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電影新女性影評
擴展閱讀
新神榜哪吒再生電影 2025-01-06 00:58:41
北美最新電影播報 2025-01-06 00:57:36

電影新女性影評

發布時間: 2025-01-04 03:51:02

Ⅰ 奧黛麗·赫本為什麼這么有影響力

我要說的有很多,希望你能耐心看下去,也許你才會明白赫本為什麼那麼有名。
奧黛麗·赫本堪稱優雅女人的代名詞,她從第一眼就讓你感覺到優雅,這一切源自她的審美品位
1、不盲從潮流,找到自己的風格
赫本的兒子肖恩在為母親寫的傳記中提到:「『越簡單越好』,這是母親穿衣哲學的精髓部分。對母親來說,風格意味著一種內在美的延伸,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他人的尊重,對人類的希望。如果說風格是高雅純潔的,那是因為她相信簡單的力量。如果說這種風格是永恆不變的,那麼是因為她相信品質的力量。

直至今日,母親仍然是很多潮流追隨的偶像,這是因為她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形象,並且堅持了一生。她從來不是一個潮流的跟風者,也從來不每一季都更換掉所有的衣服。她也喜歡時尚的東西,但是只是把它們當作自己風格的點綴。母親從來沒有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特殊的、與眾不同的大明星,因此她總是保持低調,努力工作,並從中獲得快樂。她的風格就是她為人原則的延伸。」

2`保持謙遜的態度

對身邊的一切保持謙遜的態度,是內心快樂和優雅的源泉。將自己當成一個最普通的人,將每一點收獲都當成驚喜,謙遜將成為你最迷人的品質。

肖恩曾這樣總結自己的母親:「高雅源自於內心的價值觀,這並不是刻意營造出來的,而是由於謙遜品德的自然流露。」

奧黛麗·赫本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位巨星。她所渴望的,只是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她說:「其實我從不曾在意什麼公眾形象。如果我成為大眾眼裡的完美女神,肯定會被逼瘋的。我根本不相信有完美。人們把我奉為某種典範,我在他們眼中也許是甜美的,略帶一些憂郁。但是,我終究是個平凡人。當我肚子餓了,也會罵上幾句。」

3、專注工作,維持好人緣

毫無疑問,赫本是一位巨星,但這對她來說是一種職業而並非一種身份。專注於工作中的赫本從不擺大明星的架子,由內而外散發的親和優雅的魅力讓她擁有好人緣。

在《羅馬假日》里,她與格里高利·派克合作十分愉快。在拍斯坦利·多南執導的《儷人行》中,她與男主角扮演者艾伯特·芬尼合作得也相當愉快。在拍《蒂凡尼的早餐》時,和她演對手戲的是年輕英俊的演員喬治·佩帕德。他非常緊張,在拍一場與赫本的親密戲時,他躺得過於靠邊,不料撲通一聲跌倒在地板上,後來,赫本主動幫助他,使他消除了緊張,終於拍好了這場戲

4、時刻感恩

發自內心的幸福感讓人優雅,而幸福的關鍵並不是擁有多少,而是時刻懂得感恩。

奧黛麗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從童年時父母離異,父親出走,到自己成為舞蹈家的夢想經理坎坷、挫敗,再到輝煌的成功,她始終對這一切經歷心懷感激。不管命運如何捉弄,奧黛麗沒有因此消沉,始終燦爛奪目。她時刻銘記著:生命本身就是一次輝煌的經歷。

她說:「珍惜生活,不管發生了什麼,不管遇見誰都要享受這次經歷。我認為,過去的經歷讓我懂得珍惜現在。我不願在對將來的憂慮中蹉跎眼前的時光。」

5、保留一顆善良的心

奧黛麗·赫本晚年致力於慈善事業。她說:「不要為了度日而活著,否則會變得利慾熏心,要珍惜每一天。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活得很膚淺,他們意識不到,活著本身就是精彩的。」

