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來臨之際,電影《1921》亮相大銀幕,用光影藝術致敬建黨百年。該片以1921年的上海為背景,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後的歷史事件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1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拍攝,黃建新監制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點影片《1921》,作為開幕影片在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進行首次公開放映。
日前,在上海市電影局的指導下,電影《1921》舉行了專家研討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電影處副處長陳曉達,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智良,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處長吳海勇等黨史專家,復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龔金平,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劉海波,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張斌等著名電影理論家、評論家,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等出品方代表及《1921》聯合導演鄭大聖、製片人任寧和演員王仁君,以及各媒體記者出席了會議。黨史專家、電影學者、媒體記者就影片的藝術價值和時代意義等進行了研討,對於影片給予了「如教科書般真實展現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完整歷程」的高度肯定。
電影《1921》以時代「橫截面」視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後的故事,全景式重現了百年前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歷史時刻——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僅28歲的熱血青年們,突破國際各股復雜勢力的監控和追蹤,在上海共聚順利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見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影片以豐富的細節、立體的人物、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視角,探尋「一大代表」們為救亡圖存無悔付出的「心靈源動力」,被譽為「建黨題材新時代經典之作」。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堅韌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智良高度肯定了該片的宏大敘事,把1921年前後國內外大事通過藝術手法凝練在一部電影中。同時,作為上海城市文化史最權威的專家之一蘇教授也對於該片首次真實還原了上世紀20年代上海的城市全貌給予了極高評價,他認為從大的城市風貌到小的造型道具細節,劇組都下了狠功夫,而且也通過對當時租界文化、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等真實展現深刻揭示了上海為什麼可以成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歷史原由。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處長吳海勇高度肯定了《1921》「是藝術和真實的高度融合」,並且在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上映具有重要意義。黨史教育需要不同時代的經典作品把建黨故事一代代傳承下去的,如果說《開天闢地》是寫實主義的作品、《建黨偉業》是群星璀璨的演繹,那《1921》就是聚焦式的、年輕化的真實還原,在嚴謹的史料基礎上以全新的視角,用更貼近當代年輕人的藝術表現手法,去講述建黨的歷史,對於黨史教育在年輕人群體中的普及意義重大。吳海勇認為影片的年輕調性,是為了讓年輕觀眾更容易走進歷史故事找到共鳴,同時細膩展現了「先輩少年時」的建黨初心。吳海勇表示,「我最欣賞的是青年毛澤東在租界,看著法國獨立日慶典卻被擋在外面。這段想像太漂亮了,這就是達到了藝術和歷史的巧妙融合」,片中青年毛澤東偶遇上海法租界慶祝盛典,卻被擋在門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國人卻無法踏上中國土地的委屈憤懣,隨後以毛澤東夜跑的情景,穿插他成長經歷的蒙太奇剪輯,以合理化想像的生活情景,串聯一代偉人樹立改變喪權辱國社會現狀決心的成長道路和動力來源,以此凸顯先輩們堅決要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原因。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認為電影《1921》在同類題材里是水平非常高的一次創新性創作,令人驚喜,為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又開辟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有血有肉地塑造了先輩青年時代的奮斗歷程和革命動力,「真正把年輕人當年輕人來書寫」、「毛澤東的形象站起來了」、「何叔衡說讀書人革命,就是要真正能抬起頭來,這場戲很動人」。
