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90年代小學生包場電影
擴展閱讀
喜劇動作片搞笑電影 2025-02-22 05:33:16
樹枝人電影中英字幕 2025-02-22 05:31:49

90年代小學生包場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2-21 09:36:39

㈠ 絕大多數90後都不知道,80年代國產電影可以很邪很重口味

演員賈宏聲。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電影曾一度追求商業片的類型化,既有「拳頭加枕頭」的粗陋,卻又有「文化精英」的思緒。

文/金雯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電影曾走過「文上床武上房」的重口味時期,有很多「怪力亂神」。也有人敢在1981年的《大眾電影》上吼:《立電影法,杜絕橫加干涉!》,不過,時隔快30年,這個法依然遙遙無期。

《銀蛇謀殺案》(1988)劇照。

帶著幾分清純的裸露

《少林寺》中牧羊女被壞蛋吊在大樹上撕掉褲腿,壞蛋稱她為「野味」,令很多少年激動。之後,「野味」這個比「小妞」還流氓的叫法迅速流行開來。

因為閉塞也因為突然的開放,80年代國產電影中的「裸露尺度」在越軌和被糾正中往前走。1980年,張瑜在《廬山戀》中的泳裝造型是當時國內不可思議的大尺度。該片上映時,泳裝場景卻並未被剪掉。但是在1986年,朱琳在《大眾電影》的封面上因為穿了一件露肩低胸禮服,被指有傷風化。於是,下一期《大眾電影》,鞏俐扣緊了旗袍領子上封面。

《廬山戀》(1980)劇照。

那時候也沒有裸替,中戲三年級學生伍宇娟親自上陣出演《瘋狂的代價》中的浴室洗澡場景。因為出現在片頭,關鍵部位總被字幕遮擋,令許多男青年郁悶。但影片上映後,還是有熱心觀眾寫信罵伍宇娟道德敗壞。後來,伍宇娟回憶當初如此大膽,主要是還沒有男朋友,小她兩歲的賈宏聲是之後才交往的,而且家長又不在身邊,片酬對於中戲三年級學生來說也算豐厚。

同一年上映的《游俠黑蝴蝶》出現了擠人奶鏡頭,導演大概是受到劉文彩故事的啟發,覺得富人喝人奶最腐敗。但擠人奶重點引發的不是階級感情,而是人肉刺激。當裸胸特寫填滿銀幕時,觀眾一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其實該片躍躍欲試的裸露在影片一開始便出現了,土匪強奸民女,鏡頭快速掃過半裸的民女,然後俠女現身。不過,這個場景就像《西遊記》中蜘蛛精裸身入浴一樣,要看33遍才能窺出端倪。

《游俠黑蝴蝶》(1988)。

在一個沒有明文標準的電影審查制度之下,並不是所有裸露都能被容忍。《原野》拍攝7年之後才獲准上映。有關被禁的傳說中,有說是老幹部認為該片是「男盜女娼」,也有說是婦聯認為影片主人公亂搞男女關系。其實影片表現劉曉慶與楊在葆的幽會戲,觀眾只看到劉曉慶解開了一顆紐扣,絕對沒有《芙蓉鎮》里劉曉慶與姜文的對手戲激烈。《芙蓉鎮》那可是第一次在國產電影中出現生動的「襲胸戲」,讓觀眾充分體會到了「摸」跟「碰」在視覺上的差別。聯系戲外姜劉兩人的緋聞,再次證明了演員只有真情投入才能演出好戲。

打情色擦邊球的電影在隨後的90年代再未出現。接著DVD、網路時代迅速到來,觀眾所費不多便可欣賞發達國家發達的情色文化。見多識廣之後再回看,80年代國產電影中的那些裸露便顯得既邪典又有幾分清純。

《芙蓉鎮》(1986)劇照。

喜感十足的恐怖鏡頭

內地拍攝的第一部動作片是《神秘的大佛》,這部打得很難看的動作片,實在是一部恐怖片。影片中老和尚為了保護佛財,挖了自己的雙眼,並將扎在刺刀上的眼球展示給觀眾看,作為一部中小學生包場觀看的電影,這一場景給許多70後留下了驚恐的記憶。

