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未來的電影什麼樣子
1. 立體電影。幾年前曾經風靡過一段時間的立體電影將隨著科技的進步全面的市場化。觀眾將全面的置身於通過特殊眼鏡製造的「真實場景」中。觀眾可以選擇觀看角度。
2. 同步的氣味。目前已經有電影院開始採用電影嗅覺技術。只是這項科技並沒有成熟。只能通過影院的特殊裝置釋放一些簡單的氣味。在將來,隨著這項技術的完善,將會與立體電影配合,將觀眾引進更為真實的電影世界。氣味可能不會是傳統的真實氣味,可能是模擬的,虛構的,通過特殊科技傳輸給人的神經而造成。並且能達到和字模一樣的同步效果。
3. 物理感知。通過椅子或其他設備來實現的科技。電影中的小幅度的物理現象將通過椅子或其他設備傳達給觀眾。比如風吹過皮膚,太空失重,車輛行駛等等。
總的來推測,電影在高清的風潮過後,將會像更真實,更完美進軍。在高科技的基礎上將觀眾引如更真實更清晰的空間。不再只是視覺的享受。而是所有感官。
當然。未來是不可知的。
『貳』 電影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世界電影發展史:按時期,比如形成期、發展期
http://wenku..com/view/e136e8fafab069dc5022015d.html
~~~~~~~~~~~~~~~~~~~~~~~~~~~~~~~~~~
摘要:
電影是有豐厚的歷史的,一個多世紀的歷程,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光輝。各國流派紛呈,電影無論從語言還是從技術都在不斷新陳代謝。任何時代的哲學思想都影響到電影的創作,以反映時代的印記。電影從誕生開始,走過了發明期,形成期,成熟期,發展期,突破期。電影的誕生,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
關鍵詞:電影 發展史 世界電影 電影藝術 電影文化 誕生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二)1896-1912年,電影從幼年期迅速成為一種藝術
早期的電影,還沒有脫離剛剛誕生的痕跡,它以雜耍和魔幻術的姿態,使人們感到新奇。從《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遊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盧米埃爾電影最突出的特點是紀實性,它直接拍攝真實的生活,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成為寫實自然主義電影風格的開路先鋒,形成了電影的紀實性傳統。盧米埃爾的生活紀實短片在持續放映了一年半時間以後,人們的興趣就在明顯的減弱,以至最後再也無人問津了,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局限和自然主義的局限造成的。但剛起步的困境,並沒有影響電影的大勢所趨,另一位法國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應時而出,他使電影從一種紀實性的「活動照相」(亦稱運動畫面)導向了藝術電影,為電影的發展作出了許多創造性的貢獻。
作為機械師,梅里愛製造了一整套機關、機器和舞台道具;作為畫家,他製造了無數個布景和服裝;作為魔術師,梅里愛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力,創造了許多新的特技;作為作家,他不斷創造出新的劇本;作為演員,他是他節目中的重要角色;作為導演,他懂得怎樣設計和調動一個小劇團。喬治薩杜爾在《世界電影史》中說:「梅里愛天才的特徵,在於有系統地將絕大多數戲劇上的方法如劇本、演員、服裝、化妝、布景、機關裝置以場景的化分等等,應用電影上來。」他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經驗,直到今天還以各種形式保留在電影中。
梅里愛以照相的特技代替了舞台上的機械裝置,同樣,由於無聲電影的需要,梅里愛也特為演員們發明了一種新的演技。這種演技雖和啞劇的演技有所不同,但著重誇張,突出手勢,因為它非常注意動作,而對面部表情極不重視。影片《灰姑娘》是梅里愛戲劇電影的代表作,這部取材於歐洲著名童話故事的影片,巧妙地運用了諸種特技手法,把南瓜變成車子;把老鼠變成了馬車夫,對於特技攝影的開創性運用,是梅里愛對於電影的又一個貢獻。
1902年,梅里愛根據儒勒凡爾納和HG威爾斯的兩部有名科幻小說編導了著名的科學幻片《月球旅行記》。這是他的高峰作,在電影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影片描述了一群身著星相家服裝的天文學家到月球上去旅行的奇幻故事。他們來到一座奇怪的機器製造廠,一些漂亮的女海員搬來一個大炮彈狀的飛行器,當天文學家坐進去後,他們被反射到了月球。天文學家們從飛行器里出來,欣賞了月球火山口附近平原的奇妙風光;他們還受到了由美女扮演的星神們的歡迎。天黑以後,他們從夢中被凍醒,就鑽進了一個大洞窟里,在裡面看到了月亮神、巨型蘑菇和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幾經危險周折,他們又乘炮彈飛行器飛回地球,經過海底奇異的旅行,在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禮中結束。梅里愛對電影藝術的貢獻,使電影在成為一門獨立的影像視聽藝術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這一時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攝了《火車大劫案》的鮑特。鮑特在《火車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個場景來構成一部電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愛的影片都是從頭到尾一個鏡頭。《火車大劫案》第一次使用多場景來構成電影(嚴格說來它還不算真正的電影,因為那時候沒有鏡頭變化)。鮑特的影片里有了特寫,電影史上很有名的鏡頭就是讓手槍對著觀眾,在影片里已經初步嘗試,但是,對這種鏡頭的美學功能,它的作用還根本沒有任何有意識的認識,所以這只是一種自發的開始走向電影藝術的一個階段。
在無聲電影階段,對電影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是美國的格里菲斯、卓別林和蘇聯的愛森斯坦。