1988年,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在這個職位上,她不時舉辦一些音樂會和募捐慰問活動,並不時造訪一些貧窮地區的兒童,足跡遍及衣索比亞、蘇丹、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孟加拉等亞非拉許多國家,受到當地人民的廣泛愛戴和歡迎。1992年底,她還以重病之軀赴索馬里看望因飢餓而面臨死亡的兒童。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影片一樣燦爛人間。

Ⅱ 她25歲,當紅電影女明星,卻選擇告別人世,她叫阮玲玉

首發:石墨社(smshe189)

1934年發生了三件事:

1、年僅22歲的「影壇才女」艾霞服毒自殺,娛樂記者對此大肆報道。

2、吳永剛導演的《神女》上映。

3、張達民將阮玲玉和唐季珊告上法庭,罪名「竊取財物,侵佔衣飾,共值3000餘元,並私刻張氏之圖章」。

艾霞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自殺的電影明星。

被稱為「影壇才女」的她,在當時不僅能拍戲,還經常發表小說和詩歌。此外,她還有一個導演朋友,叫 蔡楚生 。

艾霞的離世並不安寧。因為情路坎坷,遭遇失戀的她選擇一死了之,然而,在她死後,還有無良小報對她進行報道中傷。

這使得蔡楚生忿忿不平。

1934年,以此為素材,電影編劇孫師毅編寫了劇本《新女性》,劇中的「新女性」韋明就是以艾霞為原型的。

在導演蔡楚生心中,最適合飾演艾霞的,是 阮玲玉 。

對於蔡楚生的請求,阮玲玉答應得很爽快,因為她在看完劇本之後便落淚了,她覺得這個女主角就是自己。

《新女性》很成功,成功到當時的" 上海新聞記者公會 "因為影片中出現小報記者的負面形象,於是出面干預並對影片發起抵制,強烈要求道歉並刪減畫面。

這起糾紛的背後,卻無辜牽扯上了阮玲玉。

一些報紙開始發起對阮玲玉的詆毀,圍繞她「 私生活混亂 」的花邊信息進行造謠。

1934年的阮玲玉,已經在聯華影業拍了很多部電影,從1931年開始,阮玲玉與多位當時的左翼電影導演拍攝過救國存亡、鼓勵思想解放的進步電影。

《新女性》也是其中之一。

蔡楚生想要傳達的,不僅僅是「新女性」韋明悲劇的解剖,同時也是想要披露社會對這些想要尋求新生活的新女性們不公平和殘酷的一面。

尋求婚姻自主自由,擺脫殘酷命運,避免小人的中傷迫害···

新女性們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尋求突破的步伐,步履艱難。阮玲玉感知這部電影的主角跟自己相似,正是因為當時的阮玲玉,身處感情糾紛之下。

一方面,前任男友張達民與阮玲玉協議分手(當時他們其實並無法律上的婚姻關系)時,分手的條件是兩人簽訂了 《阮玲玉張達民脫離同居關系約據》 ,而其中第二款明確規定: 阮玲玉每月給張達民一百元,以二年為期 。

張達民本是一個富家子弟,是母親幫佣服侍的張家四公子。阮玲玉15歲時就被他俘獲芳心,張達民甚至為了跟阮玲玉在一起,與家裡鬧翻,搬出來與阮玲玉同居。

但是張達民是個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人,脫離張家的支持後,沒有謀生技能,生活窮困潦倒。後來,從父親去世所分得的家產也被他出入舞廳花天酒地,不多久就花光了。

阮玲玉進入影視圈之後,生活雖有好轉,但基本都是她在接濟這個家。

另一方面,與張達民協議分開之後,阮玲玉搬進了富商唐季珊為她購置的居所內。

然而,唐季珊在感情上也是始亂終棄,本來在老家就已然婚配的他,認識阮玲玉之前,還與阮玲玉的業界前輩——女星張織雲有過同居關系。

為了追求阮玲玉,唐季珊使出了一番手段,相比張達民而言,有錢有實力有才華又懂女人心(至少目前是)的唐季珊,似乎是符合自己期望的伴侶。

然而,成功將阮玲玉收入囊中的唐季珊,開始變了。他不僅曾當著電影界人士的面打過阮玲玉,還在家中對阮玲玉施以暴力。此外,唐季珊再次移情別戀。

似乎怎麼看,阮玲玉都跟新女性無緣。但是她的遭遇,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她的性格。

