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被抹去的男孩》(《boyerased》)這部電影
電影《被抹去的男孩》改編自傑拉德·康利的同名回憶錄,講述了一個19歲的同性戀男孩傑瑞德在阿肯色州的一個保守小鎮上的生活遭遇。影片通過插敘結構,將傑瑞德的回憶和現實場景巧妙地拼接在一起,展現了一個關於同性戀男孩在社會壓力下的掙扎與覺醒的故事。
電影以傑瑞德被迫向父母出櫃並接受矯正治療為開端。在矯正營中,傑瑞德遇到了三個典型的男孩:男神澤維爾·多蘭飾演的喬恩、出櫃歌手「戳爺」特洛耶·希文飾演的加瑞,以及代表大多數同性戀男孩的微胖靦腆的男孩。影片中,傑瑞德的憤怒與反抗逐漸顯現,而對信仰上帝的人來說,隨意編造一些東西,不也是一種罪行嗎?
《被抹去的男孩》採用的插敘結構,使得故事更具有深度和層次。影片中的導師維克托,是一個深櫃的同性戀,他口口聲聲說要改造別人,卻無法理解自己的內心,這種反差讓影片的主題更加鮮明。傑瑞德的覺醒過程,從盲目聽從到奮起反抗,再到最後的放飛自我,通過一系列細節暗示,展現了主人公自我覺醒的全過程。
電影中的許多細節都寓意深遠。比如,傑瑞德將手伸出車窗揮手的動作,出現過四次,每一次都代表了他性取向的變化。母親的制止與反問,象徵著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不理解與恐懼。影片中,還有許多理解和支持同性戀的角色,如與傑瑞德對話的醫生和母親的那番話,這些都是影片中的亮點。
《被抹去的男孩》雖有結構上的瑕疵,但其深刻的主題和對同性戀群體的關懷,使其成為一部經典之作。影片不僅幫助同志群體,也幫助他們的父母認清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愛可能是更自私的。
電影中的情節與現實世界的許多情況相呼應,如南京腦科醫生的「疏導治療」、CCMD-3標准對同性戀的分類、中國首例「同性戀矯正治療」案的宣判、英國紀錄片揭露中國部分診所使用電擊「治療」同性戀,以及浪潮工作室的文章和《戀人》抗議項目等。這些都反映了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誤解和偏見。
電影通過傑瑞德對父親的宣言「我是不會改變的,我就是我」,表達了對自我認同的堅定和對自由的追求。電影結尾處,傑瑞德開車回家,將手伸出窗外,在空中盡情揮舞,象徵著他自我覺醒的過程和對未來的希望。
《被抹去的男孩》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次對社會認知的挑戰和對個體尊嚴的呼喚。它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權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我認同,而社會應該給予理解和尊重。電影的主題和情節,讓人深思,對同性戀群體的現狀和未來產生了共鳴。
㈡ 戳爺的三個月電影在哪看
中國的影視軟體目前沒有上映,不過可以在網上看到片段
2022年有一部在美國拍的電影叫三個月,三個月主要講的是
講述戳爺扮演的凱萊布是南佛羅里達的一名高三學生,在他即將開始人生的新篇章時感染了艾滋病,與此同時,他也經歷了一場新的愛情之旅。
在這部電影中,傑瑞德·弗里德導演和特洛耶·希文,維威克·卡拉,布芮妮·邱,哈維爾·穆尼奧斯,朱迪·格雷爾,小路易斯·格賽特,艾倫·伯斯汀,艾米·蘭德克,卡洛斯·格雷羅,卡萊卡等主演配合的都挺不錯,看過三個月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