1908年,大衛格里菲斯加入了愛迪生公司,一開始時當演員,後來當導演。從1908年到1912年間,他共導演了大約四百部影片。在《孤獨的別墅》中,他創造了「平行蒙太奇」,標志著電影已完全擺脫了舞台劇的束縛,電影的時空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這時期美國出現的布賴頓學派對電影藝術的發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布賴頓學派的代表威廉保羅在《彼卡德里馬戲團的摩托車表演》中成功運用了移動攝影。威廉遜還在《中國教會被焚化》首次成功使用了追逐和救援的戲劇式場面,以劃分兩頭的交切手法造成劇情的漸次緊張,給其後的驚險片特別是美國的 「西部片」開了先河。布賴頓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GA史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鏡》和《望遠鏡中的景象》中,同一場景交替使用了最初的真正的蒙太奇形式,特寫和遠景相結合手法的交替使用對電影語言的開拓與應用作出了貢獻。此外,布賴頓學派的柯林斯和哈橋梁爾分別拍攝了《礦工的生活》與《煤礦爆炸慘案》、《囚犯的越獄》等真正描寫現實生活的影片。這一時期,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座電影城的法國萬森市,被譽為「世界電影首都」,擁有「百代」「高蒙」兩大電影製片公司。1903至 1909年也因而被稱為世界電影史的「百代時期」。
1908年,世界上第二座影城——好萊塢也在拍攝《基度山伯爵》時初具雛形。其時,只不過是攝影師湯馬斯伯森斯和導演弗蘭西斯鮑格斯共同搭建的一個小小的攝影棚,直到1913年才形成規模。
(三)1913-1926年,無聲電影走向成熟
梅里愛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後,於1913年退出影壇,最後慘死在街頭。一代巨匠在為電影藝術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之後,就這樣靠別了世界。梅里愛的衰落和好萊塢的興起,標志著電影已告別了它的幼年時期,而進入了成熟期階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藝術家的勇氣拍攝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聲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6年又拍攝了《黨同伐異》。這兩部被譽為電影藝術的典基之作,標志著電影成為藝術的起始,是美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是當時電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電影史上的兩部經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績是突破了梅里愛時期戲劇電影若干陳舊的陋習。作為第一人,在拍片時,他讓攝影機移動起來,極大地豐富了電影語言,開創性地使用了「特寫」、「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為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接手段。在梅里愛的特技攝影和英國布賴頓學派對蒙太奇的早期發現的基礎上,格里菲斯創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個國家的誕生》里,他充分運用了他發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語言,影片集中體現了當時歐美電影藝術探索的成果。這部影片在廣闊宏偉的歷史場景中,較好地發揮了電影藝術時空的跳躍自如的特性,同時體現了蒙太奇多線對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個鏡頭組接而成,不同景別的轉換使用,靈活多變的攝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電影史上的大膽創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寫等不同景別的組合運用,和諧、變換,各得其所。如大遠景,他用來表現兩軍對峙交火的戰爭場面;特寫,他用來表現人物的細部動作。在拍攝三K黨信馬飛馳的場面時,格里菲斯將攝影機安裝在卡車上,追逐奔馬進行跟拍,取得了緊張、逼真、生動別致的畫面效果。一年後的《黨同伐異》也是標志格里菲斯畢生成就的影片,沖破了古典戲劇的「三一律」限制,創造了開拓銀幕時間、空間的「多元律」。影片將不同時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極大地豐富了電影語言,又豐富並發展了平行蒙太奇語言。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間的節奏,溢彩流光的畫面,移動攝影的美感,宏偉開闊的大膽構思,在電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促進了電影藝術的發展。
這一時期,電影成為藝術已有公論;另一方面,這一時期,電影已經成為一種企業,電影到此時才有了真正的藝術作品。美國喜劇電影大師查爾斯卓別林,也是無聲電影時期傑出的電影藝術家。1914年,編導了第一部影片《二十分鍾的愛情》。接著,《陣雨之間》又問世,在這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現了流浪的夏爾洛的形象。1917年的《安樂街》里,夏爾洛形象顯示了逼人的光輝。《夏爾洛從軍記》一片標志著卓別林表演藝術的成熟。1919年,他自己集資建廠,成了好萊塢第一個真正獨立製片的藝術家。20年代,他拍攝了一批以《淘金記》為代表的著名影片。卓別林一生有80部喜劇電影作品,其中《王子尋仙記》、《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摩登時代》和《淘金記》等代表作具有永久魅力。卓別林電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鮮明的現實感和尖銳的諷刺性及雅俗共賞的大眾化特色。薩杜爾先生對其作品作了如下評論:「卓別林的影片是唯一能為貧苦階級和最幼稚的群眾所欣賞。同時又能為水準最高的觀眾和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所欣賞的影片」。
