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集結號》是真實故事改編的嗎里邊的汶河縣真有此地嗎
這個不是真實故事改編的,汶河縣也不是真實的地名。
電源《集結號》是是一部以第二次國共內戰和朝鮮戰爭為題材的電影,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3]。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
該片是2006年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劉恆編劇,張涵予、鄧超、袁文康、湯嬿、廖凡、王寶強等主演,胡軍、任泉特別演出 。該片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1)電影集結號講述的什麼戰爭擴展閱讀:
《集結號》講述這樣一個故事: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戰斗空前慘烈。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全連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一座廢棄的舊窯場里,47名戰士奮勇廝殺,終究火力懸殊寡不敵眾。
穀子地受傷後卻被解放軍當作敵軍士兵俘虜,戰死的47個弟兄都將被視為失蹤者。穀子地設法加入解放軍炮兵部隊,跟隨隊伍的步伐南征北戰,他生存的唯一動力只是為死去的戰友找回應有的榮譽。即使時光飛逝事過境遷,即使歷史已漸漸被人淡忘,那刻骨銘心的兄弟情誼卻絲毫不減,在穀子地的腦海里,永遠鮮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們的影像——王金存,焦大鵬,姜茂才,呂寬溝等。
與穀子地一樣執著尋找的還有孫桂琴,指導員王金存的妻子。直到遇到穀子地,她才確信自己的丈夫早已戰死他鄉。蒙受冤屈的兩人有著共同的哀傷與信念,他們一起踏上了求證之旅。穀子地把孫桂琴介紹給自己在炮兵部隊時的摯友趙二斗,見證他們喜結良緣。
當他們終於回到當年發生血戰的舊窯場,卻發現戰場遺址已因煤礦開采而面目全非。除了穀子地之外,沒有人知道,甚至沒有人相信就在這個窯場下面,躺著幾十名壯烈犧牲的戰士。穀子地發瘋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礦,無論如何他都要讓真相大白。
最終汶河修水利時發現了這個窯,裡面的47具遺骸確認是中原野戰軍獨二師一三九團九連的全體戰士。最後,穀子地和他的47個戰友一同被授予戰斗英雄的榮譽稱號
『貳』 集結號到底是什麼
集結號是電影《集結號》中的一個虛構概念,該電影講述了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然而,在激烈的戰爭中,九連的戰士們死傷慘重,排長焦大鵬犧牲前聲稱自己聽見了集結號,但穀子地並未聽見,他決定堅守陣地。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兩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穀子地外,47人全部陣亡。這場戰爭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穀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叄』 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有哪些槽點
《集結號》這片呀,最大的槽點就是抹黑解放軍。
影片說的是,在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某部9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打阻擊的任務,團長和他約定,經集結號為信號,聽到集結號聲響就撤退,如果聽不到就戰到最後一刻,絕不後退。
戰斗非常激烈,戰友一個個犧牲。排長焦大鵬臨死前說自己聽到了集結號,讓穀子地帶著剩下的幾個兄弟撤退。大家有人附和有人反對,大家產生了分歧。穀子地此時發現友鄰部隊已經全部撤離,他認為是自己忽略了號聲致使兄弟們枉送了性命,非常的愧疚。最後他抱著炸葯包去炸坦克,受傷昏了過去。其餘的戰士也全部犧牲。
