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紅日》和《南征北戰》講的是同一個故事么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 王凱 《紅日》和《南征北戰》是新中國電影史上著名的紅色經典作品,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在蘇北魯南一帶的較量。雖然講的並不完全是同一個故事,但故事背景及主要戰役都與孟良崮戰役有關。 這張照片是我在孟良崮主峰所拍,這個高地是當時74師的一個主要陣地 我們都知道,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是華東野戰軍,其實華野這時才剛剛成立,在此之前是兩支獨立的部隊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什麼將這兩支隊伍合並呢? 這就需要講一講當時的背景了。1946年國共全面內戰開始後,處於國民政府首都南京附近的華中野戰軍對國民黨威脅甚大,所以國民黨必欲除之而後快。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是粟裕,其前身是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而此時的新四軍軍部已隨陳毅遷往魯南重鎮臨沂,以山東野戰軍的名義作戰。 華中野戰軍成為南京政府的主要打擊目標,從1946年下半年,華野屢遭失敗,軍事壓力極大,最後被趕出蘇北,撤退到魯南一帶。華中需要有足夠的縱深來轉移,山東則需要華中作為掩護和屏障,在這個背景下,華中與山東兩支野戰軍合並,成立了華東野戰軍,以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副司令員,下轄11個步兵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總兵力27.58萬人。 粟裕在前線指揮作戰 華東野戰軍成立後,先後發起萊蕪戰役和孟良崮,借大獲全勝,給南京國民黨政府以沉重打擊。此間,華野統帥陳毅在沂蒙山裡行軍,觸景生情,填詞《如夢令 臨沂蒙陰道中》以抒懷: 臨沂蒙陰新泰, 路轉峰迴石怪。 一片好風光, 七十二崮堪愛。 堪愛,堪愛, 蔣賊進攻必敗。 啰里啰嗦講了這些,其實都是《南征北戰》和《紅日》的 歷史 背景。《南征北戰》和《紅日》不太一樣,《南征北戰》是虛寫,片中人物和地點都是虛構的,比如敵張軍長就是現實中的張靈甫,而李軍長則是萊蕪戰役國民黨總指揮、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紅日》是實寫,主要描寫了孟良崮戰役的場景,片中國共雙方人物也都採用了真實姓名,皆鮮活生動。而最令人稱道的是電影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已成為沂蒙山的一張名片。 首先要肯定,電影《紅日》《南征北戰》都是根據我軍解放戰爭當中真實的戰史改編而成的。《南征北戰》拍攝於1952年;《紅日》拍攝於1961年——1963年。 兩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取材於完全兩個不同的 歷史 戰爭場景。《南征北戰》取材於1947年,隴海路一線風起雲涌,蔣介石的愛將——參謀長陳誠親臨徐州坐鎮,制定了魯南會戰計劃,從而迫使我華東野戰軍主力與蔣軍主力決戰,並將陳毅、粟裕部華東野戰軍消滅在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 蔣軍意欲南北兩路,對當時正集結在臨沂休整的華野主力形成夾擊之勢。 南路:整編十九軍歐震指揮8個整編師20個旅,兵分三路由台兒庄至城頭一線開進,撲向臨沂;左路:胡璉7個旅;中路:李天霞7個旅;右路:黃伯韜6個旅。 北路:李仙洲指揮三個軍四個師由膠濟路南下,直撲山東解放區在萊蕪、新泰的後方基地。 南為主、北為輔。南路一線的蔣軍主力呈齊頭並進之態勢,每日推進六公里。解放軍與南路蔣軍人數相當,但因裝備略遜色於蔣軍,無力對其分割或圍殲,因此陳毅、粟裕迅速定計,置南路蔣軍重兵團於不顧,瞞天過海,以解放軍主力北上,憑絕對優勢兵力,殲滅北線(鳳凰山)李仙洲(電影中的李軍長原型)部隊,一舉殲滅了李仙洲所部五六萬,這就是軍史書上所記載的著名的"萊蕪戰役"。 再來談電影《紅日》。 曾有人誇口說蔣介石"如有十個七十四師,便可以統一全中國。"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更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黃埔四期生的張靈甫(與中共元帥林彪是一期學員)向他的校長蔣介石誇下海口:"把新四軍(指華東野戰軍)交給我吧!"蔣介石說,"漣水一戰,證明第七十四師不愧為國軍模範之師,打出了成績,你是光榮的。" 抗戰初期,在德安戰役中,張靈甫指揮自己的部隊,與日軍激戰五晝夜,取得"德安大捷",當時的劇作家田漢曾以此為題材,編寫了一幕活報劇,"張靈甫"的大名,被作為一個英雄的名字傳誦一時。 但是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之後,張靈甫在解放戰爭當中跟在獨夫民賊蔣介石的身後,充當蔣的一枚反共反人民的棋子,充當急先鋒,與人民站在了對立面,被以陳毅、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將七十四全部殲滅於孟良崮地區,實在是 歷史 的必然! 1947年5月,粟裕根據當時的戰場態勢,向華野司令員陳毅建議道"司令員,從現在情況來看,我們應該改變打敵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的計劃,我們應該迅速就近調集幾個強有力的縱隊,以猛虎掏心的辦法,從敵戰斗隊形的中間楔入,割裂第七十四師與其他敵人的聯系,將其徹底殲滅。"