蘇聯的著名電影大師謝蓋愛森斯坦是無聲電影時期為蒙太奇理論的建立與發展作出舉世矚目的重要貢獻的傑出代表。 1924年,他導演了第一部影片《罷工》,創造性地使用了雜耍蒙太奇,把沙俄軍警屠殺工人鏡頭和屠殺牲畜的鏡頭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現,造成了怵目驚心的隱喻。1905年,他導演了世界電影史上最傑出的史詩式的無聲片《戰艦波將金號》,成功地在影片里表現了俄國1905年革命。該片曾多次在國際電影評選中獲獎。影片中著名的敖德薩階梯的場面、段落,已成為影響幾代電影藝術家的經典性範例。1927年,他還導演了《十月》。 愛森斯坦的貢獻在於對蒙太奇理論地闡述和藝術實踐,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愛森斯坦的藝術特點在於將格里菲斯創造的平行蒙太奇技巧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善於運用特寫表現事物的內涵;利用鏡頭的交切形成蒙太奇節奏,揭示人物的內在情緒;充分發揮了蒙太奇的隱喻功能,形成「詩電影」的傳統。
(四)1927-1945年,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走向成熟
1927年是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誕生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同時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聲音使電影由單純的視覺藝術,發展成視聽結合的銀幕藝術,實現了電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極大發展了電影的本性,為電影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有聲電影從問世到推廣,大約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原因有認識上的、經濟上的和技術上的。特別是一批有名的電影藝術家,留戀無聲電影時期的美學原則,過多挑剔了剛問世的有聲電影的一些弱點。但是,隨著電影藝術家對聲音控制運用能力的增強,以及錄音設備、技術條件的改善,有聲電影才得以正常的發展。
聲音進入電影之後,蒙太奇不僅是畫面組合,同時也擴展至聲畫的對位或對立,因而豐富了蒙太奇的內涵手段。有聲電影取代無聲電影,是符合電影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也是有其客觀必然性的,因為有聲電影的誕生標志著電影走向藝術真正發達的時期。1933年以後,由於技術的進步,電影製作中同期錄音得以改為後期錄音,電影攝影又變得靈活而富有生氣了。同時,蒙太奇理論和手法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蘇聯電影大師普多夫金在拍攝《逃兵》一片時,就曾用聲畫對位和對立的配音方法來加強影片效果,使觀眾耳目一新。
1935年,馬摩里安攝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彩色膠片的發明,使得電影藝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聲音和色彩促使電影更趨近於自然。有的電影創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藝術效果。
彩色電影的問世,標志著電影從誕生發展達到了完善成熟的發展時期,從此電影藝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五)1946-1959年,電影藝術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
這一時期,世界電影呈現多頭並進的曲折發展時期。美國電影在戰後一段時間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戰後的蘇聯及其東歐國家形成四足一方,大體沿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傳統軌道緩慢發展。藝術創作受教條主義和庸俗社會學的影響,少有突破和進展。這一時期,蘇聯的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出了一批有感情沖擊力的戰爭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傳記片。如《青年近衛軍》、《攻克柏林》、《易北河會師》、《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軍上將烏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後,蘇聯電影在"解凍文學"的思潮影響下,開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繼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飛》以後,蘇聯電影便出現了再度大發展的局面。西歐的電影大國,如英、法、德、意,構成當時四足並立的另一極。戰爭留下的陰影和經濟困難的制約,西方電影進入特殊的時期,在困難和對手挑戰下,不僅沒有委縮,反而刺激了西歐現實主義電影的繁榮發展。在東方,主要是日本、中國、印度的電影出現了長足的新發展,並先後進入了世界大國之列。日本電影在東方起步較早,二戰期間日本電影步入歧途,而戰後不久便獲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澤明的《羅生門》以後,日本電影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印度電影在三十年代開始也有了較好的狹窄的發展。進入本時期後,印度電影因受義大利、法國和蘇聯電影的影響,逐漸從追求豪華的音樂歌舞片而轉向現實。1953年,拉基卡普爾導演的《流浪者》和比麥爾洛埃的《兩畝地》等影片標志著印度電影的新面貌。在1955年,印度影片產量達285部,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位。現在,印度電影每年產量多達700部左右,成為世界電影產量第一大國。
