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甲午風雲觀後感4000字
甲午風雲觀後感(3篇)
2014-07-25 | 日記本:《觀後感》
甲午風雲觀後感(篇1)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為鄧世昌濃弄的愛國情意所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為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到現在這部展現以失敗告終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悲壯史詩
還時時刻刻震撼著我的心靈!
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瓜分的劇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史。爆發於十九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地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歷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傑出藝術經典。發生在一個世紀前的甲午海戰,一直是我中華民族的恥辱。日本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他看到歐美殖民者紛紛侵佔中國領土,也對中國虎視眈眈,1894年,日軍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
關於中國的慘敗,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不但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正處在晚清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
2、清朝統治的腐-敗。慈禧、李鴻章等人寄希望於外國調停,沒有把 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據說日本為了備戰,天皇帶頭捐了4萬元,日本各界更是競相傾囊,而慈禧太後為了舉辦萬壽慶典,挪用了1500萬兩海軍軍費,以致於北洋水師缺銀少餉。
3、直接原因是指揮不當,貽誤戰機。李鴻章避敵保船,不準海軍出戰,最終喪失了制海權。本來中國國力和軍事實力並不比日本差,中國經過洋務運動,重工業和軍事都取得不少發展,日本由於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重工業比較薄弱,其實力於中國不相上下,本來可以一戰,但由於指揮者缺乏預見,准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
經過甲午海戰,對中國對日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中國,被-迫簽訂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經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洋務派「自強求富」的夢想最終化為泡影。自此,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勇敢先進的中國人,也在血與火的交織中奮勇抗擊,和爭取民族獨立,拉開了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序幕。
對於日本,不但擴大了殖民地范圍,戰爭賠款也使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自此,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全世界的范圍內與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斗爭也日趨激烈,為發動新的戰爭作了准備,最終形成了法西斯策源地,為其上世紀30年代大舉侵華埋下了伏筆。
110年前,在我國黃、渤海水域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那是場刻骨銘心的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創傷,至今仍隱隱作痛。110年的國恥,提醒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00年的屈辱,我們將永不忘記。
今天,我們要學習鄧世昌那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和堅強不屈偉大精神,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她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奮與努力。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我們將高喊著「振興中華」來祭奠那些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民族脊樑!
甲午風雲觀後感(篇2)
影片《甲午風雲》展現了一段中華民族的屈辱史,更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抗爭史,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愛國將領鄧世昌主動請纓,抗擊倭寇,在黃海展現了英勇的民族氣節和無畏的犧牲精神。
影片的整體基調是沉痛的,因為它發反映的是一個沒落王朝的懦弱與屈辱,李鴻章為首的清朝當權派為了統治集團利益竟向小一彈丸之小國屈服乞和,讓我天朝上國顏面盡失,論歷史,日本乃中國之附屬國,其語言其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延伸,論國力,我泱泱中華強於倭寇幾十倍,盡管日本學習西方比我們早,但就其軍事而言和我們也相差不大,甚至其整體實力還不如我們,但為什麼黃海一戰其結果如此?完全是指揮的失敗,未戰先降,動搖軍心,統治集團的懦弱導致軍隊的懦弱,盡管有個別民族英雄式的人物,但是無力回天。大多數的歷史教材將其根本原因歸結為:腐朽的封建制度難以抵抗資本主義的強大攻勢。當然,這種說法很深刻,但似乎又比較空虛,具體看來:一,統治集團目光短淺,一直沉浸在虛偽的繁華中,對戰爭缺乏預見性認識,戰備不足,拿軍費辦壽宴,軍費吃緊;二,依靠外國勢力調停,痴心妄想,沒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作戰;三,信奉「武器決定論」,未充分發揮人的作用,讓日本的大炮嚇敗了;四,喪失制海權,指揮戰略失誤;六,封建練兵方式,即使是新軍也實行舊式管理模式,軍隊戰鬥力低下;七,核心領導層缺乏強硬領導人物,女人治國,屈辱求和!
