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電影《紅衣少女》觀後感!盡量在今晚之前,在此謝謝各位朋友了!
電影講述一個青春期少女在學校及家中發生的一些故事。女主角是一個高中生,成長在一個四口之家。學校就要評三好學生了,但是正直、誠實的女主角因為指出老師的錯誤而得罪了老師。而且,女主角還將同學真實的一面寫進了作文中。女主角穿得大紅衣服,也讓很多同學看不慣。這些都讓女主角覺得自己評不上三號學生。同時,女主角在學校最好的同學還離開了學校,讓她更少了支持者。女主角姐姐與女主角老師是老同學。姐姐看到父母對妹妹評上三好學生的期望,以及妹妹自己的失望,她就用電影票和自己編輯的許可權賄賂了老師。於是,本以為自己沒有希望的女主角,被莫名其妙的評上了三好學生。女主角很快明白了一切。最後,女主角放棄了三好學生的稱號,並將姐姐送走讓她去照顧男朋友的孩子。
本片是一部非常好看,而且有趣的電影,它更能勾起我兒時的回憶。電影主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率性耿直的少女形象,二是通過這個人物反映了中國社會獨特的現實環境。當然,對我來說電影還有第三點,即讓我想起自己的上學時光,這大概是同年齡段人們看這部電影都會有的共同感受吧。
電影描繪的第一點,給人印象深刻,因為女主角身上所具有的性格是現在中國人所欠缺的。比如誠實,現在還有多人會因為買東西少付錢而良心不安?比如正直,現在人們在街上看到打鬥會挺身而出嗎?都是敬而遠之吧。比如不阿,當代的父母們、孩子們賄賂老師已經是大家默認的事實。還有誰會因為自己名不副實而放棄,誰不想白撿一個可以加分的三好學生?總而言之,片中女主角這樣的人在現代中國來說已經近乎絕跡。當代中國人都變得浮躁、現實、重功利了。所以,在本片中能看到如此品行良好、天真善良的女孩著實讓人欣慰。影片的第二點 反映的社會現實,都是剛才已經說過的,比如賄賂、誠實、善良,等等。可見本片雖然是一部將近二十年前的電影,但是中國社會本質並沒有改變,還是那麼的虛偽。當然,現實社會總是有虛偽的一面,這是人生的無奈。
電影還表現了幾段與主題無關的情節,有母親對自己的怨氣,姐姐在家中的深明大義,父親面對社會現實的剛正不阿,以及女主角同學對學校的懷念,等等。這些都從另外一個方面表現了中國社會的現狀,從中可以看到傳統中國家庭的對愛情的看法、文化大革命對人生的改變、現實社會的跟風之氣,還有學校生活的美好。雖然從影片的結構上來說,這些情節無關主線顯得多餘,但看過之後很發人深省,因為這就是我們生活的社會,我們就是其中的一員!總之,本片通過這些瑣碎的小事,告訴觀眾們我們中國社會並不美好。
以上是電影表現的內容,而對於影片的表現方式,就無話可說了。因為這是一部八十年代的中國電影,對於這個時代的電影來說,能將故事講清楚就已經很不錯了,談技巧與技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電影唯一的亮點,是片中的插曲《閃光的珍珠》。歌曲曲調優美,歌詞琅琅上口,配合著校園內各種畫面,煽情效果十足,我看著、聽著都要掉下淚來。缺點是演唱效果太差了,真是八十年代水平。
2. 電影《一個也不能少》揭示的主題是什麼
應該說,這是繼《媽媽再愛我一次》賺我淚水最多的一部電影。我盯著熒屏的雙眼被淚水模糊了多次。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讓人憂慮的農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令人感動的、真的每一個國人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
