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持沉默》觀後感影評16篇
《保持沉默》講述的是歌手在密閉化妝間遇刺,當場只有一人在場,而端木蘭律師要怎麼樣為他做無罪辯護呢?面對檢控官的針鋒相對,在一次次的激烈爭辯之後,犯罪嫌疑人被曝出是被害人的遺棄私生子,這下案件一下子變了性質,究竟真相會是如何的呢?希望以下的觀後感對您有所幫助!
《保持沉默》觀後感一
1、萬文芳真是一個可怕的人,還好她最後死了。
萬文芳最讓人心寒的地方在於,為了那點未知的走紅成名的幾率,狠心拋棄了自己養了五年的兒子萬思成,間接造成他的死亡。
歌手走紅這碼事,不是說經紀公司捧誰,誰就一定能出名,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影響因素太多。然而萬文芳就為了這點未知的幾率,將自己五歲的孩子拋棄在孤兒院門口,間接造成他日後的死亡。
更滑稽的是她的經紀人田景程,依然一廂情願一往情深地單戀著萬文芳這個可怕的女人,emmm今日她可以為了前途拋棄親生骨肉,明日也可以為其他原因拋棄你。
2、最可憐的就是萬思成了。五歲被母親拋棄,進了孤兒院後還不相信母親丟下自己,以為母親會找到自己,每晚攥著母親留給自己的天使項鏈入睡,項鏈卻被好友偷走了,最後他死於孤兒院的大火,死前再也沒見到母親。而他的母親,對於他的下落,也只是流幾滴愧疚的淚水,然後繼續做自己的大歌星。
3、按照導演微博的解釋,張小傑(也就是吉米·托馬斯)無論是殺害虐待性侵自己的養父母,還是刺殺拋棄兒子的萬文芳,都是他另一個人格所做。所以他在端木蘭目前潰不成軍,說「原來我聽到的那個聲音是我自己」。
萬思成感受過五年的母愛,而張小傑一天母愛都沒感受到,他羨慕萬思成有這么一個漂亮的媽媽,於是偷走了萬思成的項鏈,再加上在美國不幸遭到虐待,於是他產生了另一個人格——萬思成。
他激動之下刺殺了萬文芳,更像是是代千千萬萬個像萬思成一樣被拋棄的孩子問出「你為什麼要拋棄我」。
4、最不能理解的端木蘭律師的舉動,作為一個業內知名律師,在掌握了證據的前提下,明知道對方是個危險人物,還跑去對方家裡見面???最後要不是主角光環,估計就沒命了。
誠然從劇情角度,安排律師與嫌疑人當面質詢,利用心理戰層層抽絲剝繭揭開案件真相,劇情上要比直接把證據遞交給機關更好看。但是好歹是個有經驗的律師,這樣做太莽撞了吧?
《保持沉默》觀後感二
上周,由周迅、吳鎮宇、祖峰一眾老戲骨聯袂主演的電影《保持沉默》上映了。一上映,在豆瓣上開分6.2,截止發文時,亦跌至5.8。可以說是創下三位老戲骨的電影評分新低。
然而在低分之下,我們仍然前往影院看戲,原因是影片通過法庭激烈的爭辯,將案件涉及的」弒母「話題內在的種.種訊息、觀點訴諸紙上。無論因為何種原因最終呈現如何,法庭類型一向在國內電影市場的少見,加之敏感話題的討論,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部影片核心討論的積極意義。(又及了解到本片是在2016年過審,但直至三年後才上映,這沉默的三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而在同期製作的電影中比較,這部片子實際上是可以得到7分以上的。)
今天在我的推薦下我去看了《保持沉默》,客觀的說,我以為,本片最大的看點是周迅和吳鎮宇的演技,尤其是對手戲部分看上去還蠻過癮的。
其實,導演試圖和觀眾探討一個關於家庭倫理的弒母話題,很可惜,也許是因為審核原因還是本身功力不足,導致看完讓人覺得有些失望。不過,我覺得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以及極端的弒母行為,實在值得我們搬到檯面上來探討。
1. 孩子,我就這樣遺棄了你
影片開頭就是一幕遺棄孩子的戲。
萬文芳因為要發展歌唱事業,不得已要放棄自己的孩子。她把孩子帶到孤兒院門口,騙他說:我們玩一個游戲,你閉眼從一數到一百,我就會再次出現!小孩子相信了,真的默默的數到了一百,睜開眼睛時,只看到了孤兒院的大媽。
面對這樣一個母親,可能很多人會跳出來指責她自私,縱使她表現的多麼不願意。就像老田說,如果大家知道她有一個私生子,她能被口水淹死。
▲影片中的案發現場
以前的我也是這樣子認為的:既然你生了它,就該為它負責不是嗎?不然別生啊,早幹嘛去了?現在,看多了那些主人公們背後的故事,我反而覺得,我們會不會,苛刻了些?
