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消防電影為主題的新聞稿
為進一步增強學校師生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不斷提高校園火災防禦能力,全面營造良好的校園消防安全環境.8月31日,鷹潭余江消防大隊消防官兵走進余江一中,為該校師生進行了一場滅火實戰演練.
當日下午16點30分,隨著急促的警報聲響起,演練正式開始.演練假設該校宿舍二樓寢室因電線短路引發火災,火勢猛烈,逐漸蔓延,嚴重威脅學生安全.該校老師發現後,立即撥打119電話報警,並通過廣播向樓內人員下達疏散指令,提醒不要驚慌,要保持鎮靜.隨即,該校40餘名師生在消防官兵的引導下紛紛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俯身迅速從樓梯、疏散通道向操場轉移.40餘名師生在短時間內全部安全疏散,演練取得了圓滿成功.
通過此次演練,不僅使廣大師生更加了解了消防、認識了消防,還提高廣大師生抵禦火災的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為切實營造良好的校園消防安全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⑵ 觀《焦裕祿》有感的作文
篇一:觀《焦裕祿》有感
小時候就聽講過焦裕祿的事跡,前天單位又組織觀看了電影《焦裕祿》。不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感動。
在我所接觸的人裡面,看過《焦裕祿》的會分為兩種,一種是流淚的,一種是沒有流淚的,但沒有人會說這是爛片。實際上,單純從拍攝手法上來說,這部電影敘事手法沒有新意,高潮鋪墊不足,頗有值得說道之處。是焦裕祿,這部電影的「主角」,照亮了60年代的XX縣,也照亮了觀眾的心。
如果說這部電影靠滿屏幕個人事跡展現將一部電影所能夠影響的受眾正面思想渲染到了極致,同時引發諸如「真不容易」的評論的話,那麼當又一次回顧焦裕祿的事跡時,我又為這部電影所能達到表現效果深深折服。
在這部電影里,看懂焦裕祿,看懂焦裕祿精神。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絕不會是「爛片」。
電影中選取60年度蘭考「三害」肆虐,群眾過不下去紛紛逃離這一場景,讓安靜中看片的人格外覺得時代的無奈和生活的艱辛。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向來重視故土難離的中國人又何以會要飯、逃離?這部電影令人感動的淚點不光在老廠長的女兒撕心裂肺的「爸爸」哭聲,在那個時代艱苦的生活,更在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熱血鬥志,在群眾集體為焦裕祿請願,在蘭考巨變。
那群人的身上,總有令人感動的地方。而焦裕祿,是這群人中的代表。
焦裕祿是平凡的,但他留下的精神又是不平凡的,在過去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在現在社會快速發展時期,甚至在將來,他的精神必將一直激勵著我們。說到這里,有件小事想提一下:在單位組織觀看《焦裕祿》之後,有五六個人同時給我發來了關於這件事的新聞稿。沒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宣傳要求,卻在這一瞬間,勾起了我們每一個人關於焦裕祿的思考和追憶。
真正好的榜樣大概就是如此:你當平凡,卻有力量。
篇二:觀影《焦裕祿》有感
通過觀看電影《焦裕祿》,我深刻地了解並認識了耳熟能詳的一個歷史人物。焦裕祿那高揚信仰的旗幟和心中裝著人民、對黨無比忠誠的崇高風范,久久地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他那種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現在的人看來,焦裕祿所做的那些訪貧問苦、慰問群眾、勘探風沙、查看災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副手,甚至於秘書代勞。但是,焦裕祿卻總是親力親為,給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乃至為治理「三害」奠定了基礎。他那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思想,更值得我們後人深思。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深有體會。
作為21世紀的「四有」青年,我們更應該去秉承老一輩的傳統美德,發揚黨的宗旨和義務。在工作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廠當做自己家,愛護和維護廠里的一切,同時在工作上也要嚴格遵守廠紀廠規。
焦裕祿不僅工作上認真,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他那種吃苦在前的奉獻精神。那個年代的縣領導心安理得享受著特殊的待遇,焦裕祿硬是帶頭給取消了。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根深蒂固。當女兒向母親埋怨自己的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的窩窩頭的時候,我想焦裕祿心如刀絞,哪個做父母的不愛自己的兒女?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但在這些私情面前,焦裕祿首先想到的卻是如何維護黨的形象。他對黨的那份執著與肯定,充分展示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這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崇高的抉擇!
