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尋找80 90年代的校園電影 或者電視連續劇。。。。。。有的老闆給我好么不要美國的。。
在80、90年代,校園題材的影視作品受到了廣泛歡迎。日劇《五C班新人王》、《女王的教室》、《麻辣教師》以及《三年B組金八先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探討了青春期的煩惱和挑戰。同樣,內地的電視劇如《花季雨季》、《十七歲不哭》、《十六歲的花季》、《如夢年華》和《高中女生》也深受觀眾喜愛。這些作品不僅關注了學生的生活,還觸及了友情、愛情以及成長的主題。
此外,《真空愛情記錄》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它通過輕松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一段校園愛情故事。然而,相比於這些內地作品,港台地區的校園劇則顯得較少,印象中幾乎都是古裝劇,這與內地的校園題材劇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些影視作品不僅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青春記憶,也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經典。無論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是青少年面臨的種種挑戰,都讓人深思。這些作品中的角色和情節,至今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如果你是那個時代的觀眾,你可能會發現這些作品中的一些情節和角色與你的記憶不謀而合。它們不僅反映了那個時代校園生活的風貌,也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當然,如果你對某個具體作品感興趣,不妨找來看看。相信它們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回憶和感悟。
B. 觀後感:北京青年
《北京青年》是一部反映了80年代大學生活的電影。雖然時代變遷,但影片中的大學生活場景仍舊讓人感同身受。
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實行後,中國社會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高等教育迅速發展,不少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大學教育。影片中的大學生們是當時社會的縮影,他們渴望獲得知識,追求自由,同時也承擔著家庭和社會的期望。
影片對大學生活細節的描寫做的很到位,通過宿舍里的談笑風生,課堂上的討論,以及學術報告的模擬,再現了充滿智慧和活力的大學氛圍。這些場景讓人感到曾經的青春歲月又一次浮現在眼前。
雖然時代背景已經不同,大學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變化,但影片中的大學生們依然值得我們尊重和探究。他們的信仰和勇氣,對於當今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同樣具有很重要的啟示和意義。
C. 有什麼反映80年代學校、教育這一塊的電影
一個不能少是90年代的,80年代學校的電影有《紅衣少女》和《女大學生宿舍》
女大學生宿舍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3年,本片根據喻杉所著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其主要劇情為:80年代初,大學中文系的205號女生宿舍,住進了五個剛入校的姑娘。匡亞蘭是個剛強的姑娘,她不願成為養母的負擔,靠打零工勉強讀完了高中。辛甘從小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受到父母寵愛,十分任性。宋歌是班幹部,她尊師守紀,熱愛勞動,可內心深處缺乏對同志的信任和熱情。夏雨膽小而單純,具有詩人的氣質。來自農村的駱雪梅性格溫和善良。短短的一個學期過去了,205宿舍的五個姑娘終於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紅衣少女 (1985)
女高中生安然(鄒倚天 飾)聰明爽朗,能理解深厚博大的情感卻不甚了了生活中與利益相關的瑣碎規則,她堅信「正義感和誠實」是做人的准則,在班主任語文老師韋婉的課上當眾指出了後者教學錯誤,然而同學們並不支持她。
米曉玲和劉東虎是和安然走得比較近的同學,他們也有自己的不如意,和安然「姐們」相稱的米曉玲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棄學業改做售貨員,同住一棟樓內的劉東虎父母情感不和,面臨著家庭的解體……班長祝文娟為人明哲保身,卻很受班級上下歡迎。
安然的母親為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長年的刻板生活讓他滿腹抱怨,督促安然為高一的三好學生名額努力,因為這事關女兒前途……父親(朱旭 飾)思想開明,卻因不願用自己的畫作迎合外界需求而不得志。家裡最愛安然的姐姐安靜(羅燕 飾)借職務便利發表了韋老師的蹩腳詩作來換取安然提名三好學生的資格……
八十年代中期,一個普通家庭作為時代的剖面,透露了人性在經歷特殊時期之後的斑斑印跡。
影片《紅衣少女》根據鐵凝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圍繞普通高中女生安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一個復雜的社會和一場深層次的思想沖突。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影片一等獎。
D. 80年代電影演城市校園生活的有那些片子
日劇《五C班新人王》《女王的教室》《麻辣教師》《三年B組金八先生》
內地《花季雨季》《十七歲不哭》《十六歲的花季》《如夢年華》《高中女生》《真空愛情記錄》
港台的真是沒什麼印象……幾乎都是古裝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