復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龔金平表示,原來覺得這類建黨故事很難拍,沒想到電影《1921》讓自己深深地震撼和感動,除了電影的宏觀和厚重之外,同時在還原歷史情景和人物心境上又極其細膩真實,「在歷史氛圍中表達彼時中國的處境,以及普通個體的掙扎,展現了黨不是突然建立的,而是歷經困惑與迷茫,但目的很堅定,擔得起慶祝建黨100周年的意義」,同時他肯定了諜戰、追車、動作等類型元素的觀賞性。
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劉海波解讀了《1921》作為主旋律作品的新嘗試:新穎的國際視角、加入「一大會議」的籌備人視角、補充大量歷史細節,他還為片中細膩詮釋的年輕人,最後為革命犧牲的命運而深深動容。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張斌盛贊《1921》滿足了觀眾對建黨起點的歷史和審美期待,「既能領略建黨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性,又能理解先輩為什麼去追求革命事業,用人物、情感和價值觀去和當下觀眾交流」,他肯定了影片類型化思維和主旋律題材的融合,還高度肯定了演員的詮釋:「我能夠沉浸在角色中,沒有特別在意演員,說明他們的演繹是成功的」。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站在2021年這一百年交匯的歷史節點,我們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因此,觀眾和時代都需要符合當下時代和文化語境的、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影視作品。而《1921》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大事件,以先輩少年時為核心、以豐滿人物為中心、以挖掘細節為重心的細膩表達,探尋第一代共產黨人完成「用28年時間就改變舊中國」這一「中國奇跡」的初心動力,生動鮮活再現教科書上的記載,激勵當代年輕人汲取榜樣力量,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2
有上百位知名演員出演的電影《1921》,上映4天票房即將破3億,成績比較理想。用「比較」二字,是因為它好於同題材的《革命者》,卻遠遠遜於同樣如此大牌面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這說知名演員數量上的多少,並不能決定電影口碑和票房的好壞。
看過該影片的觀眾,一部分在為能一部電影看到這么多知名演員而高興,一部分在為電影里的歷史情節、人物而感動,也有一部分觀眾認為這部主旋律的電影非常「好看」,只是這部分觀眾並不佔多數,畢竟《1921》在豆瓣目前的評分只有6.7。
知名編劇汪海林顯然不是第三種觀眾,因為他寫了長長的一段影評,為影片中的歷史感動、誇部分演員不錯,卻批評影片的敘事主線雜亂、流量明星太多、故事缺乏深度不夠聚焦。
編劇汪海林近兩年並不以「編劇」為主責主業,反而在娛評、影評等方面為更多網友所熟知。比如他時不時地與肖戰、肖戰粉絲展開網上「攻防戰」,也時不時地對其他流量明星進行「正義的規勸」。但他這段對《1921》的影評,確實有見地,也得到了部分網友的支持。
汪海林以《1921》為樣本,重申「依賴流量明星給影片帶票房的思路是徹底失敗的思路,這樣一個模式是反電影的」,感嘆「電影界需要反思,什麼時候能夠回到電影本體上來,不旁騖,專注於電影?」道出了電影界目前需要改進的.現狀。
拍電影是追求藝術,還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同的電影人有不同的思考。《1921》無疑想要在追求藝術的同時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上百位知名演員中流量明星佔了一大半,不為票房,難道是為了錘煉他們的演技?
誠然,流量明星出演《1921》更能彰顯他們的愛國情懷,這點必須予以支持。許多年輕的觀眾因為他們的出演而願意走進電影院,通過這部電影來了解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那些令人敬仰的先輩。如果把《1921》當作一部「教育」片,它顯然起到了該有的教育意義。
比如,王俊凱受刑的那段,雖然時長很短,卻較為震撼。甚至連資深演員祖峰都誇王俊凱:雖然年紀輕,但已經是「老」演員了,很成熟,職業素養很好,表演很有經驗。
如果連祖峰都認為王俊凱演得好,那麼王俊凱的粉絲和關注王俊凱的觀眾,多數也會為王俊凱的表演點贊,為《1921》點贊。這就是《1921》的教育意義所在。
但不是所有的流量演員,都有王俊凱這樣感人的戲份,有的演員甚至只能稱之為「露個臉」,連「混個臉熟」的記憶度都不夠。還有一些演員的角色,只是個「工具人」,他們的故事並沒有展開,他們的精彩並不能在幾秒、十幾秒的鏡頭里展現。
這也是為什麼汪海林認為「流量明星減少一半,影片會好得多」的原因所在。為了讓部分流量明星「露臉」,導演和編劇勢必會給他們加戲,但電影的時長有限、電影的主線不能亂、主角的戲份不能減,「加戲」必然會破壞電影的完整性、統一性,這也是這部電影「不夠精彩」的原因所在。