我們之所以輕易去指責一個人,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們沒有,也不必去面臨和TA一樣的選擇。開口指責一個人很容易,幾乎沒有成本,同時它還讓我們占據了道德上的制高點,痛痛快快又合情合理的抒發著我們的不滿情緒。但,指責之後呢?
當然,我無意為遺棄孩子的父母們洗白,遺棄就是遺棄,無論理由多麼充分。但我只是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多想那麼一點點,多看那麼一點點,找找問題的原因在哪裡?以及如何盡可能去規避類似問題的發生?
指責和謾罵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
2. 如果,那是我媽媽該多好
劇中殺害萬文芳的兇手,有著極其不幸的童年:他從小就被父母拋棄,被祖父母稱呼為「孽種」,被美國夫婦收養之後,又被虐待,這導致他患有嚴重的精神障礙。在他千方百計回國後,試圖認萬文芳為母親時,親子鑒定結果暴露了真相,他惱怒之下用刀刺倒了萬文芳...
▲周迅在片中飾演律師
我驚訝的發現,原來全天下缺愛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他們想要的就是被人愛,被人看見。如果自己得不到,身邊又有看上去很愛孩子的父母,那就會轉而去羨慕別人,甚至心裡默默的想:如果那個人是我的母親,我一定也會被人那樣子愛吧。
不瞞各位,我曾經就和這個孩子的想法一模一樣,看到那些其樂融融的家庭,我真的打心眼裡羨慕,我有多希望,自己就是他們啊。甚至偷偷在心裡怨恨的想:老天爺怎麼會這么不公平?
▲法庭上的對手戲精彩紛呈
多少年後,我才真的懂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件事:那個看上去對孩子脾氣好好的父親可能轉眼就會朝著母親摔盆摔碗,而那個看似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母親可能是在用軟緊緊纏繞著她 的孩子...
父母沒有按照期待的那樣愛我們,讓我們失望不已。但,你有沒有想過,也許他們給你的已經是他們拼盡了全力的結果?
這個世上再也沒有比出生更不公平的事了,我們沒有選擇,沒有第二次機會。但這個世上也再沒有比出生更公平的事了,因為我們每個人得到的都是看看這個世界的機會。
3. 但願,每個孩子都有人愛
兇手最後自殺前,問:我的媽媽是愛我的,對吧?在得到了別人的肯定回答後,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用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悲劇性的短短一生。從被父母遺棄開始,到被自己遺棄結束。
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因為命運扭轉,糾纏到了一起:一邊是極度渴望母愛的孩子,一邊是因遺棄自己的孩子而一直心懷內疚的母親。可命運之輪毫不留情的極速轉向了悲劇,兩個生命就此隕落,帶著彼此這一生都沒有完成的遺憾。
▲三人對手戲張力十足
觀影時我就在想,如果沒有人道破親子鑒定的真相,或許,這個故事會有一個母子甜蜜生活的happy ending也說不定。雖然真相是這兩個人壓根就是沒有血緣關系的陌生人,但真相,真的那麼重要嗎?
我不知道,我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突然想起了《何以為家》里的瑞恩,他說: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突然想起我身邊一對恩愛美滿的丁克夫妻,我問他們為什麼不要孩子,女方說:因為我覺得我沒有足夠的信心帶好一個孩子!
