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編導面試題目 如何看待動畫片改編成電影 (不要說廢話)
1 首先,動畫片是二次元的東西,電影是三維的(以下均默認電影為三維真人真物),同樣題材的東西,用動畫片來表現和用電影來表現,在視覺效果上是不一樣的。大的場面自然是用電影更能完美的展現。
2 其次,在國內,大眾通常認為動畫片是只適合低齡人群,覺得動畫片缺乏內涵。題材好,內涵深的底本,如果是以動畫片的形式呈現,成年人也普遍不會去看,而改編成電影會更適應成年人的審美心理,有利於編導傳達自己想表達的思想內涵。當然,國內的動畫片大多數是適應青少年的,而動畫主角多數是動物,對於這類動畫片就沒有什麼改編的必要。另一種是以人物為主題的,像小哪吒什麼的,但這類動畫故事內容通常比較冗長,一定要改變成電影的話就要精選內容,而實際上,改編出來的內容也只是適應了少年兒童的心理,而在兒童看來,同樣的題材,還是動畫片更加吸引人。個人觀點,還是傾向於國產動畫改編成電影是沒有意義的,既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又不會得到什麼好的效果。
3 反過來說,一些好的題材改編成電影確實是有可看之處的,像日本動畫《賭博默示錄》改編成電影就是非常有意義的,個人認為《賭博默示錄》動畫的畫風是看著比較難受的,動畫有很多集,改編成電影之後,就更加精簡了,把動畫要揭露的資本主義社會黑暗到位的表現出來,也將受眾的范圍大大擴大。
總而言之,動畫改編成電影的底本一定要意義深刻或特別,如果僅僅是將兒童的東西,變成人來演的話,其實毫無意義,個人認為和看奧特曼是一個意義的。現在中國的成年人很多也把奧特曼用做outman的意義,廣泛推廣,偶然的諧音和賣萌意味就另當別論了。
4 而將動畫改成電影,對於改編者來說,固然是相當於已經有了底稿了,動作語言場景,很多東西都是已經設定好了的東西,但要做到更加精闢的提取原作精華,或者推陳出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這需要改編者有獨到的眼光,在比較長的動畫片中,到底提取哪些東西,去除哪些東西,才能達到原作的高度,或超越原作,亦或是創新出原本不存在的意義,這對改編者的技巧和情懷都是不小的挑戰。因而很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動畫改編成電影之後,除了受眾的改編以外,電影完全就是二次元的三維化,完全的重復,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當然如果原動畫的人物場景以及台詞動作都已經完美了,改編來擴大受眾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原作本身的內容或著眼點或意義就不夠深刻,那麼改編者就一定要改到盡善盡美,找到足夠精緻或吸引人的突破點,才有改編的必要。
以上都是在定義電影為三次元東西的前提下的討論,當然如果把動畫電影也算作電影的話,那麼就相當於把原動畫連續劇的劇場版或者同人動畫,這對於喜歡動畫的動漫愛好者來說,大多數是怎麼改都喜歡的。但是還應當注意的是,改編者不能脫離原來的人物性格,如果這點出現偏差,即便是動漫愛好者,對於這樣改編出來作品,也是怎麼樣也不會喜歡的。
以上です。
⑵ 動畫片和電影特效區別
動畫片和電影特效區別:動畫片是指整部電影都是後期製作而成。電影特效就是裡面的光,爆炸,調色,背景綠幕等。學習動畫和電影特效可以到王氏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學習。
⑶ 動畫和電影的區別是什麼
傳統上來說動畫是電影的一種。從以下幾個方面區別:
1、定義:電影,狹義上的實拍片。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加以改造製作成的影像,而相比之下動畫片是無中生有的,把想像中的東西直接變成激唯影像。
2、方向:實拍片的特長是真實,動畫片的特長是幻想。
3、成本:如果實拍片要做到像動畫那樣幻想,動畫片要做到像實拍片那樣真實,就要額外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尤其是物歷過去。從經明螞培濟的角度上來說,實拍片和動畫片的技術被用來製作不同題材的影片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4、觀念:而人們對於動畫和實拍片的理解的不同,就來自於長期以來題材的不同給人留下的習慣和印象。
(3)動畫片怎麼也是電影擴展閱讀:
1、「動畫」的定義很明確,但「電影」這個詞有很多種解釋。有人認為實拍的是電影,這是技術上的分類,那麼動畫和電影就是兩種東西;
2、有人認為在電影院播放的就是電影,這是商業上的分類,那麼一部分動畫也算是電影。
3、對於中國大陸的一般人來說,「電影」指的大概是時長超過九十分鍾的實拍故事片。不過要說「動畫」和「電影」的區別的話,中國是有傳統的權威分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