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部二戰電影,是講蘇日戰爭的,裡面有一個是有日本一支敢死隊沖向蘇軍坦克的電影片段,請問這部電影叫什...
電影《登陸之日》裡面的一個片段。是韓美合拍的,中韓日三國明星共同主演,今年7月10號上映。
㈡ 蘇聯擊敗關東軍的抗日戰爭片有哪幾部
1. 《蘇日交鋒》:這部電影描繪了蘇聯與日本在遠東地區的軍事沖突,展現了二戰末期蘇聯對日本關東軍的戰略行動。
2. 《命令:不許開火》:影片講述了一支蘇聯軍隊在接到嚴格指令後,面對日軍的挑釁仍堅持不開火的故事,體現了蘇軍嚴守戰時紀律的決心。
3. 《命令:越過國境線》:本電影講述了蘇聯軍隊在二戰末期越過國境線,進入中國東北與日軍作戰的經歷。在蒙古境內,蘇軍遭遇了日軍的敢死隊頑強抵抗,經過激烈戰斗,蘇軍最終取得了勝利。
4. 《遠東特遣隊》:影片描述了一支蘇聯遠東特遣隊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與日軍進行的一系列戰斗,展現了蘇軍英勇善戰的精神風貌。
5. 《紫日》: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蘇聯紅軍中士的兒子,以及少校營長的女軍醫戀人,在抗日戰爭中的命運與愛情。影片通過個人命運的波折,反映了整個戰爭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變化。
㈢ 「登陸之日」(myway)是真實故事改編的嗎
不是真實故事改編,不過有故事背景。
該電影製作靈感來源於二戰後盟軍攝影師捕捉到的德軍中亞裔俘虜的照片,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楊江勇被俘的照片。影片的故事背景,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的朝鮮,到三十年代末的蒙古戰場、四十年代的諾曼底戰場等,幾乎橫跨了二戰的前後。
史實中,的確有少部分亞裔士兵包括數量不等的日本帝國陸軍純日籍士兵、朝鮮籍日本兵及來自中國的國民政府軍士兵,他們在歷經多番被俘後存活下來,這些戰爭包括蘇日國界戰爭、中日戰場、蘇德戰爭、諾曼底戰役。
該片基於這一史實,刻畫描寫兩名分別為日籍韓裔及日裔士兵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為生存而奮斗的故事。
(3)蘇日戰爭中國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日本殖民朝鮮時期,日本將軍之孫長谷川辰雄(小田切讓飾)與貧賤子弟金俊植(張東健飾)競逐長跑,直至奧運選拔。盡管俊植涉險奪冠,卻被誣陷違規。憤憤不平的民眾與軍方發生沖突,最終俊植被充軍,他和兄弟們屢遭日軍凌辱。
一次野戰,俊植意外俘獲了專門射殺日軍的狙擊手斯萊(范冰冰飾)。上將辰雄來前線督戰,令俊植受辱。俊值每晚堅持長跑,卻被燒了跑鞋,因為不願做敢死隊,索性集體出逃。當俊植看到蘇軍壓境,決定跑回送信。
結果,日軍慘敗,辰雄和俊植被俘。冰天雪地,俊植見到了此前出逃的兄弟眾泰,但後者已成冷血。一次騷亂之後,俊植和辰雄角斗,結果俊植寬容了對手。此後,德軍瘋狂反撲,俊植和辰雄在敢死隊同歷生死。
他們為了逃命,同甘共苦,翻山越嶺,來到德軍佔領地。兩人失散,再見竟是諾曼底的德軍陣營,辰雄再次見到了那個奔跑著的身影。
㈣ 推薦幾個反映遠東蘇日戰爭的電影,要名稱(注意是電影,不是紀錄片)
《紫日》《虎頭要塞》
㈤ 《登陸之日》諾門坎戰役那段,日本人用指揮刀和刺刀,殺死蘇軍坦克機槍手那段是否屬實難道坦克上的機
同樣表現了用指揮刀殺死被火燒身的蘇聯坦克駕駛員的影片還有中國導演馮小寧的《紫日》 應該的確有類似場景在史實上出現過 蘇日進行過比較大規模的平原坦克會戰 詳細參見諾門罕戰役 關於坦克上的機槍...戰爭畢竟是一個混亂殘酷的環境 坦克人員受傷混亂逃跑 被乘勢而上的敵人用戰刀OOXX也算正常~
請樓主別太鑽牛角尖 其實看過這片子的人還算小眾 從票房就可看出是一部垃圾片 個人觀點跟樓主差不多 起初也有些看不懂棒子導演到底想要敘述的中心思想是個啥..不過此片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相對於以往一直否定他國文化為我大韓獨尊的小國狹隘情緒 這次導演大膽的表現了韓國作為二戰幫凶的真實歷史(韓國並不是什麼受害者) 小田切讓在片中的表現可以說還是不錯 此外此片也間接刻畫了主人公對戰爭的懺悔 友誼等人性的光輝 以及戰爭的殘酷等等
在日留學生為您解答 希望採納
㈥ 電影《魔幻女兒國》里說塞爾維亞在一戰中佔全國總人口三分之二的男性喪生有什麼歷史根據。