第一,阮玲玉是一個很渴望父愛和家的人。

6歲那年父親離世,阮玲玉的生活只剩下在張家當傭人的母親了。傭人的生活條件,給不了她家的溫暖,而從小缺乏父愛的她,很渴望有一個男人能夠照顧她,給他一個家的感覺。

所以阮玲玉很容易因為男人的噓寒問暖,感動自己。曾經的張達民如此,後來的唐季珊亦是如此。但他們都只是給了阮玲玉一個家的假象,然後帶去無盡的痛苦。

第二,阮玲玉其實有生的渴望。

阮玲玉與電影的結緣,是命運的安排。阮玲玉是真的愛電影,愛表演,她也確實富有天賦。作為演員的成功,是她逐漸擺脫不堪生活的第一步。

阮玲玉愛生活,她像渴望一個家一樣,渴望活下去。就像她收養小玉一樣,曾經因為家庭條件讓自己喪失掉的關愛,她希望都補償在小玉身上。

對她自己而言,認真拍電影,完成每一個角色,是對自己的突破。而在生活中,擺脫不好的因素,是她對生活執著的努力。

從張家走出來,進入電影圈。從張達民身邊,來到唐季珊面前。她以為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改變,能換回自己想要的未來。

然而,不能。

《新女性》中有一個著名的片段,是韋明想要自殺,被好友李阿英感召後,在床上用最後的氣力吶喊出:「 您救救我,我要活啊,我要報復! 」

這段話,是韋明作為新女性的吶喊,也是蔡楚生對於當時社會上的新女性的悲憫。很難想像一個女性,想要活下去的動力,竟然是要報復。

而拍完這個片段,一向總能很快從角色情緒中走出來的阮玲玉,把自己埋在被子里痛哭不已。

鄭君里(導演,也是《新女性》的主演)曾說:

阮玲玉之所以能演得那麼收放自如,除了她的天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她扮演的角色,總是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被封建勢力壓得抬不起頭來的弱女;被闊佬玩弄的風塵女性;打破傳統的婚姻觀念的女性……

可惜的是,從電影里走進生活的阮玲玉卻不能像韋明一樣喊出「我要活,我要報復」的話,1935年3月8日凌晨,她選擇離開這個人世的時候,留下的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想了又想, 惟有以一死了之罷 。唉,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罷了。(唐季珊提供版本,後被曝出是由唐季珊指使情婦舞星梁賽珍的妹妹梁賽珊所寫)

其實我何罪可畏,我不過很悔悟不應該做你們兩人的爭奪品,但是太遲了!不必哭啊! 我不會活了! 也不用悔改,因為事情已到了這種地步。(《思明商學報》版,指出是由梁賽珊因良心不安主動交給報紙的)

遺書真假已成煙雲,但是這兩個版本的文字中,都提到了阮玲玉主動尋死。可

嘆人生不能像電影一樣,一番豪言壯語激勵著觀眾。僅1935年3月8日這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自盡,其他地方的追星成員也有多位自殺。