這一時期世界電影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是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新現實主義電影中心代表人物是義大利《電影》雜志反法西斯影評家巴巴羅桑蒂斯和柴蒂尼等。出身於新聞記者和作家的年青導演是他們的響應者,主要包括:德西卡、羅西里尼、維斯康蒂、利薩尼、莫切里尼等。他們要求建立一種現實主義的、大眾的和民族的義大利電影。他們的口號是:「還我普通人」;「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去」。他們十分重視作品的真實,盡可能使場景和細節具有照相性的逼真誠,基本上利用外景和實景拍攝;不大注重講究文法,不強調蒙太奇剪輯;主張啟用非職業演員,演員在表演中可以即興對話。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羅馬11時》、《偷自行車的人》、《游擊隊》、《警察與小偷》、《大地在波動》、《橄欖樹下無和平》、《米蘭的奇跡》等。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特點是取材大都是義大利的真實生活的紀實性寫照。新現實主義電影在五十年代中期衰落,但對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是起到極其重大的作用的。
(六)1960年至今,世界電影從突破創新中走向多樣化發展
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之後,世界電影史上又出現了規模巨大的第三次革新運動。這次電影運動始於法國,自1959年新浪潮興起,法國電影出現了一條全新的、有效的打破商業電影壟斷製片的道路。新浪潮的口號就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價錢拍豪華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等等。這股浪潮蔓延到了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新浪潮。「新浪潮」電影運動是一個留下較多實績,在世界電影發展過程中產生深遠影響的電影運動。這次電影運動以反傳統為旗幟,以非理性為基本特徵,是對戲劇化電影更大的一次沖擊。這次電影運動以夏布羅導演的《漂亮的塞爾傑》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呂弗《四百下》,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在戛納電影節引起轟動為開端。其電影藝術特徵是:影片呈現全新風格、意識流和閃回鏡頭為一些創作人員常運用的表現手段,情節鬆散,眾多生活事件無邏輯地以無技巧手法編輯在一起,表現人物的潛意識活動,缺乏結構上的完整性。
新浪潮後期影片,現實主義完全被拋棄,影片陷入到狂亂、神秘和頹廢的泥坑。其非理性、非情節化的傾向愈演愈烈,導致不久就衰落了,但由於聲勢浩大,且敢於突破創新,所以,在電影史上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既確立和強化了導演的中心地位,又進一步發掘了電影的特性,豐富了電影的語匯,推動了這一時期電影的全球性的大發展,真正形成了電影題材的多樣化、電影樣式的豐富化和電影思潮與流派的多樣個性化。
這一時期全世界的電影事業出現較大的發展。就連拉丁美洲、遠東、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電影都有了可觀的發展,而過去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世界電影史已佔有一席之地,在這段時期,又有了新的發展,智利、古巴、玻利維亞等國電影也有了新的發展。這一時期,香港電影發展到充斥著整個中南亞電影市場,並影響著整個大陸的局面。所以,本時期世界電影已由過去的四足分立並進變成了全球性大發展。
『叄』 永不落幕的中土傳奇《魔戒首部曲》回望
2001年12月19日,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的奇幻電影魔戒三部曲第一部《魔戒首部曲:護戒使者》在北美上映,獲譽無數;影史上一段經典的冒險之旅自此啟程。時光荏苒十八載,影片中仙境般的中洲仍然無時無刻不令「戒迷」們魂牽夢繞、心馳神往。
《護戒使者》作為最負盛名的電影三部曲的開篇,是原著改編電影的優秀範例,也是視覺效果與影視原聲完美結合的盛宴。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恩雅為首部曲演唱的主題曲「May it be」,探尋中洲背後的點點滴滴,重溫那十五年前的改編、選角、配樂和拍攝,重拾那些電影帶給我們的感動瞬間。
▌走向銀幕的漫漫長路
把托爾金的小說《魔戒》拍成電影的嘗試很早就開始了。1957年的一天,在《魔戒》小說出版兩唯櫻年後,文學經紀晌碧人Forrest J. Ackerman敲開了托爾金的房門,他想將小說改編為一部有真人參與拍攝的動畫電影,托爾金欣賞他帶來的概念畫,卻沒有當場答應,此事隨後不了了之。
但類似的創意並沒有流產,1978年動畫版《魔戒》中的奧克們便是由真人演員扮演的。小說的永久電影改編權自1969年賣出後幾度易手,又經歷了曲折的近十年方才有這部電影誕生。影片只講了整個故事的一半,票房成績不錯卻未拍攝續集。兩年後,動畫片《王者歸來》公映,這則是另一個團隊製作的一個完整故事,作為1977年動畫《霍比特人》的續集。
終於到了1995年,新秀導演彼得·傑克遜敏銳地意識到,發展迅速的CGI技術可以為《魔戒》的拍攝助力,他立刻央人洽談拍攝《魔戒》的新電影事宜,可等到兩年後其東家米拉麥克斯公司拿下改編權時,他已陷入了事業危機。抓住《魔戒》這個大項目作為救命稻草後,PJ開始了前期准備,而緊接著到來的預算問題險些令全世界觀眾無緣一部史詩巨作:米拉麥克斯的母公司迪士尼不願對這個項目加大投入,而導演本人又不願拍出一部普通的爛尾片,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項目轉手。
前期為彼得·傑克遜項目領投了1000 萬美元的韋恩斯坦兄弟公司非常焦慮,要求PJ在三周內找到新買家。PJ不得已錄制了一張36分鍾的錄像帶來介紹自己的項目,最終在三個星期內找到了在苛刻的要求下願意接盤的下家——新線影業。原本PJ擔憂自己把電影拍成上下兩部的計劃會成為項目被拒的原因,而新線影業的CEO鮑勃·沙耶看完錄像帶後問他們的問題,也就此成為了影史上被人津津樂道的佳話:
「既然小說有三部,為什麼你們不做三部電影呢?」
當然,後來新線官方表示決定拍三部曲是出於商業考慮,但這句話無疑救起了這艘即將下沉的巨輪;版權轉手的法律流程幾周便走完了。PJ之後要忙的事情就是重新為三部曲寫一份劇本了。有了新金主的支持,影片的前途光明了起來。
於是,在即將跨入新世紀之時,彼得·傑克遜,以他的驚人的決心和橫溢的才華結束了這場長達半個世紀的《魔戒》的電影改編長跑,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完美答卷。
▌異彩紛呈的卡司陣容
「奉子接戲」的阿拉貢
維果·莫特森塑造的阿拉貢是整部影片的靈魂人物之一,但誰能想到,這個又酷又帥的阿拉貢是被劇組臨時拉來救場的,並且要不是有兒子的說服,也許就不會接這部電影!