第一次世界大戰里交戰雙方軍民的死亡人數的比例,協約國士兵佔36%,協約國平民佔20%;同盟國士兵與平民各佔22%。請注意戰爭里平民大多是死於西班牙甲型流感。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紐西蘭: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國:715,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中國:30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羅馬尼亞:336,000
·俄羅斯帝國:1,700,000
·塞爾維亞:450,000
·美國:50,6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奧斯曼帝國:325,000
平民被殺:6,493,000
·奧匈帝國:300,000
·比利時:30,000
·英國:31,000
·保加利亞:275,000
·法國:40,000
·德意志帝國:760,000
·希臘:132,000
·羅馬尼亞:275,000
·俄羅斯:3,100,000
·塞爾維亞:650,000
·奧斯曼帝國:1,0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傷人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共有5500萬-6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合計死傷1.9億人。以下是主要國家死傷
人數:
蘇聯二戰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一說1400萬人),民兵人數大大超過這個數據,其餘是平民。二戰蘇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所以很難說清他們是正規士兵還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萬和1400萬兩種說法,不過西方認同前種說法的多。其中死於蘇德戰場的士兵有880萬左右;死於蘇日戰場的有1萬人不到;死於蘇芬戰場的有近9萬人。
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不過90年代以後,數據漸漸明了: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餘為平民
美國有38萬軍人死於二戰,其中在西歐和北非有25萬餘人死亡,在太平洋約有12萬人以上死亡
英軍有40萬人死於二戰,其中士兵約有近38萬;在太平洋死亡約3萬;其餘在歐洲和北非。
德國二戰死亡約800萬人,其中士兵約550萬,其餘平民。其中死於西線和北非約有50萬,其餘死於東線蘇德戰場。
日本二戰死亡人數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日本歷史教科書上寫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我們現在教科書上寫的135萬是胡扯);在東南亞被英軍、中國入緬遠征軍(消滅日軍1萬還多)、游擊隊殺死約18萬;在蘇日戰場死亡10萬餘人;在太平洋與美軍戰斗中死亡約120萬;志願人員、童子軍死於戰爭近40萬;平民被美軍原子彈、炸彈炸死人數約在55萬人以上(日本方面統計)
義大利死亡約20萬,大部分為士兵,主要死於北非場
南斯拉夫死亡人數為170萬
法國死亡人數為30萬左右
各大戰場死傷數:
蘇德戰場:蘇聯紅軍共死亡880萬人。德軍以及7個仆從國軍隊共死亡572萬人。雙方死亡比例1.54:1
北非和西南歐戰場:盟軍共死亡90萬人(美軍25萬,英軍35萬,法軍20萬,其他國家10萬人),軸心國軍隊共死亡55萬人(德軍50萬,意軍5萬),雙方死亡比例 1.7:1
中國戰場:中國軍隊共死亡148萬人,日軍死亡44萬人,雙方死亡比例約3.36:1
太平洋戰場:日軍死亡138萬人,美軍死亡12萬人,英軍3萬,雙方死亡比例約9.2:1
遠東戰場:日軍死亡10萬人,蘇軍死亡1萬人,雙方死亡比例 10:1
總表:
國名 死亡 受傷 合計死傷
蘇聯 2680萬 3300萬 6000萬
中國 1800萬 1700萬 3500萬
德國 800萬 2000萬 2800萬
波蘭 650萬 100萬 750萬
日本 290萬 400萬 690萬
南斯拉夫 170萬 300萬 470萬
美國 38萬 150萬 190萬
英國 40萬 120萬 160萬
義大利 20萬 50萬 70萬
法國 30萬 20萬 50萬
