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部勵志電影,激勵孩子奮發向上,暑假陪孩子一起看
暑假來了,除了學習外,孩子們可支配的時間又多了起來。大家做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了嗎?
今年的特殊情況,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最短的一個學期。由於上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學習,沒有班級的學習氛圍,不少家長都說孩子的學習熱情有所下降了。
今天想給大家安利一些適合孩子們看的勵志的電影。不論大人還是孩子,每個人都會在某個時候出現倦怠的情緒,這時候就需要用外在的動力激勵自己。給孩子看些勵志電影打打雞血,重新燃起他們對學習的熱情。當然,這些電影也能給孩子提供作文的好素材。
風雨哈佛路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2003)
——努力中的你,永遠比你想像中的要幸運。
這是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講的是女孩麗茲辛酸的求學經歷。
麗茲真的是我看到過最慘的電影主角了。她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里,父母酗酒吸毒,母親還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貧窮的家境迫使麗茲8歲就開始乞討。15歲時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麗茲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麗茲慢慢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於是,她憑借著執著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一步步艱難地實現哈佛夢,最終改變了既定的人生。
看完這部電影,你會發現,人在困境下真的能夠奮起直追,人的潛力其實可以無窮大。
墊底辣妹 ビリギャル (2015)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你不行。
這也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講了一個成績差到墊底,整天只顧吃喝玩樂的高中女孩,在補習老師的幫助下,成功逆襲,考上心儀的大學的故事。
如果不是知道是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真的想說這種劇情太老套了。畢竟僅用兩年就從墊底的差生考入名牌大學,那不是天方夜譚嘛。然而就是這么個老套又俗氣的故事,看完全片的我卻被感動了。
貼滿樓道間的便利貼,寫滿了知識點的課本,抄滿作文素材的筆記本……女主角沙耶加為了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一直努力著。她用了兩年的時間,克服了自卑、戰勝了對考試的恐懼,經歷了考試失利,終於完成了學渣的逆襲,成功考上了慶應大學。
有時候不要說自己不行,只是你還不夠努力。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2004)
——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可救葯的。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講述懷才不遇的音樂家馬修,來到一家名為塘底的輔育院任代課老師後,和學生們發生的感人故事。
這是一所專門收容問題少年的寄宿學校,馬修來到了一個滿是差生的班裡,這些孩子自由,不服管。而馬修的到來改變了這里的一切,因為他並不認為這群孩子是一文不值的。相反,他盡力去發現他們每個人的興趣愛好。
他對孩子的理解和包容融化著這些問題孩子的心。最終,他將孩子們組成了一個合唱團,並親自譜曲作詞寫歌,耐心指導孩子們練習。馬修努力用音樂引導他們積極的思想,激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和對自己的認可。他用愛和包容拯救了這一群被放棄的野孩子,也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一生。
奇跡男孩 Wonder (2017)
電影的主人公奧吉,是個從一生下來就與眾不同的男孩子。因為面部畸形,奧吉總是帶著頭盔,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10歲前,奧吉從未去過學校,媽媽就是他的老師。然而,媽媽漸漸感覺到,要想奧吉成為人格健全的人,那他必須要融入社會,家庭課堂無法滿足奧吉成長的需要。因此,奧吉的父母決定把他送入普通學校,接受正常教育。從此,小奧吉要學會獨自面對這個世界,這是他人生中必須要經歷的一次挑戰。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1994)
——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的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推薦兩部老牌勵志電影。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不管第幾次觀看,我都能感到溫暖和美好。
主人公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雙腿天生殘疾的男孩。然而,他的母親並沒有放棄他,反而還經常鼓勵他。
他在不斷的「奔跑」中,發現了自己的優勢,於是把這點唯一的優點堅持了下來。他擁有了一雙使他箭步如飛的腿,他無時無刻不在奔跑。他跑進橄欖球隊、跑進大學、跑進軍隊,後來還甚至成為了百萬富翁,跑遍美國。他用缺陷的身體,完成身體健全的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到達的高度。