影片也弘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自古就不缺乏捨生取義的人,這是一偉大民族延續幾千年的奧秘。鄧世昌率領「致遠」號全體官兵英勇戰斗,將敵人打的落花流水,後來因彈盡糧絕,不得不以死相拼,用『致遠』去撞擊倭寇的『吉野』號,全艦將士無一人退縮,但在追趕『吉野』的時候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慷慨殉國。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瓜分的的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前赴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史。爆發於十九世紀末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為鄧世昌濃弄的愛國情意所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為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到現在這部展現以失敗告終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悲壯史詩
還時時刻刻震撼著我的心靈! 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瓜分的劇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史。爆發於十九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地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歷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傑出藝術經典。發生在一個世紀前的甲午海戰,一直是我中華民族的恥辱。日本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他看到歐美殖民者紛紛侵佔中國領土,也對中國虎視眈眈,1894年,日軍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
關於中國的慘敗,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不但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正處在晚清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
2、清朝統治的腐敗。慈禧、李鴻章等人寄希望於外國調停,沒有把 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據說日本為了備戰,天皇帶頭捐了4萬元,日本各界更是競相傾囊,而慈禧太後為了舉辦萬壽慶典,挪用了1500萬兩海軍軍費,以致於北洋水師缺銀少餉。
3、直接原因是指揮不當,貽誤戰機。李鴻章避敵保船,不準海軍出戰,最終喪失了制海權。本來中國國力和軍事實力並不比日本差,中國經過洋務運動,重工業和軍事都取得不少發展,日本由於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重工業比較薄弱,其實力於中國不相上下,本來可以一戰,但由於指揮者缺乏預見,准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
經過甲午海戰,對中國對日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中國,被迫簽訂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經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洋務派「自強求富」的夢想最終化為泡影。自此,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勇敢先進的中國人,也在血與火的交織中奮勇抗擊,和爭取民族獨立,拉開了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序幕。
對於日本,不但擴大了殖民地范圍,戰爭賠款也使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自此,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全世界的范圍內與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斗爭也日趨激烈,為發動新的戰爭作了准備,最終形成了法西斯策源地,為其上世紀30年代大舉侵華埋下了伏筆。
110年前,在我國黃、渤海水域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那是場刻骨銘心的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創傷,至今仍隱隱作痛。110年的國恥,提醒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00年的屈辱,我們將永不忘記。
今天,我們要學習鄧世昌那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和堅強不屈偉大精神,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她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奮與努力。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我們將高喊著「振興中華」來祭奠那些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民族脊樑!!!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
Ⅱ 請問唐宋元明清歷史方面的電影有哪些不要電視劇
唐: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天地英雄、王勃之死、大明宮;宋:敦煌(中日合拍);元:月圓涼州、馬可波羅、蒙古王;明:倭寇的蹤跡、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傳國密詔、戚繼光、決戰紫禁之巔、龍門飛甲;清朝的居多:末代皇帝、火燒圓明園、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大太監李蓮英、一代妖後、英雄鄭成功等等,如果不夠,還可以補充
Ⅲ 中國電影史的史上第一
第一次電影放映:、1896年(清光緒22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戲。
以中國為題材的第一部紀錄片:1896年美國繆托斯柯甫公司拍攝的《李鴻章在格倫特墓前》。
中外合拍的第一部影片:1902年,美國文列文同邵醉翁合拍《慈禧太後》。第一部獨立拍攝的影片:1905年在北京豐泰照像館拍成的由京劇著名武生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
第一個電影放映場:北京西單的「文明茶園」掛牌為「北京電影」。
第一部電影故事短片: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難夫難妻》。它首映是1913年9月底。
第一位女演員:受傳統禮教的影響,中國的戲曲舞台上一向遵循著男扮女裝的規則。即使是在甲午戰爭後誕生的 「文明戲」中,也沒有打破男扮女裝的傳統。1905年問世的中國電影自然也難以擺脫這一文化習俗。直到1913年《難夫難妻》這部以婚姻關系為內容的影片中,所有的男女人物依然都是由男演員扮演的。中國銀幕上的第一位女演員來自和《難夫難妻》同年拍攝的香港短故事片《莊子試妻》。影片取材於明清傳奇,描述莊周詐死,以試其妻子是否忠貞的故事。也許是因為香港長期處在英國統治之下,得西方風氣之先,故能夠接受男女同台演出。結果,導演黎民偉的妻子嚴姍姍在片中扮演了莊周妻子的使女,雖然還不是主角,但這已足以使嚴姍姍獲得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的殊榮。
