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我的戰爭觀後感
《我的戰爭》和以往的戰爭片一樣,戰爭場面拍的氣勢恢宏巨大,但我覺得現在的戰爭片畫面音效更加逼真。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我的戰爭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
我的戰爭觀後感篇一
《我的戰爭》節選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的是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的 故事 。我想,《我的戰爭》選擇在「九·一八」紀念日的前夕上映,是有著特殊意義的,為的是喚醒中國人的民族榮辱感,銘記歷史,繼續前進。
80後的我,除了在教科書里學到了關於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之外,就是通過影視作品了解相關歷史。我感覺影視作品更有渲染力,更直觀。近幾年,關於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製作越來越多,例如《百團大戰》、《集結號》、《辛亥革命》等,這與國家的方針政策息息相關。2013年11月,在考察山東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 文化 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主流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這也符合80後、90後的觀影需求,他們不太習慣通過歷史書了解歷史,而是對反映歷史的影視作品頗感興趣。
我對抗美援朝戰爭知之甚少,通過觀看《我的戰爭》,我被老一輩愛國將士的精神深深震撼著:中國抗美援朝軍人典型代表——九連連長孫北川,他身經百戰,習慣了槍林彈雨,不知道什麼是恐懼,是個真正的戰斗英雄。在第三場巷戰戰役中,當他陷入彈盡糧絕,生死一線之際,他陷入了劫後餘生的恐懼,面對殘酷的戰爭,面對隨時而來的死亡,面對隨時都可能失去的愛情,他第一次害怕了。但在戀人孟三夏的情感激勵下,在面對戰友兄弟一個一個倒下之時,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呼喚之下,他重新走出了恐懼的陰影,再一次拿起了沖鋒槍,踏上戰場;文工團樂隊指揮劉詩文,中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他主動報名參軍,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朝鮮戰場,可是在面臨極其艱苦的環境之時,又陷入了強烈的恐懼之中,最終,當女友文珺意外犧牲之後,劉詩文心底的堅韌終於被激發出來,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但是我們可以深愛我們的國家,「銘記歷史、繼續前進」。
我的戰爭觀後感篇二
這是一部在上映前就引發爭議的影片!
這是一部在觀影後仍引人思考的影片!
血與火交織的朝鮮戰爭,是這部影片聚焦的主題。影片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了一群平凡又非凡的年輕軍人為保衛共和國毅然決然奔赴戰場,在殘酷的血雨中所經歷的那些關於愛情、友情、親情的故事。
觀看完這樣一部「標准」構思的戰爭影片,感觸最深的首先還是戰爭暴力的血腥與殘酷。作為「裝飾死亡的藝術」,戰爭的殘酷從來就是古今中外影視或文學作品呈現的焦點,朝鮮戰爭尤其如此。戰火後的瘡痍不時敲擊著觀影者的心靈。其實,在影片之外,有關這場戰爭的殘酷還是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當然,這種殘酷部分源於敵我雙方懸殊的力量對比。