阿甘的一生就像一盒巧克力,總能嘗出不一樣的味道。
這是一個普通少年逆襲成長的熱血故事。阿甘所得到的一切,看似充滿偶然和機遇,但背後卻隱藏著別人看不到的汗水和淚水。無論何時何地,他都在努力實現著自己的諾言。鍥而不舍,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時候努力可能什麼也沒得到,但是不努力,一定什麼都沒有。」
當幸福來敲門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2006)
——幸福必須靠自己爭取。
這是一部關於父子親情,追求夢想,尋找幸福的勵志電影。
男主角是一名靠推銷醫療設備來維持生計的推銷員,妻子不堪生活的壓力離開了他,他成了單親爸爸。後來他選擇了股票經紀人這個行業,從失敗的生活到成為一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
印象最深的就是克里斯在籃球場對兒子說的那番話: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實現。
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而有能力的人則把夢想變成現實。
B. 勵志作文素材參考
勵志故事
素材一: 在第十二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上,長春15歲小將李子君包攬了花滑賽女子單人表演自由滑,女子單人短節目、女子單人自由滑三枚金牌,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李子君5歲走上花滑之路,每天四、五點鍾起床,午飯在去訓練館的路上吃。中午訓練結束後回學校上課,晚上放學再去訓練,一直練到晚十點。即使這樣艱苦,她也沒有一次提出過放棄。年少的她對體育的理解很深刻,「我很享受比賽的過程,真是樂在其中,每一次跳躍成功都能讓我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不論能不能上領獎台,我都喜歡去參加比賽,只要每一次都要進步,就是對自己的突破,每一次都為了更強的目標而努力,這樣就是跨越新生。」
素材二:阿甘——跨越缺陷,成就精彩
影片《阿甘正傳》講述了阿甘由一個連最基本的走路都有障礙、智商低下的人,最後成為擁有億萬資產的富翁的感人故事。阿甘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成功的光環在他頭上閃耀著。阿甘是一個智障人,但是他跨越了自身的缺陷,在不斷的奔跑中成就了自己,創造了奇跡。
素材三:泰森——一代拳王的浮沉人生
邁克·泰森曾是一位職業拳擊手,曾獲世界重量級冠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重量級拳擊手之一。在其全盛時期,他以毀滅性的風格多次擊敗了著名的對手,一度是最具威脅性的拳擊手之一。但其事業前途卻因個人問題、缺乏訓練而中斷。在監獄他曾企圖恢復職業生涯,但在與知名對手比賽中卻沒有獲勝。2005年6月11日,他與學徒拳擊手凱文麥克布萊德打了最後一場比賽,亦以失敗收場,從此宣布永久退出拳壇。曾經輝煌一時的他沒能跨越自己,獲得新生,成為無數拳擊迷心中永遠的遺憾,也給我們留下很多思索。
素材四:孟非——電視月老的不懈追求
孟非,江蘇衛視著名主持人,由他主持的《非誠勿擾》節目收視率一度在全國同時間段獲得第一,受到觀眾和網友的廣泛關注。高考落榜後,孟非和幾個同學一起去深圳淘金,嚴酷的現實讓他不得已做了一名搬運工。一個月後,他開始認真思考未來,覺得只要從頭做起,相信一定能實現人生的跨越。回到南京後,他到一家印刷廠當起了工人,同時報名進入了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專科函授班。拿到文憑後,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當一名記者!有了目標,他開始了一步步的跨越,於是從一名業余記者,到一名新聞工作者,從新聞工作者到著名主持人,孟非走向了成功。孟非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命運給我生命中一個低谷,我會用它來創造巔峰。」
素材五:《風雨哈佛路》是一部催人警醒的美國電影。故事的主人公利茲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珍妮因為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利茲只好流浪街頭。不久,母親去世了,利茲很受震動,她意識到如果沉淪下去,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過去,開始全新的人生。她以真誠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權利,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最終憑借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邁入她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 適用話題:拼搏、超越
素材六:姚明——用汗水戰勝半聾缺陷
籃球運動中,敏銳的聽力對於一名球員來說至關重要,尤其在防守中,時刻都要藉助隊友的提示、教練的吶喊以及身後的腳步聲來確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然而,剛剛退役的姚明卻告訴人們,早在8歲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耳聾了。回憶原因,是由於姚明服用了一種對自己過敏的葯物,因此不幸失去了左耳的聽力。為了彌補先天的不足,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姚明就把精力放在熟記教練安排的戰術以及不斷的訓練上,以此讓自己變得更強,不斷用汗水征服半聾的缺陷。樂觀的姚明並不認為聽力不佳是自己的缺陷。
姚明左耳早已失聰的消息傳出後,立刻讓那些患有耳疾的人們產生了共鳴,他們紛紛表示,既然半聾的姚明都可以成為籃球隊巨星,我為什麼不堅強面對生活呢?