電影界需要反思,《1921》也應反思。
『貳』 張艾嘉電影相愛相親上映了嗎好看嗎相愛相親看點推薦
張艾嘉執導並主演的電影《相愛相親》於今日(3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片方曝光一支特輯,吳彥姝承包影片淚點,精彩演繹動人哭戲。此前影片已在全國舉辦多場提前觀影,收獲觀眾滿滿感動與好評,影片被贊為年度最動人華語電影、年度最好哭華語電影,口碑一路看漲,豆瓣評分已達8.3,好於91%的愛情片,觀眾期待值常居社交平台想看榜前三。該片品質也征服了國內外電影節,入圍7項金馬獎,入選釜山電影節閉幕影片、東京Filmex影展開幕影片,獲譽拍出了亞洲人的共同情感。
吳彥姝承包《相愛相親》淚點惹哭張艾嘉感動數十位明星
《相愛相親》今日曝光的特輯中,展現了吳彥姝飾演的姥姥的幾大淚點。其中,姥姥擦壞愛人照片後悲痛哭泣的一幕令觀眾又惋惜又心疼,據悉,吳彥姝拍完這場戲後也悲傷沉默了許久,她哽咽表示姥姥一輩子過得太辛苦,更不禁再度落淚。特輯中還曝光不少吳彥姝表演中打動觀眾的細節,姥姥揪耳朵表達不滿的方式令觀眾忍俊不禁,而她看外公照片時努力踮腳的動作也令觀眾心酸不已。張艾嘉也聊起一個令她感動落淚的細節,姥姥看完我父母親的照片後,後退一步鞠了個躬。這是一種尊重,她明白了一些事,通過這個動作才把感情宣洩出來。包括黃建新、姚晨、湯唯、梅婷、霍思燕等數十位明星也被吳彥姝精彩的表演感動落淚。
豆瓣8.3好於91%的愛情片《相愛相親》獲贊細節飽滿走心
隨著全國多場提前觀影活動的舉辦,《相愛相親》好評如潮,口碑持續走高,豆瓣評分目前已達8.3分,好於91%的愛情片,觀眾期待值也不斷飆升,常居社交平台想看榜前三。許多觀眾表示影片有愛又感動,有笑有淚,感動深深戳心窩,還有人分享觀影細節稱95%的觀眾聽完片尾曲、看完字幕才起身。影片真實的生活場景及台詞也引起觀眾共鳴,彷彿看到了我家的日常,平平淡淡又處處溫情,這才是生活本來的模樣。也有觀眾贊影片細節飽滿走心,沒有刻意的煽情,沒有突兀的感情,一切娓娓道來,恰到好處。
該片由張艾嘉執導並主演,田壯壯、郎月婷、宋寧峰、吳彥姝聯袂主演,耿樂、譚維維客串演出,現已登錄全國院線,特此盤點影片八大看點,請觀眾一覽精彩之處。
看點一:年度最佳華語劇情片斬獲超高口碑 攬獲七項金馬大獎提名
自各地提前觀影舉辦以來,諸多影評人、媒體人士等眾多業內人士也對《相愛相親》贊譽有加,有影評人評價電影為年度最佳華語劇情片。著名導演黃建新、知名演員姚晨、梅婷、夏雨、廖凡等一眾明星亦被影片打動,黃建新稱贊:令人有一種久違的感覺,心裡頭變得特別安靜。此外,影片不僅斬獲第54屆金馬獎七項大獎提名,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另外,影片也獲選為釜山電影節閉幕影片和東京Filmex影展開幕影片,足見其品質的不凡。
看點二:電影表演最佳示範 眾戲骨貢獻動人情感完美刻畫
影片由張艾嘉、田壯壯、郎月婷、宋寧峰、吳彥姝聯袂主演,耿樂、譚維維客串演出,更有戲骨李雪健、王志文及劉若英的友情演出。此次無論是老戲骨,還是優秀青年演員,都為電影獻出了精湛無比的演技,演員對角色的把握細膩、精準、動人,堪稱電影表演的最佳示範。田壯壯魅力圈粉無數,細膩生動的演繹散發自然魅力,無數觀眾表示:想找個田壯壯這樣的老公。吳彥姝則承包電影淚點,觀眾表示為其姥姥揪心、痛心、哭泣。第54屆金馬獎入圍名單中,張艾嘉、田壯壯分別入圍金馬獎最佳男女主角,吳彥姝也入圍最佳女配角。一眾主創齊齊突破,獻上一場場精彩又動人的表演。演員對於人物細膩情感的把握細致入微,無數觀眾表示令自己想起家人:感人的電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姥姥和姥爺、爸爸媽媽。
看點三:年度最好哭華語片狂戳淚點 張艾嘉透過銀幕擁抱觀眾
電影中人物飽滿,情感真摯令人鼻酸,層層遞進的情緒令無數觀眾感動到淚崩。片中吳彥姝扮演的姥姥一角令無數觀眾暴風哭泣,而張艾嘉和田壯壯在片尾的一段車中告白戲份亦戳中無數人,堪稱年度最生活、最真情、最自然、最動人的告白。有影評人表示被電影戳中內心柔軟,片中點點都是作者生活經歷的淬煉,也正是這種脆生生的生活實錄令人潸然淚下。更有觀眾評價電影為今年最好哭的華語片。張艾嘉表示:就是希望大家看完電影後感覺到一種溫暖,能感覺到我在銀幕上擁抱你。
看點四:張艾嘉歷時四年拍出愛的代價 張氏風格韻味獨具
電影《相愛相親》由張艾嘉執導並主演。作為導演,張艾嘉的女性視角敏感、細膩卻不失大氣,其對女性、情感、家庭的觀察和表達,具備獨特的人文關懷,獨具個人特色的張氏風格深受影迷喜愛。作為全能女藝人,張艾嘉屢獲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及多個電影節的獎項提名﹐並曾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及最佳編劇等殊榮,為入圍金馬獎和金像獎次數最多的電影工作者。除了取得亞洲區觀眾的贊賞外,其在電影圈的成績在國際上亦有相當的聲譽,備受信賴。此次張艾嘉再度出手,歷時四年打磨劇本,新作《相愛相親》拍出愛的代價,電影獨具張氏風格韻味,可謂深秋獻給影迷的一份溫暖禮物。
看點五:張艾嘉拍出生活的真實模樣 接地氣情節引共鳴
此次是張艾嘉首度內地拍片,其將視線聚焦於現代中國普通家庭,講述一家人之間有關愛和溫暖的故事。最擅長處理感情戲的張艾嘉,此次不僅拍出了三位女性的愛情,還將現代中國家庭拍得真實又接地氣,贏得眾多觀眾的共鳴。其中張艾嘉與郎月婷演繹的母女令網友感慨這就是我和我媽的對話,而張艾嘉和田壯壯這對相伴半生的夫妻也感人無數,不少人稱片中處處都是生活。電影對題材的選取體現了導演對於人性的關照,著名製片人、導演高群書在看過電影後稱:這樣的電影華語界少見。著名青年導演李駿亦贊道:佩服張艾嘉導演的定力。