醒來之後的穀子地被解放軍當作了敵軍俘虜。在後方醫院里,他得知自己部隊的番號已經撤銷。這樣,他不僅證明不了自己的身份,而且犧牲的9連官兵也被視為戰場失蹤者,不算烈士。這讓他難以接受。後來,他重新參加解放軍,跟著部隊南征北戰,還參加了抗美援朝。
解放後穀子地找到團長的警衛員,這時候他才知道,所謂的以集結號為信號全是在騙他,因為團長根本就沒有下令吹集結號,而是以此為借口要9連死守,讓9連當炮灰,掩護全軍撤退。
看完這個片,我就只想罵人。這也太黑解放軍了!是編劇、導演不了解 歷史 還是他們有意黑解放軍?我就不得而知了。在 歷史 上,解放軍從來不靠欺騙的辦法讓士兵去打仗。每一場仗,誰主攻,誰助攻,誰打阻擊,要打多久,全都是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種上級欺騙下級(電影中的團長欺騙連長穀子地)、下級糊弄上級(排長焦大鵬謊稱聽到集結號聲)在解放軍中是絕對不允許的。這種靠欺騙、糊弄的軍隊是找不了勝仗的。
說實在的,像《集結號》里那種上級欺騙下級,下級糊弄上級的軍隊是有的,只不過不是解放軍,而是解放軍的對手國民黨軍。從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政變」,建立南京國民黨政權開始,國民黨軍就蛻變成一支私人軍隊。中央軍看不起雜牌,只想雜牌去當炮灰,好將他們消耗、收編,結果雜牌軍和中央軍就離心離德,互不信任。如果讓他們同時進攻我軍,絕對不會「精誠團結」,結果最後就是被我軍各個擊破。那中央軍和中央軍之間,雜牌軍和雜牌軍之間會「精誠團結」嗎?也不會,因為他們之間也分派系。整編83師和整編74師同為蔣介石嫡系,都是中央軍,但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83師就是按兵不動,眼睜睜的看著整編74師被殲滅。至於欺上瞞下,更是好笑。陳誠佔領華東野戰軍留下的空城臨沂,張口就是「殲滅共軍16個旅」,其實當時華野留下守衛臨沂的部隊才2個縱隊(想當於軍),即便他們全被殲滅也不夠這個數啊!胡宗南拿下延安,張口就是「俘虜共軍5萬」,可當時西北野戰軍總兵力才2.7萬人,即便全當了俘虜也不夠數啊!結果我們就看到 搞笑 的一幕:昨天說殲滅共軍多少萬,今天說殲滅共軍多少萬,明天說殲滅共軍多少萬,等到最後自己卻被「殲滅了的共軍」給殲滅了。至於在戰斗中各種相互扯皮、推諉、欺騙就更層出不窮了:
「張軍長張軍長,我部遭到共軍襲擊,趕緊增援,趕緊增援!」
「李軍長李軍長,我部也遭到共軍襲擊,請向我靠攏,請向我靠攏!」
「張軍長張軍長,請看在黨國的分上,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
這種欺上瞞下,相互推諉、扯皮、糊弄的結果就是失敗。但這些軍隊到了共產黨手裡,卻一個個脫胎換骨、生龍活虎。以解放軍50軍為例。這支部隊原來是國民黨的60軍,因為他們受夠了嫡系部隊的歧視、欺騙,於1948年在長春起義。起義後被改編為解放軍50軍。他後來跟著四野參加了渡江戰役、鄂西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因為前兩次戰役50軍沒有出彩的表現,讓曾澤生軍長很愧疚,他甚至發牢騷說「不如到38軍當炊事員」。為什麼呢?因為38軍打不好,軍長梁興初被彭德懷司令員罵了個狗血淋頭,可他連挨罵的資格都沒有,你說他愧疚不愧疚?當然,要是放在以前的國民黨部隊,不用打仗,能保存實力,多好啊!很多人正求之不得呢。但在解放軍里不行。能打硬仗惡仗的軍隊,腰桿子才硬,在兄弟部隊面前才有臉面。所以,像打阻擊,打攻堅,敵後穿插,千里奔襲……這樣的艱難險重的任務,大家是爭著搶的。首長將最險最重最難的任務交給你,那是對你的信任和肯定。各部隊從司令到士兵也知道自己要執行的是什麼任務,將要面對什麼樣的危險局面,將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正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任務,所以他們都會奮戰到最後一刻,不完成任務誓不罷休。當然,在後來的第三次戰役中,50軍打得非常出彩:殲滅了英國皇家重型坦克營和英國皇家來復槍雙徽營,攻佔了漢城,在漢江南岸和38軍一起,阻擊了聯合國軍50個晝夜,獲得了兄弟部隊和志願軍司令部的肯定。
從頭開始講:
1:本人當過兵,聽慣了八一步槍的聲音,開始沒畫面時有噼里啪啦的聲音,就有八一自動步槍的聲音。
2:穀子地命令焦大鵬偵查一下前面情況,一頓交替掩護後出現了美軍(好像還是陸戰隊)的手語,我在部隊時那都是特種部隊和武警部隊才會有的,一般部隊不會有。
3:焦大鵬身為偵查部隊的領頭人遇埋伏後一邊喊隱蔽一邊把同伴手下不顧自己找掩護,致使一名戰士被敵人打死,這樣的基層幹部也配?
