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製作微電影
製作微電影的方法是:
1、首先要確定好製作一個什麼樣的微電影,有一個中心思想,才能朝著這個主旨不斷的努力,製作出理想中的微電影。觀眾在看完之後,才能有所思考,而不是雲里霧里。
2、要錄制一支微電影,製片人首先要選定合適的文學劇本。有時需要由編劇根據小說、電視文學劇本、戲劇劇本、傳奇傳記等文學形式,專門改編成要錄制的電視文學劇本。籌措拍片資金後,便可正式成立攝制組。3、攝制組主要由製片、導演、演員、攝像、美工、照明、錄像、錄音、音響效果、化妝、服裝、道具、置景、場記、作曲、劇務等人員組成。其中,導演負責整個拍攝錄制工作,製片人協調導演處理日常事務,後勤工作由劇務總負責,其他人員各司其職。4、導演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要按期寫出分鏡頭劇本,將供閱讀的電視文學劇本變為供拍攝用的具體、詳細、明確的鏡頭拍攝實施方案。然後,導演根據對劇本的掌握,向攝制組人員做導演闡述,詳盡地說明劇本的主題、背景、風格、基調,人物的性格、特徵,情節的延變、發展,以及對化裝、布景、道具、服飾等的具體要求。5、開機之前,要由導演、製片及有關創作人員就整個微電影製作中的錄制工作寫出通盤計劃。哪一天在哪裡拍內、外景,內、外景各拍哪些鏡頭,由哪些演員表演,需要怎樣的布景、道具,等等,都要具體、明確。拍攝計劃往往將分鏡頭劇本的鏡頭順序打亂,將使用同一場景的鏡頭盡量集中在一起拍攝,這樣可提高拍片效率。有了一個通盤的計劃,錄制工作就會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進行。6、此外,微電影製作中景地選擇,主要演員的造型設計,錄制過程中需要的服裝、道具、布景,都要在開拍之前基本准備就緒。7、一切准備工作完成後就進入拍攝錄制階段了。開拍以後,場記負責將已拍完的每一個鏡頭做詳細記錄,為後期製作做好准備。拍攝過程中,導演、演員及有關人員要及時觀看拍出的鏡頭,如不盡滿意,耍重新補拍。微電影製作中後期製作主要是片子拍攝好後,要進行初剪、精剪、配音、配樂、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製作,讓整個片子有順利而不凌亂,並能夠帶給觀眾視聽結合的效果。
② 如何製造電影感
如何製造電影感 - Being Cinematic - 攝影篇之構圖
如果大家平時有留意電影拍攝製作,那麼在初學階段很多人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你拍攝的東西具有電影感」。電影之所以有電影感,其實不光在攝影上面需要匠心獨運,在美術、道具、鏡頭語言設計、Blocking and
Sequencing(表演調度)、Pre-visualazations(預先視覺化)、聲音設計都需要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效果。我曾經就此問題從導演方面發表過自己的見解。現在我想從攝影上面來簡單統述回答這個問題。
(以下文章內容假設讀者皆有一定攝影基礎)
經常有人在拍攝電影的論壇上面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讓自己拍攝的畫面看起來有電影感」。我覺得就「電影感」而言,有必要區分西方好萊塢式的電影和一些低成本製作的微電影。
盡管好萊塢電影用金錢鴻篇巨制的電影效果有時候非常難去用一些低成本的手段去復制,但是有一些基本簡單零成本的拍攝理念是可以沿用終身地讓你的電影看起來像「好萊塢電影」(「電影感」)。不管是電影攝像還是平面攝像,我覺得都會有益於區別你和一般的攝影師。
從攝影上來說,我想把下面製造電影感的部分分成5個要素:
Framing(構圖),Lensing(透視),Camera and Camera Movement(相機和相機運動),Lighting(燈光),Color(顏色)
當然這5個方面不是唯一的電影感,但是我覺得這是很基本地區分好萊塢式電影和家庭錄像的標准之一。
攝影師花了畢生精力去學構圖,什麼九宮法,什麼黃金分割點,什麼對角構圖,什麼什麼什麼什麼⋯⋯我這篇文章不想講基礎,但是在這么多構圖裡面確實有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地方區分電影感。
在拿起取景器的時候,有些東西你需要在腦海中明確—--