原來,劇組最初選擇了另一位演員來扮演這個角色,但開拍之後,發現這名演員太過年輕,駕馭不了飽經風霜的阿拉貢。但戲已經開拍了,不需要拍攝阿拉貢戲份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天,這可把劇組給急壞了!
而維果·莫特森就這樣在家中突然接到劇組的電話,問他願不願去紐西蘭拍《魔戒》,然而,維果根本就沒看過這本書,也不知道這個故事!沒多大興趣的他於是在電話中說考慮一下。但已宴山舉經呈狗急跳牆狀態的劇組非常想讓他來演,於是就求他不要考慮得太久,當天下午給他們一個答復。很湊巧,這通電話被他的兒子亨利聽到了,而亨利是個魔戒迷,神馬!魔戒要拍成電影了?!有人找我爸爸演阿拉貢???最後,好爸爸維果「奉子接戲」,這才有了這個經典的「阿拉貢」。就連導演彼得·傑克遜都忍不住要說,能說服維果參演,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他的兒子亨利。
導演是他的粉絲
高大的身材,威嚴的形象,銳利的眼神,渾厚的嗓音……克里斯托弗·李爵士演活了白袍巫師薩茹曼。他是劇組中的《魔戒》專家,超級《魔戒》迷,這套作品一出版他就拜讀過,而且,從那時起每年都會重讀一遍!他的夢想就是這部作品有一天能被搬上大銀幕,而他能夠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
此外,他恐怕是劇組里唯一見過托爾金教授的人,他出演薩茹曼一角也是受到導演本人之邀。原來,導演彼得·傑克遜就是他的影迷,特別喜歡看他主演的影片!兩人一拍即合,在影片開拍四個月後,李爵士飛赴紐西蘭。偶像加盟,導演本人也激動不已:「你的偶像出演你的電影,而且是由你自己來當導演給他拍戲,天啊這感覺簡直太棒了!」
一個龍套的逆襲
本來只是個出場不到3秒的龍套,卻因令人刮目相看的顏值,愣是人氣高到成了有名有姓有戲份的角色,這就是布萊特·邁克肯茲上演的「龍套大逆襲」。
他本在《護戒使者》中跑龍套,在埃爾隆德會議上只出場了幾秒,但因為造型是一個嫩得可以掐出水的精靈小正太,結果被眼尖的觀眾發現,紛紛打聽他是誰。但是龍套並沒有名字啊,於是粉絲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Figwit,「弗羅多很棒……這傢伙是誰?(Frodo is great……who is that?),還給他建了個網站。就這樣,他的人氣驚動了劇組,導演專門給他加了戲,在《王者歸來》里又演了個精靈,雖然還是沒名字,但好歹有特寫、有台詞啊!
這還不算完,等到拍攝《霍比特人》的時候,劇組又把他請了回來,扮演埃爾隆德的秘書林迪爾,由一個出場3秒的龍套跑成了和甘道夫等主角們一樣貫穿六部曲的演員,這個龍套跑得也是大寫的「服」!
一波三折的至尊戒
作為本片的核心矛盾,至尊魔戒位列卡司自然也是當仁不讓。為了設計至尊戒,劇組在1999年3月找到瑞典金匠Jens Hansen,想讓他幫忙畫幾張設計圖。可漢森一口回絕,說自己對奇幻故事毫無興趣,這種書他根本看不下去!劇組原本打算找別人了,可幾天後卻接到漢森的電話,「我快被我兒子罵死了!沒想到這枚戒指這么重要!好吧,我願意幫你們設計!」最終他向彼得交上了自己設計的15種戒指原型。電影拍攝期間,用到了約40種不同材質和大小的戒指來應對不同的場景。
可惜的是,漢森在電影上映前罹患癌症去世,沒能在大銀幕上看到自己設計的魔戒……
▌匠心獨具的布景設計
建造霍比屯
風光明媚、安靜祥和的霍比屯是故事開始與結束的地方,依偎著蔥綠起伏的山丘,鱗次櫛比地坐落著霍比特人的小屋、花園、菜圃和農田,那個屋頂上長著一棵老橡樹的可愛小房子當然就是袋底洞了!