《神秘的大佛》(1980)劇照。

80年代的電影中流行過一陣自刺雙目,1985版《夜半歌聲》中,小姐為了跟毀容的戀人團聚,用兩根銀針刺瞎了自己的眼睛。影片以多組鏡頭展示扎眼前戲:烏黑如戴了美瞳的雙眸,玉指捏起老中醫針灸用的銀針,左右兩個側面鏡頭,接著豎直銀針,准備沖刺,分別給左右前三個鏡頭交代,短暫停留……此時,觀眾緊張、興奮、難過、恐懼,又急切想看到扎眼的殘忍後果。

《夜半歌聲》(1985)劇照。

國產的驚嚇點就是這樣被夾帶在各種類型的電影中,所以,動作片是恐怖片,反特片是恐怖片,愛情片也是恐怖片。但是因為反對封建迷信的緣故,始終未誕生像香港的林正英僵屍系列這樣的電影,只在《黑樓孤魂》中清晰地出現了「鬼」的形象,其實觀眾在片中看到的「鬼」不過是一個眼珠子會轉動的爛布娃娃。但是該片上映之後,國產片就被規定:不得再出現鬼的形象。

《黑樓孤魂》(1989)劇照。

規定不準出現鬼,但沒說不準出現死人。於是米家山把《聖保羅醫院之謎》的主要劇情都安排在停屍間,不時會從屍床下伸出一隻手來,停屍間的老頭沒事閑下來,會對著一房間的死屍自言自語:「我就是給你們洗洗弄弄,他們要來胡鬧,我也沒有辦法啊……」

《聖保羅醫院之謎》(1990)劇照。

盜墓片更是可以堂而皇之地讓屍體搬出來嚇人。《夜盜珍妃墓》中那個臉色如白無常,手指如雞爪的珍妃一度引發了觀眾的議論:野史上不是說珍妃是被扔井裡淹死的嗎?水浸的話,應該是又白又胖才是。這是考據癖的疑慮,完全不妨礙古墓里的珍妃把觀眾嚇得魂飛魄散。《黑樓孤魂》中還有人死、咽氣的臉部特寫,並用兩束拙劣的激光表示靈魂出竅。如今看起來喜感十足。

《夜盜珍妃墓》(1989)劇照。

其實都有一顆文藝的心

相對於王晶的大波美女、屎尿轟炸的物慾路線,80年代國產電影的邪典重口味很有文藝范。段位也高過李翰祥之類,他只會在風月片中像念經似的宣揚善惡有報,讓人煩死。

80年代的導演也樂於展示「文化精英」的那一面。《銀蛇謀殺案》中,賈宏聲殺人時聽的是披頭士的「Let it be」,殺人犯因此像個反文化英雄。《庭院深深》翻拍自瓊瑤的「三廳」電影,卻有瓊瑤源頭勃朗特姐妹的哥特小說氛圍,飾演反派配角簡非凡的焦晃是當年話劇舞台上的「莎劇王子」。

同樣有哥特小說氛圍的《夜半歌聲》中,毀容戲子的台詞簡直是在念詩:「我孤獨啊……我早上起來看不到昨夜的人生;晚上睡覺只能聽到自己毛發的生長……」放在今天或許會被觀眾惡搞,因為詩人的時代已經過去。

《銀蛇謀殺案》中,賈宏聲飾演一位性情古怪的兇手。

80年代也是許多文藝范導演最好的時光。李少紅拍了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電影《血色清晨》,改編自馬爾克斯的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現在她只拍些鬼魅風格的電視劇。

張建亞作為最早探索商業類型片的導演,拍攝了奠定其喜劇路數的《少爺的磨難》以及後來的《王先生之慾火焚身》,如今卻一直在爛片奇葩和主旋律電影間徘徊。1989年,米家山導演了他最好的一部電影《頑主》,從此成了一記絕響。