根據金一南《軍人生來為戰勝》一書記載,朝鮮戰場上美軍一個軍就擁有坦克430輛,而我志願軍入朝的6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這一裝備差距的代價,在影片中得以呈現。再比如,美軍運輸全部機械化,一個軍就擁有汽車約7000輛,而我志願軍入朝之初,主力三十八軍只有汽車100輛,二十七軍則只有45輛。空中力量的懸殊就更大了。我志願軍當時不但沒有飛機,連防空武器也極度缺乏。面對美軍1100架作戰飛機,志願軍當時只有一個高炮團,36門75毫米高炮,還要留12門在鴨綠江邊保衛渡口。最初帶入朝鮮的,竟然只有舊式的日制高炮24門。至於雷達則一部也沒有,搜索空中目標全憑耳聽和目視。對此,侵朝美軍總司令李奇微後來也回憶道:「我們在北朝鮮戰場上空幾乎未遭抵抗。除地面火力外,我們可以不受阻礙地攻擊敵補給線。在頭一年,對方甚至連防空火力還擊也沒有。」
對於這場戰爭的殘酷,當年的影片《上甘嶺》也曾有過經典的刻畫。影片以「戰壕真實」為鮮明特徵。在尚不具備鴻篇巨制條件下,當時的影片編導選擇了上甘嶺戰役這個局部,「以小見大」式地反映抗美援朝戰爭,將鏡頭聚焦於戰役中志願軍某師某部八連和八連駐守的坑道特定環境,集中塑造八連連長張忠發等基層官兵形象,讓觀眾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志願軍作為整體堅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影片中那個生動的細節感染了幾代人。志願軍官兵在坑道里堅守多日,沒有喝上一滴水,口渴難耐,排長講望梅止渴的故事,連長帶頭乾咽餅干。師長派人給坑道官兵送來兩個蘋果,大家拿在手裡輪流聞一聞,誰也捨不得吃一口。影片之所以被譽為戰爭的詩篇,應該講,其詩情中滲透著志願軍戰士對祖國的無比深情,這是重要的原因所在。
在《我的戰爭》影片中,也有類似的細節刻畫。比如,在影片的末尾,穿越戰場硝煙的火車回來了,跟片頭幾年前的熱鬧一樣,鑼鼓喧天、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只是車頭上少了孫北川以及千千萬萬個和孫北川一樣的英雄兒女,畫面上其他跟孫北川一樣的戰士抱著家人痛哭,當張洛東跑向孟三夏的時候,孫北川的笑容定格了。站台上,孟三夏下意識地捂著斷臂,勝利的列車駛來,姑娘卻沒有等來自己的愛情。戰爭就是戰爭,它在不經意之間猝然來臨,又在不經意之間分隔生死。敵機呼嘯的轟炸、漫山遍野的槍炮,幾乎讓觀眾聞不到一絲生機的味道。曾經,列車駛 出國 境的第一站就是空前慘烈的傷亡,而今,列車歸來更是承載著太多痛失親人的噩耗。原著巴金小說題為《團圓》,或許想表達的就是這種殘缺後的團圓。
猶記得,韓靜霆在小說《戰爭讓女人走開》中,對女人在戰爭中的犧牲與承受贊譽有加。在充滿雄性荷爾蒙單一的世界裡,應該說,影片中孟三夏的出現平添了一絲柔和的溫度和色彩。戰爭將男人練就錚錚鐵骨,亦讓女性多了份颯爽英姿。在《我的戰爭》影片中,王珞丹演的應該說很出色,通過江面大橋遭遇戰、五里亭攻堅戰、小鎮突圍戰和537高地爭奪戰,在腥風血雨中描摹出了共和國女軍人的作風和情懷。
義大利左派導演貝爾納多·貝托魯奇曾經說過,個人是歷史的人質。60多年過去了,有關這場戰爭的定位有些討論也不足為怪。但有一點卻是無法遺忘與虛無的,那就是與這場戰爭關聯的所有個體表現出的那些英勇、犧牲、無私與大愛。這一點,無論是普通的戰士,抑或共和國元帥,情感是相通的,也是共鳴的。比如,有關這場戰爭的出兵,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元帥在《彭德懷自述》一書中如此追憶道:
「1950年10月1日國慶後,4日午,北京突然派來飛機,令我立即上飛機去北京開會,一分鍾也不準停留。……散會後,中央管理科的同志把我送到北京飯店。當晚怎麼也睡不著,我以為是沙發床,此福受不了,搬在地毯上,也睡不著。想著美國佔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台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過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
美國人約翰·托蘭在《漫長的戰斗: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的後記中,也超越政治層面對這場戰爭進行評述說:「這場戰爭中大量具有人性的事例——戰場上的英雄主義、自我犧牲精神、對敵人個人的仁慈和同情——使有關這場戰爭的討論經久不衰。」影片中有一句台詞令人深思——「你說,我們現在做的這些事,以後會不會有人記得?」
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永遠深思的叩問!