而我們這方面卻有些不足,他那默默地奉獻精神,不僅讓我想到一首唐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上,不管做什麼首先想的是集體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同時,樂於幫助他人。
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敢作敢當」。
他那種敢於承擔責任的擔當精神。為了給基層幹部多口乾糧,高價收糧違背當時的統購統銷的政策,被匿名舉報,上級來調查處理問題時,別人又樂於替他承擔責任的時,而焦裕祿以坦白的襟懷和無畏的膽識,斬釘截鐵地承認是自己做出的決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展現出的是他對黨的忠心,是他坦盪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態。
帶著一顆緬懷的心,重溫歷史「不忘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發揚他的精神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自我學習和實踐,以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熟記「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一個人做了好事,天上代表自己的那顆星就亮」。
篇三:觀影《焦裕祿》有感
19XX年,還是孩提時的我,全然不知電影《焦裕祿》的播映,更不知這個人。24年後,我一五一十地觀看了這部影片。
「一五」,焦裕祿在xx縣只奮鬥了15個月就因病住院,但就是這短暫的時日徹底改變了蘭考,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鹼的除「三害」斗爭高潮,實現大豐收的勝利。
「一十」,焦裕祿就是憑借他「一」個信念、「一」種精神、「一」個榜樣,「十」分激情、「十」分干勁、「十」分堅韌,踐行著一個黨員幹部的光榮使命,完勝「災區栽幹部」。
沒能從藝術的角度分析這部電影。我看到的,或許只是那n幀畫面;我能記下的,或許只是那寥寥幾句台詞;我聽到最清的,或許只是那首主題曲;而我最能體會到的,是安安靜靜地跟自己的內心對個話。
有人總結了焦裕祿精神:牢記宗旨的公僕情懷,恪盡職守的求實作風,敢於擔當的奮斗精神,清正廉潔的.道德情操。我聯想起雷鋒、孔繁森等那些感動中國的先進人物,無不「為民」、「務實」、「清廉」。這不正是群眾路線、干群關系的最好詮釋嗎?!這么說來,「一十」即是「一石」——群眾這個基石。於國家於政黨,人民群眾就是基石;於團組織,青年就是基石;於企業於銀行,客戶就是基石。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見這「一石」之巨,何止能「激起萬千層浪」啊!
或許是由於我出生於農家,申請過西部計劃,當過基層志願者,工作於偏遠山村的緣故,我的內心對話更「低廉」一點。一五一十,就是「一務一實」,就是原本。
例如,務實調研。
「吃別人嚼過的饅,沒味道」,焦裕祿的這句話,生動地表達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樸素哲理。而幾十年後的今天呢?交通工具發達了,干群距離卻遠了;通信工具先進了,干群溝通卻難了;幹部的學歷高了,做群眾工作的水平卻低了。脫離群眾,脫離基層,必定是無水之魚、無水之舟、無輪之車。試想一下,若讓「理論聯系實惠、密切聯系領導、表揚與自我表揚」這樣的「新三大作風」蔓延下去,該會是怎樣的景象?放在農村銀行,一次貸款調查、一次客戶訪談,就是一次微調研,若不深入、不全面、走走過場,不主動、不客觀、走走形式,那就不光是「吃別人嚼過的饅」,而會導致「沒饅吃」的問題。
其實,務實更是一種態度,而非能力。
關於影片還有一個我最想說的,就是領導榜樣作用。半個窩窩頭和物資特殊供應本對比的畫面,暴雨下、狂風中帶領百姓除「三害」的情景……領導幹部一旦認真帶頭,樹立先鋒模範,干工作謀發展一定的事半功倍的,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電影主題曲不正是《共產黨是咱好領頭》嗎?!再稍稍放大一點,領導也可是一個小集體,地委趙專員到蘭考,一下車就質問縣長吳榮先「你們正副書記都背靠背」?只有領導班子帶頭「勁往一處使」,大集體才會真正「擰成一股繩」。這不正是mba、許多進修班中都極其重視的「團隊精神塑造」嗎?
想起一段對話,甲問乙世上最疼痛和最甜蜜的話分別是什麼,答:依次是「我支持你/我愛你,但是……」和「……但是,我支持你/我愛你」。現實工作中,經常出現「我想……但是我不……」,怕給自己找麻煩,怕得罪人,怕提拔時得票少公示時被「捅婁子」,這就是典型的「但是思想」,是不敢扛擔子的懦弱行為,這也是我最後一個要說的——擔當。領導幹部要勇擔當,青年要勇擔當。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農金事業就有前途,青年就有前途。未來,盡管青年大有可為,但若不敢擔當,勢必無法大有作為。影片中青年大學生小魏,吃不上大米,女友「吹燈」告急,也曾慫過泄氣過懦弱過,都拎包至車站了,但被焦裕祿感動,毅然決然留在蘭考,擔當起為蘭考人民戰勝沙丘的重任,終大有作為。
焦裕祿是頑強的,源其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深烙在「心」里。焦裕祿精神更是頑強的,源其心形合一,務實,樹榜樣,敢擔當。
我很贊成一個說法——人有三命:平庸的人有一條命,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我想說,它們分別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責任,這句話,更是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那麼,能否有一個捷徑通向「第三重命」呢?