《頑主》(1988)劇照。

㈡ 一個人在電影院包場看電影是什麼感覺

什麼感覺?簡直爽翻了!就在昨天一個人包場看了28歲未成年。沒有任何原因,就是想去看電影,朋友早就推薦了這部電影,幸好還在上映。打開app買票選座,沒有想到,沒有想到居然選了一個正中間的位置,然後周圍沒有一個人。我以為我點錯了,然後後來退出來,再進去,真的就我一個人。也許是因為我選的困閉察正中午,還是工作日的原因,電影院又很偏僻,看的電影又上映一段時間了,所以才會就有我一個人,不管怎麼樣,我超級開心。入場後先是放了幾分鍾廣告,我竟然對工作人員說,能不能小點聲音,我一個人能聽到。嘿嘿嘿,美死我了。在看電影之前還擔心被周圍的人說話打擾,這下不用了,自己想怎麼看就怎麼看。因為電影還不錯,是我的菜,全態裂程看的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笑的很放肆,哭得也很投入,完汪茄全不擔心會影響到別人,就是這么任性,哈哈。以前看電影的時候總怕東西丟了,這次再也不用擔心啦,隨便放,大衣脫了,也不用抱在懷里了,坐累了就躺一會兒,反正就我一人,哈哈。

㈢ 分享一下,大家最喜歡看的搞笑國產華語電影是哪個

彈棉花喲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這是當時一部很搞笑‍‍的電影《巧奔妙逃》,當時是六一兒童節,整個小學包場看電影,就看了這部。那時候學校組織看的大多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巧奔妙逃》一下子成了異類;等到了彈棉花那一段,整屋子小學生的笑聲簡直要掀翻電影院了。回想起來,這部電影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那個日本軍官,佐佐木吧,以前是音樂老師;被迫參軍,甚至還當了軍官,念念不忘的還是音樂、樂器、教手下唱歌。這才叫所謂的「不忘初心」,真的是完全讓人恨不起來。‍‍

㈣ 1966年至1976年拍攝的故事片電影有哪些

謝謝提問,就個人看到過的如下,歡迎補充。

火紅的年代、春苗、艷陽天、青松嶺、長城新曲、偵察兵、金光大道、紅雨、閃閃的紅星、打擊侵略者、奇襲、飛虎、激戰無名川、南海長城、南海風雲、海霞、海島怒潮、鄉村新人、征途、黑三角、獵字99號、405謀殺案、沸騰的群山、楓樹灣決裂、歡騰的小涼河、創業、沙漠的春天向陽院的故事、平原游擊隊(新)、渡江偵察記(新)、南征北戰(新)、延河戰火、小字輩、雁鳴湖畔、刑場上的婚禮、紅牡丹、傷痕、生活的顫音、天雲山傳奇難忘的戰斗、年輕的一代(新)、紅河激浪、她從霧中來、海外赤子、柳暗花明、天山紅花、自豪吧!母親、

在特殊的十年,中國的電影市場,並不像某些人說的,只有八個樣板戲,有些電影拍攝的相當不錯,堪稱經典。

其中的代表作是《閃閃的紅星》,電影內容情節緊湊,引人入勝,畫面干凈,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是電影中的三首插曲,《紅星照我去戰斗》,《紅星歌》和《映山紅》至今傳唱不衰。
還有一部戲劇電影,河北梆子《寶蓮燈》,郭德綱演唱的《叫小番》也是河北梆子唱腔,這部拍攝於1975年的電影,唱腔優美,扮相俊俏,尤其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場,每次都能引得觀眾們鬨堂大笑。

在那個年代,除了樣板戲,還有一類題材,也受到觀眾的追捧,那就是戰爭片。50年代,一些經典的黑白戰爭故事片,重新拍攝成彩色電影,《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總體來說,翻拍的不如老版的經典,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