4:一般在部隊連長是軍事主官,指導員管後勤、戰士思想、黨政,不管軍事作戰,指導員戰場上跟竟敢連長叫板,這在戰場上是不可能的,畏戰不畏戰的跟指導員一點關系沒有,怪不得沒多長時間就掛了。
5:沒想到馮導演也延續了《順溜》的錯誤,二戰時期美軍裝備兩種自動步槍,一個是約翰遜一個是格蘭特(加蘭德),二戰前美國軍中的檢測部門對兩種步槍進行了測試,美軍因為格蘭特比約翰遜射擊精度高而選擇了前者,並大量裝備了美軍,而約翰遜只少量的裝備了海軍陸戰隊,馮導也不想想美軍拿一款被淘汰下來的步槍當狙擊槍?再說五十年代前包括現在狙擊槍有自動的嗎(除了巴特雷)?就是美軍也是拿春田m1903當狙擊槍,
6:在部隊時和看了許多書籍,建國前包括抗美援朝時期我軍部隊都是求戰心切哪還有戰士在臨戰時祈求活命的道理,是!誰都怕死但馮導把解放軍形象糟蹋的一塌糊塗。
7:身為中國人一定都知道,就是叫人名也是越簡單越好,比如歲數大的在姓前加個老,歲數小的加的小,外號也叫綽號也是越簡單越好,不理解那個叫「老刺蝟」的是什麼鬼?估計跟美國學的還是翻譯後中國叫法
8:把英七七(李恩菲爾德)貶的一文不值,就讓穀子地的一句「在平原打游擊用過,不好用」,要知道英七七手動(栓動)步槍里是射速最快的,英軍在二戰時期拿它當壓制火力,在馮導眼裡美國的是最好的他國都是爛貨。
9:穀子地倆次撒謊根本沒有目的,先是說焦大鵬腦袋搬了家,後又說王金存被流彈擊中,頭發還平平正正的,其實劇里都表示了焦大鵬是死於燒傷,王金存是死於與窯口共存亡,不明白穀子地(其實是導演)無故撒這個謊干什麼?你就說實話也不丟人啊。
10:我國是八十年代後才有「狙擊手」這個名詞的,在那之前都稱「神槍手」,看看當時是怎麼報道張桃芳的。
11:我想喜歡看美國影視劇的都應該知道美軍兵種間裝備是不一樣的,如美步兵、海軍陸戰隊、憲兵都是穿淺黃色的軍靴,空降兵穿紅色軍靴,裝甲兵穿黑色軍靴,劇里志願軍假冒韓軍還遇到了美國的裝甲兵,美裝甲兵還沒看出來?一是導演故意的欺騙觀眾,二是美裝甲兵眼瞎了。
12:正部片全部人員的口音都是一樣的,都是京片子咱們國家無論我軍還是國軍都不是日本模式即一個師團都是一個地域的,參看一下《我的團長我的團》
13:最後一點就是把我軍描寫的臟話連篇,連吃個飯都「真tm香」,這是解放軍嗎?反正我當兵時基本沒有臟話,因為在部隊總強調「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戰爭時期說點臟話沒什麼,尤其在最後一幕以國罵結束,把我解放軍埋汰的無話可說。
最大的軍事虛構即所謂的「集結號」。
解放軍軍事條例查「號譜」根本沒有「集結號」詞條,只有「集合號」,大概編導看到美軍有集結號,誤以為我軍也有。
至於集結號到底是什麼,怎麼個吹法,影片始終沒有說明白。劇情關鍵圍繞集結號(實際多半是指集合號)進行,片尾,主人公最後終於面對烈士墓聽到號聲了,為了告慰英靈,老號手吹響了軍號,依照劇情最糾結的那個所謂「集結號」,理應讓大家聽到「遲來的集結號」,泥馬你吹個集合號也算我誤會你,但我分明聽到影片里吹的是「熄燈號」。是不是懵圈了?