我的戰爭觀後感篇三
中秋節 這天,南京受台風影響,從早到晚下一直雨,而且越下越大,但這並沒有阻擋我要去的一個地方,那就是盧米埃南京弘陽廣場影城。
說起看電影,那還要追溯到2006年秋天的一天,在上海出差的我,獨自一人閑暇之時,到曹楊電影院看了一場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世貿中心》,電影描寫了911恐怖襲擊中紐約消防局的消防隊員參加世貿中心救援的故事,是一部在災難片中宣揚美國人性和價值觀,宣揚英雄主義的影片,和《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真實的謊言》歷來的美國大片一樣,影片推崇的是美國式的愛國主義和英雄情結,當時我懵懵懂懂的想,中國歷史上在抵禦倭寇的戰爭中,在反法西斯和民族解放戰爭中,也有那麼多英雄,怎麼現在的銀幕上出現的都是「美國英雄」。
這就是我時隔10年後,今天特地走出家門,冒雨走進影城觀影的原因,因為今天有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我的戰爭》全國首映,因為這部電影的宣傳片在網上引起爭議,因為我十年沒有看電影了。
因為知識儲備有限,由於掌握的資源和信息量的匱乏,我是不擅長寫專業性影評的,充其量寫這篇小文只能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抒發一下自己的觀影感受。
近年來,在追求商業利益的電影市場,在追逐票房第一目標的競爭中,國產電影觀眾和票房經常不敵美國大片,這種現狀已持續多年。看《我的戰爭》我是有了思想准備的,不為觀眾的多少動搖我的觀影決心,也不會因爭議紛亂影響我的觀影心情。
《我的戰爭》和以往的戰爭片一樣,戰爭場面拍的氣勢恢宏巨大,但我覺得現在的戰爭片畫面音效更加逼真,戰爭場面更加震撼、慘烈,可見如今的電影拍攝技術藉助於電腦特技已經日新月異了。
影片從志願軍九連和文工隊入朝參戰前的火車站相遇拉開序幕,先後設置了江面大橋遇襲、五義亭阻擊攻堅戰、小鎮排雷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等劇情,通過一批血性軍人,熱血青年入朝參戰,在一場場槍林彈雨戰斗中生死與共的經歷,演繹了戰火紛飛中的兄弟情、父子情、父女情、戀人情,謳歌了人生角色的升華和生命在殘酷戰爭中的蛻變,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戰地英雄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
影片中的每一場戰斗中,都有志願軍戰士前仆後繼壯烈犧牲:五義亭峽谷為炸毀美軍坦克犧牲的大斧子、小鎮突圍中掩護戰友犧牲的老爹和王文珺、537高地爭奪戰犧牲的老梆子、連長孫北川,還有在江面大橋遇襲、小鎮突圍、537高地爭奪戰中倒下去的沒有名字的志願軍戰士。還有那些在戰斗中血肉模糊的戰士,那些在戰地救護中疼痛無比的傷員,那些雖傷殘但活著回來的勇士,哪一個不是最可愛的人,哪一個不是共和國的英雄!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為正義而戰是神聖的,國家的英雄是可敬的。全世界各國都以不同的藝術形式歌頌為國家為民族或獻身或活著的英雄,每個國家都有或活著或犧牲的英雄受到人們的崇敬和愛戴。美國大片中更是不斷向全世界推崇他們在二戰、朝鮮戰爭、中的英雄,不斷推崇在災難來臨之時充滿人性光輝的英雄,不斷推銷輸出他們的價值觀,我們的電影觀眾並沒有感到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也沒有感到奇怪和詫異。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有他們國家的榮譽和驕傲,他們民族的尊嚴和自豪,他們崇拜英雄情結。縱觀各國數不清的無名烈士紀念碑,無名英雄墓,無不彰顯崇尚英雄的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這些國家的人們並沒有過多議論所在國家參與或發動戰爭的正義與否。新中國成立之初,共和國的締造者在北京建造了雄偉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是共產黨執政後奠基的,但看看紀念碑後面的碑文就知道紀念碑不只是紀念緬懷共產黨的英雄。
我一直覺得不可理解的是,各國都在歌頌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英雄,也沒有人過多追問英雄產生的那場戰爭正義與否,不知道《我的戰爭》與別的戰爭有多大區別,為什麼對《我的戰爭》這么敏感。
說實在,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戰爭的殘酷,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生命的脆弱,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和平的寶貴,只有經過戰爭才會厭惡戰爭。全世界各國都不想捲入戰爭,各國人民都不願意置身戰爭,但發動戰爭是國家行為,是統治者的意志,人民只能被迫參與戰爭,所以,正義和非正義戰爭不是哪個人書寫的,而是由歷史定論的,看待戰爭的正義和非正義,必須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歷史,不能割裂,也不能偷梁換柱,不能把戰爭和戰爭中的英雄等同而論。記得當年有句經典的話說過,什麼階級說什麼話。因此,我認為評論戰爭所持的立場決定了對戰爭歷史的態度和戰爭背景的審視。
《我的戰爭》這部影片和眾多的以戰爭為題材的中外影片並無多少不同,之所以引發爭議不是戰爭片本身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影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放在當今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垮塌,各種思潮泛濫,意識形態領域依然尖銳的斗爭,改變中國顏色的暗流涌動,推波助瀾的背景下,這樣理解這場因影片和宣傳片引發的爭議我認為就不奇怪了。
影片《我的戰爭》最後,在537高地爭奪戰中身負重傷的孫北川和張洛東躺在陣地上有句 經典台詞 對話:張洛東問連長孫北川「我們現在所做的事,以後的人是不是還會記得」,孫北川回答道:「會記得的」。聽了這樣的話,我感動的眼淚流了下來,時隔數十年,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我們能忘記這些用血肉之軀換來幾十年和平的英雄嗎?我們還記得這些英雄嗎?我們還在喋喋不休的為影片名稱爭論嗎?