說罷,粟裕一揮手,作了一個砍頭的決心手勢。陳毅聽了粟裕毫無拖泥帶水的意見,他完全同意,"好!我們就要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說罷,陳老總站了起來,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陳毅若是決定了的事情,其戰場上的態勢,我軍都是朝著勝利的方向發展著的。因此全軍上下,在陳毅、粟裕的戰略部署下,16日上午,陳毅、粟裕強令猛攻孟良崮,孟良崮山下,萬炮齊鳴,戰至下午,第七十四師殘部被全部肅清,七十四全軍覆沒。 最後,我們以敬愛的陳毅元帥打下孟良崮、全殲七十四師後所作七律詩二首選一,作為此篇文章的結尾,詞曰:"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肯定不是一個故事,也不是一次戰役,但故事的背景肯定是一個,即以1947年自衛戰爭(當時還不叫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當 時尚 未稱解放軍,但已經不是八路軍了)粉碎蔣介石對江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電影《紅日》是根據吳強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小說在尊重 歷史 前提條件下,描寫了1947年國民黨整編74師(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發動向蘇北魯西南解放區重點進攻,被包圍在臨沂孟良崮全軍覆滅的故事。電影將小說搬上銀幕,對國共兩黨當年殊死搏殺的場景進行了細致的刻畫,特別對74師師長張靈甫給予了深刻的描寫,是一步紀實故事片。 電影《南征北戰》也是一部反映1947年人民解放軍粉碎蔣介石重點進攻江蘇山東解放區的戰斗故事片。只是電影從大時空的背景下,運用寫實和虛擬相結合的手法,講述了解放軍一個營級戰斗集體在桃村、摩天嶺、大沙河與蔣軍周旋以及最終將其消滅的故事。 《紅日》與《南征北戰》既有區別又有一致,電影中時間、空間、人物、場景等等方面既有記實又有虛擬。《紅日》傾向於紀實故事片,《南征北戰》傾向於寫實故事片。 《紅日》和《南征北戰》都是以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為真實 歷史 背景的,但《紅日》更傾向於紀實,戰役名稱全用實名,敵方將領如李仙洲、張靈甫也用實名,更多地寫出了雙方指揮員的實際特徵。而《南征北戰》則更多地以虛構地名和人物藝術性體現了我軍高超的戰略戰術,戰斗、人物、戰場都是將解放戰爭雙方的許多特徵集中於各自的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已不僅僅是張靈甫、李仙洲的特徵或陳毅、粟裕或低一級的王必成、皮定均的特徵,而是藝術性地集中體現了雙方的特徵。簡單舉例,如萊蕪戰役中的李仙洲,本為黃埔一期、蔣介石嫡系,職務為指揮三個軍(整編師)的綏靖區副司令官,職務要髙於張靈甫。這在《紅日》中是明確的。但《南征北戰》中的「李軍長」卻被塑造成了雜牌,職務僅為軍長,已非真實的李仙洲。地名也把萊蕪、孟良崮虛構為鳳凰山、摩天嶺。因此,這兩故事片真實背景相同,但塑造出的形象、戰役場景等,已各有側重。 肯定不是一個故事!《南征北戰》一開始就是在大沙河桃村一帶阻擊敵軍為開始,然後又阻擊了援敵,保障了華野主力全殲鳳凰山之敵,最後反過來又追擊敵人至大沙河桃村並消滅之!就 歷史 而言,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原型是臨沂阻擊戰--萊蕪戰役--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現在看來電影很有神劇的味道,因主角一團一營(四個連),先後完成了阻擊同一個敵人,一個軍(整編師)的進攻,最後,以還是以一個營的兵力攻佔了將軍廟車站(火車站),而守軍是一個團,並且阻止了兩個團的反沖鋒!還是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而電影《紅日》則是以二次漣水戰役失敗為開始,然後整訓,萊蕪戰役,緊接著是孟良崮戰役!原型就是王必成司令員的華野六縱的戰斗經歷!兩者之間,除了有萊蕪戰役和同為原華中部隊之外,完全就是兩個思路的電影!《南征北戰》的象徵意義重大——從哪裡出來,再打回哪裡去!《紅日》則是一個真實完整的事件 電影《紅日》主講的是消滅國民黨整編74師的戰斗前及如何殲滅74師的過程。《南征北戰》電影主講的是陳粟大軍及中原野戰軍(部分)配合作戰的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把國民黨李仙洲部和74師張靈甫部捏在一起即在鳳凰山殲滅的李軍長部;南部大沙河一戰殲滅的張軍長部應該是大淮海戰役殲滅杜聿明兵團部的簡介。 從 歷史 看,影片在遵重 歷史 的前提下再加工上升為藝木真實。這樣,即反映了 歷史 上國共兩軍在山東及蘇北地區的真實斗爭,也藝術地再現了人民群眾的支前行動和感人的畫面。 這兩部電影的區別在於:《紅日》是在尊重小說原著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的再現;《南征北戰》則是創作組在 歷史 事實的情況下進行的編輯加工後的藝術再現。這兩部電影都是藝術珍品而不可多得。 電影《紅日》與《南征北戰》說的不是同一個故事,但它們有相同的 歷史 背景。 《南征北戰》電影拍攝於1952年,是取材於解放戰爭中的萊蕪戰役,但影片將萊蕪戰役和消滅張靈甫結合到了一起進行了藝術加工,突出表現出我軍利用運動戰大范圍機動,從南到北殲滅國民黨軍獲得兩次戰役的勝利。 1947年1月,蔣介石為消滅我華東野戰軍而調集重兵發起魯南會戰,為粉碎蔣軍進攻,我華野於當年2月發起萊蕪戰役,一舉將李仙洲集團6萬餘人包圍殲滅其中俘虜4萬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魯南會戰計劃。