生個孩子確實很容易,但想要帶好一個孩子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無論何時,都請記得,那個孩子是和你我一樣的生命,如果你愛TA,就請做好充分的准備再迎接TA來到這個世上,在此之前,請先學會愛你自己,學會為你自己負責!
願每個孩子都有人愛,如果沒有,就請自愛!
《保持沉默》觀後感三
按理說,周迅+吳鎮宇陣容的電影,應當是有票房吸引力的。前不久看《哪吒》正片前的貼片廣告,周迅一出現,還沒有台詞,我爸就跟我約定要看這部《保持沉默》。可是首映日過後,這部電影的排片就「血崩」了,令我很是疑惑。
看罷電影,我覺得《保持沉默》其實是一部在製作上有質量也有心思的電影,但苦於主創能力上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無論在情節、立意,還是在人物、演技上,都存在明顯的硬傷,再加之市場上的對手過強、自身宣發不到位,內外因綜合導致了該影片「沉默」的結局。
情節設定上,該片可謂是虎頭蛇尾的典範。前半程很是精彩,圍繞女明星萬文芳遇刺事件以及兇手的身份和犯罪動機,設下了圍繞主線的諸多懸念。審判時的激辯、真相上的探尋、人物關系的建構,都是順暢和豐滿的。
但是在片過三分之二後,懸疑的劇情轉換成溫暖的愛情,各大人物的智商、情商開始掉線,還生硬地設置了正反派的沖突使故事走向完結。而兇手為什麼刺殺萬文芳這一核心問題,直至結尾也沒有得到很合理的解釋,大體歸咎於精神上出了問題,最後一激動還跳樓自盡了。
前面懸念架構得再好,後面草草收場,令緊張的節奏突然泄了氣,甚至有些狗血,這實在可惜。
人物設定上,主創似乎不懂賣點何在,完全浪費了手中的題材。
賣點一,是周迅一人分飾兩角。雖然金庸先生早在1977年就說過「由於兩個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種.種誤會,這種古老的傳奇故事,決不能成為小說的堅實結構」,還舉了莎士比亞的例子證明這種題材創作難度大、不易出精品,但本片既然設定了兩個外貌神似的人物,選擇了挑戰這種題材,就應當利用好這兩人的關系。影視不同於小說,因為同一演員在影視中的不同表現,既體現自身的演技,也滿足觀眾的期待。但是,本片完完全全沒有珍惜這個賣點,周迅飾演的明星萬文芳自開頭被刺,就始終昏迷、躺在醫院,然後在片尾死亡,除了穿插一些回想並沒給劇情帶來推動作用,換個人演出也完全不影響劇情發展,而她飾演的律師端木蘭是絕對的主人公,除了說是萬文芳的歌迷以外並未發生直接的關聯。因此,電影對這兩個外貌相似人物的應用是不相關而且失衡的。
賣點二,這是律政題材的電影,片名也是出自庭審上被告的沉默權。但是庭審部分佔全片的比重非常有限且不是重點,它成了推進男女主人公感情增進的輔助線索,也註定使故事結局在庭審結束後落入愛情片的俗套。
賣點三,男女主人公(演員也是)一個大陸,一個香港,兩者在地域上的差異有許多值得言說的地方,可以激起戲劇沖突,比如可以討論兩地法制制度與法治思想的差異,大陸律師在香港庭審中遭遇的阻礙與挫折,香港法律的陪審團制度存在的特異性與問題等等,但是本片只用在「兩地氣候差異大,北京天氣寒冷影響了香港律師早年北上追尋愛情」這個淺顯的情感橋段中,令人惋惜。
這部電影到底想要說明什麼?電影立意的表達也是模糊不清的。與片名最相關的,行使沉默權這種「程序正義」與真相昭彰的「結果正義」,兩者孰優孰劣?電影似乎並未加以討論。對於真相或是愛情的追求應當鍥而不舍?好像主要劇情講的就是這個,但在片尾曲的時候,又放了一堆短視頻來「點題」,點的卻是「陪伴的重要性」,與電影也不能說完全無關,但給觀眾生硬的感覺。
