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藝術主張、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張:記錄性可斷定盡可能不侵蝕原有物質的全貌,在觀眾腦海中,將銀幕現實的表象與真實的現實合二為一。實景拍攝,攝影機隨人物在實際空間中運動,傳統場面調度理論消失。更為電影化的真實空間形式得以表現,同時避免舞台觀念的戲劇用光。
長鏡頭、景深鏡頭的運用每個鏡頭成為完整一段,體現創作者忠於自然的客觀性,體現巴贊「攝影上嚴守空間的統一」觀點。
代表人物及作品:
1.羅伯特·羅西里尼 :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游擊隊》、《德意志零年》 此三作被譽為"戰爭三部曲",標志著新現實主義進入全盛期,《義大利萬歲》。
2.維斯坎迪:
《沉淪》、《大地在波動》、《受苦的人們》
3.德西卡:
《偷自行車的人》、《溫別爾托·D》
4.德桑蒂斯:
《羅馬十一時》
(1)義大利電影新現實主義代表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是指20世紀40年代在義大利開始的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義大利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從漫長的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下,從戰後的碎磚瓦礫中站立起來,他們想盡辦法籌措資金和膠片來拍攝影片。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徹底的美學革命,是繼先鋒電影運動後出現的第二次電影美學運動,義大利現實主義鮮明的美學特徵,標志有聲電影以來電影趨向現實主義美學追求的最突出成就,改變西方與美國電影力量對比,並向傳統戲劇電影挑戰,創造更為電影的藝術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B. 現實主義電影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義大利電影界的重要人物之一,羅西里尼以其傑出的導演才華聞名,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二戰時期的影片被譽為新現實主義的里程碑,充分展示了羅西里尼的藝術深度和戰爭背景下的人性探索。他的另一部力作《羅維雷將軍》更是贏得第二十四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他與朱賽普·德·桑蒂斯、盧切諾·維斯康蒂、維托里奧·德·西卡並稱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四大支柱。
維托里奧·德·西卡,這位義大利導演、演員和編劇,對新寫實主義運動的復興起到了關鍵作用。早年作為舞台明星,他在1923年的首次專業演出就吸引了眾多觀眾。1942年的《孩子看著我們》是他導演生涯中的重要作品,標志著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先驅,深入剖析了戰後勞工階級的生活。1948年的《偷自行車的人》更是他藝術成就的巔峰,以二戰後羅馬的背景下,描繪了主角因自行車丟失而陷入困境的現實故事。影片以其自然風格和非職業演員的生動表演,深入人心,即便歷經半個世紀,其藝術價值依然經受住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