阮玲玉激勵了當時的大多數新女性們,可自己卻沒有挺過去。

與《新女性》同年上映的,還有《神女》。這部電影被國際影壇譽為中國電影黃金年代的最佳默片之一。

劇情不算復雜,短短78分鍾的電影,描寫了一個私娼,為了生活和撫養自己的兒子,在夜晚站上街頭攬客。

在一次警察街頭巡檢過程中,她為了逃避抓捕誤入了一個地痞家,地痞雖然幫她打了掩護,卻也以「回報」為由將她留下過夜。 但她沒想到,這僅僅是悲劇生活的起點。

後來地痞跟蹤她來到了住處,從此開始了對她的寄生生活。嗜好賭博的地痞總是向她要錢,自己卻不學無術。她也想過逃跑,卻被地痞發現並用兒子要挾她乖乖聽話。

而她為了讓兒子接受好的教育,偷偷攢錢送兒子上學。卻因為她的身份被眾家長揭穿,然後以「維護學校名譽」為由,一致要求她的兒子退學。走投無路的她想要用攢的錢帶孩子離開這里,才發現錢早已被地痞偷去賭博。

與地痞對質無果,一氣之下,她用酒瓶將地痞誤殺,然後獲刑入獄。

這是本片導演吳永剛第一次創作劇本,對於想邀請阮玲玉來飾演一個妓女,他心中毫無底氣。

然而,阮玲玉看過劇本之後,便爽快答應了這個角色邀約。

看完《神女》的整個故事,細想起來,其實這個角色真的有許多阮玲玉的影子。

在阮玲玉父親死後,她的母親曾因生活所迫一度也去當了妓女,阮玲玉雖小,但知道這事。因此,出演這個角色,對於阮玲玉而言,是在揭自己內心真實的傷疤。

同時,片中的女人落入地痞手中,被敲骨吸髓而自己卻又無可奈何,很難不讓人聯想起阮玲玉的兩段感情經歷。

一事無成的張達民分手後,竟然還提出讓阮玲玉支付每個月100元的生活費。而在這之前,張達民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公子,不說賺錢填補家用,連自己分得的遺產都被他瞬間揮霍完。

後來與唐季珊同居,阮玲玉雖然物質條件上得到了滿足,卻在精神生活上被遺忘在荒野。唐季珊的家庭暴力與移情別戀,使得阮玲玉根本找不到家的依靠。

《神女》中的那個兒子,是她活下去和選擇反抗的動力。 這當然是歌頌著無上的母愛,其實,也與阮玲玉的真實生活巧合般相似。

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童年,使得阮玲玉從小在孤獨中度過。於她而言,自己從沒有享受過美好的家的感覺,因此她在自己有能力之後,收養了一個義女小玉,小玉可以說是承載著阮玲玉對自己擺脫悲慘命運的希望和寄託。

而電影中,哪怕自己從事私娼的工作,冒著被捕、受傷害的風險,也要努力賺錢為兒子提供好的生活條件,特別是在意識到自己的兒子缺乏好的教育之後,毅然將孩子送進了學堂。

阮玲玉當年就是被開明的母親推進學校的。為了能讓阮玲玉獲得更好的教育,母親去求了自己服侍的張家老爺(他是崇德女校的校董),從而爭取到了阮玲玉以半價學費入校學習的機會。

《神女》作為當時的左翼電影代表,自然有更深的社會意義。

一方面強調人生而平等,哪怕是妓女,也有為孩子爭取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在呼籲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革,拋開固守的階級思想,撕破社會上那些寄生蟲一樣的敗類嘴臉,引發人們積極爭取自由的討論。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神女》的成功,與阮玲玉的精湛演技分不開。

如果說劇本與自己的生活太過相似,使得阮玲玉能夠深入理解「神女」的內心世界,那依靠阮玲玉多年來累積的爐火純青的表演功底,則將這個角色刻畫的入木三分。

《神女》中的這個女人,將「母親」和「私娼」兩種身份表現的很清晰。

母親的身份,主要是她圍繞孩子的成長、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所展現的母性。比如她陪孩子在家裡寫作業時,眼神中充滿愛與溫情,視線一刻都沒有從孩子身上移開。