這情節、人物、立意三個大問題,都可以歸結為編劇的功力不足,他有零星的靈感,卻難以組織成結構完整的故事;他有創作之初的命題,卻在創作過程中離題,當他們在故事結束時有了驚覺,卻粗糙簡單地在片尾用「花絮」去點題,又顯得畫蛇添足。
除了編劇的問題,演員的台詞功底也暴露出不足。這當然不是說周迅,她分飾兩角可謂信手拈來,就連粵語都講得那麼自然,其靈氣並沒有隨著年歲增長而泯沒,不愧是居於電影氣質與演技巔峰的「周公子」。
吳鎮宇和祖峰兩位老戲骨也交出了滿意答卷,前者亦庄亦諧的表演將情緒表演得內斂而自然,後者雖然造型上從青年老狼發展為老年高天鶴讓人有些出戲,不過演技上不存在問題。
但除了這三人,其餘青年配角基本上是零演技,念白過於背誦,缺乏感情,有日語中「棒讀」一詞的意味,這種演技的鮮明反差也撕裂了影片的一體性。
至於票房低的外因,不得不說《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上映已超一個月仍在以每日數千萬的票房增長,令《流浪地球》影史第二的寶座岌岌可危。而與《保持沉默》同時上映的《速度與激情》,作為系列爆米花大片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觀眾與口碑,劇情的薄弱可以靠視聽沖擊力來抵消,將會是近期的票房冠軍。
在宣發上,這部電影似乎放棄了相關的努力,除了影院的貼片廣告,網路上全然不見對於它的宣傳、關注與討論熱度。在上面兩強的夾擊下,加上自身質量的不足,《保持沉默》在市場上的「沉默」便是註定的了。
雖然批評了這么多,但是看到該片至今不足2000萬的票房,還是不免為其惋惜的。雖然編劇與演技上誠意有餘、能力不足,但從製作上可以看出這絕不是個「騙錢之作」。
體驗了電影大部分時間的緊張,忽略掉最後高潮戲俗套的橋段,讓尾聲結束在北京的雪夜中,結束在周迅溫暖而撫慰人心的歌聲里,這,其實也是比較不錯的體驗。
《保持沉默》觀後感四
看豆瓣影評5.8,但為了周迅、再加上時間湊巧,跑來看這場電影。第一次寫影評,認真一點。一、劇情較老套,無驚喜,最後的反轉有一些驚到,但反轉得比較生硬;二、邏輯不清,或是未交代清楚緣由。個人認為寧願多加幾十分鍾來交代,比糊弄要好。有幾個疑問:1、為什麼張小傑要殺害父母,因為父親破產後虐待過他,但是作為觀眾,感受到的卻不是那麼深刻;2、孤兒院的孩子為什麼欺負張小傑,他們叫他孽種,但是孤兒院里的孩子都是被遺棄的,同理心來看並不存在誰是孽種誰不是的說法,沒有其他原因導致張小傑被欺負嗎?3、燒毀孤兒院的火是因為線路老化導致,為什麼在張小傑回憶他與萬思成一起才床上打鬧的時候,火爐里的火太搶戲,作為觀眾的我以為那把火是火爐引起的,本電影刻畫得有點主次不分。4、張小傑小時候看著孤兒院被燒,電影並沒有花時間刻畫他有多難過,決定替代他成為萬思成?還是說在拿思成項鏈的時候決定替代他?三、感情不強烈。端木跟正為和好的促因是吉米用刀架在端木脖子上,吉米知道端木懷孕,想到自己,所以自我了斷,這一個橋段刻畫不夠細膩,沒有讓人記得緊張、惋惜、難受,很草率,所以讓人感受不到端木與正為之間的深愛,以至於後來的復合就像僅僅是因為老公有小三就跟舊情人復合。四、選角色,演員演技都還不錯,尤其是周迅,依然沒有讓我失望。唯一的問題是,既然劇本不是太好,也請了周迅和吳鎮宇、祖峰來做門面,為什麼吉米這個角色給不知名的演員來演,雖然他演技也過關,個人認為給演技進步大的流量演,對票房更有利。綜合以上,本劇我給5分,還是沖著周迅去的,不能再多了。以上為個人拙見。