魏敏芝 水泉小學代課老師(臨時、民辦),年僅13歲。她是一個地道的山裡娃,很單純。可以說,她去代課的最初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那50塊代課費。這從她一到學校就和高老師提錢的事情,以及後來問村長要代課費抗議看出來。她一個純真質朴的山裡娃子,有著誠實守信的天性,時刻牢記高老師走的時候給她交待的每一件事情,要看好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她自己也只是個孩子,僅僅是小學畢業,如果是在條件好一點的地方,可能也正在享受著快樂童年。但是,她卻不得不為了生活,成為了28個孩子老師。因為年齡太小,開始的時候,她在孩子中也沒有威信,甚至不願意叫她老師。隨著和學生的朝夕相處,感情日益劇增,對高老師的「交待」已經轉化成了一種責任,雖然她自己可能也說不清。為找回貧苦學生張慧科,她之身一人去了城市,在身上僅有的9塊錢用完後,露宿街頭,仍不放棄。特別是為了找電視台台長一天一夜守在門口,見到戴眼鏡的就問,經歷千辛萬苦,終於找到自己的學生,怎不讓人心酸。
高老師 水泉小學一位鞠躬盡瘁,滿心熱摯的老師。他可以說是貧困地區教育的堅守者和執著者,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黑夜中的一線曙光。在數月也沒有發工資,沒有錢買粉筆,把僅有資源耗盡的情況下也對二十多個學生不離不棄;面對老母病危在床,不得不趕回家探望的情況下,仍然擔心學生的學習。就在准備出發的清晨,還放不下心頭大石,忐忑不安,不願把自己作為老師的身份放下,依然想過不回家探病。但現實卻不容許,唯有叮囑魏敏芝好好看管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即使在極度貧困皂情況下仍然願意付出五十塊作為魏敏芝的代課酬勞。高老師工作態度之認真,對學生就學的堅持,對山區教育的不離不棄,正是山區教育工作推行的可幸之處。
村長 資源短缺、經濟落後是基礎教育遲遲也未能在貧困山區中普及起來的最主要原因。自八十年代開始實行革開放,至今已有二十年,但貧富懸殊卻日益加劇。居於窮鄉僻壤的許多適齡兒童仍沒有入學讀書的機會,有幸入學的卻又每一刻也在求學和失學間作拉鋸式的取捨。除了因為資源短缺的緣故外,又有誰會關注到政策推行的問題上呢?近十年來,政府和不少慈善團體也紛紛籌集資金及物資,送往各貧困山區,興建希望小學,不斷推動山區的教育工作。但一批批的資金及物資有多少能送到貧苦學生的手中,又有多少資源是真真正正花在有需要的學生身上呢?正當魏敏芝嚷著要到城裡找回學生張慧科,到村長家中請求幫助,村長卻一面收起一碟碟大魚大肉,一面拒絕魏敏芝的請求,還說沒錢,想幫也幫不了。這是多麼的令人憤怒。由村長對魏敏芝的嚴厲態度,到賄賂張慧科說出擅跑學生的藏身之處,再到電視台把魏敏芝、張慧科送回水泉鎮,村長見到一大車文具及收到助學資金的眉飛色舞的樣子,都足見村長唯利是圖的作風。這不就是貧困地區教育工作推行中的可悲嗎?
《一個都不能少》以純真、朴實、自然的拍攝手法,帶出現今中國山區的基礎教育推行的實況和問題,流露出真摯的情感、動容的氣氛。片末只以學生用七彩繽紛的粉筆寫字的情景作結,並沒有交代水泉小學的及展及高老師的復職,給觀眾留下了想像的空間,這亦正是我們該對山區教育推行問題加以正視的地方。
電視台的接待員 城市人的市儈,按章辦事的迂腐以及對事物的短視更觸動人心靈的痛處。這也是電影想帶出的重要信息。電視台接待員只知道安規定辦事,不懂得絲毫變通,使主人公見台長之難不亞於過去進京面聖。如果人人都這樣,也許社會秩序井然,但是這個社會絕對不會發展,因為誰都是因循守舊,沒有絲毫的創造。當然,從另外一個側面,也讓我們看到了機關的衙門習氣。魏敏芝多次要求見台長,台長就在裡面,隔的僅僅是一個窗,但是卻不亞於一座山。接待員固守著辦事的規定,沒有證件就是不能見;其它工作人員即使看到了,也冷漠地走開了,沒有一個人幫忙帶她見台長。即便是台長的秘書,也是在魏敏芝等了一天一夜之後才告訴台長。見一個小小的電視台長都如此之難,要是見市長呢,省長呢?難度可想而知。也許編導正是考慮到見那些大官根本不可能才安排了個台長來解決。
