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被人們稱為'電影鬼才'的是誰
1 德國的 萊納維爾納法斯賓德是德國最著名的電影導演之一,被譽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當代西歐最有吸引力、最有才華、最具獨特風格和獨創性的青年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年僅20歲的法斯賓德開始進入戲劇和電影領域,24歲開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到七十年代,他已經享譽國際影壇。他瘋狂的工作方式令人驚嘆,13年的時間里,他一共拍攝了43部影片,其中不乏像《愛比死更冷》《恐懼吞噬靈魂》和《莉莉瑪蓮》這樣的名片;他著名的「女性三部曲」更為他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殊榮。 2 美國的 昆汀·塔倫蒂諾1963年3月27日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挪克斯維爾。昆汀出世時,他的父母都非常年輕,16歲的母親康妮還在護士學校上學,20歲的父親托尼則是學習法律的大學生。昆汀的父母都是電影愛好者,父親還曾經一度有志成為專業的演員,就連昆汀這個名字也來源於影星伯特·雷諾在《槍之煙火》所扮演的角色。昆汀兩歲那年,他們全家搬到洛杉磯定居。於是,昆汀就在這座電影氣息濃厚的城市長大。而且在昆汀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經常帶他去看電影。在這樣的環境下,從童年時起昆汀就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電影。 3 中國 導演彭氏兄弟如今可以算得上是泰國影壇上最具潛力的兄弟組合,但他們卻是土生的香港人。兩人先是在廣告界打出名堂,接著在1999年聯合執導電影《無聲火》,成為泰國最賣座電影,隨後的《見鬼》更是橫掃亞洲影壇,女主角李心潔還當選台灣金馬獎、香港金紫荊獎、香港金像獎的「三料影後」。 這些人都被人成為過「電影鬼才」,不過我認為真正的電影鬼才只有一個,他就是蒂姆伯頓~ 蒂姆·伯頓出生於1958年8月25日,從小由於受到良好的「照顧」而擁有封閉和孤獨的童年生活。於是,小伯頓一直沉迷於個人世界,喜歡用繪畫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後來,他在在加州藝術學院學習藝術,在得到迪斯尼公司贊助給年輕動畫人的一筆獎學金後,他從此開始正式學習和從事動畫工作。他最初為迪斯尼公司的《狐狸與獵犬》之類的主流電視動畫片工作,但這些並不能發揮他特異的個人靈感的優勢,於是迪斯尼給他一定的自由,讓他從事自己的項目。 八十年代早期,伯頓先後搞出兩部短片,《文森特》和《弗蘭肯維尼》,一部是對恐怖片演員文森特的致敬,一部是《弗蘭肯斯坦》的兒童改編本。從題材上就可以看出伯頓動畫實驗短片的傾向,但這些早期作品太過顯露伯頓的個人趣味和品質,最初被認定不適合兒童觀看,並被永遠禁放。但保羅·魯本斯(又名:Pee Wee Herman)慧眼獨具,看出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具有良好的潛質,就請他製作了一部成本稍高的《大冒險》。這不僅是一部精彩的影片,而且在票房上也獲得很大的成功。於是,伯頓開始成為好萊塢引人注目的新派導演。緊接著,他執導了一部超自然喜劇片《甲蟲汁》,這部怪異而前衛的影片再次使得觀眾和影評家對這位年輕的導演另眼相看,也使他在動漫畫一類影片製作者行列中脫穎而出。 1989年,而立之年的蒂姆伯頓獲得一個開拓事業的大好機會,得以執導大製作影片《蝙蝠俠》。這是一部根據同名暢銷漫畫改編的超現實風格的娛樂片,漫畫風格和超現實的影片世界為伯頓提供了馳騁想像力的最好空間。但好萊塢多年不變的原則是,預算越大,影片受到的牽制越多。這部影片中伯頓的個人風格並不能得到很好的突出,但無論如何這仍然是一部打上伯頓標簽的詭異陰暗的電影,在一向明朗的好萊塢賣座片中具有一種非同一般的風格和影調。這部影片在票房上也獲得極大的成功。 1990年,借著上部影片的成功的東風,伯頓又拍攝了詭異與浪漫相融合的影片《剪刀手愛德華》。影片講述的是長著剪刀手、披著凌亂的長發的「科學怪男孩」與有愛心的普通小姑娘的一段浪漫感人的童話故事。這是他最好看、最著名、也最明朗的早期作品,雖然主角愛德華造型怪異甚至有點可怕,但影片散發出的歡快與浪漫也是突出的。在這部影片的拍攝中,他也和影片男主演約翰尼·戴普建立和發展了一種富於成效的工作關系。 1992年,他又完成了「蝙蝠俠」第二集《蝙蝠俠歸來》。由於第一集的成功,伯頓有了更多的自由處理自己的影片。於是,這部影片的調子比第一集更加陰暗低沉,以至招來華納公司的不滿,但好在影片賣座還算不錯。 1993年,一部與眾不同的的動畫長片《怪誕城之夜》問世。這又是伯頓延續自己動畫事業的成功「戰役」。雖然他只是作為故事和製片出現在演職員表裡,但影片被冠名為「蒂姆·伯頓的怪誕城之夜」,顯然是打上伯頓烙印,甚至是把伯頓風格貫徹到底的一部影片。 1994年,蒂姆·伯頓帶著緬懷與敬意,完成了以一個好萊塢傳奇默片導演生平為題材的傳記影片《艾德·伍德》。