾時出現的萊恩警官,有個英雄爸爸,開了清潔公司,請的23個雇員都是黑人而且不壓低工資,「這在當時不普通。」後來營運執照被照顧給有色人種,他的父親於是一貧如洗。萊恩警官對有色人種的反感來自於他父親不歧視黑人的悲慘結局,「好心沒好報。」萊恩警官看著晚年凄涼的父親飽受前列腺炎折磨,一心希望父親得到醫護治療。他出現的時候正在給診所打電話,急性子,說不上幾句發現達不到目的就找茬兒,諷刺接電話的醫療主管的名字「一聽就不是白人!被醫療主管馬上掛掉電話。懷著這種戾氣上了警車,聽到最新的通告要追查那輛電影開頭被搶的林肯「導航員」,發現一輛正好從眼前經過。
這輛當然不是被搶的那輛。萊恩身邊的初哥警察湯米馬上已經提醒他,萊恩卻已經看到,車上的一對「正在干壞事呢」。見不得人好,見不得別人春風得意,比他快樂,正好用職權發泄一下剛剛打電話的不滿。我想,這就是萊恩當時的心理。
這一對不是普通人,男的是一個黑人成名導演。雖已功成名就,一旦觸及到他的黑人身份,他還是很底氣不足。女的因為夫榮妻貴想必一向養尊處優,加上當時喝了點酒嫌得有些輕佻,對著警官一口一個「豬」。萊恩對他們的處理的確小題大作,但「看不得白女人為黑人口交」這句話是女人自己說的。也就是說,萊恩是不是出於對黑人的偏見攔下這對夫婦,有意刁難,是由這個當事人定性的。
萊恩後來去找診所的醫療主管,不管是否誠懇他先為昨晚自己電話里粗魯的言語道歉了。還講了自己父親的故事,可惜沒有幫助。這個黑女人的脾氣也大得很,就是不肯簽字。和他之前做事的性質一樣,濫用職權。所以看到這里我會覺得很可怕,這種歧視漫充著整個社會,如果誰正巧手上還有點權力,想著法子把自己受過的氣發泄到別人頭上,結果一定會牽連無辜善良之人。
萊恩警察到了車禍現場那段戲是當然的主角。他在不了解傷者的情況下救人,發現所救之人是前一天被自己戲弄過的女人,應該來講,被這女人呵斥而感羞愧,感羞愧而更發救人之心,都是符合人道的。在生死關頭他努力讓被困車內的女人對他信任,危急一刻奮不顧身再次沖進已經開始燃燒的車廂內把女人救出來。這時候的行為表現出來的大無畏洗凈了他的心靈。他有這個機會實在是一種幸運。
檢察官利克和他太太簡恩表面上時候形成強烈對比。簡恩在受過一次刺激後情緒失控,對所有有色人種心有抵觸,對丈夫的黑人助手不滿,對家裡來換鎖的黑人工人不滿,對保姆瑪利亞一樣不滿。檢察官的貼身助手是黑人,打算選個有色人種做手下首席調查員,其實目的就是贏得此區的黑人選票。利克的表演頗為醜陋,考慮到搶車的是黑人,怕消息傳出去對黑人選票不利,打算拍一張給黑人頒獎的新聞照片造勢,助手提醒他那個不是黑人,是個叫薩達姆的伊拉克人,他立馬惱羞成怒。跟弗來根串通要誣陷白人探長康克林,因為他射殺了三個黑人。這里白人黑人成了討論的重點,而不是罪案真相。真相很可能是那個黑人探長路易斯是個混蛋,康克林乃忍辱負重的追求真相的正義之士。歧視的存在讓利克不得不在官場處處避忌求生,還挺可憐的。但連歧視也成了他的政治籌碼,為了籌得政治籌碼更設局害人,他可以算是這電影里最陰險的角色。
初哥警官湯米不歧視。他還很氣憤搭檔萊恩侮辱黑人的行徑。可惜頂頭上司自己是個黑人,還很懂生存之道,就是不要處處一副受歧視傷害的姿態,不要激化矛盾。湯米伸張正義的一腔熱血都被他澆滅了。湯米憑著他的一腔熱血還為黑人導演求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放過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搶匪。這個不歧視的警官在下班後讓一個黑人搭便車。他的神經綳了一天以後因為一個玩笑情緒一觸即發,結果開槍殺了一個相當無辜的人。這件事情沒有目擊證人,如果落到拿死者膚色作文章的檢察官手上湯米只有死路一條。歧視的力量甚至高於法律和正義,湯米也信了,於是他選擇不自首,即使他這樣做是唯一還他清白的機會。他把死者拋屍荒野,把自己的車燒掉。他的良知會受到譴責;或者他的良心開始扭曲。我們可以大膽猜測,既然死者是格萊姆警探的親弟弟,既然格萊姆向母親發誓一定找出兇手,湯米有一天會被找出來。到時候他失掉了所有可能對他有利的辯解的機會,翻案更難。被殺的黑人不是壞種,他只是運氣差。初哥警察湯米不歧視,他只是運氣差。導演安排兩個無辜的人如斯結局,讓我非常惆悵。