《南征北戰》中的消滅李軍長指的就是此,而後面消滅張軍長則指的是消滅張靈甫,但影片並末直接指明,而是將兩大戰役進行了藝術加工。 《紅日》拍攝於1963年,說的是1947年5月,蔣介石不甘魯南會戰失敗,組織了24個整編師60多個旅共45萬精銳對我江蘇和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其中以整編74師,第五軍整編的整5師和18軍整編的整11師為核心,我華野以9個縱隊加1個特種兵縱隊共27萬人應戰,以一系列戰術與敵周旋最終將張靈甫74師分離出來,包圍於孟良固而全殲,是役,華野以2,3,7,10縱隊打援,以1,4,6,8,9縱隊圍攻74師,經3天戰斗以傷亡1,2萬人的代價全殲張靈甫74師3,2萬人。電影《紅日》就是以此 歷史 事件為背景而拍攝。 據說陳毅元帥參於了《南征北戰》的創作,但囑劇組要拍成戰爭藝術片,不要按完全的真事情來寫。源於戰爭,高於戰爭。所以戰事是真的,具體怎麼打可以藝術加工。 《紅日》用現在說法叫「報告文學」,基本都是真實事件,但有細微的合理的加工誇張。 電影《南征北戰》應該是「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的一部分。用「南征北戰」里的精膸——走,達到了麻痹敵人、調動敵人、拖垮敵人,繼而消滅敵人的戰略目的。 《紅日》是永恆的經典,《南征北戰》是神劇,背景其實完全一樣,但是六縱特務團絕對是治軍不嚴的反面典型2. 10部最好看的戰爭電影是什麼
1、《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戰爭片,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描述了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該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U型潛艇奉命出航搜索並擊沉大洋上的英國商船隊,歷經驚濤駭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後返回基地。
3. 大決戰怎麼沒有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戰役在大決戰之前,大決戰在後。蔣介石把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一個是陝北的延安,一個是山東。孟良崮戰役就發生在山東,國民黨中「王牌」中的王牌74師三萬餘人被陳粟部隊全殲,74師師長張靈甫開槍自盡。大決戰發生在一年後的事。
《大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大決戰之平津戰役》三部六集,《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和《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分別於1991年上映,《大決戰之平津戰役》於1992年上映。
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
電影沒有將眾多歷史偉人肖像化,而是把他們塑造的豐富立體,讓觀眾看到了偉人真實生活的一面,全片涉及人物過百,動用的人力、物力資源更是不計其數,是真正意義上的鴻篇巨制。
4. 戰爭電影5大巔峰之作
戰爭電影5大巔峰之作有以下:
1、《拯救大兵瑞恩》
是一部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戰爭電影。電影講述了在諾曼底登陸後,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為了拯救瑞恩家中的倖存士兵,特令一支8人小隊前往敵後找到並安全送回瑞恩的故事。這部電影通過逼真的戰場血腥景象,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男兒們的英勇。它以緊張刺激的戰斗和犧牲精神,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戰爭的威脅和人性的偉大。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值得敬佩的戰爭電影,也是戰爭電影中的經典之作。
2、《血戰鋼鋸嶺》
是一部由梅爾·吉布森執導的戰爭歷史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該片講述了戴斯蒙德·道斯在二戰中拒絕攜帶武器,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這部電影通過客觀真實地還原信仰、戰爭、愛情,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溫度。多斯的存在給了人們更大的信心和信念,他堅信只要不死多斯就會救他們,用自己的性命和雙手拯救無數生命。
3、《兵臨城下》
是一部改編自同名紀實小說的戰爭電影,講述了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生死之戰。影片通過精彩的劇情和演員的出色表演,展現了戰爭中的緊張和激烈,同時也展現了民族英雄的英勇和鬥志。整部電影簡單而精彩,沒有賣弄的鏡頭和雲里霧里的轉場特效,給觀眾帶來了過癮的觀影體驗。
4、《珍珠港》
是一部由邁克爾·貝執導的戰爭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的故事。影片獲得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劇情動作冒險電影,票房也達到了4.49億美元。這部電影以精彩的戰斗場面、感人的愛情友情情節、激動人心的戰時精神以及動聽的電影配樂為特點,展現了戰爭題材電影里難得的好片子。
5、《集結號》