經常在前期和導演溝通交流要拍的電影的時候,需要先明確你要拍什麼尺寸的畫面。流行的尺寸有1.33 : 1 也就是俗稱的4 * 3,1.78 : 1 也就是所謂的 16 * 9,1.85 : 1 (也就是這些年流行所謂的Academy,叫法每年都在變)或者2.35 : 1 (寬屏)或者是2.40/2.39 : 1 (我稱作電子寬屏因為他們輸出1920*800)究竟選什麼樣的尺寸應該符合故事的敘事要求。雖然超多人們覺得寬屏高大上,但是在很多敘事情景下寬屏並不給力。如果你的故事有龐大的群演和給力的美術,那麼寬屏將會有助於你的環境表達。如果你選擇了寬屏但是你的電影里除了白牆還是白牆,那麼再寬的屏幕觀眾只會感到厭煩。相反,如果你要將的故事是一個很親密的愛情片,或者你要拍攝的地點很局限有很多東西你都要放在畫外,那麼寬屏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再假如如果你的電影裡面演員的身高差異很大,老人小孩啥的啥的⋯⋯你懂的。像前幾年很流行的1.33,在1.33:1的畫面你里你可以輕而易舉地表現一些很親密的畫面而不至於因為frame size(畫面尺寸)而妥協。雖然現在1.33淪為了「電視劇感」。
畫面尺寸的選擇應該在前期的最早階段就商定下來,甚至在story board(故事板)之前就決定。像電影The Dark Knight(蝙蝠俠,2008),他們拍了imax和2.35 spherical兩個版本,但是導演決定打破傳統把兩種尺寸的畫面混在了一起上映,這個大膽的舉動導致結果也非很美麗。又一次印證了「拍電影無定理」理論。
現在你有了框架了,但是要往裡面放什麼?成千上萬的文章教程都教了你在你的畫面里放什麼哪裡放,但是放眼好萊塢式的電影和低成本微電影,在構圖中很重要的就是"screen depth"。唔⋯⋯中文怎麼講呢,這個screen depth不是景深,而是好萊塢電影中很刻意的在背景中的置景和環境讓演員表演的區間。很多微電影在很狹小的location(場地)里拍攝的,小房間啊、小商店啊之類之類。相反好萊塢都是在很大的場地空間里拍攝,呃⋯⋯這個確實人家高富帥的proction(電影規模)讓草根們很難去模仿,但是有一些東西呢還是可以讓吊絲微電影增加screen depth。
最最最最最最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把拍攝的對象放在牆面前。不只你的燈爺會對你感恩戴德內牛滿面,而且你也會立馬得到更好的角度和深度。
第二個方法就是拍攝的時候對著牆角。這是一個常見的簡單小技巧,對著房間的對角線拍攝會增加空間的深度。把你的相機移到牆壁的對角線,或者至少能看見牆壁的角落,讓你的畫面看起來立馬高大起來。
第三,把外景帶進來。如果你拍攝的地方有窗戶,那麼增加室內的照明讓大家能看見室外。甚至你可以用綠屏拍攝去假裝一個室外。很多時候新手往往喜歡block the window(把窗戶擋起來)或者blow out the window(把窗戶過曝),但是如果你能把窗戶外的景色帶進畫面,往往你會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外景強烈暗示著環境,讓畫面非常漂亮地打開,畫面的深度戲劇化地增加。
第四,如果你在室外拍攝,嘗試取一些帶有地標性的建築物讓觀眾知道你在哪裡。如果你在原野上,你可以把房子或者拖拉機放在背景里。如果你在城市裡,讓觀眾看見演員背後三條街道風貌。這些在背景里的東西不需要在焦上,可以被虛化,但這些元素一定要在。
第四,我想說一下depth of field(景深)對畫面的影響。很多很多人都誤以為「大光圈淺景深」就等於「電影感」。呃,我只能說大光圈、淺景深是小朋友。景深只是構成電影感的眾多要素中的一種,並不是你把光圈一開大「哇噻」電影感就出來了。很多那些業余攝影愛好者或者自詡人像攝影什麼什麼的愛好者用大光圈淺景深拍了無數糖水片睡了無數麻豆圈了不少錢,但這些人不配稱為攝影師。如果你真的看電影的時候認真留心,那麼淺景深在好萊塢電影中通常只用在兩種以下的情況里:
第一種就是如果你在拍一個有很多信息量的semi-wide shot(半全景),你需要引導你的觀眾去注意某個重要的對象。想像一下路邊咖啡館有大概20多個群演,然後你需要觀眾去注意到我們的超級英雄正在接電話,這時候我們需要用淺景深去引導觀眾「該看什麼」。
第二種好萊塢電影用到淺景深的情況就是在拍攝特寫和中景的時候,這樣淺景深可以幫助觀眾的注意力放在對話的內容上。
除了以上這兩點,feature電影已經痛到入骨地花了大價錢去獲得一個場地的拍攝許可,他們真的很想都拍出來給你看「你看你看,這里好叼。快看快看,這里花了好多錢。」所以establishing shot(全景)一定都是深景深。而且多人之間的對話也是深景深。深景深會讓你的畫面看起來高大上,更宏偉廣闊。很多微電影看起來有一種claustrophobic(幽閉)的感覺是因為畫面的深度不夠。
