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心理學領域學生必看的影視作品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在心理學領域廣受歡迎的電影,它講述了著名數學家/經濟學家約翰·納什的真實故事,描繪了他與精神分裂症的斗爭。影片以嚴謹的細節和演員的出色表演,深入展現了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治療過程以及家庭成員的心理支持。對於心理學領域的學生而言,這是一部必看的影片,它不僅提供了對精神分裂症的真實描述,也包含了一些藝術加工的元素。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The Father)》以極其用心的製作,深入刻畫了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內心世界。這部電影的視角獨特,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呈現,結合著名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的完美表演,生動描繪了患者的茫然、孤獨、無助和恐懼。對於心理學領域的學生,這是一部近年來最優秀的心理學電影之一,尤其適合那些家中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觀眾觀看。
《雨人(Rain Man)》是一部在國內外都極具影響力的電影,主角「雨人」展現了許多高功能自閉症的經典行為。影片劇情緊湊有趣,適合有心理學基礎的人士觀看。盡管主角的行為被描繪得有些「超能力」化,但整體而言,這部電影對自閉症的描繪仍然具有啟發性。
《金色池塘(The Golden Pond)》講述了一個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與女兒的故事,探討了家庭關系、臨終關懷等心理學話題。影片風格輕快治癒,兩位主演亨利·萬達和凱瑟琳·赫本的表演為電影增添了色彩。這部電影融合了自然風光和幽默橋段,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溫暖的家庭故事。
《戀戀筆記本(The Notebook)》是一部描繪愛情經歷的電影,它講述了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揭示了感情隨著時間變化的過程。影片對親密關系的描繪非常到位,符合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觀點,是一部受心理學界認可的愛情電影。
《記憶碎片(Memento)》是一部犯罪驚悚片,講述了一個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男主角尋找妻子兇手的故事。電影採用插敘和倒敘手法,將觀眾帶入主角的視角,深入探討了失憶症的復雜性。對於心理學領域的學生,這部電影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來理解記憶和失憶。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一部涉及心理咨詢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電影。影片描繪了問題青年威爾通過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克服叛逆性格,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這部電影對心理咨詢的描述獨特,展示了咨詢師智慧的重要性。
《28天(28 Days)》聚焦於成癮戒斷問題,講述了一位報紙專欄作家在酗酒康復中心戒除成癮的故事。電影深入探討了成癮問題的復雜性以及良好咨詢技巧的重要性,對於心理學領域的學生和正被成癮困擾的人們來說,這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影片。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是一部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經典之作,講述了陪審團審議一個被指控謀殺案的過程。電影深入探討了偏見、從眾心理、領導力、語言博弈、群體互動等心理學知識,以及社會中存在的公平、正義和道德觀念。對於心理學領域的人來說,這部電影提供了豐富的思考和學習素材。
這九部電影涵蓋了多個心理學領域,包括變態心理學、精神分裂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人際關系、臨終關懷、親密關系、短期記憶喪失、心理咨詢、成癮戒斷和社會心理學等。通過觀看這些電影,心理學領域的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心理學現象,提高自己的知識和理解能力。
Ⅱ 心理電影觀後感
比如《希布》:
《希布》是一部冒險題材電影,又名《沙漠小野狼》。
影片主題單純直白,沒有表現復雜的地緣政治、人民階層與文化交叉,而是以小主人公希布在追隨哥哥的過程中,經歷重重危險和恐懼掙扎,最終超越痛苦的旅程為主線,單純從成長角度去闡釋了他的心理能量由弱變強的蛻變。
雖然它是一部冒險題材電影,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欣賞這部影片,我們能夠發現其中帶給我們的關於「成長」的探索。
影片中希布的好奇心,貫穿了影片的整個過程。
第一次對英國人的箱子感到好奇,他看到了英國人因為自己碰了他的箱子而發瘋,埋下了他繼續探索的慾望。
然後,在追隨哥哥一起踏上沙漠之路後,他又一次嘗試著窺探英國人的箱子,結果引發劇烈沖突。也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在後來哥哥遇害、自己掉進井裡時,成為希布不甘死去,並終於在不斷嘗試後努力爬出井口的力量來源。
而當希布救了殺死哥哥的壞蛋之後,迫於現實不得不聽從對方的安排。但是,當壞蛋讓他在火車站外等待,自己進去賣東西時,他依然是憑借自己永不泯滅的「好奇心」。
進入火車站里,看到了壞蛋的「真面目」,並最終等在火車站外用手槍結果了從站內出來的壞蛋,獨自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Ⅲ 心理發展部的組織觀看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電影,怎麼寫總結要很長的
我的心理健康觀
第一次接觸心理課程是在上高三的時候。那時,班主任為了減小因面臨高考而帶來的壓力,專門請了心理老師給我們講課,為我們排解心中苦悶與壓力。自認為心理還比較康健的我,聽完課後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和需要變更和疏導的地方。從那時開始接觸心理學,同樣也開始慢慢了解心理學。
認真回想一下,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會適應問題往往會導致沖突和矛盾,而這些沖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的話,就會演變成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現代大學生都是經歷了殘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高考中取勝,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呵護,學校的硬式教育,是我們缺乏生活經歷,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問題,總不能很好的處理解決,出現心理問題也不能正確的疏導,以至於出現心理疾病。這只是冰山一角,廣泛的說,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是人們產生了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從而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焦慮感,各種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將康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 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摘自書籍)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同時大學生心理將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質是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大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的將康與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其次,心理健康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的他的人格發展,心理健康使人格發展不僅能正確引導一個人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而陪我iyangchu一個健全的人格。最後,心理健康能夠更多的發掘啊學生的潛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則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幫助主體在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的將康與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其次,心理健康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的他的人格發展,心理健康使人格發展不僅能正確引導一個人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而陪我iyangchu一個健全的人格。最後,心理健康能夠更多的發掘啊學生的潛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則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繫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他們的心理健康是將來能報效祖國的前提,也是祖國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極其重要!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多看些心理書籍,正確引導自己的心理發展方向,不偏道,不出軌。
4、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如果意識到自己有什麼心理問題不能解決,就應該找心理老師咨詢,尋求幫助,徹底的解決心理障礙。
5、同時,我認為學校需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正確的引導學生,把心理問題扼殺在「搖籃」里,不給它「水」,不給它「肥」,讓他無法生根發芽!
通過大學里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同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和有心理障礙的同學,讓大學充滿健康,充滿快樂和溫馨的氣息,遠離心理問題。人大學無憂,讓生活無憂!
Ⅳ 適合小學生看的心理學短片,你知道什麼
推薦在央視12套之一看心理訪談,可以找到很多心理教育資料。心理健康的標准有適度的安全感、自尊感和自我成就的價值感。適度的自我批評,不要過於吹噓,也不要過於苛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適度的主動性,不受環境的影響。有現實的人生目標。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與被愛的能力。在不違反社會標準的前提下,可以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諂媚,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認可,有獨立的見解和判斷是非的標准。
因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門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帶圖導入,圖片直觀,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從照片上判斷自己是否好看。我問學生:你覺得哪些圖片比較好?為什麼呢?學生們指出顏色是美麗的。我及時引導你:你想自己拍出這么好看的照片嗎?圖片簡單,指導得當,學生求知的興趣很快就上升了。我順利地開始了這門課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