霍比屯在懷卡托鎮的瑪塔瑪塔取景。這里原本是紐西蘭北島一個盛產奶牛的著名小鎮,擁有大片翠綠的牧場,抬頭可見散落在藍天中的大朵白雲,清澈的小溪依偎村莊靜靜流淌。彼得·傑克遜帶著兩位概念設計師艾倫·李與約翰·豪物色外景地時來到了這里,兩位畫家立刻被景色迷住,相繼坐上山坡掏出畫筆。頓時,一座座房屋、一個個花園、一條條小路、一片片石牆順著山勢的起伏從他們的筆下流瀉而出,宛如天成。
接下來就是布景團隊的工作了。他們首先根據素描稿搭建了一個4~5平方米的模型「紙上談兵」一番,然後開始實地開挖房屋,規整花園,種植各種植物。美術執導丹·漢納對彼得說,這里的草地應該是存在很久的樣子,果樹上應該掛滿真的果實,一切都要很自然。於是彼得問,你覺得多久能搞定?丹的答復是需要一年。彼得說,成啊,一年沒問題。於是,霍比屯的外景在開拍前恢復了一年的時間,讓大自然的手抹去了一切人工的痕跡。
可惜的是,當初由於沒有按永久建築標准來建設,霍比屯在拍攝完成後就慢慢荒廢了。劇組吸取了教訓,在拍攝《霍比特人》時,一切都按永久建築的標准來建造,現在霍比屯已經成了紐西蘭最受歡迎的 旅遊 熱點地區。
幽谷,艾倫·李牌療養院
幽谷的部分外景在惠靈頓的凱托克地區公園內搭建。為了突出精靈與自然共生的概念,設計這個布景時用上了許多優雅流暢的線條,帶有十九世紀新藝術或塞爾特文化的設計風格。考慮布景時,艾倫·李的想法是自己退休後想待的地方是什麼樣,就把這里設計成什麼樣!於是,他筆下的幽谷散發出一股寧靜、優雅的氣氛,好像是個自帶「回血」光環的療養院。
埃爾隆德領主的宮殿是在攝影棚內搭景拍攝的。埃爾隆德是一位智者,因此他的宮殿內擁有一座豪華圖書館,收藏各種精美的圖書、雕塑和繪畫。最重要的藏品是砍下索隆手指的納熙爾聖劍的殘片。圍繞著它,周圍牆壁上滿是記載了精靈 歷史 的壁畫。這些壁畫全由手工繪制,其中伊熙爾杜砍斷索隆手指的那一幅就是由艾倫·李親筆完成的。
艾倫·李本人特別喜歡這個布景,他不但動手設計,還親歷親為地為它畫壁畫、刷油漆,甚至還很想在弗羅多的床上睡上一覺!只可惜,礙於道具組而沒能實現。
▌彼得大帝的神奇視效
奧斯卡欠他一座小金人
《魔戒》中還有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角色——咕嚕,他的「My Preciousss」萬千影迷都能脫口而出。提到咕嚕,就不得不說到扮演者安迪·瑟金斯與動作捕捉技術。
動作捕捉技術,就是讓演員穿上特製緊身衣,衣服與臉上貼上小點來跟蹤演員的動作與表情,然後將捕捉到的動作結合虛擬建模,使人物的動作表情更加真實自然。彼得起初打算用電腦動畫來製作咕嚕,請來安迪只是為他配音。沒想到安迪完全融入了角色,希望親自扮演咕嚕。安迪向彼得展示了咕嚕的表演,打動了他,從而得到了角色。
與別人不同,安迪只能在空曠的攝影棚里穿著緊身衣對著空氣表演,那時的動作捕捉技術也不成熟,設備總是崩潰。雖然困難重重,安迪卻賦予了咕嚕生命,完美詮釋了這個深受摧殘、人格分裂的角色;他們也沒想到,這項技術會改變電影。
咕嚕是影史上最早使用動作捕捉技術的角色,此後安迪迷上了動作捕捉表演,相繼在《金剛》中扮演大猩猩,在《丁丁歷險記》中扮演船長,在《猩球崛起》中扮演凱撒……他不斷鑽研、挑戰自我,在銀幕上帶給我們無數真實生動的角色,自己也開辦了動作捕捉學校與專業工作室。2003年,《雙塔奇兵》使他成為土星獎最佳男配。而那年奧獎卻因「有電腦後期製作」將他拒之門外。
世界不斷改變,正是因為這些優秀的電影人讓我們從小小的銀幕上看到了無限。
「最萌身高差」 的秘密
彼得鏡頭下的多彩中洲,少不了那些可愛的種族。人類、精靈、霍比特人、矮人……護戒隊中,萊戈拉斯和吉姆利站在一起,可謂「最萌身高差」。然而飾演吉姆利的約翰-萊斯·戴維斯竟是護戒隊中最高的演員!護戒隊的行動貫穿整部電影,要把1米85的約翰拍得這么矮,彼得該怎麼做到呢?
最常用的就是替身。劇組請了很多侏儒替身演員,他們身材矮小卻經驗豐富。可是替身只能夠用於看不到演員正臉的鏡頭,如果能夠看到臉該怎麼辦呢?
彼得也善於運用視覺差,近大遠小;兩人在鏡頭里看來很近時,霍比特人/矮人演員站得要比人類遠多了!甘道夫出場後和弗羅多同坐一輛車,實際上,那輛車是特製的,弗羅多的座位要比甘道夫遠了半米多!甘道夫和弗羅多在壁爐前將魔戒扔入火中時,甘道夫則是蹲在架子上。袋底洞內的場景,則是做了兩套布景和道具,甘道夫一套,霍比特人一套,分開拍攝後合成。
那生日宴會上滿是霍比特人,甘道夫站在中間的場景,是怎麼做到的呢?答案是——甘道夫是個假人!而阿爾玟和弗羅多同騎的戲,阿爾玟懷中的弗羅多也是假人,仔細看看電影,可以發現,露餡兒了!
