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台灣版的抗戰題材影片嗎和解放戰爭影片嗎
有
很多
但是都是30年前的電影
現在這種題材沒人看了
八百壯士、梅花、英烈千秋、黃埔軍魂.....
好多
大部分都是柯俊雄主演的
日本拍攝的也有
但是沒有中文字幕
也不好看
B. 台灣有拍過國共內戰的戰爭片嗎
一部台灣拍攝的講述國共內戰題材的電視劇——《一把青》。
豆瓣評分高達9.2,被稱作是台劇水平最高之作。
第51屆台灣電視金鍾獎上以13項提名領跑。
最終狂攬戲劇節目獎、男主角獎和新進演員獎在內的6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一部歷史失敗者視角的電視劇,卻在台灣得到了它應有的禮遇。
內地觀眾,更應該好好看看。
因為這是一部徹底觸及我們思維盲區的劇。
C. 台灣有沒有拍過一些反應內戰的電影,電視劇或紀錄片
《古寧頭大戰》
製片:劉伯祺
導演:張曾澤
編劇:貢敏
攝影:鍾申
剪輯:王其洋
音樂:駱明道
演員:王羽, 王道, 王珏, 梁修身, 楊群, 陳秋霞, 凌雲
出品公司:中國電影製片廠
發行公司:中國電影製片廠
出品年:1980
1949年10月24日,人民解放軍發動金門戰役,因登陸船隻數量匱乏,後援不繼,至28日,解放軍登陸部隊三個團共9086人全軍覆滅。台灣方面史稱「古寧頭大捷」。
本片於1980年奪得第1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錄音和優等策劃特別獎兩項獎項。
黃埔軍魂
製片:梅長齡
導演:劉家昌
編劇:鄧育昆
演員:甄珍, 柯俊雄, 谷名倫, 車軒, 張美瑤, 恬妞
出品公司:中央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中央有限公司
出品年:1978
1949年國民黨退據台灣,在鳳山恢復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連長教官江支森不求名、不求利,認真地以「鐵的紀律、愛的教育」訓練學生,上課時對學生嚴格要求,下課後將學生視如子弟。學生們都愛他又怕他。他的妻子綉春亦熱愛他的事業,照顧著他的 每個學生,經常請學生到家中作客。為了讓學生無拘束地在他家度周末, 他竟離家徜徉在校園里。原是膽小的學生劉志良,在江支森的教導下自覺鍛煉自己,得知母親病逝,卻因在校組織同樂會,不能回家送終,在晚會上演唱悼念慈母一曲,聲淚俱下,感動了全校師生。以後他成為該校的校長。頑皮的周浩庭也在轉變,後來成為少將軍官。三十多年間,江支森的官階只從中尉升到中校。他雖沒有子女,卻受到學生的敬愛。在他退休離校時,校長帶領全校師生,隆重地列隊為江支森夫婦送行。
柯俊雄憑借本片於1979年奪得第1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獎
《八二三炮戰》一片樓上已有朋友提及,不再重復。
台灣所拍攝的戰爭影視劇多為抗日題材,內戰題材數量極少(素材匱乏),內容扎堆於兩次金門作戰,新意不多。
推薦一部《皇天後土》(白景瑞導演,柯俊雄、秦祥林、胡惠中主演),雖說本片不屬內戰題材,但作為一部站在台灣角度上拍攝十年WG題材的影片,別有一番意味。
D.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灣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台灣拍得戰爭片,最好的肯定是《賽德克·巴萊》,首先作為中國的一個省,台灣經歷的現代戰爭太少,本身就限制了他們戰爭片的拍攝。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盪氣回腸的史詩級戰爭片,導演魏德聖此前最有名的電影是《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光籌劃就有十二年之久,參與演出的演員超過2萬人。
那麼,《賽德克·巴萊》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部電影分上下兩部,上部叫《賽德克·巴萊:太陽旗》,下部叫《賽德克·巴萊:彩虹橋》,大陸上映的時候合二為一。個人感覺上部最好看,第二部有些拖沓,大陸上映版挺好,時間短了,節奏更加明快。
E. 台灣抗戰神劇《英烈千秋》,有著怎樣不同凡響的歷史
1971年10月26日,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4個月後,美國總統尼克松赴中國大陸訪問,發表了上海聯合公報;再7個月後,日本宣布與台灣政府斷交。一連串的重大政治沖擊,使台灣的民眾產生出強烈的危機感,仇日的民族情緒也大為提高。在這種時空背景下,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有意利用影響力廣大的電影媒介來提振民心士氣。其時調任「中影公司」總經理不久的梅長齡,遂乘勢提出拍攝第一部正面表現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為國為民英勇犧牲的抗戰電影《英烈千秋》
該片的製作預算僅100萬港幣,但是在編導丁善璽的指導有方,以及軍方武器兵源的充份支援下,卻拍出甚為壯觀的作戰場面和十分豐富的內容,於1974年11月拍成推出公映時不但票房轟動,更被各方贊譽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出色的戰爭片」。
由於《英烈千秋》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的雙重成功,「中影」遂把抗戰電影作為「一年一度」的招牌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