在我看來,在紛繁復雜、處處充滿誘惑的今天,或許,唯有「自覺」才是最好的「捷徑」,自覺學習,自覺反省,自覺努力,自覺堅持……因為我始終相信校堂時代老師說過「興趣和自覺才是最好的老師」。有人說,若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我說,前半段是「自覺」,後半段是「不自覺」。
⑶ 請教各位老師幫我找關於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英文新聞稿
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隆重開幕
4月8日下午2時,第十三屆北京大家學生電影節開幕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中國電影博物館拉開了帷幕,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教育部、北京市廣電局、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協的相關領導與中國電影家協會的老藝術家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廣大高校學子們濟濟一堂,共同慶祝這一節日的到來。
開幕式在充滿激情與活力的《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主題短片中拉開了序幕。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發起者及主辦單位之一的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首先為本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隆重開幕致開幕辭,宣布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正式開幕;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黃會林教授代表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做了工作報告。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學勤、北京市廣電局局長趙東鳴、國家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廖文科也分別登台為本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開幕致辭,表達了他們對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深切期望及美好祝願。在大學生代表姚思江作了簡短發言後,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學勤、北京市廣電局局長趙東鳴、國家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廖文科和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五位領導一起觸動了啟動燈,標志著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活動正式啟動,同時也把開幕式推向了高潮。之後,北京主會場的開幕式影片《泥鰍也是魚》的劇組主創人員導演楊亞洲、主演倪萍等上台與大家見面。本次開幕式暨新聞發布會由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撒貝南、瑤淼主持。
本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除北京主會場外,還另設上海、天津和南京三個分會場,四地同步舉行開幕式;另外,今年的參展影片精彩紛呈, 2005至2006年度的30部優秀國產影片將角逐本屆大學生電影節的各大獎項;此次電影節的參與高校也由去年的100所增加至150所,預計在近一個月的電影節活動期間,直接參與觀影的大學生人數將超過兩百萬人。
然後翻譯成英文就可以了!
⑷ 觀影後新聞稿如何寫
大概類似於這種:
「八一」建軍節之際,天津分公司機關全體員工來到電影院欣賞佳片《唐山大地震》。
這部由名導演名演員聯袂奉獻的年度大片以震撼的歷史重現和處處流露出的真情實感牽動著每個觀影人的心。觀影過程中,很多員工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被影片中濃烈的情感深深感動。其中,陳道明扮演的軍人有別於固有印象中的硬漢形象,以深沉的父愛展現了軍人柔情的一面,同樣深入人心 。唐山、汶川地震後,全國人民團結救災的人道主義情懷更體現了人間真情。觀影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看電影不僅是豐富業餘生活的方式,更能引起思考,收獲心靈的震撼。
(責任編輯 李璐)
某單位於某月某日組織什麼人去觀看什麼電影這電影情節跌宕負有教育意義 給大家感動的一把鼻涕一把屎 觀影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 這電影讓人看的不僅蛋疼還B疼 心靈受到很大荼毒 身心俱疲 希望單位多組織這種花錢多屁用沒有的活動 浪費員工有限的業余時間
大概就是上面那個格式
⑸ 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新聞稿 內容,部隊利用十一組織官兵去電影院看電影
本報訊:在慶祝偉大祖國建國六十五周年之際,為了加強對部隊幹部戰士的教育,豐富指戰員的業余文化生活,我部組織指戰員前往XXX觀看電影XXX.這是一部描寫XXXXXXXXX的片子,情節精彩,迂迴曲折,頗有教育意義。在觀看過程中指戰員們紀律嚴明、秩序井然,展現了人民戰士的勃勃英姿,收到百姓群眾的紛紛贊譽。
⑹ 作文:電影節閉幕式新聞稿
今天,是電影節的開幕式.全校整整齊齊地來到操場觀看節目.抬頭望去,一幅巨大的電影節開幕式的海報鋪展在眼前.在海報的下面,我看到許多演員、主持人都在忙忙碌碌,難忘的電影節開幕式作文.舞檯布置得光彩奪目,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快和喜氣.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觀看節目了.過了一會兒,歐陽老師宣布開幕式正式開始時,掌聲響徹雲霄.「瞧!孫悟空來了!」不知誰在叫,我是東瞧瞧,西看看,就是不見孫悟空.忽然,後面傳來一陣吵鬧聲,我趕忙回頭一看,只見孫悟空從後面蹦蹦跳跳地跳出來了.他一會兒摸這個同學,一會兒扯扯那個同學,活像一隻猴子.正當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孫悟空的身上時,前面傳來「孫悟空」的聲音,我回過頭出,看見唐僧穿著袈裟出來了.孫悟空看見唐僧,連忙下跪說:「師傅」於是唐僧帶著悟空去取經了.美麗的茜茜公主出來了,她穿著一身玫瑰紅的裙子,她一邊走一邊微笑向我們招手,像對她的臣民揮舞,她微笑著走了.下一位神秘嘉賓是誰呢?你看,小恐龍從那邊搖搖晃晃的出來了,肥肥的,像一隻小企鵝.你看,大灰狼也出來了,凶神惡煞的好像要把誰吃掉似的.「讓我們閉上眼睛數不清10下,看看是誰來了,」我門數起來,1、2、3、4、5、6、7……哇!原來是可愛的米老鼠小姐,她笑眯眯地說:「同學們,早上好.」「早上好!」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快樂的時光很快就要結束了,當我們卻意猶未盡,都提出抗義.最後我們張老師為我們拍下了著美好的瞬間.啊!難忘的電影學科節開幕式,願以後的節目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