看點六:高水準表達力透紙背 點到為止分外動人
電影題材的選擇使得影片對導演的敘述技巧格外依賴,而張艾嘉純熟的表達令影片分外細膩動人。常言道畫鬼容易畫狗難,戲中扮演姥姥的著名演員吳彥姝便稱贊張艾嘉:她的表達非常高級。影評人亦評價:電影最高的地方就是點到為止。低開高走,後勁很足。情緒把控並沒有被戲劇性的情節亂了分寸,反而有種力透紙背的細膩真實。著名演員姚晨在觀影後亦贊賞:張艾嘉導演這樣細膩而敏銳的人,拍出了生活的沉重與輕盈,殘忍與溫情。張艾嘉選取最貼近普通人生活的現實題材,並將電影拍出別樣韻味,實屬難得。
看點七:金牌幕後大咖保駕護航 拍出生活韻味美感
影片更有金牌幕後團隊為品質護航,如著名攝影指導李屏賓、著名美術指導文念中。李屏賓曾多次獲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美術指導文念中曾獲得金像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大獎等。此次影片接地氣的街頭、室內選景,對攝影、畫面的難度極大要求極高,而幕後團隊為每一寸畫面用盡心血,將普通生活場景亦拍出了韻味拍出了美感。
看點八:著名音樂製作人助力 音樂首首動聽別具巧思
此次著名音樂製作人黃韻玲全程助力,為電影打造配樂和主題曲。片中配樂婉轉動聽、恰到好處,與畫面相得益彰,堪稱完美。而影片主題曲《陌上花開》更有音樂詩人林珺帆作詞,譚維維獻聲演唱,並獲得2017年第54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電影對於音樂的使用頗具巧思,插曲《花房姑娘》《花的話》亦與電影完美結合,分外動人。【點擊查看電影所有歌曲盤點介紹】
『叄』 有那些電影是很多明星一起演的
1、建國大業
《建國大業》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國歷史電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本片由黃建新執導,韓三平擔任製片人,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
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
2、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該片於2011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最終票房約為4.12億元人民幣。
3、豪門夜宴
《豪門夜宴》是1991年由眾多香港當紅影星為幫助大陸水災籌備善款而拍攝一部喜劇電影,其於1991年上映。
由洪金寶、曾志偉、關之琳、張學友、梁家輝、張國榮、張曼玉、趙雅芝、周星馳、鞏俐、惠英紅、郭富城、黎明、林子祥、劉德華、劉嘉玲、梁朝偉、梅艷芳、吳君如、吳孟達、李嘉欣、譚詠麟、黃家駒、王祖賢、黃百鳴、吳宇森、任達華、葉倩文、袁潔瑩、袁和平等人主演。
4、東邪西毒
《東邪西毒》是一部1994年出品的香港武俠電影,改編自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由王家衛執導,洪金寶動作導演,張國榮、林青霞、梁家輝、張曼玉、王祖賢、張學友、劉嘉玲、梁朝偉、鄒兆龍、楊采妮等人主演。
電影講述了西毒歐陽鋒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和黃葯師、大嫂、劍客洪七等人的故事。男主角張國榮憑借這部電影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5、東成西就
《東成西就》是1993年上映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劉鎮偉執導,洪金寶動作導演,張國榮、林青霞、張學友、張曼玉、梁朝偉、梁家輝、王祖賢、劉嘉玲、鍾鎮濤、葉玉卿等人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等人在年輕時候發生的一系列荒誕故事。
『肆』 黃建新的演藝經歷
1979年,黃建新從西北大學畢業後入西安電影製片廠,先後任編輯、場記,並創作了電影劇本《女偵察員》。
1983年,參與拍攝影片《六斤縣長》,任副導演。同年黃建新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
1984年,與張欣合作,拍攝了影片作業《小雨中的回憶》,並改編了電影文學劇本《兵車行》。
1985年,黃建新首次獨立執導影片《黑炮事件》,該片講述探索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政治模式對人的禁錮所造成的異化。影片推出後即震動影壇,該片先後榮獲華表獎(前身為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優秀故事片獎,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美工提名,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銅車馬獎優秀故事片獎、最佳男主角獎,第五屆華語傳媒大獎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評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黃建新也憑借該影片獲得新時期十年電影獎最佳處女作獎,上海新時期十年導演獎,銅車馬獎優秀導演獎,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國家廣電部評選新時期最佳導演提名。