冷漠的人心 說到這,就不得不再說一個問題。電影中魏敏芝的困難歷經重重,最終還是象徵政府權力的電視台長解決的。為什麼這個小小的事情,都要政府,都要電視台參與才能得到有效解決呢?為什麼城市裡就沒有多少熱心的人幫忙呢?難道城市的鋼筋混凝土也冷卻的城裡人的心?讓一個個都變的冷漠。
弊病的體制 事實上,中國又何止一個水泉小學,豈止一個張慧科?簡陋的校舍、輟學的兒童,遍布了中國各窮鄉之中,城市人看見的只是冰山的一角,為何他們只懂同情施予給一間水泉小學,一位小老師和一位輟學兒童,對其他卻漠不關心?只可說一句:當權為政著短視、思想表面化,對深層的問題不願思考,固守弊病的教育體制,不思變革。這故事不但說出貧村小學不幸,更是說出整個中國的不幸。中國發展的速度世界驚人,存在的重重問題更驚人。我想,導演開拍此電影的目的,可能就是想讓國人作一個反思,反思整個社會的前途方向,反思國家的發展和諧問題。
3. 你怎麼評價電影《夏洛特煩惱》里的王老師
王老師貪小便宜,對學生歧視,刻薄。現實中因收禮被開除,不是個合格的老師
但是夏洛的潛意識中,仍然希望老師能在他遇到危險的時候保護他,我覺得這應該是夏洛的內心還沒完全從學校生活中脫離吧……
但是恰恰又是這么一個不是很讓人待見的班主任又在趕走小流氓解救男女主時大義凜然的說出了I'm teacher這樣的話語,瞬間又讓這個小人物變得立體,生動,豐滿起來。我想,開心麻花是很擅長去講述這些小人物的,這樣的小人物也是充滿故事的,他不是主角,但是在開心麻花的電影宇宙里,他們堅持著,努力著,生活著,然後,感動著我們。
4. 如何評價電影《老師,好》
《老師·好》鋪天蓋地的變通式票補,明暗角落的物料營銷,間接體現了宣發的勤奮,預告片也剪的有模有樣,信息量充分,這個直接還原1985年到1988年的高中校園電影,在懷舊性上,賣出了同類國產作品之前難以企及的票房高度。若於謙老師命硬,關於校園教育的國產類型片,將取得里程碑式的票房成績,導演用一個說相聲的捧哏巨匠做電影的引擎,一飛沖天。
這是個師生情誼為題材,主打師生關系的青春片 觸動觀眾的難點就在於,為人師表和有教無類,放到現代 社會 之中,還能夠被編劇賦予怎樣的,既不過時也不老套的 情感 力量;同時,在行為解釋的維度上可以獲得哪些提升或者突破:電影中的年代戲設置,疊加高度壓縮的記憶時空,再算上群像的人物表現,如果放任套路式煽情的故事走向,輸出牽強而具壓迫性的價值觀說教,那就無異於災難。
影評一:《老師·好》並沒有高超的電影語言,無論鏡頭、場景調度、配樂以及各種元素的融合,都並不十分出色,觀眾們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部短小的電視劇。影片在情節設置和氛圍營造上具有極強的代入感,就讓銀幕煥發出蓬勃的亮色。影評二:《老師·好》不僅藝術地再現那個時代的「真」--校園的天真、學生的率真、老師的真誠,而且熾熱地表達了那個時代的「情」--愛生的真情、朦朧的愛情、互助的友情。這種「真」和「情」,以及它們各得其所的呈現方式,賦予了影片一種特殊的格調和魅力,讓蹩腳的故事變得有意思,讓粗糙的人物變得有血有肉。有了這種「真」和「情」作為底色,電影內外的笑聲就脫離了段子的油滑,淚水也有異於煽情後的無感。而這種「真」「情」,正是教育類電影所缺的,更是當下越來越專業化的校園生活和師生關系中久違的。