還有一部《平原作戰》
,雖然是新電影,卻是向50年代拍攝的《平原游擊隊》致敬的作品,《平原作戰》中的趙永剛,雖然塑造的英雄形象完美無缺,但和致敬作品中的雙槍李向陽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我個人覺得,當時最出色的
戰爭片,是《激戰無名川》,那時候的演員是真正的赴湯蹈火,爬冰卧雪,志願軍戰士用高射炮打飛機,拆除定時炸彈,當時看的緊張的不得了,雖然已經過去這么多年,這些經典鏡頭還歷歷在目。

這十年不就是文革十年的電影嗎!有哪些不知道,肯定也不會少吧!有些還是翻拍的呢!如《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等!這里就說本人看過的,小學一年級時包場看電影,看過的是《青松嶺》,此外還有《紅雨》,看的最多的就是樣板戲《沙家浜》、《杜鵑山》《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還有好像是《磐石灣》吧?有一次還包場兩部樣板戲,一下午!

1966年—1976年拍攝的電影故事片按順序是:1966年長影《雁鴻嶺下》、北影《紅色郵路》《女飛行員》《紅石鍾聲》、珠影《大浪淘沙》,1973年長影《艷陽天》《青松嶺》(重拍)《戰洪圖》(重拍),1974年長影《鋼鐵巨人》《向陽院的故事》《創業》《平原游擊隊》(重拍)、北影《偵察兵》《南征北戰》(重拍)、上影《火紅的年代》《渡江偵察記》(重拍)《無影燈下頌銀針》《一副保險帶》、八一《閃閃的紅星》,1975年長影《車輪滾滾》《長城新曲》《金光大道》(上集)《黃河少年》《沙漠的春天》、北影《烽火少年》《海霞》《紅雨》《決裂》、上影《第二個春天》《小將》《戰船台》《春苗》、八一《激戰無名川》《雷雨之前》、珠影《小螺號》、西影《碧海紅波》《阿勇》,1976年長影《雁鳴湖畔》《長空雄鷹》《鎖龍湖》(上集)《芒果之歌》《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集)、北影《沸騰的群山》《牛角石》《青春似火》《海上明珠》《山花》《反擊》(未發行)、上影《征途》《難忘的戰斗》《金鎖》《年青的一代》(重拍)《阿夏河的秘密》《歡騰的小涼河》《江水滔滔》《新風歌》、八一《南海風雲》《南海長城》、珠影《楓樹灣》《山裡紅梅》、西影《開山的人》、峨眉《寄託》、廣西《主課》。

不管有哪些,凡正這一時期拍攝的影片是深受人民大眾喜愛的,不管從形式到內容都是正能量,能鼓舞啟迪人的智慧和力量。

《金光大道》《艷陽天》《青松嶺》《年青的一代》《第二個春天》《春苗》《紅雨》《火紅的年代》《山村新人》《無影燈下頌銀針》《長城新曲》《牛角石》《雁鳴湖畔》《渡江偵察記》《偵察兵》《紅燈記》《沙家浜》《海港》《龍江頌》《戰洪圖》《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沂蒙頌》《紅雲崗》《向陽院的故事》《祖國啊母親》《豹子灣的戰斗》《沙漠里的春天》《閃閃的紅星》《杜鵑山》《盤石灣》《平原游擊隊》《平原作戰》《紅石村》《反擊》《盛大的節日》《創業》《海霞》《小螺號》《奇襲白虎團》《審椅子》《長空雄鷹》《激戰無名川》《沸騰的群山》《漁島怒潮》《決裂》《青春似火》《 難忘的戰斗》《江水滔滔》《十月的風雲》《青春》《兩個小八路》

66年至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距今日30多年啦,是我兒時的回憶,記得上小學二年級,學校組織看電影《閃閃的紅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 陋天電影看的不少>,同一去的,回來時幾個要好的一起回家。第二天學校談觀後感,潘東子成為我們那一代人的偶像。在就是樣板戲,記憶深刻。其他的《南征北戰》《奇襲》《春苗》《渡江偵察記》,有一部戰斗片《偵察兵》王新剛老師主演的,是戰斗片的精典。寫了不少,是不是文不對題?