這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恐怖默片導演,他的生活和行為在現實生活中聲名狼籍,但在影片中伯頓強調的是他獨特的個人想法和對電影的執著追求。從影片結尾處一段艾德·伍德生活紀錄片的播放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得到了伯頓的同情與理解,甚至某種程度的贊賞。富於煽動力的影片也使觀眾對伍德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影片在美國的票房和評論並不好,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很具個人色彩和感情的影片,並入圍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1995年,伯頓監制了影片「蝙蝠俠」系列的第三集《永遠的蝙蝠俠》,伯頓和華納公司的不愉快使他沒有繼續完成自己的系列。蒂姆伯頓在1996年執導了一部外星題材的科幻片《火星人攻擊地球》,這部超現實的影片使他可以再次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怪異的外星形象、近乎鬧劇的情節構思令這部影片與同類題材的其他影片顯現出不同的質感。 在沉寂了幾年之後,1999年,伯頓執導了一部古裝影片《無頭騎士》,這又是一部充滿陰暗想像力的超現實影片。片中伯頓彷彿故意在和觀眾開著實在有傷大雅的玩笑,人頭像瓜果一樣被砍下,婦女、小孩無一倖免。而伯頓也不去玩弄緊張恐怖,只是悠閑自得地向觀眾的忍受能力挑逗著。除了主人公以外,所有人的被殺似乎都是無所謂的,理所當然的,既不用你緊張也不用你興奮。這就是伯頓式的「黑色」玩笑。而在這部發生在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的影片結尾,伯頓一掃影片中的惡作劇式的玩笑,而是充滿溫情和希望的向正在二十一世紀門檻上的觀眾致意。 我喜歡蒂姆伯頓,如果你看過他的電影,我相信你也會喜歡他的。
麻煩採納,謝謝!
Ⅱ 什麼被稱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
導演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是導演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他被稱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他是一位天才的導演,是德國新電影四傑之一,對於新德國電影運動有著重要的影響。
Ⅲ 莉莉·瑪蓮的簡介是什麼
1981年出品
《莉莉·瑪蓮》確實堪稱是德國乃至世界電影中的經典之作,而法斯賓德也確實是一位有著非凡創造力的導演。
——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
導演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1945-1982
德國
主演
漢娜·西古拉
Hanna Schygulla
吉安卡羅·吉安尼尼
Giancarlo Giannini
類型愛情
顏色彩色
有人說,在法斯賓德這幾個字的前面,適用於任何形容詞,可另一方面又不適用於任何形容詞。盡管生前的他向來就坦誠相見,幾乎沒什麼秘密可言,但不僅在當時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地理解他,即便是在他撒手人寰的多年後,如今的人們還是不明白到底應該稱呼他為天使還是魔鬼。於是,喜歡他的人稱他為天使,而厭惡他的人卻認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魔鬼。
其實無論是天使也好,魔鬼也罷,在一切都沒有定論而且看來似乎以後也不會有一個定論的今天,我們至少還能看到他留給這個世界的那些最好的作品,也因此至少可以了解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法斯賓德這個人,至少是一個真正的天才,一位獨一無二的電影大師。
對於這一評價,他確實當之無愧。這位被譽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新德國電影最有成果的天才」、「德國電影的神童」、「德國的巴爾扎克」、「與戈達爾、帕索里尼比肩的電影巨人」的電影導演,雖然37歲就早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卻在這短短的生命歷程中拍攝了43部影視作品,不僅佳作不斷,也屢屢在國際性的大型影展中獲得獎項,其創作力早已高高地凌駕於同輩人之上。他那種集導演、編劇、製片、演員、攝影、剪輯、作曲於一身的既全面又突出的素質與能力,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的電影史上,也都堪稱是極為罕見的一個奇跡。
作為法斯賓德的經典代表作之一的《莉莉·瑪蓮》,則在講述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的同時,又一次讓世人記起了那位終生在天使與魔鬼之間掙扎游移的大師,並由此深深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