《老師,好》是於謙正式主演並擔任監制的第一部電影,這部笑點密集、劇情並不復雜的青春電影讓觀眾看到了濃濃的師生情和滿滿的真情實感。老師1965年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因為家庭成分不好沒有被錄取,只好去上了師范,來到一個小縣城做中學老師。他曲折的求學經歷,讓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希望他的學生能夠實現他年輕時的夢想。 苗宛秋這一角色成功塑造了很大一部分中國式家長和中國式教師的縮影:他們的確對孩子非常認真,對孩子成績高度關注和負責,非常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大學擁有一個好的人生。但他們問題在於,喜歡打著「為你好」「為了你的學習和成績」的旗號,不遺餘力地壓制你的一切創新和自由。
看到老師好這三個字,心想:不會又是一部高大上,偉光正的作品吧。不自覺腦補了很多情節和套路,老師如何不辭辛勞,如何默默付出,如何愛護學生。看完《老師好》發現果不其然。
無論是免費給學生補習功課,還是為生病的學生募捐,抑或拯救一個差生。劇情中多少顯得中規中矩,無外乎一片平淡的流水日誌,但看完還是忍不住寫寫這部電影,除了數不完的打醬油明星張國立,吳京,何兵,胡軍,可以全程帶入劉昊然的男二外,最重要的當然是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和處理,把主角還原成一個人來講述。這是一個好老師,但這不是一個完美的老師,甚至還有諸多問題。
苗宛秋考上了清華,卻因家庭成分的原因無緣大學,便去了南宿一中當老師。連續多年被評選優秀教師,直到遇到了電影中的一幫孩子。孔子說,有教無類,苗宛秋多多少少是戴有色眼鏡的,第一堂課看到洛小乙拿著斧子進班級,隨後自己的自行車被破壞,直接認定是洛小乙帶頭做的,論洛小乙強烈反抗,反抗無效。
洛小乙想要入團,便買塊雪糕賄賂下苗晚秋的女兒,苗宛秋看到腦補的全是洛小乙要綁架或者傷害自己的女兒,拿著棍子一頓亂揮。當然這些情節製造了不少笑點。
與之相對應的苗宛秋看到學習優異的安靜,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無論是任命班長還是保送學生的選擇,苗宛秋給予安靜太多厚望,想著這個孩子能實現當年未盡的夢想——考上北大。
安靜在高考前出了車禍,自然沒能如願,隨後復讀兩年成績也都不理想,是的,苗晚秋並沒有培養出一個北大的學生。高考前夕,為了不讓學生們浪費時間,苗宛秋禁止大家參與藝術節的比賽。去年因為染指甲得了第二的關婷婷心有不甘,偷偷組織了一個小隊伍,找時間練習。卻還是不幸被苗宛秋發現。
當然被扼殺了,除了關婷婷倔強的一個人在天台上繼續練舞,其他人乖乖的回到教室,直到比賽的當天晚上,大家擔心的表演,無心學習,想請假支援關婷婷,卻仍被苗晚秋阻止,學生們一個個沖出教室,一個人上台的關婷婷後面多出了一個隊伍。
如何面對平凡人生,才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課題。
一個人留在教室的苗宛秋想到的是自己當年高考前的畫面,緊張的備考氛圍中,苗晚秋在班上吹起了口琴,老師張國立看到了並未阻止,等他把曲子吹完。從這一刻起,苗晚秋的思想開始動搖了,無論是有色眼鏡看學生還是把自己的路徑投射給學生,抑或只關心學生的成績,苗宛秋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好一個老師。
如願去到清華的苗宛秋,大低也不會去做一個老師,老師是苗宛秋人生無奈的一個選擇,反過來說學校何嘗不是苗宛秋人生的庇護所,但做了選擇就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既然存在諸多問題,那就改吧,故事要結束了呀,怎麼改呢?
