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有什麼搞笑的電影,戰爭、間諜類的
虎口脫險
電影名稱:虎口脫險
主 演:路易·德·費內斯 特利·托馬斯
類 型:喜劇片
國家地區:港台地區
虎口脫險劇情介紹: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三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所逼,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而在巴黎的熱情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
迅雷下載:
B. 如何評價土耳其戰爭題材電影《山2》
《山2》這部土耳其戰爭題材電影,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沉的主題,引發觀眾對戰爭、國家與個體命運的深刻思考。
影片通過「把坦克開到阿爾泰山去」這一象徵性台詞,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讓人不禁反思國家與個體之間的關系。
「愛國家,愛他的一切缺點」這句台詞,展現了對國家的深沉情感,同時也引發對國家缺點的深思。國家並非完美無瑕,但正是這些缺點,構成了國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影片中對內要求百姓勤勞奉公、翼贊大政的描繪,與對外的侵略擴張、拓濤布威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戰爭對國家內部和社會秩序的破壞。
昭和時代的歷史背景,使觀眾不禁回想起當年的悲劇,影片通過對比昭和與現代,強調了和平與理解的重要性。面對歷史的傷痛,電影呼喚著人們珍惜和平,以寬容與愛為國家與世界帶來希望。
與《戰狼》的直接對抗,或許只是電影宣傳策略的一部分,其核心價值在於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國家與個體關系的深入探討。《山2》用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引導觀眾從不同角度審視戰爭與國家,激發了對和平與正義的思考。
C. 俄羅斯戰爭片《天空》重現大國意志,推薦!
《天空》:一部以真實事件為背景的戰爭巨作,展現大國鐵血與智慧
2015年那場震驚世界的蘇-24事件,在俄羅斯電影《天空》中得到了深刻且感人的重現。這部影片不僅深入描繪了英雄飛行員魯緬采夫的英勇事跡,更將觀眾帶入了一個充滿沖突與決策的戰爭全景。電影巧妙地結合了歷史的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敘利亞恐怖組織與外國僱傭軍策劃的陰謀,如何將土耳其捲入戰爭,並迫使俄羅斯在敘利亞局勢中陷入更為復雜的境地。
對於軍事迷來說,《天空》的亮點在於它對蘇-24戰機的全方位呈現,從近距離拍攝的機艙細節,到俄羅斯特種兵在執行任務中的單兵武器展示,每一幀都透露出戰爭的殘酷與高科技。特別是電影高潮部分,通過雷達、巡航導彈和各類轟炸機的激烈交鋒,展現了俄羅斯軍隊的強大火力和戰術策略,讓人屏息以待。
11月24日,蘇-24被擊落的悲劇,土耳其F-16的行動和飛行員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電影緊張的節奏。影片中,蘇-24憑借其兩枚翼下外掛和機腹掛架的戰術設計,展現了其一定的末端制導能力。然而,面對土耳其的偷襲,兩位飛行員的英勇與命運的無常形成了鮮明對比,飛行員的犧牲和倖存,都讓人深感戰爭的無情與抉擇的艱難。
在營救行動中,米-17直升機的損失和倖存者的故事,更是突顯了現代戰爭中運輸直升機的危險和戰術配合的重要性。俄羅斯全軍動員的救援行動,通過實時直播,讓觀眾感受到了軍隊的團結與決心。從地面部隊的協同作戰,到空中蘇-27和卡-52的空中支援,再到海軍護衛艦和戰略轟炸機的遠程打擊,每一幕都展示了大國軍隊的意志與實力。
《天空》的拍攝背後,離不開俄羅斯軍方的大力支持,影片以敘利亞空軍基地為背景,真實再現了戰爭對軍事設施的沖擊。基地的密集部署,從預警機到多款先進戰斗機,再到防空導彈系統,展示了俄羅斯對敘利亞局勢的深度介入和戰略布局。如果你對這些細節感興趣,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GoogleEarth:敘利亞戰爭中的空軍力量——俄羅斯援軍深度解析》。
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一部揭示大國意志與人性掙扎的作品。它以藝術的手法,呈現了戰爭的殘酷與現實,值得每一位熱愛軍事題材的觀眾去品味與思考。
D. 記得是戰爭片,好象描寫的是維和部隊在土耳其的遭遇,忘了,誰能提供電影的名字和下載地址
我看過一個電影《黑鷹戰區》,不知道是不是你說的這個,講的也是聯合國維和部隊在一個國家的遭遇,(有一個鏡頭是維和部隊的長官從裝甲車上出來談判,但是被樹上的狙擊手爆頭了)最後他們一直突擊,很慘烈,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在土耳其。
E. 伊朗—土耳其戰爭是怎麼樣發生的
伊朗—土耳其戰爭,又稱奧斯曼—薩非戰爭,始於1514年,持續至1746年,是一場跨越近兩個世紀的沖突。這場戰爭源於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王朝之間對阿拉伯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以及外高加索地區的領土爭奪,同時也掩蓋了伊斯蘭教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教派斗爭。
第一階段戰爭始於1514年的恰爾德蘭平原戰役,奧斯曼蘇丹謝里姆一世的軍隊在此戰役中擊敗了薩非王朝的軍隊,並佔領了其首都大不里士。盡管謝里姆一世因後勤補給問題被迫撤離亞塞拜然,但奧斯曼帝國在這一時期仍不斷擴大其勢力范圍,至1516年已控制了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和希賈茲。1533年,蘇丹蘇里曼一世與奧地利簽訂和約,確保了北部的安全,隨後便重新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第二階段戰爭從1578年開始,持續到17世紀中期。在這一時期,土耳其利用薩非王朝內部的政治動盪,多次進攻伊朗。克里木汗國強大的軍隊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戰爭在1590年通過伊斯坦布爾和約結束,伊朗雖然保有一定的領土,但失去了西部的大片土地。
第三階段戰爭始於18世紀初,土耳其蘇丹艾罕默德三世再次對伊朗發起戰爭。1723年,薩非王朝國家崩潰,土耳其乘機佔領了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地區。然而,彼得一世的俄國在1723年彼得堡條約和1724年君士坦丁堡條約中,從伊朗手中獲得了裏海沿岸地區,而土耳其則合法化了其在外的領土收獲。1732年,納迪爾成為伊朗的實際統治者,並在1735年卡爾斯城下的戰役中擊敗了土耳其軍隊。1736年,納迪爾加冕為沙赫,隨後在1743年重新對土耳其開戰,但三年戰爭後雙方未分勝負。
伊土戰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阻礙了兩國生產力的發展,也加速了當時封建國家的衰落。這些戰爭在外高加索人民中引發了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封建運動,同時也為英法等國的殖民擴張提供了機會。在軍事上,伊土戰爭見證了從封建民軍向常備軍的轉變,以及炮兵和步兵在戰斗中作用的提升。
F. 求土耳其戰爭電影《山脈》1和2的資源…
2009年拍攝的「呼吸」是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