台詞最大問題是解放軍隊伍里沒有喊部下「弟兄們」的,一律平等喊「同志們」,從紅軍到現在都沒有變化。喊「弟兄們」的只會是國民黨軍隊,不會是共產黨部隊。
主要問題,一是虛構"集結號",我軍無此號;二是篡改 歷史 ,滿片兄弟無同志;三是抺黑非軍事人員…,指桑罵槐。
我沒搞懂的是,穀子地的國軍軍裝是怎麼穿上去的。說是守小高地的最後一晚,全體白刃沖鋒,然後全犧牲了,剩下穀子地換上國軍軍裝後昏迷……可是,最後義大利炮打坦克又是怎麼回事,戰士的遺體都回來了,王指導員也回來了。
我看來看去,就是搞不懂
馮小剛拍的也有爛片.比如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但是集結號絕對是一部精品.至於你說的這些槽點.只能證明你比較粗淺.電影是藝術加工.而不是紀錄片.如果都是以寫實的手法來拍電影.有幾個人能看懂
《集結號》是馮小剛導演2008年的賀歲片,當年可謂是紅極一時的"催淚彈"影片。憑心而論,該片在國產戰爭題材的電影中屬上乘作品,但依然有不少不嚴謹之處。下面一一列舉。
1、影片名字就有問題,集結號,我軍 歷史 上一共有十三種勤務號,分別是起床、出操、收操、吃飯、上課、下課、午休、午休起、 游戲 、晚點名、熄燈、集合、緊急集合。並沒有「集結號」的說法,比較接近的就是集合號和緊急集合號。因此,「集結號」純屬杜撰。
2、領戰斗任務時,團長說:「我給你兩挺馬克沁,外搭三千發子彈。」我的團座大人,您可真摳門,兩挺馬克沁,給3000發子彈,很多嗎?馬克沁不是輕機槍可以打點射,它是重機槍,是要起火力壓製作用的。以馬克沁的射速,3000發子彈也就幾分鍾的事,然後呢?
3、劇中國民黨軍的這輛坦克看炮塔像是美國M26重型坦克,但 歷史 上美國從未援助過國民政府這個型號的坦克,只給過M4"謝爾曼"和M3"斯圖加特"。退一步說,如果國軍手裡真有M26,那它的前裝甲絕不是穀子地手裡的瘸腿小山炮能奈何得了的。
4、穀子地回到汶河縣後,當地人武部幹部拿著一支李恩菲爾德步槍問穀子地「這是什麼槍」,穀子地回答:「這是英七七啊,我在平西打游擊時用過一支,不好使。」眾所周知,李恩菲爾德步槍是二戰中最好的栓動步槍之一,十發彈容,射速堪比半自動步槍,印軍直到今天還有裝備。不知道穀子地所說的「不好使」是因為什麼,也許是因為子彈不好找吧!