▌音符織就的奇幻史詩
電影音樂家霍華德·肖憑借《護戒使者》中的出色演繹獲得了自己的首座奧斯卡,擊敗了同屆提名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美麗心靈》等優秀作品。魔戒三部曲的配樂是他最出色的創作之一,整體以管弦樂團和混聲合唱陳述樂篇,同時加入管風琴和豎琴的大量使用,輔以特殊樂段中來自世界各地的民族樂器,如波斯納伊笛、挪威哈登角琴、突尼西亞雷貝琴等,以達到最完美的藝術張力。
在語言學者大衛·薩洛的協助下,霍華德筆下的合唱都根據場景主題有著相應語言的唱詞,不論是洛絲羅瑞恩森林中精靈語的甘道夫輓歌,還是墨瑞亞深淵上氣勢滔天的矮人戰吼,每個細節的至臻完美使樂曲無一不被賦予了充分的個性表現力。同時,霍華德為每段獨唱精心選擇的歌手,為每段合頌恰當搭配的聲部,以及倫敦愛樂樂團與紐西蘭交響樂團的精準演繹,都是配樂大獲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弗羅多的夏爾之歌(上)
正如故事開始於霍比特人的這片寧靜鄉土,夏爾的主題樂句是觀眾對影片最初的記憶。霍華德·肖將這一主題稱為「夏爾之歌」;十五年前的今天它首次在銀幕前奏響,俘獲人心的旋律使聽者無不在霍比屯的平和安逸中徜徉沉醉。爐火噼啪間,埋首案前的比爾博開始他的寫作,緩和放鬆的曲調隨之流淌,配合比爾博的悠然敘述帶出一段霍比特人在夏爾樂業安居的詼諧蒙太奇。夏爾是影片第一部分的主要舞台,其中這段主題的出現始終伴隨著情節的和諧明快;但隨後,它伴著弗羅多旅途間的心路歷程不斷發展,步步升華出更宏大的意蘊。
弗羅多沿途歷經磨難後在幽谷傷愈蘇醒,背景中起初只有泉水和鳥鳴;隨後山姆驚喜地奔到床邊,夏爾之歌就從這片安寧間悄然升起,之後由埃爾隆德的出場發展成幽谷的旋律。弗羅多在山姆陪伴下漫步幽谷,並與梅里和皮平重逢。他們的歡笑被處理成迴音,幽谷的輝煌主題彌漫全場並發展到高峰;但這時鏡頭循弗羅多的目光看向了園中一隅的比爾博,垂垂老矣卻自在悠然。
樂風的轉向如流水般平滑無隙,夏爾之歌核心樂句恰如其分地響起,聽者無不像弗羅多們那樣從比爾博熟悉卻蒼老的笑容中看到了他們熱愛的遠在身後的家鄉。而旋律依舊持續,在弗羅多看到比爾博書中的夏爾地圖時進一步發展:「我好想念夏爾,想念這個我從小就幻想自己能離開的地方。我是那麼想離開這兒去經歷和你一樣的冒險……但現在看來我的冒險故事卻是這么不一樣。」
有別於當年的比爾博,弗羅多冒險伊始便背負著中洲的命運,也因此危機重重;他承受著難以想像的重擔,剛剛得到稍許安寧的內心又因故土的出現而泛起波瀾。
弗羅多的夏爾之歌(下)
旅程在墨瑞亞礦坑面臨更多曲折。在大敵的重重阻撓下,為了順利翻山,護戒隊不得不選擇這條危機四伏的黑暗道路。當隊伍在岔口猶豫不決,弗羅多的內心掙扎變得更為激烈。靜寂間弦音由高轉緩,陌生而未知的緊張里流淌出夏爾之歌的旋律,弗羅多向甘道夫道出自己的疲倦和動搖:「我真希望魔戒沒來到我手上,……我真希望這一切都沒發生!」而甘道夫則回答:「生逢其時者都會作此想法,但我們沒法決定它。我們所能決定的,是應有何樣的作為來面對自己所在的當下。」伴著家鄉的曲調,弗羅多再次堅定了面對重擔的意志。他此番所要拯救的不止是中洲的自由生靈,還有他從來深愛的家鄉土地。
夏爾之歌的再次出現,是在甘道夫墜落深淵之後很久。護戒隊在安度因大河邊夜宿,弗羅多依然被自責和憂心包圍,愈發憔悴。此時他漸漸明白自己的重擔只能獨自背負,依靠同伴只會置他們於危險,不論是為保護他而犧牲自己還是漸漸屈從於魔戒的誘惑。當山姆走近勸他進食,對夏爾的回憶伴著山姆的關心隨音樂響起,這次卻帶上了些許悲戚和無奈。山姆說自己向甘道夫保證過會幫忙照看弗羅多,但後者只是憂傷回應:「不,山姆,你幫不了我。這次你幫不了了。」
影片尾聲部分,夏爾之歌被反復奏響。在擺脫最終服從慾望前來搶奪魔戒的波洛米爾後,弗羅多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同伴,獨自踏上前往魔多的險途。孑立河岸,耳邊呼嘯風聲向他預示前路未卜。但為何偏偏是他而非別人來背負如此重擔,當世界的命運突然系於己身,又能怎樣面對絕難逃避的挑戰?前奏的悠長弦音由遠及近,耳畔猶響著甘道夫的回答,來自礦坑看似毫無希望的黑暗:「生逢其時者都會作此想法,但我們沒法決定它。我們所能決定的,是應有何樣的作為來面對自己所在的當下。」
鏡頭轉向弗羅多,他在夏爾之歌緩和卻開始遼遠的旋律中淚流滿面。至此,他終於拋卻疑竇,結束掙扎,堅定信念踏上河邊小舟,向東岸出發。救上執意相隨不惜跳水的山姆後,山姆身上所代表的故園溫暖隨著台詞彌散;二人緊緊擁抱時,剛經歷一次升華的旋律忽然回轉,弦樂被最初的和潤笛聲平穩替換,聽者彷彿回到故事開始的那片淳樸鄉野,但這兩個原本閑淡悠然的霍比特人卻處在一片陌生土地,即將踏上危險重重的漫長征程。