比如在兒子的要求下,陪他玩游戲,當兒子投入懷抱時,她抱著兒子,親吻他的臉頰,那一刻,她是幸福和滿足的。

比如她去學校參加家長會,兒子上台演唱了一首歌,她在台下滿臉洋溢著自豪與歡喜。

而在她面臨著孩子要被退學和聽聞地痞將自己的兒子賣掉之後,內心的委屈和憤怒瞬間爆發,則十足展現了一個母親愛護孩子的柔與剛。

私娼的身份,則主要體現在她的工作遭遇。這里其實更多的圍繞著她作為母親不被生活擊倒、蔑視一切的心態。

晚上在街邊等待客人的時候,她的一舉一動,充滿著魅惑,又克制住放盪的情緒。

當她第一次誤入地痞家中後,意識到自己當晚可能逃不出魔爪時,開始變得坦然。

有一個經典動作: 她從門邊走到床邊,坐上了桌面,然後向地痞要了根煙。

大概這就是她從骨子裡表現出來的反抗吧,而她也只能用弱小的身軀做出這樣的努力了。在之後,地痞住進她的家,以孩子為要挾時,她終究是只能委曲求全了。

這個畫面被電影教材評為經典,將神女和孩子被地痞強勢欺壓的處境表現的淋漓盡致。(PS·這個鏡頭後來很多國產電影也有借鑒)

導演孫瑜這樣評價:

"與阮玲玉拍電影,是任何導演的最大愉快,開拍前略加指點,她很快就理解了導演的意圖,一試之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總是一拍成功,極少重拍。她在鏡頭前試拍出來的戲,常比導演在進入攝影場前所想像出來的戲要好得多、高明得多。"

的確,《神女》中阮玲玉的表演,即使放在現在也足以吊打一堆流量明星。

神女的喜怒哀樂,在她這里拿捏得非常到位,雖然是默片,卻能感受到她來自心底的情緒爆發,穿越屏幕感染到我。

拍這部電影時,阮玲玉也才24歲,比起她已經經歷過多部爆紅電影的演技磨練,《神女》中她的母親形象以及和兒子之間的相處,卻非常容易讓人信服,這是一位真正的母親。

事實上,阮玲玉當時並沒有生孩子,只是收養了一個義女小玉。

阮玲玉大概把全部的母愛情感都投身在了小玉身上,可能她真的期望有個孩子,有一個穩定溫暖的家。

但是沒有。

1934年12月27日,唐季珊收到張達民委託律師寫來的信函,信中附上了張達民控告阮玲玉和唐季珊的罪狀—— 竊取財物,侵佔衣飾,共值3000餘元,並私刻張氏之圖章 。

商人出身,屬於社會上層人物的唐季珊自然是不肯任由張達民胡作非為,他堅持要反訴張達民虛構事實。

然而,阮玲玉卻選擇沉寂。

這種沉寂,是她骨子裡的失望和無助。張達民也好,唐季珊也罷,都只是把她當成了爭奪利益的工具,在這兩個人面前,阮玲玉似乎喪失了自我。

1935年1月10日,上海特區第二法院開庭審理,阮玲玉稱病拒絕出庭。

而張達民在法庭上一口咬定阮玲玉是自己的「妻子」,唐季珊「虛構事實,妨害名譽」的訴訟反而顯得蒼白空洞。勝訴之後的張達民,又向法院追加了唐季珊與阮玲玉「妨害家庭、通姦重婚」的新罪名。

2個月後,阮玲玉在住所內服下3瓶安眠葯,1935年3月8日下午6時38分離開人世。

服葯之前,阮玲玉跟母親說好餓,母親給了煮了碗面,那碗面,陪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阮玲玉的故事後來被拍過很多次,但都是以劇情傳記的形式,重新演繹了她的一生。

1991年,那個最會拍女人的導演,關錦鵬拍出了一部看起來另類的電影。

《阮玲玉》,1991年,8.5分。

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在於,並沒有把阮玲玉當成一個已經塵埃落地的人物,依靠劇情來給我們展現她的一生。

