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八佰什麼時候出現片名
擴展閱讀
恐怖小片段電影 2025-02-22 15:12:53
日本最新電影大戰蘇聯 2025-02-22 15:04:58

電影八佰什麼時候出現片名

發布時間: 2025-02-20 12:08:25

A. 八佰這個電影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一、歷史中的《八佰》:「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

1. 淞滬會戰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戰爭中隨處可見死傷的普通百姓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統計死傷30萬人。

國民黨將領陳誠之子講述日軍之殘忍

淞滬會戰之慘烈、悲壯,不是一言兩語可道清,卻應被所有國人銘記,強烈推薦大家觀看相關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會戰實錄》,優酷上可以找到高清片源。
2. 「四行孤軍」: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由於中日兵力懸殊,國軍部隊雖英勇奮戰,但仍節節失陷,為保存有生力量、守衛南京,已決定全線撤退上海。

此時,臨近「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召開,各國代表已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蔣介石對此會議充滿期待,希望能夠通過一場「孤軍奮戰」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抗戰的決心與信息,以爭取世界的同情及列強國的介入調停,遂決定令88師留在閘北,死守上海。

88師的師長孫元良最終派出麾下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堅守蘇州河以北,率領他們的是第524團團附謝晉元,他們的陣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現的四行倉庫。
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這四百將士,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後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支隊伍多為湖北保安團的團員——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
就這樣的四百多人,要面對瘋狂湧上的日軍,大家心裡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
四行倉庫與租界僅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景觀——租界里的中國民眾與英美記者,不顧流彈橫飛,全程圍觀著對岸這場中日軍隊的激烈交戰。
戰時的四行倉庫與對岸的圍觀百姓
「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滬上名醫陳春仁在多年後回憶起這場戰事圍觀時記錄道:「八佰壯士」稱不需任何援助,只想要一面國旗。
3. 堅守之後緣何撤兵?
中日連日戰爭,給對岸的公共租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四行倉庫東南角方向,聳立著兩個巨大的煤氣罐,一旦日軍炮火偏離、煤氣罐被炸起火,將殃及租界民眾安危,半個上海也將不保。
巨大煤氣罐所在位置
公共租界當局通過外交途徑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政府從人道立場下令孤軍撤退。
很快,蔣介石便下達了撤軍令。
雖無法接受,但軍令如山,謝晉元只得顧全大局、執行命令。
這便是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沖橋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B. 電影《八佰》宣布日本定檔,日本為何會引進這部影片

這其實要從《八佰》這部電影的背景來說明,淞滬戰爭中我們是失敗了,日本還是贏了。

另外,電影中描繪的租界地的中國人基本上都是軟弱的,隔岸觀火的,這符合日本描繪的新中國之前的中國人的形象。所以說日本為什麼引進這部片子的真正含義,讓我們不禁感到心寒,而且匪夷所思,但這僅僅是小編的自我感想。

電影《八佰》宣布今年11月12日在日本上映,並發布預告,侵華戰爭卻變為《中日戰爭》。

這部電影確定在日本上映後,在宣傳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片中將原本是侵華戰爭改為了中日戰爭,而侵華戰爭和中日戰爭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完全就是扭曲事實,日本人再一次不敢面對過去。雖然變為了中日戰爭,但是這已經沒有辦法更改,這部片至少讓日本人有機會從中國人角度上去體會這場戰爭的殘酷,讓日本的青年知道他們曾經的惡行。

侵華戰爭可以改為中日戰爭,至於內容的刪減,我們就不得而知,因為現在還沒有正式的播放出來。他會不會對大部分內容進行篡改呢?我想是不會的,既然他從中國這里買到了版權,就不會惡意的剪輯,不然的話,我們有理由去法律中找回自己的合法權益。


回到電影話題,雖然我不看好《八佰》在日本上映,但這不失為文化交流的一種嘗試,尤其在諱莫如深的二戰歷史中。可以讓日本的青年看到什麼是中國力量,什麼是中國的戰士。讓他們學會戰爭的殘暴,學會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