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清朝與日本的戰爭電影
擴展閱讀
清朝與日本的戰爭電影 2025-02-02 09:39:05
粽邪電影版結局 2025-02-02 09:39:03
甄子丹電影霹靂火全集 2025-02-02 09:38:58

清朝與日本的戰爭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2-02 09:39:05

Ⅰ 甲午甲午的紀錄片內容是什麼

該紀錄片分為《絕地東北亞》、《不宣而戰》、《龍旗飄落》、《悲歌涅槃》四個章節,從史學角度切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了120年前甲午海戰的全過程,深刻剖析了「落後就要挨打」和「弱國無外交」的歷史結論。北洋艦隊的悲壯和慘烈留給我們的是警醒和深思,特別是在當前復雜的國際海洋形勢下,這部影片更具有深刻的現實教育意義。

分集劇情——

第1集 角力東北亞

劇情簡介: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之列。

第2集 不宣而戰

劇情簡介:1894年,日本發動戰爭的陰謀愈發明顯,隨著中日、日朝談判相繼破裂,列強調停均告失敗,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軍運兵船「濟遠」、「廣乙」,豐島海戰爆發,至此,日本終於引爆了中日甲午戰爭。

清軍在船橋里擊退日軍,日軍則攻下平壤北邊的戰略要地玄武門和牡丹台,其後清軍拋棄輜重倉惶撤退,撤退途中屢遭日軍伏擊,撤退後又沒有可以依託的防禦支撐點,傷亡慘重。平壤之戰的結果完全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和前敵主帥昏聵無能造成的。從戰略上看,清政府執行消極抵抗政策,從作戰指揮上看,清軍更是無所作為。

第3集 龍旗飄落

劇情簡介:1894年9月17日,世界近代史上,一場規模罕見的大海戰,在黃海北部大鹿島西南海域打響。在經過5個小時的殘酷海上大戰後,清政府北洋艦隊損失慘重,犧牲了數位海軍將領及近千名官兵,最後簽訂投降書。

第4集 悲歌涅槃

劇情簡介:甲午戰爭日本大發戰爭財,《馬關條約》中國賠償兩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以及澎湖列島。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化程度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甲午戰爭對於中華民族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財富大量流出,主權淪喪,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殘酷的現實,迫使每個中國人做出生與死的痛苦抉擇,隨後革命先行者們開始了民族自強的求索和抗爭。

(1)清朝與日本的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海戰經過——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軍艦,包括其全部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

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即軍艦10艘,附屬艦8艘,在大清北洋水師提督(正二品)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

16日凌晨1時,銘軍的十個營共四千人分乘五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16日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都登陸。17日上午8時,旗艦定遠上掛出龍旗開始返航。

11時許,北洋艦隊突然發現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幾簇黑煙,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為日本艦隊。於是立即命令各艦升火、實彈,准備戰斗。11時半,吉野先發現北洋艦隊,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

12時20分,日艦逐漸接近北洋艦隊。中午12時50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首先開炮。十秒鍾後,鎮遠艦也發出炮彈,緊接著,北洋艦隊各艦一齊發炮轟擊。三分鍾後,日本旗艦松島也開始發炮還擊。剎時間,雙方各艦百炮一齊怒放,硝煙彌漫,海水沸騰。

戰斗開始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於下水12年,久已失修,艦橋被突然開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投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斗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

日第一游擊隊4艦利用航速優勢繞攻北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二艦相繼被擊中起火,退出戰斗。日艦「吉野」也被北洋艦隊擊中起火,但很快被撲滅。13時30分左右,「超勇」沉沒。

下午3時30分,「鎮遠」艦的30.5公分大炮連續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二次。「松島」後甲板四號炮塔中彈後,火焰引發裝葯,發生了大爆炸。「松島」船軸傾斜5度,冒起白煙,火災大作。日軍炮塔指揮官海軍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餘人皆被擊斃。死屍堆積,血流滿船,「松島」敗走。

Ⅱ 觀電影《三大戰役》有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範文如下:




在星期六的晚上,我在家中看了一部電影:《三大戰役》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9.18」事變後,我國清朝腐敗無能,被日本帝國侵略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在戰爭中,中華人民死傷無數,他們盡自己所能哪怕犧牲掉自己的性命也要保衛祖國,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誓死將敵人趕出全中國。

在幾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終於將敵人趕出了中國。革命烈士們為成立新中國,為中華人民未來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幾場戰役中,有傑出的將士們沖鋒陷陣,拚死突圍敵人的包圍圈。