十年間,拍攝了屈指可數的故事片,滿打滿算也不超過一巴掌!就這幾部故事片,它們背後充滿著鮮為人知的 故事!

《創業》:作家張天民根據開發大慶油田的創業事跡,創作出的故事片。審核時遭江青刁難未通過,作者致信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鄧小平馬上把信轉交毛澤東,經批示後才公映。


《決裂》:反映大學從工農兵中招生,否定十七年教育成就的故事片。公映後,兩句流行語隨之產生: 馬尾巴的功能;這就是資格 (指手上有老繭子就是上大學資格,見圖片)


《偵察兵》:1974年上映,偵察兵神乎其神,敵人都是草包。此片後被封存。


《春苗》,以赤腳醫生春苗為主要人物,反映農村衛生醫療領域的階級斗爭,不久被封存。



《青松嶺》,以農村階級斗爭為主題的故事片。老貧農張萬山與富農後代錢廣之間圍繞著生產隊趕大車的車老闆子的故事,展開了 貧下中農必須牢牢掌握「鞭桿子」 的斗爭。張萬山反復說:旱煙一經錢廣過手,保證跑了味……


《閃閃的紅星》:根據作家李心田的小說改篇。以紅軍後代潘冬子為中心人物的故事片,1975年公映。故事好,布景好,歌曲好。其歌曲《紅星歌》《小小竹排》《紅星照我去戰斗》《映山紅》等,久唱不衰。


—※4月25日於長春※——

首先我是80後,我小的時候經常看的兩部電影,電影就是閃閃紅星和平原游擊隊。

我們小的時候都嚮往閃閃紅星裡面的小演員潘冬子。勇敢機智,智斗胡漢三。

應該說閃閃的紅星是一部愛國電影,是讓青少年看了心情澎湃,激情昂揚的一步少兒電影。在那個年代,我們小的時候,電視里邊閃閃的紅星幾乎是隔兩個月或者一個月播放一次。小的時候我記得家裡面有一個14寸的黑白電視機還是熊貓牌的。現在這個牌子的電視機好像已經在市面上看不到了。每當電視里播放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家裡就有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看,看完了以後,我們就扮演電影里的角色,有的演胡漢山,有得演潘冬子,然後就這樣相互嬉鬧,好不熱鬧。這部電影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快樂,很多歡樂,尤其是李雙江演唱的閃閃的紅星,這首歌曲也深深的映入了我們的心中。

平原游擊隊,反映滄州一帶,德州一帶游擊隊,抗日戰爭的題材的一部電影。李向陽這個名字也深深的映入在我們80後這一代 社會 主力青年的心中。

這部電影也是每逢過年過節,各電視台必放的一部電影。90年代的農村彩色電電視機幾乎很少。這部黑白的老電影,讓每一個家庭看到了英勇無畏的李向陽。每次看完這部電影,都點燃了我們心中激情昂揚的細胞,那麼奮進,那麼興奮。我記得那時我們還要揚言,長大以後也要參軍,到部隊做戰斗英雄,保家衛國。那時的雄心壯志,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國電影。是我們這代八零後童年時光的回憶,沒當再次看到這樣的電影都能點燃我們心中的激情

㈤ 有什麼特別【搞笑的國產華語電影】

彈棉花喲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這是當時一部很搞笑‍‍的電影《巧奔妙逃》,當時是六一兒童節,整個小學包場看電影,就看了這部。那時候學校組織看的大多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巧奔妙逃》一下子成了異類;等到了彈棉花那一段,整屋子小學生的笑聲簡直要掀翻電影院了。回想起來,這部電影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那個日本軍官,佐佐木吧,以前是音樂老師;被迫參軍,甚至還當了軍官,念念不忘的還是音樂、樂器、教手下唱歌。這才叫所謂的「不忘初心」,真的是完全讓人恨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