5、姜茂財用的那枝狙擊步槍。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影片中姜茂財(王寶強飾演)使用的那枝狙擊步槍與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中順溜(依然是王寶強飾演)使用的狙擊步槍是同一枝(有跳戲之感)。這種狙擊步槍正式名稱是美國M1941半自動狙擊步槍,確實服役於二次世界大戰,但其都是裝備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應用於太平洋戰場,並未投放於中國戰場,那這枝槍怎麼穿越到中國的呢?即使說是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繳獲了這種槍,並把它帶到中國來,那彈葯怎麼辦?M1941使用的是7.62mm子彈,而日軍當時使用的子彈口徑是6.5mm和7.7mm,難不成為了一枝繳獲的步槍單開一條子彈生產線?
6、老刺蝟手裡那枝沖鋒槍。學名蘇聯PPS-43型沖鋒槍,俗稱:鐵把沖鋒槍,國產後稱54式沖鋒槍。該槍抗美援朝時大量裝備於我軍,這時候還是解放戰爭,這枝槍怎麼也穿越了?
俗話說"十事九不全",《集結號》在國產戰爭題材電影中算是上乘佳作,但依然避免不了BUG的存在,但瑕不掩瑜,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它們在影迷心中的地位。如果國內的抗日神劇導演們能有這些電影導演和道具師一半的敬業精神,我想,橫店每年死掉的3億鬼子兵也該瞑目了。
《集結號》摸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靠欺騙的命令,讓戰士當炮灰,同時管理混亂,連敵友都分不清。
最可氣的是《芳華》將70年代的解放軍描寫成了,走後門,紀律渙散,談情話愛,不思進取的隊伍。
集結號的槽點很多,除了大眾已經熟知的刻意放棄後衛部隊是不存在的以外,就說說開篇的巷戰吧。
電影是以舊城鎮的巷戰前的喊話開始。哎呀,第一句這位老連長就犯了錯誤。打仗之前誰會主動泄露部隊番號這種蠢事呢?穀子地就這么做了!
大家還記得《亮劍》第一集里,李雲龍讓張大彪抓個活的來問問對面鬼子是哪一部分的。對面的坂田也在問自己的部下當面的八路是何許人也。部隊名稱、番號、駐地都是軍事機密,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結果到了《集結號》里正面人物的谷連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很沒軍事常識的自己把自己和自己的連隊給輕輕巧巧賣了,一丁點兒保密意識都沒有。當然,不符合邏輯的情節還有。
打仗時一線的部隊講究勇猛敢拼、發揚不怕苦、不怕死的作風連續作戰。打了一半再喊話,這是什麼鬼?如果不是,那麼整支連隊在進攻之前怎麼一點兒准備都沒有?就算殘存七、八十人大夥窩在一起沖這么一條街?哪防禦的一方還需要在街邊埋爆炸物幹啥,整挺重機槍攔在一樓就可以了。別說七八十個人,就是七、八百人也打不進去,別說對面還有放在二樓的一門炮。
不懂怎麼作戰,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這些老片多看幾眼。教馮導一個乖:地道戰裡面有個鬼子打進高家莊的鏡頭里兩個偽軍利用破房子占據高點掩護,這是標準的巷戰理念。
南征北戰里將軍廟車站一仗也是標準的巷戰經典場面。隔街對射如何搶占對面的陣地有鏡頭的,而且是長鏡頭。
再有喊話一般都是幹事、宣傳員的事兒,連長要做的就是勘察地形做好方案,收集武器彈葯,展開部隊准備作戰。
其實,馮導根本沒有想過作戰的地域問題,在他腦海里無非就是電子 游戲 里的場景。兩隊人在一個局部場景里對戰,沒有增援也沒有配合。而且結果也十分的 游戲 化,哪門炮就是過關的大BOSS,把它炸了 游戲 就過關了。
敵人有武器、有彈葯,才炸了一門炮就不打了?為什麼呀?只能說馮導不讓打了。
很多自媒體還幫著吹,這個段作戰鏡頭十分的沒有前者。也確實,這么沒有軍事常識的鏡頭,以前確實也沒看到過。
細節問題還有,如果說不是持續進攻。是從開始打的,那麼統一進攻得有信號啊。總不可能就九連一個連在打仗,其他連隊都看著。
如果是前面的連隊沒打下來,他們是隨後調上來接替進行攻擊的,那麼谷連長哪裡有時間喊話?