《保持沉默》觀後感五
——「我姥姥說像我們這樣的小野種,就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害人害己」 ——「我媽可不是這樣說的,她說我是她的天使」
短短兩句話,就可以看出幼年萬思成和張小傑之間強烈的反差對比,幼年萬思成一直生活在媽媽的愛與關懷里,即便被遺棄,性格開朗活潑的他,也一直堅信媽媽會回來找他,而張小傑的媽媽生下他後便外出打工,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的他,聽到最多的就是「小野種」三個字,加上小夥伴們的毆打欺凌,讓他越發的自卑敏感。
「我天天都能看見她,卻從來無法靠近她」,長期缺愛的環境下,讓張小傑對萬新成口中溫柔漂亮的媽媽,產生了強烈嚮往,而後養父母對他的虐待囚禁,讓他的心理逐漸扭曲,把自己當做了萬思成,萬文芳則成了他陰暗的生活里,唯一一束溫暖的光,正因如此,張小傑在認親失敗後,才會情緒失控,在幻覺中殺掉了萬文芳,最終導致「弒母」大案的悲劇發生。
「我天天都能看見她,卻從來無法靠近她」,長期缺愛的環境下,讓張小傑對萬新成口中溫柔漂亮的媽媽,產生了強烈嚮往,而後養父母對他的虐待囚禁,讓他的心理逐漸扭曲,把自己當做了萬思成,萬文芳則成了他陰暗的生活里,唯一一束溫暖的光,正因如此,張小傑在認親失敗後,才會情緒失控,在幻覺中殺掉了萬文芳,最終導致「弒母」大案的悲劇發生。
周迅在片中分飾兩角,精湛的演技讓兩個角色都有血有肉,毫不違和。尤其是戲份不多,但情感爆發集中的萬文芳,在未來和孩子之間抉擇時的糾結,在遺棄孩子時的痛苦不舍,在被遺棄孩子找上門時的愧疚慌亂,在看到親子鑒定報告時的崩潰無措,這些自然靈動的表現,都讓這個關鍵角色變得飽滿生動,讓人印象深刻。
故事最後端木蘭的一句話,「我想讓我的孩子看看這個世界」,也讓張小傑有所釋懷。「我媽媽她是愛我的,對嗎?」正如導演所說,每一個有勇氣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媽媽,對孩子都有著一份愛,只是基於各種原因,無法去表達或是陪伴。希望世界可以善待每一個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孩子吧,也希望這些孩子不再執著於曾經的傷痛,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愛與被愛。
《保持沉默》觀後感六
觀影完《保持沉默》,我想到了不久前的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其中有一幕場景我仍記憶猶新:出現在法庭上的贊恩,說出了叩擊靈魂的陳述「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保持沉默》中也相似的控訴「你既然這么討厭我,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本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系,到底是什麼讓孩子對父母有這么深的怨恨?