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1922年上映的《閻瑞生》,任彭年導演。該片以當時上海閻瑞生謀斃王蓮英的轟動社會案件為依據,寫的是真人真事,上映盛況空前。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問世於1925年,即電影在中國誕生後整整20年後。它是由洪深編寫的歷史題材劇《申屠氏》,發表於當年《東方雜志》22卷1-3月號上。
第一部動畫片:動畫片是美術片中的一種重要類型。中國的美術片就是從動畫電影開始的。1920年,上海的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兄弟(人稱「萬氏兄弟」)在影院中看到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國動畫片後,對這種藝術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開始研製中國的動畫電影。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第一部出國的影片:新亞公司拍攝的《紅粉骷髏》,管海峰導演,除在上海、天津、北京上映外,還到日本、越南等國放映。
第一個電影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
第一首電影插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蠟盤發音片:《歌女紅牡丹》(1931年)。
第一部片上發聲片:《雨過天晴》(1931年)。
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漁光曲》,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第一部音樂喜劇片:袁牧之編導的《都市風光》,完成於1930年10月。
第一部採用管弦樂隊演奏的影片:《都市風光》。
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於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促成電影之發展」為宗旨,發起了一次評選「電影皇後」的活動。這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具有較大影響的電影明星評選。在參選的諸明星中,來自明星公司的胡蝶、聯華公司的阮玲玉和來自天一公司的陳玉梅呼聲最高,選票也比較接近。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評選,胡蝶得票21,334張,陳玉梅得票10,028張,阮玲玉得票7,290張。胡蝶由此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得了榮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第一位國際三大影展最佳演員:1992年2月,張曼玉憑借電影《阮玲玉》獲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一位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演員榮譽的影星。
第一部恐怖電影: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製造了轟動效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第一部抗戰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完成的第一部表現抗戰的故事片,史東山編導、吳蔚雲攝影,完成於1938年1月。
第一部彩色電影: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出文化幹部前往東北接管偽「滿洲映畫協會」(日本侵略中國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在「滿映」的原址上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東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第一部譯製片:1949年5月,由東北電影製片廠譯制的蘇聯電影《普通一兵》。
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
建國後第一部中外聯合攝制的影片:中國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影片公司聯合攝制的兒童片《風箏》,1958年6月上映。
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廠)拍攝了中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
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1962年由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
第一部彩色遮幅寬銀幕故事片:《青春》,197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第一部寓言樣式的動畫片:《誇口青蛙》
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最高獎的故事片:1988年,由張藝謀執導,鞏俐和姜文主演的影片《紅高粱》在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金熊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的中國電影。
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惟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獎杯為一尊引頸高唱的金雞,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
Ⅳ 有沒有明朝和清朝之間的戰爭電影
趙文卓主演的《英雄鄭成功》,前部分是抗清的,後部分是打荷蘭收復台灣。
Ⅳ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劇情簡介
《滿城盡帶黃金甲》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lqX4GmiSEwPvILnDmne1g
王(周潤發 飾)領兵造反,奪得了王位。他為了更加鞏固自己的地位,趕走了前妻,迎娶了梁國的公主、現任王後(鞏俐 飾),以得到梁王的支持。王子元祥(劉燁 飾)是前妻留下的孩子,王跟現任王後也生下了元傑(周傑倫 飾)、元成(秦俊傑 飾)。王後卻與元祥有著不可告人的亂倫關系,王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前妻,對外聲稱前妻已死。王後一直野心勃勃,元傑得知父親逼著母親吃毒葯,就答應了母親在重陽節的那天發起兵變,腥風血雨的戰爭也開始了……
Ⅵ 有沒有明清的戰爭電影
戚繼光》同名電影電視劇都有
《雷峰塔英雄傳》也是戚繼光的
《大明王朝1566》陳寶國主演
《正德演義》歷史顛覆劇,不看也罷
《鄭和下西洋》 唐國強主演
《天下》王亞楠主演
《朱元璋》胡軍主演
《傳奇皇帝朱元璋》陳寶國主演
《錦衣衛》黃志忠主演
《張居正》唐國強主演
《明末風雲》廖學秋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