說不好聽點,苗宛秋在高考前夕當了逃兵,去到一所偏遠的山區小學任教。說好聽點,苗宛秋去尋找他的初心去了,你看多麼讓人無奈的人生,誠如講一個平凡大學老師故事的《斯通納》所言:「你也在弱者之列——你是一個夢想家,更是一個瘋狂世界的瘋子,但是你有一個頑疾,你覺得這里有某種東西值得去尋找,但你很快會明白,你將同樣因為失敗而與世隔絕,你不會跟這個世界拼搏,你會任由這個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來,你還躺在這里納悶到底做錯了什麼,因為你總是對這個世界有所期待,而他沒有那麼東西,他也不希望如此,棉花里的象蟲,豆莢里的蠕蟲,玉米里的穿孔蟲。你無法面對他們,你又不會與他們搏鬥,因為你太弱了,你又太固執了,你在這個世界沒有安身之地。」
這樣看人生似乎太過悲觀,權且這樣理解苗晚秋的出走吧,苗老師自覺沒當好一名教師,懷揣老師當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教誨,去到一所山區小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 健康 快樂成長。故事的最後,坐在輪椅上的安靜看到了老師——一個頭發白了的平凡老人的背影。
安靜沒考上清華,也沒和喜歡她的洛小乙在一起。導演說:不管他們是否在一起的,是否考上了北大,這都是他們的青春,都是他們的人生,是啊,我們大多數的人生不正是這樣嗎?人生的高峰沒有幾處多的是平凡的日子無能為力的人是如何面對平淡無奇的生活才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課題。
我可能看法不一樣,要說為什麼去看這個電影,可能主要是情懷,畢竟畢業好多年了,有點懷念校園時光,無憂無慮。
我可能看法不一樣,要說為什麼去看這個電影,可能主要是情懷,畢竟畢業好多年了,有點懷念校園時光,無憂無慮。
《老師,好》差點要成為一部深刻的電影,我可能看的方面比較大,我認為電影除了緬懷一下青春,更多的是對以前分數式的教學一種抵制,分數並不能代表一切。電影最後的十五分鍾,我一直沒能看懂,當然並不是劇情不能,只是不知道最後這十五分鍾不感覺突兀呢,完全就是為了歌頌教師偉大,青春美好而故意做出來的十五分鍾,感覺讓人看著別扭啊
電影中苗宛秋那種教學也是中國教育的弊端,一味的追求分數,我本身也是這樣過來的,基庭先生倡導過自由教學,讓學生擁有更多可能性,但我感覺一二線城市可能選擇更多,三四線城市,或者鄉鎮只能靠分數,電影讓我們看見了中國教育的復雜性與多面性。也讓我們看見了無數☞毛坦廠中學☜背後的無奈與心酸。
電影當做緬懷青春的看就行,歌頌教師偉大的我還真沒怎麼感動,就當看了個喜劇片。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可能是無病呻吟,過度解度,但這是我的思考,我想把這些分享出來,或許不完美,但也可以為別人擴展一種思路。
看完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觸不是懷念,而是壓抑。 人物之間的感情是真實而感人的。年少的 情感 是純粹而美好的,有看一眼就動心的愛情,友誼也是美好的,率真,寬容,義氣,師生呢,雖然有摩擦,但感情也是極為真摯的。 但透過影片,我看到更多的是教育的悲哀與反思。 過分壓抑人的天性。 教育的功利化。影片中苗總端著一個印有獎字的搪瓷缸,這個瓷缸在劇中出現好幾次。而與獎相關聯的事件,還有教育部門獎勵的自行車,學校分配的房子,優秀教師的評選。
時過境遷,當年的獎其實只是換了件衣裳,依然在教育這棵大樹上駐蟲。 孩子在這樣的教育壓抑下,卻是異常堅強的。隨著音樂的渲染,有幾次我都以為這幾個學生快要扛不住了——失戀,且失去入團機會的洛小乙的爆發依然是克制的,在婷婷家只是吃飯,被老師看不起,朝准老師的酒瓶卻揮向自己,在安靜家門口喊得撕心裂肺,似乎,下一秒就要毀滅;被老師抓到在天台練健美操的婷婷,孤單而堅定地跳了好久好久,為了,是為了因為自己而錯失的班級榮譽,她似乎,下一秒就要倒下。但他們依舊活著,韌性地活著,恣肆地活著。就像被暴雨襲擊過後,路邊蔫了的野花,明天,依舊能挺立脊樑。
苗的出走,更多的是因為自己栽培的好苗子、快要考自己當年留下遺憾的北大時,因為自己的事,找縣長求救歸途中出了車禍,無緣高考。手中染滿鮮血的蝴蝶結,思緒停在,安靜在課桌下編著蝴蝶結,苗嚴厲地朝她伸出手,拿過那個蝴蝶結,毫不猶豫地將蝴蝶結扔出窗外……思緒又飄回65年高考前夕的自己,在教室吹著口琴的自己,那時候,老師也站在後門,苗回頭看他,他,那個時候是點頭默許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個十字路口,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也就那麼幾個。而高考這個十字路口,65年苗是因為文革前夕,85年安靜是因為車禍,在與嚴苛死板教育制度反抗的凱旋途中。苗在孩子畢業當天,選擇離去。他為何那樣急著離去呢,現實的壓抑,理想的破滅,那個安靜編的蝴蝶,巧妙地將自己所受的壓抑和孩子們所受的壓抑聯系了起來,這種壓抑在安靜的車禍後達到飽和而迸發,他無法面對熟悉的環境,無法面對心愛的孩子。其實,苗的壓抑在之前的劇情一直就有鋪墊,安靜問「成為像你這樣的老師不好嗎」「不好……」,以及妻子的抱怨時苗的閃躲。而他,後來依然選擇當任小學教師,則是一種與自己的和解,也是對教育的初心不變,希冀不改。 苗是矛盾的。在選班長及誤會洛小乙的事件中,他儼然是一副偏心,專制,不好說話的模樣,而其實,在後來,他慢慢被孩子活潑的天性感染,而這點感染,在校長說自己這兩年工作做得不好、外面學生喊著自己名字,一看,是他們「浪費時間「給自己找自行車時,又被壓抑下去,「再這么折騰下去,你們這一輩子都不會有人看得起」……而後來,拿著染血的蝴蝶結,他,選擇離開,逃避。 幸福應是參差不齊的,不是一個模樣刻出來的。
他們義氣、勇敢、真摯,怎麼會、怎麼應該被人看不起?