《保持沉默》由周可自編自導,周迅、吳鎮宇、祖峰領銜主演。它以密室兇殺案為開端,著名歌星萬文芳在密閉化妝間遇害,當時在場的只有吉米托馬斯一人。吉米的辯護律師端木蘭准備為他做無罪辯護,因而在法庭上與該案的檢控官吳正為展開了激烈的爭辯。真相一層層地被揭開,密室兇殺案演變成了「弒母」案件。隨著本案關鍵證人萬文芳製作人的介入,真相愈加撲朔迷離。
電影里周迅一飾兩角,不僅是風姿綽約的歌星萬文芳,而且是理性冷靜的律師端木蘭。反差如此大的兩個角色,周迅卻是駕馭地游電影里周迅一飾兩角,不僅是風姿綽約的歌星萬文芳,而且是理性冷靜的律師端木蘭。反差如此大的兩個角色,周迅卻是駕馭地游刃有餘,盡顯專業演員的氣魄和自信。其中和吳鎮宇的對手戲中粵語普通話的自由切換展現了周迅扎實的台詞功底和演員的用心態度,這部電影應該是周迅演員生涯里台詞最多的作品了。另外她還獻唱了主題曲《一生守候》,磁性又溫柔的歌聲直抓人心。
《保持沉默》作為一部較為規整的懸疑片,雖然它燒腦反轉的懸疑劇情稱不上特別精彩,但它想表達的意義卻是「俘獲」了觀眾的心。電影里提到了許多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涉及棄嬰、弒母、家暴、虐童、性侵還有原生家庭的影響等,《保持沉默》的電影名字彷彿在告訴我們「要聽到那個‘沉默之下’的聲音」。
周迅在談及接拍這部電影的原因時說:「想要讓大家一起去討論下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很重要、很值得討論的一件事情」。周迅作為出道多年的演員,演戲不僅是她的工作,更是她想讓更多的人關注社會問題一種方式。對於演員來說,這種社會責任感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看過電影之後,的確帶給我們很多思考,現實生活中有無數人都苟活在陰影之下,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看過電影之後,的確帶給我們很多思考,現實生活中有無數人都苟活在陰影之下,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黑暗,更多的是缺乏父母的愛,所以才有了很多像吉米托馬斯、贊恩這樣的悲劇性人物。為了不讓更多的悲劇重蹈覆轍,電影社會探索的意義隨之顯現,並遠遠超過了電影本身。正如導演周可說:「作為一個母親,我非常想從孩子和母親的角度來了解弒母者的犯罪心理和內心活動,找出悲劇的根源,探尋和解的方法。」
我想,也許只有當千千萬萬的人正視這些社會問題,而且能夠予以重視時,真正的改變才會開始發生,悲劇可能也不會重蹈覆轍。
⑵ 保持沉默電影劇情介紹
《保持沉默》講述的是周迅飾演的一個律師端木蘭,因為一起弒母的官司和檢控官吳正為在庭審上相遇,端木蘭作為辯護律師,官吳正作為檢方,雙方都針對案件各自展開調查。
影片先是以一個密室弒母的案件,引出了被害者萬文芳(周迅飾)與自己私生子的故事,然後又讓之前是戀人身份的控方與辯方律師吳正為(吳鎮宇飾)、端木蘭(周迅飾),在這場官司中再次相遇,他們的愛情故事也被穿插其中。
隨著兩位在法庭上不斷的舉證與辯論,觀眾們走近了一個又一個計謀當中,也慢慢走近了最後的真相。
法庭上辯護的戲份,可以說是影片的第一個亮點。吳鎮宇與周迅的智力大戰,其實就是編劇自己的「左右互搏術」——身為導演兼編劇的周可,每一次的拆扣與解扣都可以自圓其說,密室殺人案件的設定在保持懸念的基礎上,也做到了合情合理。
在剪輯上,這個段落也沒有拖泥帶水,周可導演用幾場干凈利落的辯控大戰將影片過渡到了下一個階段,和《全民目擊》一樣,這場案件也隱藏著背後的故事,藏有重要的反轉。