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大勝,阿拉伯國家軍隊死亡1.5萬人,以色列軍隊死亡約 6000人。
第二次中東戰爭:埃軍亡1600餘人,損失飛機210餘架;英、法、以軍亡200餘人,損失飛機約20架。
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傷亡5萬餘人被俘6000多人。損毀坦克960輛。飛機440架。以色列軍隊傷亡3000餘人,被俘19人。損毀飛機46架、坦克400輛。
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死亡8500餘人,損毀坦克2200餘輛,損毀飛機約440餘架。以色列死亡2800餘人,損毀坦克850餘輛,損毀飛機110架。
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
在這場戰爭中,巴解鹽鹼地傷亡3000餘人,被擊毀坦克100餘輛,火炮500門,
400多座秘密倉庫被佔領。敘利亞軍隊傷亡1000餘人,損失坦克400餘輛,飛機58
架。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編輯本段]戰爭結果
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雙方經濟損失慘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8,000億美元,兩國的經濟均倒退了20年。
海灣戰爭,伊拉克方面參戰的43個師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 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 或繳獲。多國部隊方面共有126人陣亡(其中美軍74人),300餘人受傷,12人失蹤。
北約在科索沃戰爭中共派遣飛機1000多架,艦艇40多艘(其中美國約730架飛機、24艘艦艇,北約其他國家約325架)。飛機共出動32000架次,投彈13000噸,使用了大量殺傷性能極強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聯盟1800多名平民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百萬人淪為難民,20多家醫院被毀,300多所學校遭破壞,還有50多座橋梁、12條鐵路、5條公路干線、5個民用機場被炸毀,39%的廣播電視傳播線路癱瘓,大批工廠、商店、發電廠被毀,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南斯拉夫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的損失。至於軍人的損失,北約方面雖然宣稱南聯盟軍隊有5000人喪生,萬人受傷,但南聯盟只承認有462名軍人和114名警察部隊人員在空襲中死亡(戰後核查結果表明,南軍的實際損失與北約公布的數字相差很大)。
阿富汗戰爭請看這個吧
http://ke..com/view/603772.html?wtp=tt
這些年的戰爭主要是伊拉克戰爭,伊拉剋死亡人數達到10萬.雙方直接間接損失達到了8000億美圓.
隨著伊拉克反美武裝襲擊美軍的花樣越來越多,駐伊美軍的傷亡數字不斷攀升。本月前27天,駐伊美軍又有74人死亡。僅20日一天,就有25人死亡。根據專門統計伊拉克戰爭傷亡數字的「伊拉克傷亡情況」網站公布的數字,迄今美軍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數已經高達3079人
伊拉克的傷亡數字無人統計
至於伊拉克軍人的傷亡人數,無疑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據媒體報道,僅在4月3日至4月5日美英聯軍進攻薩達姆國際機場的戰斗中,就至少有2000名伊拉克軍人死亡。美國軍方也聲稱,在4月5日第三步兵師的坦克對巴格達西南的攻擊中,有多達3000名伊拉克軍人被殺。■美國軍方不願統計
㈦ 電影登陸之日好看嗎 豆瓣的評分不高啊
《登陸之日》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leMw4b4FIga-CAK-kwWsqQ
這個電影立場方面比較有意思,日本被揭露醜惡,,蘇聯也被揭露醜惡,朝鮮處於正面人物,德國走了個過場(不褒不貶),美軍還展示了一下強大(登陸時的軍艦戰機等描繪,雖然諾曼底登錄不止美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