老師.好講述由於謙老師飾演的苗宛秋老師與學生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展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之間的純真 情感 。雖然劇情有點俗套,但還是被感動了。觀眾感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的。
大家認識於謙老師可能是因為德雲社,他是與郭德綱搭檔說相聲的相聲演員。其實,他也是一名影視演員,早期參演不少影視劇,都是些配角小人物。這是於謙老師第一次擔任主演,劇中他帶著黑框眼鏡,穿著白襯衫帶著手錶,完全就是那個年代的老師形象。苗老師是公認的優秀骨幹老師,他認真負責嚴格。於謙老師以前都是喜劇角色還是相聲演員,這個角色對他來說無疑也是一次演技挑戰。但他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全身心塑造了一個兢兢業業,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的沒有幽默感的好老師。這部電影里的學生都是新人,雖然演技生疏,但因為年輕大部分應該都是本色出演吧。演技也都被於謙老師蓋過了,整體來說電影不錯,懷舊系列,有笑,有淚有感動。
很真實的反應了那個年代老師們的精神,演員演技也很到位。
大家好,我是黑米,影視領域創作者,前方可能含有劇透,請謹慎~
展現了上世紀80年代拘謹的校園教育氛圍,於謙飾演的苗宛秋老師,苗宛秋一開始也不討學生喜歡,因為他有著學生討厭的老師的所有典型缺點:刻板、保守、教條、強勢、一言堂、唯成績論、以成績取人,等等。
在對人物的刻畫上,《老師·好》體現出難得的真實,苗宛秋沒有享受到主角光環,他沒有被誇張地美化。相反,電影的前半程對苗宛秋的「缺點」倒是進行濃墨重彩地刻畫。比如影片開篇,通過一個簡單的點名,就將苗宛秋的嚴厲、保守、以權壓人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在第一次自行車風波後,他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洛小乙,僅僅因為他是一個成績差的「壞學生」……
苗宛秋直言,他只相信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這樣的老師簡直是很大一部分中國式家長和中國式教師的縮影:他們的確對孩子非常認真,對孩子成績高度關注和負責,非常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大學擁有一個好的人生。但他們問題在於,喜歡打著「為你好」「為了你的學習和成績」的旗號,不遺餘力地壓制你的一切創新和自由。因此一到高三,苗宛秋就取消了所有副科,學校文藝節也不讓學生參與因為要爭分奪秒地學習。
電影中,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實現對苗宛秋的 情感 轉變,就源於苗宛秋扮演著類似父親的角色,為學生無私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無論是對「耗子」的募捐,對洛小乙的不離不棄,還是後面為了讓安靜好好學習免費為其他學生補課……
整部劇看下來 幽默不俗、叛逆放縱,殘酷真實,笑中傷感,唯有以夢落幕。每個人都想做最完美的自己,可惜追求完美需要承受巨大壓力,當醒悟後才懂得只需找准自己的合適位置的道理之時,光陰不再了。
影片質量黑馬,但票房不看好,畢竟片名不討巧,需要自來水灌溉。
5. 還記得那部讓你感觸很深的電影嗎