影片《我的戰爭》和影片《英雄兒女》都取材於巴金先生的作品《團圓》,都是以戰爭為大背景的英雄頌歌。我覺得,有民族尊嚴和民族精神的人,有英雄情結的人,不要再分「左粉」「右粉」了。讓我們在尊敬各國英雄的同時,首先尊敬自己國家的英雄!不要忘記「我的戰爭」中我們的英雄!
向為國家和民族尊嚴而戰的英雄致敬!
看了電影我的戰爭觀後感的人還看了:
1.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
2. 《我的戰爭》觀後感
3. 我的戰爭觀後感精選
4. 觀《我的戰爭》後感
5. 《我的戰爭》觀後感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
⑵ 30年來最強國產戰爭片,《長津湖》憑什麼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引言: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看電影的人,所以如果出現了一些比較優秀的國產作品,我也總是會在第一時間拿著自己的朋友一起去電影院看。30年來最強國產戰爭片,《長津湖》憑什麼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三、結語
我覺得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獲得這么高的評價,其實跟很多因素都是有關系的。我覺得導演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其實也是非常用心的,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非常有名,所以劇情的設計也是非常有細節的,很多細節也都讓觀眾們感覺到非常的感動。就是因為導演注重了這些細節,所以觀眾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才能夠感同身受。我覺得這部電影能夠獲得這么高的評價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部電影的確非常優秀,也正確傳達了核心觀念和正確的思想。大家如果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話,我也推薦大家去電影院看一下這部電影。
⑶ 經典的國產戰爭片,《長津湖》只能排第三,你看過哪幾部
故事開場,電影就通過各種細節告訴准備投入戰斗的志願軍戰士,同時也是在告訴70多年後的我們,抗美援朝何以勢在必行?為什麼我們付出了如此大的犧牲和代價,也要去幫助只是跟我們地理接壤的朝鮮?以及,志願軍戰士遠赴他國參戰,其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什麼?經典的國產戰爭片,《長津湖》只能排第三,這幾部,你都看過哪幾部?
《金陵十三釵》
在這部劇里是以女人為題材的,那就是金陵十三釵,在這部劇中都是女的,卻讓人看得更加氣憤。那段歲月是中國最難熬的。也是最痛苦的,所以我們要謹記歷史,努力上進。
⑷ 7000娃娃兵電影叫什麼名字
「七千娃娃兵」出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或許你要找的是《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視劇講的也是中國遠征軍,主要講述了1942年期間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故事。。
一寸山河,一寸血。在松山戰役中犧牲的七千多人中,絕大部分是13—15歲的娃娃兵,全師平均年齡不到18歲,松山戰役抗戰遺址位於雲南省保山龍陵縣。
2009年《我的團長我的團》開播,由康洪雷執導,段奕宏、張譯、張國強、邢佳棟等領銜主演。該劇改編自蘭曉龍的同名小說,以中國遠征軍歷史為背景,涵蓋了遠征軍遭遇的所有戰爭形態:遭遇戰、阻擊戰、攻堅戰、沙盤戰、對峙戰、渡江戰等,以南天門戰役告終。前所未有地描寫了慘烈殘酷、艱苦卓絕的戰爭圖景。
⑸ 《長津湖》已上映,能不能說一下推薦大家觀看的理由
我第一時間看了這部電影,簡單說幾點看法:
1,可以說是現在國內戰爭片的天花板吧,原因在於寫實,既表現了美軍的強大和火力,也表現了我軍的能打勝仗,不怕吃苦的精神。這點就很真實。
2,沒有所謂的愛情表現,就是一部戰爭電影,更多的是戰友情,兄弟情以及家國情懷。
3,吳京,胡軍等主演刻畫的也很到位,劇中也有很多讓人淚奔的台詞和畫面場景,真的是很棒,尤其那句:我們不打,也是我們的下一代來打。讓人瞬間淚目。
4,抗美援朝相關的電影其實是比較少的,尤其在現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這部電影更能給國人提氣,教育意義也很大,告訴我們革命尚未成功,還需要繼續努力!
最後,總之就一句話:長津湖值得看!借用電影里的一句台詞:這場戰爭我們一定會贏!