眼淚有的時候並不代表全部,當你把淚水流干後還是需要面對現實,而在這個時候,勇敢地去克服困難,才是一位強者應該做的事情。毫無疑問,姚明做到的,而他的行為也感動了整個中國,讓弱勢群體們找到了精神依託。 適用話題:樂觀、拼搏、殘缺也可以完美
素材七 :2011年6月24日,萬眾矚目的第4代iPhone正式發售。一如以前,「蘋果迷」紛紛排長隊搶購。創辦35年來,蘋果的每一個產品都是電子商業圈的奇跡,「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被認為是喬布斯的人生忠告。以iPone為例,當喬布斯在董事會上宣布要生產手機時,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可是在他「瘋」了一般的堅持下,短短幾年,全世界就帶動了iPone熱。另一方面,蘋果不停地推陳出新,在變通中求得發展。微軟公司是蘋果的老對頭和主要的競爭對手,但喬布斯在關鍵時刻,還是選擇了與微軟合作。 適用話題:執著、變通
素材八: 2011年11月底,天寒地凍,騰訊網和西部某報社聯合發起了「衣加衣項目」,這一活動原本只是想給甘肅部分地區的孩子捐贈冬衣,但令發起者沒有想到的是,「衣加衣」迅速在全國引起反響。並且,隨著「衣加衣」溫暖行動的持續深入,人們見到了更多的山區孩子,雖然一件棉衣可以帶給他們冬天的溫暖,可是孩子們卻依然面臨著許多實際困難。為了讓這些特別貧困的孩子得到持續關注,「衣加衣」溫暖行動發起倡議,號召愛心人士和貧困山區的孩子「手牽手」結對子,通過經常的聯系帶給山區孩子們永駐的溫暖。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經中的這句話,在「衣加衣」活動中得到了現代詮釋。「衣加衣等於愛,一加一等於不再孤單,這種簡單不過的等式,讓人們看到了公益行動的真謗。
素材九:2011 年6月,即將畢業的武大化學院博士黃碧海,因科研能力突出,被導師推薦到日本一家世界頂尖的研究所工作並攻讀博士後,年薪40萬元。出身單親家庭的黃碧海第一時間將喜訊告訴了母親魯勝利。但沒有想到,8月21日,魯勝利因胃腸疾病復發入院治療,手術後出現大面積腦梗塞,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黃碧海毅然放棄難得的深造機會,留在母親身邊,扛起照顧她的重擔,為母親清理排泄物在黃碧海不離不棄、精心照料中,終於創造了奇跡,植物人母親被喚醒了。
小時候,母親牽你的手,在母親年老或病危中,我們都應該像黃碧海一樣與母親「牽手」。
素材十:《牽手》背後的故事
缺少右臂的女孩在掙扎、徘徊,缺少左腿的男孩在呵護、鼓勵,最終她被他有力的臂膀托舉起來,看見了太陽這是第七屆殘運會開幕式上精彩的雙人舞——《牽手》。舞蹈《牽手》中的女孩叫馬麗,19歲遭遇車禍,失去右臂;男孩叫翟孝偉,在一次車禍中失去左腿;這兩個不幸遭遇肢體殘缺的青年為了共同的愛好和理想相互牽手、共同奮斗、超越自我,重新找到了生命的尊嚴和幸福。
素材十一:《牽手》歌詞
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因為誓言不敢聽/因為承諾不敢信/所以放心著你的沉默/去說服明天的命運/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地牽你的手/不去想該不該回頭/也許牽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許有了伴的路/今生還要更忙碌/所以牽了手的手/來生還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沒有歲月可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