讓我感觸最深的電影:《熔爐》。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在上高二,就在那麼一個天氣陰陰涼涼的周六午後,開始了這個我到現在都不敢看第二遍的電影。影片的開始是一片霧蒙蒙的城市,它的城市叫霧津,男主來到了這個城市,在男主來的路上,一個小男孩站在了火車軌道上自殺了,只剩下他的一隻拖鞋還留在畫面上,影片正式開始。男主是一個到這個鎮上聾啞學校任職的繪畫教師,在去到學校之前遇到了女主,女主是專門曝光社會不公不好事情的記者,一個偶然男主女主相識了。隨著男主在這個學校一天一天的接觸,他漸漸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情,學校的校長,行政室長,一個男老師,都在性侵和虐待那些殘疾學生,包括男孩子,宿舍老師(女)也在虐待孩子們。於是男主和女主走上了為孩子們抗爭的路,由於校長在當地的權勢太大,有很大人脈,男主女主在當地到處奔走都無濟於事。
最後得到了上一級地方的關注,把孩子們的錄述的視頻在各個地點播放出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才開庭審問那三個變態。然而,即使開庭後,他們找來的證人也因為各種「原因」而做了偽供,同時他們的走狗各路奔走,用錢疏通關系,賄賂受害者的家人(無父無母或者父母智力、身體殘疾)使案件陷入焦灼。最後男主發現了決定性的證據,校長把性侵孩子們的事錄了下來,他們把證據交給了律師,卻不能在庭上當作證據,私下裡交給了檢察官,最後宣判的只有6個月到2年的刑法。人們叫喊著,憤怒著,卻無濟於事。庭審結束後,被侵犯的男孩子去找了男老師,和他同歸於盡,在那個鐵軌上,依舊剩下了一隻鞋(之前的小男孩是他的弟弟,同是被性侵)。在男孩子的葬禮上,人們發起了遊行佔道,被警察暴力解決。事後男主離開了這個城市,女主依舊在上述,孩子們和女主生活在一起。影片的最後有我很喜歡的一段話: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在電影結束之時,男主又回到了這個城市。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而現實更讓人心碎,在回憶寫這個電影的時候我有些遺忘,跑去看了一下圖解,真的是讓我哭到不能自己,那種拚命反抗卻無力反擊的絕望,讓我在當時看過電影後整整郁悶了兩周,才從那種情緒中漸漸走出來,在這里想建議大家去看一下,希望我們在以後得知這樣的事情後可以伸出援手,不要做一具麻木的行屍走肉。
6. 賄賂老師的是什麼電影
賄賂老師的是電影《老師你好》。
金奉斗貪杯躑躅,喜歡讓學生望眼欲穿等他來上課,喜歡接受家長的恩惠,唯獨不喜歡認真教學。
經校長調查確認,金奉斗被調到江原道一所偏遠的鄉村小學。
某集體意欲使得學校改建成生存游戲營地,拿錢賄賂金奉斗老師,金奉斗收下了,但是將錢用在給孩子買各種禮物之上。
劇情簡介
《老師你好》是由韓國導演張圭成和朴秀俊於2004年導演的一部學校題材的影片。影片最大特點就是顛覆了這一經典模式,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壞老師如何在一群天真善良的學生群里「改邪歸正」的故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老師你好
7. 小學生給老師買水賄賂一套一套的叫什麼電影
小學生給老師買水賄賂一套一套的叫父子變形計。
《父子變形記》是CCTV6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推出的家庭奇幻喜劇電影,由張笑赫執導兼編劇,李天涯、張小婉、庄則熙等聯合主演。該片講述了一位不稱職的父親和一位自以為是的兒子之間互換身體後,互相理解成長的故事,於2020年10月7日在電影頻道國慶黃金檔上映。
劇情簡介
電影《父子變形記》講述了上小學五年級的蛋蛋因為爸爸媽媽管教嚴厲,一直有快點長大的想法,而爸爸也有能替蛋蛋考試該多好的想法,一夜之間父子倆果真互換。
長大的蛋蛋一心想著向爸爸媽媽證明自己能夠做個有出息的人,變小的爸爸也正好想替兒子考出好成績,減少賺錢買學區房的壓力,於是兩人相互冒充對方,幫對方做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