1986年,指導影片《錯位》,該片是黃建新「先鋒三部曲」的第二部,再次體現強烈的個人電影藝術探索。9月15日,中國電影展在北京舉行,兩百多個各國來賓前來選片。法國著名影評家貝熱龍先生看完《錯位》後說:這是中國第一部未來主義電影。澳大利亞的電影發行商說:《錯位》所表現出的幽默,一定會受到澳大利亞觀眾的欣賞。正因為《錯位》在澳受到歡迎,黃建新於1990年作為學者,應悉尼電影電視高等學院的應邀赴澳大利亞講學 。
1987年,創作了電影劇本《留學生》,改編劇本《盲流》。
1988年,指導影片《輪回》,以王朔小說《浮出海面》改編的影片,表現經濟生活繁衍變化物質富裕後精神生活的一種精神飄移現象。該片成為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黃建新並憑借該片獲得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同年在上海舉辦了「黃建新電影展」。
1992年,指導影片《站直啰別趴下》,影片在敘事方式、結構方法和電影形態等方面和他以前的影片有很大不同,是一種素描式的當代中國城市人心態恍惚的記錄。 該片獲得華表獎優秀影片獎,首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第六屆台北電影獎「大陸優秀電影獎」,第五十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第三屆上海影評人協會獎十佳影片,成為1995年03期《當代電影》國產十佳影片。
1993年,指導影片《五魁》,該片是由台灣投資的西部模式的影片,是一部純粹表現大陸黃土高原風味的文學電影。 影片榮獲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受歡迎亞洲影片獎,陝西省「五個一」工程優秀影片獎。
1994年,指導影片《背靠背臉對臉》,影片改編自劉醒龍小說《秋風醉了》。片長兩個半小時,國產故事片里極為罕見的長度。該片上映後多次刷新大陸電影票房紀錄。影片獲得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片獎、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第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大陸優秀電影獎、第一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屆福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五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第五屆華語傳媒大獎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該片並成為第四十八屆嘎納電影節導演雙周閉幕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一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同年黃建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英國劍橋名人傳記中心24版,並在德國漢堡電影節舉辦黃建新作品展覽單元。
1995年,指導影片《紅燈停綠燈行》,該片為黃建新的「城市百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是根據女作家葉廣芩的小說《學車軼事》 改編拍攝的影片。它與《站直啰別趴下》和《背靠背臉對臉》被稱為「都市百態三部曲」。
1997年,指導影片《埋伏》,影片繼續延續了黃建新對小人物關注的一貫風格,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展示出最平凡的老百姓生存之間的距離矛盾以及他們的精神狀態。影片獲得第七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第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最佳故事片提名,第四十七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99年,指導影片《說出你的秘密》,該片講述了一個由交通肇事逃逸而引發的耐人尋味的故事。影片獲得第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提名,第十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
2001年,指導影片《誰說我不在乎》,主要講述了謝雨婷主人公由於一些小事爆發的家庭風波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多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榮獲華表獎評委會獎,第二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獎。黃建新也憑借該影片奪得第九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二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9月16日,《誰說我不在乎》和《說出你的秘密》成為好萊塢中國電影節的展示影片之一,也是中國電影誕生百年以來中國優秀影片在好萊塢首次亮相。