所以,看好萊塢大片的時候好好思考感受一下,構圖的時候思考一下畫面的深度,你會驚奇你拍出來的畫面會有質的飛躍。
源自:http://107cine.com/stream/58397/
③ 怎麼創建一個在線電影/影院網
就和創建一個伺服器一樣,
④ 一部簡單的微電影製作流程是怎樣的過程
一、 策劃劇本創意寫作(題材選擇)
相對傳統廣告,微電影以情節的高低起伏帶動用戶的情緒,通過故事主人公的「事與情」達到升華,潛在的引發用戶對品牌的共鳴以及支持。
二、分鏡頭腳本細分步驟
細分分鏡頭腳本,俗稱分鏡頭劇本,其目的是為了拍攝剪輯,更加條理盡量細化,同時也方便場景鏡期拍攝更加省時省力。
三、前期選景
根據場景對劇本進行適當修改、復景,並做好前期各方面的准備。
四、前期拍攝
拍攝涉及到拍攝、製作設備、導演和演員、燈光師、造型師和錄音師的選擇,要求更嚴格和專業,要求導演等相關人員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而且必須有從事電影,電視劇等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將微電影的故事情節以調動人心,發揮共鳴達到淋淋盡致。
五、後期編輯
利用實際拍攝所得的素材,通過三維動畫和合成手段製作特技鏡頭,然後把鏡頭剪輯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有時需要為影片製作聲音。
拍攝技巧:
1、平方向拍攝
大多數畫面應該在攝像機保持水平方向時拍攝,這樣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畫面效果顯得比較平和穩定。
2、由下往上拍攝
仰望一個目標,觀看者會覺得這個目標好象顯得特別高大,不管這個目標是人還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攝者的形象顯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攝像機的拍攝角度傾斜向上去拍攝。用這種方法去拍攝,可以使主體地位得到強化,被攝者顯得更雄偉高大。
⑤ 怎樣製作個人微電影
手機上的話,在剪輯的時候,可以選擇樂秀視頻剪輯器進行視頻的剪輯。需要加圖片影片的話,可以使用FlickMoment這個軟體進行圖片影片的製作。
電腦上的話,可以採用Vegas來進行視頻的剪輯,也可以使用Adobe Premiere進行視頻的剪輯,但這個軟體比前者難得多,後期特效可以使用Adobe After Effects進行製作。新手入門最好用Vegas。
(5)怎麼創造電影擴展閱讀:
Vegas 是一個專業影像編輯軟體現在被製作成為Vegas Movie Studio ,是專業版的簡化而高效的版本,將成為PC上最佳的入門級視頻編輯軟體,媲美 Premiere ,挑戰 After Effects 。剪輯、特效、合成、Streaming 一氣呵成。結合高效率的操作界面與多功能的優異特性,讓用戶更簡易地創造豐富的影像。
Vegas 7.0為一整合影像編輯與聲音編輯的軟體,其中無限制的視軌與音軌,更是其他影音軟體所沒有的特性。在效益上更提供了視訊合成、進階編碼、轉場特效、修剪、及動畫控制等。不論是專業人士或是個人用戶,都可因其簡易的操作介面而輕松上手。此套視訊應用軟體可說是數位影像、串流視訊、多媒體簡報、廣播等用戶解決數位編輯之方案。
參考鏈接:Vegas_網路
⑥ 可以自己來創造電影的游戲
耍我的吧怎麼下什麼應用
⑦ 驚悚類型電影如何創作
提問的時候能不能具體點?如:
如何創作驚悚類型電影文學劇本?是不是這個意思?因為電影的製作是先有文學劇本、編劇、導演、分鏡頭劇本、電影美術、攝影、音樂、演員、錄音、後期製作等才能完成的。
驚悚類電影創作,先學習心理學,明白究竟哪些事情可以導致人類產生驚悚的感覺,再根據生活中駭人聽聞的事件去分析、整理並進行文學創作。
⑧ 電影作品的基本創作方式
1、確立情節主線
情節主線:圍繞作品的主題及主要人物,設置的一條貫穿全片的情節線。它應該簡單明了,一句話或幾句話便可以概括。
2、設置情節副線
情節副線:圍繞作品主題及人物(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設置的一條或數條情節線。它是為配合情節主線而設置賭東道情節線。目的是為了使情節線更加出色有力,使整個影片的內容更加豐富好看。
3、設置情節段落
情節段落:一個相對獨立、相對完整的包含一連串戲劇性動作的劇作單元(一場戲)
情節段落在影片中的作用:
(1)一連串的情節段落是一部電影劇本的故事骨架和情節核心。
(2)設置情節段落的目的在於使整部影片情節緊湊,人物集中,故事不散。