剛帶孩子觀看回來,心情一直沒平復。中國近20年來戰爭電影,《長津湖》排第一不過分,既說明了抗美援朝為什麼打,志願軍打仗的艱苦,以及美軍最初的痴心妄想快速結束朝鮮戰爭到最後認清現實,正式對手錶現得淋漓盡致,而且不乏對志願軍各各「小兵」的人物刻畫,各個有血有肉。看得我意猶未盡。要說有啥不足,就是時長太短,雖然戰爭場面已經做的很好了,但是還是沒能像五軍之戰那樣表現出一個宏大的兩軍對決的那種大場面,沒能把整個長津湖戰役的全景完全表現出來,結尾有點倉促。據說有個185分鍾未刪減版,如果播放會去二刷。最後說一句,建議大家帶孩子去觀看,近些年難得的一部適合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電影[呲牙]
我還沒有看,明天中午的票一家三口去萬達影院里。
網上了解過一些信息,很感動 。國慶帶家人看一下這個電影也同時也為這部電影的票房略盡一份力。
朝鮮戰爭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美國吊起來,當著全世界的面狂抽嘴巴子的戰爭;
長津湖戰役是一場以血肉之軀對抗鋼鐵長城以極弱勝極強的經典戰役;讓一百多年未嘗敗績的美陸軍一師、騎兵一師狼狽逃竄200多公里,差點被團滅。還讓曾經在一戰時期攻入俄國西伯利亞,由美國總統親自授予團名和團旗的北極熊團全軍覆沒被撤銷番號,團旗被繳獲還差點被當成蒸饅頭布。
八一製片廠監制,蘭曉龍、黃建新編劇,王樹增作 歷史 顧問,三大名導演,多位名演員,7萬多群演,耗資13億,0下30度環境下拍攝,是中國戰爭電影為數不多的大場面大製作。
以上隨便一個都是必看的理由。
剛從電影院出來,心裡還是有些澎湃,說實話這是我目前為止看到最好的國產戰爭電影大片。
本人是個電影發燒友,目前為止4T硬碟有十個左右吧,裡麵包羅萬象,有美國大片,英國的,也有俄羅斯的,印度的,甚至還有土耳其的,不好意思我就喜歡收藏一些景點的戰爭片或者科幻片等等。
但是我以前最推崇的國產戰爭片是集結號,紅海行動,戰狼系列都還沒有辦法超越。其實我覺得馮小剛導的戰爭片,手法更接近美國大片的感覺。但類似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不管是特效或者是戰爭場景總給人不真實的感覺。到八百,金剛川,不是有這樣就是那樣的不盡人意,雖然我也非常喜歡吳京拍的戰狼系列,那種愛國情懷讓人心潮澎湃。但是電影就是一種藝術形式,好壞自然會有人評價。
但是這次觀影回來,我被深深的震住了,這也許是中國戰爭電影的天花板,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從奔赴朝鮮開始,從毛主席一句『打的一拳出,免得百拳來』,到我們現在打仗是為了後代們不在打仗,那種家國情懷油然而生。而當看到感恩節美國大兵吃火雞喝咖啡熱熱鬧鬧的場景,而對比我們這邊的志願軍啃土豆崩掉牙,那種落差瞬間淚目。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而最後當美軍撤退時發現中國軍隊,當美軍上將趕到眼前發現的一幕,冰雕一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志願軍戰士,這個上將情不自禁的舉手敬了一個軍禮!
我不是軍迷,我只是一個普通電影愛好者,對長津湖戰爭場面除了震撼,再有的就是武器力量的懸殊,但是我們就是靠這樣的武器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完全控制制空權的美國被成建制消滅了一個團。
這是什麼概念?
這就是長津湖的魅力之處,靠的就是千百萬個普普通通家庭的孩子,義無反顧的保家衛國,這條愛國主旋律貫穿始終。
最後我只想說一句,長津湖沒有辜負我的期待!
其他的理由都是技術,只有一個理由你無法推脫———你是中國人[作揖][作揖][作揖]
今天晚上剛去看,符合大片要素,很震撼。同時非常有教育意義,建議去看下
今天我們去看了《長津湖》,我跟兒子說:我爺爺是跨過野綠江的志願軍中的一員,你在電影里看到的所有的中國軍人的苦難和堅持,他都經歷過。斯人已去…為了尊嚴和生存,活著的中國人,做好基礎研究與應用吧,未來,人的勇氣與生命,在機器的冷靜與精確面前,更沒有價值。少點口號、少點扯淡。做好自己,做好眼前,就是愛國。
為了讓年輕人的知道現在的生活得來不易,為了知道什麼是戰爭,什麼叫為國家而戰,。。。。。。
推進的理由很多,簡單地說是好看,值得看,對得起你付出的銀子。我以為,《長津湖》到目前為止,一定是目前軍事戰爭片的新的難以跨越的高峰,以後什麼時候能越過去,誰能越過去,很值得我們期待!