戰士們冒著生命拚死包圍敵人,敵人被圍成一團,之後便被四周夾擊起來。敵人被打的哭爹喊娘,狼狽不堪,最終舉手投降。您還聽說過「狼牙山五壯士」嗎。

在日本軍隊圍剿狼牙山的時候,有五位英雄誓死阻擊敵人,那幾位英雄占據了有利地形,隨著敵人的不斷進攻,他們又沒有什麼增援力量,就靠著他們已有的武器儲備和險峻的地形消滅了許多日本士兵。

但敵人仍在源源不斷的進攻,英雄們在沒有子彈的時候,奮力拚搏。之後他們有用山上的石塊砸向敵人,但由於眾寡懸殊,他們只有等待敵人到近處的時候,採用肉搏的方式殺死敵人,在敵人冒出頭的時候,他們用尖銳的石頭往敵人頭上砸、扔。

在一段時間的拼搏後,狼牙山五壯士全都犧牲了。他們是革命的一面鏡子,鼓勵著我們為國家的繁榮而獻出自己的力量。

看了《三大戰役》這部電影後,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得到了極大的啟示: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的戰士們在抗日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我們的戰士們總能化險為夷。

我們要學習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品質,我們學習時遇到了困難,必須學會在逆境中不能悲觀消沉,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

Ⅲ 有沒有清朝抗擊殖民國家侵略的電影,好比北洋海戰

《傲蕾·一蘭》(1979)《大清炮隊》(1987)《火燒圓明園》(1983)
《絕無退路》(2011)《鴉片戰爭》(1997)《林則徐》(1959)《甲午風雲》(1962)
《一八九五·乙未》(2008)《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2012)

Ⅳ 電影甲午風雲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清末,中國北洋水師整裝待發,擬為運兵的商船高升號護航。但正要起錨時突然傳來熄火的命令,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李默然飾)前往提督衙門詢問原因。

《甲午風雲》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林農執導,李默然、浦克、王秋穎、龐學勤等人主演。該片於1962年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反對李鴻章主和,指揮北洋艦隊英勇抗擊日本海軍,在彈葯用盡後,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被魚雷擊中,以身殉國的故事。

影片評價:

該片是歷史片,但又不囿於歷史的真實,為激勵民族正氣而做了適當的改動。該片在總體藝術水準上十分完整、凝煉,稱得上是慷慨悲壯,大氣磅礴。該片塑造了幾個極其鮮明的藝術形象,主人公鄧世昌。

毫無疑問地集中寄託著創作者的社會和藝術理想,他是主戰派的代表,忠勇兼備,性情剛烈,從力主出海作戰到最後彈盡糧絕之際,下令全艦撞向日本旗艦「吉野號」,他的英雄氣概,愛國熱忱,視死如歸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李默然的表演亦濃烈熾熱,沉著深切,將這一代愛國將領表現得聲情並茂,感人至深。

Ⅳ 有哪些是關於清朝的電影

清朝的電影有《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廉吏於成龍》、《傳國密詔》、《鴉片戰爭》、《1894甲午大海戰》、《龍之戰》、《末代皇帝》、《宮鎖沉香》。

Ⅵ 有關清朝和日本打仗的電影,電視劇

黃海海戰 甲午風雲

Ⅶ 關於甲午戰爭的電視劇和電影

關於甲午戰爭的電視劇和電影有很多,其中比較知名的有電視劇《甲午大海戰》和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等。

甲午戰爭,又稱中日甲午戰爭或日本稱日清戰爭,指1894年至1895年中國清朝和日本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在文藝作品方面,電視劇《甲午大海戰》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生動再現了甲午戰爭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該劇通過豐富的劇情和人物塑造,展現了甲午戰爭期間中國海軍的英勇抗敵和悲壯犧牲,同時也揭示了清朝政府內部的腐敗和無能。

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則是以電影的形式再現了甲午戰爭的壯烈場景。該電影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生動的影像和音效,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戰爭的殘酷和悲壯。影片中的海戰場面尤為震撼,展現了中國海軍的英勇無畏和頑強拼搏。

這些電視劇和電影不僅讓觀眾了解了甲午戰爭的歷史背景和過程,更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一個國家強大的重要性以及落後就要挨打的殘酷現實。同時,這些作品也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讓人們更加珍惜和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利益。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電視劇和電影也涉及了甲午戰爭的主題,如《北洋水師》、《甲午風雲》等。這些作品都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展現了甲午戰爭的歷史背景和影響,讓觀眾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總的來說,這些電視劇和電影對於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