2005年,指導影片《求求你,表揚我》,本片以輕松的城市生活為主題,飽含沉重情感和道義選擇的作品。影片獲得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特別獎、「金爵獎」影帝提名,CCTV6電影頻道傳媒大獎CCTV6電影頻道探索精神獎、最佳劇情片,第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第十五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獲得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編劇獎。7月,舉辦黃建新電影周。 11月,黃建新應邀赴美國,在林肯中心作電影主題講演。
2008年,由黃建新監制,陳可辛執導的影片《投名狀》,該片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影片上映後取得了國產片全球最高票房,已達2.6億元,更刷新了之前《色,戒》創下的亞洲華語地區2.5億票房紀錄,位列年度華語片票房之冠。影片獲得第二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第四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第四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第十七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員。同年黃建新擔任第十一屆平壤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9年,由黃建新擔任製片人和監制的影片《十月圍城》,該片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拚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該片上映後突破2.90億票房。影片獲得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第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第十九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獎。10月,黃建新擔任第三屆亞太影展評委會主席。11月,被推薦為《芭莎男士》2009中國品位成功雙重領袖年度人物候選人。
2010年,指導影片《建國大業》,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上映後突破4.3億票房,該片獲得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提名,第十九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最佳華語故事片獎,第十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突出貢獻大獎,第一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優秀影片大獎,第十九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導演獎,華鼎獎中國最佳影視男導演獎,第十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人「。
2011年,指導影片《建黨偉業》,該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影片上映後突破4.12億票房。影片並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優秀編劇獎。
2013年,監制影片《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根據梁羽生武俠小說改編的3D魔幻大片,影片講述的是西北女匪練霓裳與受命暗查西北的武當掌門卓一航相戀,兩人經過重重磨難,沖破家族恩怨和門派血仇等障礙,帶領西北官民共建明月天國的故事。影片上映12天累計票房突破3.9億。該片獲得第十屆好萊塢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電影。12月1日,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黃建新當選為中國影協第九屆副主席。 2014年4月8日,黃建新在第二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榮獲「二十年五佳電影導演獎「。4月25日,由黃建新擔任製片人、羅永昌指導的3D動作科幻喜劇電影《冰封:重生之門》在內地上映,影片為「冰封俠」系列電影第一部。12月14日,由徐克執導、黃建新編劇和監制的國內首部諜戰3D巨制《智取威虎山3D》,影片上映以來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贏,票房突破8億大關。12月21日,擔任CCTV-6(電影頻道)大型綜藝選秀節目《來吧!灰姑娘》的導師。
2015年1月,」大師微電影」正式啟動,黃建新是首位加盟「2015大師微電影」的導演,也是黃建新指導的首部微電影,作為系列首支作品的《失眠筆記》已在北京正式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