我記得,近些年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戰爭片,應該是《集結號》,與以前的傳統電影相比較,不論是在技術,還是故事安排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大踏步的改進,因此票房也是最好的。但要與《長津湖》相比較,說得稍微誇張一點,只能相當於《長津湖》的一個場景或片段了。包括今年的幾部商業大片,如《八佰》《金剛川》等,都是如此。
第一,導演牛掰。以前的電影大多一個導演,但《長津湖》是多「導」聯手,而且陳凱歌、徐克、林超賢都是當今影壇超一流的著名導演,可謂三強聯手。同時,從各自的執導電經驗看,他們各取所長、相得益彰,陳凱歌擅長人物氣質與性格的塑造,徐克、林超賢在武打、動作片方面又執導過無數經典,將這樣的三個巨無霸大導演捆綁在一起,就是世界電影史上,肯怕也不多見吧!
第二,演員一流。幾乎個個都是明星,甚至可以稱得上,在軍事題材的超級巨星。像吳京,從《紅海行動》,到《戰狼I》《戰狼2》,再到《流浪地球》,到《金剛川》,可以說每一部都特別成功,既叫座,又叫好。易烊千璽是當今歌唱和影視最受青少年喜歡的「飛炫少年」,這次被安排與吳京聯手領銜主演伍氏兄弟。此外,還有段奕宏的特別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的主演,還有張涵予、黃軒、歐豪的友情出演,可以這么說,除了群眾演員,所有的演員都是大家認可的一線當紅大牌明星,由此可見演員班底的專業與層次。
第三,投入巨資。為全景式再現這場戰役的全過程,主創團隊經過了5年多的劇本打磨,兩年多的細致籌備。影片製作過程有四五十家全球特效公司參與,製作成本將打破華語電影最高紀錄,光劇組工作人員的核酸檢測成本就花費了幾百萬元。整個拍攝幾乎沒有什麼內景,全是外景,拍攝時最冷的時候零下20多度。演職人員最多時僅拍攝團隊就有7000多人,群眾演員累計超過7萬人次。
第四,視聽震撼。整個影片雖然近三個小時,但絲毫不覺得冗長。從伍千里的視角講故事,人物刻畫和塑造細致入微,與觀眾距離近,接地氣,容易產生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從五千里的個人所思所想,到他帶領七連執行一個又一個戰斗任務,最後帶領觀眾走進長津湖的大戰場,整個戰爭故事的展開自然順暢、一氣呵成。同時,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戰場場面的再現,這是影片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看點,讓人身臨其境、深受震撼,熱血沸騰、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濃墨重彩之處。當然,在艱苦嚴酷戰斗生活中,七連戰士們也沒忘記給大家帶來逗人的陣陣笑聲,我以為,雷公等戰士們口中的「檢蛋書」「滾蛋」「生蛋快樂」或許很快會成為大家 搞笑 的「流行語」、「口頭禪」。
#電影長津湖##長津湖#
⑹ 《長津湖》可以稱為最好看的華語戰爭片嗎值得一看嗎
1950年,中國志願軍部隊與美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交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1個多師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而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極端天氣中,很多先烈是以端著槍的姿勢被凍僵,體現了志願軍戰士服從命令視死如歸、凍成冰雕也不退縮的革命精神。《長津湖》堪稱新世紀以來中國最好的戰爭片。這不是我在電影院看電影後激動的話語,而是基於一定的觀影積累和對電影本身的認真體驗。為什麼《長津湖》能讓觀眾有如此高的期待和評價?
3、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事件為背景,故事安排和人物設置有很強的現實基礎。影片中使用的各種武器、服裝、用具等細節也參考了大量的歷史事實,這不僅呈現出真實的質感,也使影片充滿了緊張、驚險和殘酷的戰爭氣氛。此外,整部電影在規模和場景上所創造的宏偉氣勢,足以給觀眾帶來相當震撼和真實的觀看體驗。在故事層面,長津湖以史實為基礎,通過扎實的故事編排技巧,呈現出情節漸變、節奏激昂的敘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