檢察官太太簡恩的一場戲不得不提。她給好友打電話說自己不快樂,每天早上睜開眼睛就覺得不快樂,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理解是,導演在這里安排的潛台詞是,如果一個人心理狹隘,充滿了沒來由的怨恨和猜忌,是不可能快樂的。歧視就是這樣可怕的東西,讓這個社會失掉安全感,失掉信任感。回應電影一開頭,格萊姆警探說的話,「在洛杉機這個城市,別人不會碰你,總是隔著這層金屬和玻璃。我們很久都沒有體驗過碰撞的感覺了。」
寫到這里不知道怎樣結尾才好。在這部題材沉重的電影里最溫馨的片斷應該是西班牙裔的爸爸給小女兒講仙女贈送護身斗篷的故事那裡。那個小女孩可愛到無法形容,於是我猜到關於她的那部分故事應該是happy ending。誰忍心安排她死了呢?不能夠啊。
5. 電影《撞車》
美國社會的真實寫照,通過幾個故事交叉獨立的反映了美國社會多種族之間的摩擦與並行。
簡單說一下其中的人物:
一個因為父親的遭遇而痛恨黑人的白人警察。
一個善良但最後因為害怕誤殺黑人的年輕警察。
一對檢察官夫婦,他們的車被黑人搶了。
一對男的是導演的黑人夫婦,他們被警察侮辱過,但後來都被那兩個警察不同程度的報答,算是一種救贖。
兩個以搶劫汽車為生的黑人小伙,其中一個堅持認為白人都是種族歧視者。
一個來自中東地區的家庭,父親在美國過著很恐懼的生活,以至於後來犯了錯誤,他心裡有些變態。
一個溫馨的墨西哥家庭,男的是個鎖匠,他很愛自己的女兒。
一個黑人警官,他的女朋友是白人,他的弟弟是那個偷車賊,還有他老邁的母親。
一個偷渡的亞洲團伙,接頭的人被黑人開的車撞了,偷渡過來的亞洲人最終得到了歸宿。
。。。
6. 如何評價電影《撞車》
《撞車》這部美國電影是以一種以小寫大的手法反映了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這部影片劇情豐富耐人尋味,明明是一件很小的意外事件但所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交通事故。導演也是非常的別出心裁,用一種新奇的方式反射出影片的主題。
看完這部影片會讓人陷入沉思,因為通過這部影片可以看出這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經歷種族歧視,這也更讓我慶幸生在中國。種族歧視一直是不斷的話題這部影片所反映的內容也是非常尖銳的。讓很多人都看到了我們曾忽視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7. 電影《撞車》反映的主題是什麼,想要揭示給觀眾的是什麼
可以把這部電影看作一部美國人自己探究種族文化問題的片子,但是顯然,解碼者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反應沖突和愛的片子,兩者不會沖突。
我更願意從作者本意上來著手認識這部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crash,願意似乎是撞車,理解成碰撞,沖突當然更契合本片的原意。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洛山磯這個據說是美國民族成分最為復雜的城市裡上演著無心或者有意的傷害人和被人傷害的雙重摺磨,同時編導沒有喪失對世界的希望,他們讓影片更接近生活真實,主觀上還原一種復雜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