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膠片里怎麼存聲音
擴展閱讀
我想看兒童電影名 2025-02-24 15:52:13
科普電影推薦給初二學生 2025-02-24 15:31:34

電影膠片里怎麼存聲音

發布時間: 2025-02-05 12:35:21

❶ 電影膠片是怎樣記錄聲音信息的

按你說的,那膠片電影豈不都是默片了!

是在膠片一邊 光信號的形式記錄 聲音。
聲音大小 通過 感光記錄到膠片。
反之,播放的時候,通過感光的強弱,再反饋成電信號,也就是音頻。

❷ 有誰知道在電影院的電影聲音怎麼放出來的錄音帶

電影的聲音是錄制在膠片帶邊上的,播放時由光電轉換成音頻再放大,本是同步的.
聲音信號是在制拷貝片時和影像同時洗印到膠片上去的(不是錄制上去的),伴音信號位置在膠片一側邊緣「地帶」。播放時畫面放映到哪一格,聲音也就被光電轉換系統同步還原到哪一時刻了。錄像帶也是類似情形,聲音信號「錄制」在磁帶邊緣處,只不過圖像和聲音信號不是光電轉換而是電磁轉換了。

❸ 拍電影有什麼來採集聲音用什麼麥克 ·· 還用什麼來錄制

只是用與DV短片拍攝的話,建議用BOOM MIC(吊桿MIC)就好了,可以減少雜音。在要進行拍攝的范圍高高的舉起吊桿MIC,可以把MIC線接到攝影師的機器戴上耳MIC讓攝影師兼聽現場收音效果,若有雜音等狀況可以立刻調度或者重拍那個鏡頭,不用等到後期修補的麻煩。在後期如果想再現場再加點場景聲音,可以補錄,例如一些鳥叫的聲音、流水的聲音等然後在剪輯時加上去當背景現場音讓畫面感更豐富。當然若在現場的同步收音(畫面和聲音同步錄制)不理想,也可以補錄該聲音在後期時替換不理想的聲音。

❹ 電影膠片聲音怎麼出來的

聲音也在電影膠片上,電影膠片,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
最早的有聲電影只有1條光學聲軌,立體聲誕生後聲軌變成2條。90年代隨著數字音響的出現,膠片上的空餘位置被好萊塢幾個科技大佬依次霸佔。索尼和杜比最先出手。
索尼佔領了膠片兩邊(淡藍色區域),放進了SDDS(索尼動感數字音響),一種索尼自家開發的7.1聲道影院音響系統。杜比佔領了一邊齒孔間的方形區域,放進了像二維碼一樣的5.1聲道的杜比數字音響系統。

❺ 影片中的聲音是如何記錄的

我們大家看電影時,會覺得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非常連貫,就如真實情景差不多。但你若看外國產的配音電影,有時卻能看到動作與聲音不協調的現象,演員的嘴早已不動了,聲音卻還沒斷,這是什麼原因呢?

通常電影影片中的聲音是同動作一起記錄在影片上的,電影中的音樂、對白及音響效果,是現代電影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聲音首先通過話筒變為電信號。聲音傳進話筒,推動話筒中的膜片的振動,與膜片相聯的動圈也隨著振動;動圈是放在永久磁鐵的圓形空隙中的。由於電磁感應,在磁場中來回運動的動圈就會感應出電流來。聲音越響,膜片和動圈振動也越大,感應出的電流就越強;聲音頻率發生變化時,膜片和動圈振盪頻率也隨著變化,動圈上就會感應出與振動頻率一致的電流信號來。這樣,聲音高低及頻率的變化,就會表現為感應電流信號變化。

微弱的感應電流經過放大器放大,再流過一個白熾燈泡。隨著電流的變化,燈泡亮度也發生變化:電流強,燈就亮,電流弱,燈泡就暗,這樣就把聲音信號經過電信號中轉變成了光信號了。這時用一個聚光透鏡把燈光聚焦後投射到電影底片上,隨著膠片不斷移動,使膠片能在拍攝演員動作的同時而感光。聲音強,燈光亮,感光也就多;聲音弱,燈光暗,感光就少。這些電影膠片經顯影定影後,就成為電影的聲帶底片。再用這底片印成聲帶的正片。

還音時,只需在聲帶正片上投射一束強度不變的光線,當這光線透過膠片邊緣那深淺不同或寬度不同的白道道(聲帶)時,就變成了強度不斷變化的光線。時明時暗的光線,經過光電管就變為時強時弱的電流信號,這電流信號經過放大後,送進場聲器就播放出聲音來了。

這種光學錄音法要比磁錄音麻煩,所以現在大都採用在拍攝電影時,先用磁錄音方法錄下各種聲音。當影片拍完,洗印電影時,再用光錄音法把磁帶上的聲音轉錄在電影膠片上。

❻ 電影配音的方法

電影的配音是在錄音棚里完成的。

電影膠片上中間大部分地方用來記錄圖像,就像我們平常看到的照相底片一樣。但在其邊上還有一小片帶狀部分是用來記錄聲音的,也是用膠片感光的方法記錄聲音,叫錄音光帶。

開始,錄音並沒有和圖像合在一起,而是分成對白(語言)、音樂、效果、背景音等部分分別錄音,再用專門設備把這些錄音混合成合成錄音帶。最後,再把這種混合錄音通過專門設備使電影底片的錄音光帶部分感光,變成深淺不同通光率不同的錄音光帶(與圖像同步)。轉錄到電影底片的邊上部分的錄音光帶在電影洗印時也就一並洗印到了電影放映用膠片上,電影配音就合成好了。

在進口外國電影時,不是進口聲音合成好的影片,而是進口圖像膠片和各部分的聲音錄音帶分開的一整套底片和錄音帶,在譯制配音後再合成的。

電影放映時,在放映圖像的同時,用一個發光燈泡(或發光二極體)照射到膠片的錄音光帶上,光通過錄音光帶後,產生強弱不同的變化,再用光敏管接收,經過光電轉換變成音頻電流,最後變成聲音輸出。

至於現在流行的網上電影和數字電影,那是用一定的軟體、按照一定的文件格式把視頻、音頻文件合成到一起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