是一部戰爭電影,講述了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支連隊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除連長穀子地外全部壯烈犧牲的故事。該片通過馮小剛導演的執導,將歷史重新演繹,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戰士們的英勇。影片中的經典台詞「集結號」更是讓人印象深刻。該片以故事講好,演員表現出色,獲得了觀眾和評委的好評。
5. 賀炳炎影視作品
電影《太行山上》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導演韋廉、陳健和沈東的精湛技藝,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影片集結了梁家輝、劉德凱、王伍福、徐光明、工藤俊作(日本)和安娜(法國)等眾多知名演員,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故事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為主線,描繪了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朱德總司令領導下的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浴血奮戰的英雄業績。
影片聚焦於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間的幾場重大戰役,如平型關大捷、陽明堡戰役和黃土嶺戰役等。通過這些戰役,電影正面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彰顯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性,以及八路軍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緊密聯系。影片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成功地展現了賀炳炎將軍這一角色,由香港電影演員梁家輝飾演,成功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形象。
《太行山上》不僅是一部展現抗日戰爭歷史的電影作品,更是對英勇抗戰英雄的致敬和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影片通過藝術的手法,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以生動的影像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在欣賞的同時,深刻感受到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堅韌與不屈,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偉大貢獻。
(5)中國解放戰爭上將戰役電影擴展閱讀
賀炳炎(1913.2.5 - 1960.7.1)又名明言,原名向從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湖北省松滋市劉家場鎮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中隊長、騎兵連連長兼政治指導員、手槍大隊大隊長、團長、師長等職。在戰斗中負傷被截去右臂,被稱為「獨臂將軍」。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716團團長,第120師獨立第3支隊司令員、第358旅副旅長兼晉綏軍區第3分區司令員,領導組建江漢軍區,任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晉綏軍區第3縱隊副司令員兼5旅旅長,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1軍軍長兼青海軍區司令員、四川省軍區司令員、西南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0年7月1日於成都病逝。[1]
6. 求貼近歷史的抗戰或者解放戰爭電視劇
亮劍、狼毒花、解放、北平戰與和、西安事變、八路軍、孟良崮戰役、七戰七捷、豫東之戰、三大戰役、戰北平、張學良、紅日、新四軍、葉挺將軍、周恩來在重慶、長征、紅色搖籃、陳賡大將、上將許世友、濟南戰役、
7. 戰爭電影經典前10名
戰爭電影經典前10名有:《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紅海行動》 、《敦刻爾克》、《兵臨城下》 、《拆彈部隊》、《集結號》 、《登陸之日》 、《獵殺U-571》。
1、《珍珠港》
《珍珠港》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愛情、動作、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珍珠港》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
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雷夫主動請纓參加英國空軍的作戰,被擊落掉進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萬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愛慕,最後發生情感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