(3)情節段落是以情節主線為核心,進行設置的。
(4)每一個情節段落一般也有開頭、發展、結尾,也有它的情節點1、情節點2、情節點3(即小情節點1、小情節點2、小情節點3)。
(5)每個情節段落的「落點」往往是「小情節點3」,而它的起點則可以不是小情節點。
(6)具體在一個情節段落中,它可以單純表現情節主線的內容,但是更多的情況是:情節主線內容之外,插入情節副線或其它內容,起到緩沖、調劑及豐富影片內容的
情節段落的主要特徵和它的主要劇作功能
(1)一部影片的情節段落是整個影片故事的主幹。
(2)情節段落的設置,使影片的情節緊湊集中。
(3)情節主線是情節段落中的主要內容。
(4)每個情節段落內部也有它的內在章法,也有它的起承轉合和情節點系列。
(5)情節段落中,情節主線與情節副線相互配合和巧妙呼應。
4、建立卡片系統
在寫第一稿之前,先建立影片的卡片系統。
每張卡片的寫法是:寫出一個場景的內容核心(每張卡片不是寫一個情節點)。
卡片系統的最大的優點是他的靈活性。
建立卡片系統應注意的問題:
(1)每張卡片記錄一個場景的內容核心。
(2)先建立情節主線卡片,然後再建立情節副線卡片和其他卡片。
(3)先寫下你最滿意的「卡片眼」。「卡片眼」猶如龍的眼睛給龍的精神和生命。
(4)寫下「情節點1」、「情節點2」、「情節點3」。特別是「情節點3」的書寫要花大力氣。
(5)設置好各個情節點。
(6)建立好卡片系統後,注重卡片的順序調整。
⑨ IMDB創建電影,電視劇詞條,如何創建
想要創建電影詞條,你需要非常的了解這部電影,比如從電影簡介,演員等方面去介紹,可以多參考下同類電影,一般如果是一部電影,材料基本是不缺的,大媒體都會主動去報道,所以這種網路很容易創建。
⑩ 科幻大片是怎麼製作的
電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型式。從好萊塢電影所創造的幻想世界,到電視新聞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到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無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世界。而在影視的商業鏈條中,版權是不可逾越的一個門檻。[1]
三、全局在胸、相互合作:藝術製作是電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綜合藝術的電 視,總是由欄目和節目組成。而辦好一個欄目或一個節目,又總是 離不開前期後期、台前幕後等方面的合力創作。編導攝、錄音、燈、 美、播控、發射等,一切都處於系統之中。尋找合理結構,選擇最佳 途徑,產生最優效果,發揮最佳功能,是電視製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影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形式。從1994年來推出的好萊塢大片,到電視新聞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再到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影視製作無處不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我國影視產生已實行市場化運作,政府也出台了一批促進影視的發展,創作繁榮和國際合作的優惠政策,這都極大地調動了從業人員和社會力量投入影視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國影視行業也呈現了持續快速的增長勢頭,也涌現出一批出類拔萃的影視製作佼佼者。
精心製作,提高節目的審美效應:電視節目有著獨特審美功能和審美價值。我們在觀看節目的,有的節日給人的心靈以一種強大的震撼力,有的節目使人感到 輕松愉快、妙趣橫生,這說明受眾受到強烈的美的感染。成功的藝 術製作,應該對節目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雙重功能、相得益彰,追求更加理想的藝術目標 [2] :藝術製作在電視節日上有著雙重的功能。即間接功能和直接 功能。首先是間接功能,即對一個具體的電視節目主題的深化和 劇情的發展起著烘托和積極推進的作用。藉助高科技技術體現編 導意圖,烘托氣氛、深化主題的電視節目不乏其例。 其次是直接功能。藝術創作除了在具體的電視節目中的功 能外,其自身同時也直接給人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