吳鎮宇與周迅再一次追尋真相的動機也合情合理,並且在之前的部分做了鋪墊,使得影片的翻轉也並不生硬。影片最後並沒有說被遺棄的兒童與飽受掙扎的母親誰活得更痛苦一些,因為所有的救贖都是為時已晚的愛。
⑶ 保持沉默電影結局 電影保持沉默最後劇情
電影《保持沉默》結局是吉米綁架了端木蘭,想和端木蘭一起去死。但是吉米在得知端木蘭懷孕之後,就將端木蘭放了,最後自己跳下去死了。端木蘭也和昔日戀人吳正為走到了一起。
保持沉默電影結局
由周可自編自導,周迅、吳鎮宇、祖峰領銜主演的懸疑犯罪電影《保持沉默》的大結局是端木蘭來到吉米家與吉米對峙,因為端木蘭已經開始懷疑吉米,吉米將當初和萬思成一起在孤兒院生活的事情告訴了端木蘭。端木蘭直言是吉米殺了養父母,還殺了萬文芳。但是因為吳正為的到來,惱羞成怒的吉米拉著端木蘭來到了陽台,想要殺死端木蘭。
但是端木蘭突然大喊「不要傷害我的孩子」,愣著的吉米放開了端木蘭,並且陷入了回憶。隨後吉米絕望得從樓上跳了下去,當場死亡。最後,吳正為和端木蘭來到了田景程所開的天使酒吧,田景程還將萬文芳的專輯送給了吳正為和端木蘭,當做他們的新婚禮物。而後,田景程陷入了在天使酒吧初遇萬文芳時候的景象,田景程坦言很後悔沒有像吳正為和端木蘭這樣堅持。
⑷ 周迅吳鎮宇等了三年的片子《保持沉默》怎麼樣
沉默許久的周迅終於不再保持沉默了,今年還是零作品數量的她,終於有一部作品將在近期和大家見面啦!說到這,想必不少人也都已經知道我說的是哪部電影了吧?早在6月5日,這部由周迅、吳鎮宇和祖峰領銜主演的律政片《保持沉默》就已經正式官宣定檔,將於今年的8月23日全國上映。
《保持沉默》是國內首部從女性視角展開的懸疑犯罪片,也是周迅首次聯手吳鎮宇和祖峰的一部電影,三人在影片中出色的電影演技,以及撲朔迷離的劇情,就讓我們一同等待影片的上映吧!
⑸ 你如何看待電影《保持沉默》的結局
我看到了片尾的十分鍾,認真思考了一下有下面我說的很多感觸,也有對於影片整體和結尾這里結合在一起的一些看法。
謎底暴露的太早,結尾又略顯冗長,唯一可看的可能就只有端木蘭與吳正為在法庭上的唇槍舌戰了吧!這個女律師真厲害,檢控方提出的任何證據,她都能找到邏輯漏洞,並舉出反例予以駁斥,所有的人證、物證都存在其他可能性。絕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得到您的點贊!
⑹ 保持沉默電影百度雲資源哪裡可以看
保持沉默電影沉默是自我保護、也是製造遺憾;寒冷是氣候作祟、也是慾望使然。北京冷,冷在年輕的膽怯猶豫、長久的孤獨寂寞。人類的執念進一寸穿腸、是致幻的毒葯,退一步原諒,是天使的號角。愛得太安靜,無法再坐擁一抹夕陽;抱得太用力,難以再復刻一段曾經。將感情視若珍寶,卻吝嗇開口挽留。
這是何等的寂寞啊!但是正是這種對於沉默和虛無的承受,使得這位叛教者在最深的沉默中聽見了上帝的聲音:上帝正是通過他的沉默和缺席向一個人展示了他永恆的存在。在影片的結尾,鏡頭穿過了盛放著傳教士遺體的木桶,穿過了他枯朽的身體和緊握的手心,在那兒,在那把剃刀下面,沉默的人緊緊地握著一個簡陋的十字架,那是教友吉茂在奔赴刑場前送給他的禮物。
⑺ 如何評論電影《保持沉默》
這電影真是看了個預告片就種草了,周迅在裡面演技真好《保持沉默》講述的是歌手在密閉化妝間遇刺,當場只有一人在場,而端木蘭律師要怎麼樣為他做無罪辯護呢?面對檢控官的針鋒相對,在一次次的激烈爭辯之後,犯罪嫌疑人被曝出是被害人的遺棄私生子,這下案件一下子變了性質,究竟真相會是如何的呢?
雖然影片中段已經感覺事件本身的吸引力不太夠了,翻來覆去開始無聊,該鋪的人物情感也交待完了,到了必須「做點什麼」的時候……誰知道等來的竟然是場崩塌式大滑坡,套路和狗血集中聚合、噴薄而出、糊滿一臉。當然也能說它本質上,就是部無比擰巴的情感片。據說導演拍戲劇出身,這倒可以解釋選擇題材的原因以及台詞矯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