影片結尾,鏡頭自弗羅多和山姆從下至上抬升,投向貧瘠曠野和座座陌生峰巒,直到遠方的魔多大地;夏爾之歌洋溢希望的激奏漸漸平穩雄渾,伴以節節鼓聲,更坎坷曲折的樂句開始變奏升騰。弗羅多早已明白自己此去無從歸返,但山姆仍然保持固執的樂觀。弗羅多隨即回眸:「山姆,真高興有你陪著我。」漸次低沉的變奏再度鮮活,流淌出和潤但更明亮的笛音,凄清遠景中兩個渺小而堅強的霍比特人踏上了黑暗的旅程,《護戒使者》至此由夏爾之歌結束尾聲。
這就是十五年前的觀眾們獲得的最初一輪感動,而這曲載譽無數的仙樂則伴隨這份感動一直回響至今。
▌《魔戒》的深遠影響 奇幻電影的標桿
「好」的電影與「偉大」的電影是不同的,好的電影能夠滿足觀賞者的需求,提供愉悅的觀影感受。而偉大的電影作品則是要在此之外對電影這個領域產生深厚影響。毫無疑問,《魔戒》系列能當得起這種評價。
首先,如果說托爾金教授的《魔戒》作品本身是西方世界奇幻文學的鼻祖,那麼,《護戒使者》同樣可以算得上是開創了「奇幻電影」這個電影類型的先驅者之一。當隨著電影畫面的緩緩展開,屏幕上出現的瑰麗風光,矮小的霍比特人,俊美飄逸的精靈,勇武粗壯的矮人,醜陋嗜血的奧克……就彷彿是在觀眾的眼前打開了一個真實存在的異域世界,從視覺和想像力方面帶給了觀眾極大的沖擊。
可以說,這個系列的電影已經成為了奇幻電影的標桿,每當一部奇幻電影上映,影評人就會下意識地將它與《魔戒》進行比較。在奇幻電影的影評中更是屢屢出現它的名字。而有意思的是,在首部曲上映了15周年之後,仍然未能出現一部奇幻電影達到《魔戒》系列的高度。它一直都在被追趕,但仍然未能被超越。
其次,它的拍攝方法對電影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首當其沖的就是動作捕捉技術。電影技術的革新給電影界帶來一波又一波的大發展,人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甚至還會對技術的革新表示質疑,就像質疑李安對著演員的臉一秒拍上120幀到底表現出了什麼一樣。但十五年前,人類剛剛跨過千禧年的門檻,電腦沒有普及,智能手機更無從說起,電影特技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模型加一點電腦處理。就在此時,咕嚕出現在大銀幕上,一看便知不是真人,偏偏眉毛眼睛,動作神態活脫脫跟人一樣,觀眾不由對其印象深刻。通過動作捕捉合成的角色與真實演員同台,一同演繹劇情的喜怒哀樂,本身就是技術的勝利。
此外,《魔戒》也是最先大規模運用綠幕拍攝、後期加以電腦合成的電影。高聳的末日山、燃燒無瞼之眼的巴拉督爾、輝煌的地下廳堂墨瑞亞等,都是數字動畫工作者們的心血結晶。
第三,《魔戒》系列是難得的票房、口碑、獎項三豐收的電影作品,它告訴人們,票房大賣奇幻電影不一定就是爆米花,也可以是藝術品和精品。
票房方面,2001年《護戒使者》全球狂攬8.71億美金;緊接著,2002年的《雙塔奇兵》和2003年的《王者歸來》分別將9.26億與11.2億美金收入囊中,更奪得了這兩年的全球票房冠軍。在口碑方面,《魔戒》三部曲在IMDb評分榜上分列第8名(《王者歸來》)、第11名(《護戒使者》)和第15名(《雙塔奇兵》)。
獎項方面,作為奇幻作品的《魔戒》系列破天荒得到了主流青睞,《護戒使者》得到第74屆奧斯卡的13項提名,其中不乏「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這種重量級獎項,最終在「最佳影片獎」的角逐中敗給了《美麗心靈》,雖敗猶榮,但也獲得了攝影、視效、化妝、配樂四項大獎。而《王者歸來》橫掃第76屆奧斯卡,奪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在內的11座小金人,堪稱奇跡!奧斯卡史上迄今只有三部影片有此殊榮。哪怕近些年來,視覺效果令人眼花繚亂的高投資影片一部接著一部,但要想在以上三個方面都獲得認同卻是難上加難。
都說電影就是講故事,其實《魔戒》的故事並不算復雜,但把簡單的故事講好卻並非易事,需要導演,編劇,演員,包括投資人等等劇組成員的共同努力。通過前面的種種幕後故事可以看出,當年從投資人到導演,到劇組的全體工作人員,對於這部作品都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希望能呈現給觀眾一個精彩順暢的故事,克服重重困難,前後付出三年艱辛,最終才取得這樣豐碩的成果。因此,在追求視效的同時講出精彩的故事並非不可能,歸根到底,要傳達給觀眾的觸動與感受才最為重要,缺少了這點的影片就失去了靈魂。這,恐怕就是《魔戒》系列迄今為止仍然久久為人稱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