就是那句:他死了,先救我。實際上打仗的時候衛生員上一次戰場就知道該先救誰了,用不著人喊。另外呢做為戰場上我軍的負傷者,一般不會這么喊,哪怕是戰友的屍體,最好也是先拖回去,免遭再次打擊。當然,衛生員不會這么想,他肯定是先照顧活人的。當然,如果說那時候我軍的戰士有這么高的覺悟,很多人不願意相信。可是真沒這么高的覺悟還能打贏日本、國民黨和美國佬?做夢去吧!不要因為現在的道德缺失就懷疑別人沒有。
最後,國民黨軍投降得太突然了,他們要是沒有士氣還做那麼多詭雷干什麼?稍微抵抗一下就投降不好么,生怕對面不為難你?
還有就是投降也太簡單了,白旗一打對面還沒同意接受投降他們就敢出來投降了。另外戰地最高指揮官還沒有下命令士兵就開始接受投降?這不是你死我活的打仗,這是過家家。說句難聽的,就是古惑仔之間的混戰都不至於是這副鳥樣。
導演站在抹黑解放軍的立場拍的!解放軍的阻擊部隊是被騙留下來的,這就是導演想表達的!
真實情況是,上級下的命令是,就地阻擊堅持到天黑!被圍的部隊是團級,原型人物是排長!這個排在接敵一線的位置,自然就留下阻擊,沒有集結號,更沒有欺騙!
『肆』 集結號打的是什麼敵人
集結號講了兩個時期,一個是解放戰爭,一個是抗美援朝戰爭,一個內敵,一個是外患。
《集結號》是由張涵予、鄧超、廖凡等人擔任主演,以國內戰爭、朝鮮戰爭和建國悄者初期為題材的電影。這部電影出品於2016年,十二年過去了,這部電影再度回味的話,就如品嘗一瓶老酒,醇香、有味道。
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悄運豎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
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排長焦大鵬,犧牲前說自己聽見了集結號,穀子地自啟大己沒有聽見,他決定死守陣地。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三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
這場戰爭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穀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在戲中的穀子地是異於傳統戰爭片中的英雄人物,他的身上有一點老兵油子氣。
影片評價:
我給這片子4星,因為它真的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好的戰爭片。尤其是在內戰題材中,它擯棄了傳統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手法,還原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荒謬絕倫。它沒有歌頌,甚至也沒有批判,而是以冷靜的敘事角度講了一個極為殘忍和迷亂的故事。
『伍』 電影《集結號》大概演的是什麼內容它是誰與誰的那次戰爭拍這個片子有什麼意義
內容: 解放戰爭期間,一連連長老谷接到三團團長的命令,帶領士兵火速趕往陣地完成一項阻擊任務,以便讓大部隊安全轉移。他們約好,一連聽到集結號之後,就可以突圍撤走。但全連戰士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的吹響,除了老谷一人被老鄉救下,其他的戰士全部戰死。從此以後,尋找團長問清楚為什麼集結號沒吹響,成了老谷一生的追求。 幾十年後,他才得知,三團團長早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團長的警衛員道出了秘密:當年大部隊轉移的時候,團長根本沒讓號手吹號,當時已經決定用一連的犧牲去換取大部隊的安全轉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團長仍然為自己的決定內疚懺悔。老谷最終原諒了團長。 雙方:解放軍VS國民黨軍 意義:紀念那些在戰爭中犧牲自己換取整體利益的解放軍勇士!這也是中國戰爭電影的一個進步。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