關錦鵬打破了電影與觀眾的界限,他請到了張曼玉、劉嘉玲、梁家輝等影視明星,似乎是想要重演阮玲玉的生前過往,然而,在影片中,我們又能看到關錦鵬和各位演員的討論畫面,每一個演員都聊一聊自己對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此外,這部電影還剪輯了許多當時了解或者與阮玲玉有接觸的人的采訪。

因此,關錦鵬的這版《阮玲玉》是一部記錄型劇情傳記電影。

關錦鵬只是想讓我們離阮玲玉近一點,再近一點,而不是讓我們當成一個看客,去欣賞她的一生。

當時張曼玉還一直被人稱作花瓶,而阮玲玉在1930年拍攝《故都春夢》之前,同樣被觀眾當作花瓶。

張曼玉從演員的角度,去貼近阮玲玉這個人物,她時而在阮玲玉這個角色中無可自拔,時而在與關錦鵬以及其他演員的交談中,說出自己對她的看法。關錦鵬的手法,確實將阮玲玉當時的心境完美呈現出來。

因為阮玲玉不像我們所了解的只是電影里的明星,她走出銀幕之後,內心世界十分苦悶。

關錦鵬版《阮玲玉》塑造出了阮玲玉的三個特點:

第一、熱愛演戲,而且非常有天賦

阮玲玉是個有天賦的人,這個孫瑜導演也說過。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可以很好的理解導演所想表達的東西,情緒和動作都很到位。

片中關於她拍攝《故都春夢》時,在北平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獨自一人脫掉外衣只穿一身旗袍趴在雪地里感受角色,並反復調整動作和姿態。

這算是一個演員對自己也是對角色最大的尊重吧。

而拍攝期間,阮玲玉也會因為自己表達的情緒不到位,主動要求導演讓自己重新拍。

這在如今看來,似乎是一個演員本該有的責任心。然而,如今演藝圈真正願意遵守這份責任心的人,並非想像的那麼多。

第二、願意努力,敢於追逐

阮玲玉願意去接受演戲上的挑戰,就像她願意接受《新女性》和《神女》中的角色一樣。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是她主動去尋找正要拍攝《三個摩登女性》的卜萬蒼導演,想要飾演其中一個叫周淑貞的角色。

而卜萬蒼導演的回復是,這個角色既不高貴,也不爛漫,跟你之前的形象差很多,不太適合你。

阮玲玉的回答是,我可以演好的,如果失敗了,我來賠。

為了表明自己適合這個角色,當場脫掉了自己貴重的大衣,擦掉口紅。

第三、感情中迷失自我

阮玲玉是一個敢於追逐的人,特別是對於電影。然而,生活中,她總是有心無力。

縱觀整部電影,關錦鵬其實一直在塑造阮玲玉這個人想反抗卻又始終無法反抗的處境。

從 《三個摩登女性》 開始,卜萬蒼導演就跟她說,周淑貞這個角色代表著剛強、朴實、敢於反抗的女性,她代表著革命。

到 《神女》 裡面,吳永剛告訴阮玲玉,妓女雖然被地痞攔在家中,卻依然用點煙的動作表現自己的反抗和蔑視。

最後到 《新女性》 中,蔡楚生跟她說,韋明這個角色的情緒是「 要控訴,要反擊 「。

這三部電影的拍攝,正是阮玲玉糾纏於張達民和唐季珊之間,無法脫身的時候。盡管電影的角色呼喊著要反抗,但是現實中的阮玲玉始終做不到。

《三個摩登女性》拍攝時,唐季珊還在追求她,想要擺脫張達民的控制,所以那時候的阮玲玉會顯得主動積極。

但是到了《神女》和《新女性》時,阮玲玉被唐季珊家暴和移情別戀折磨著,同時還要遭受張達民的敲詐,阮玲玉已經無法從感情的漩渦中逃離。

因此,這兩個角色雖然她還有反抗的意識,在《神女》中用動作表達,但是在《新女性》中,只能默默承受,也是這部電影讓她一時無法從角色中走出來。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表達了關錦鵬對阮玲玉的悲憫之心,她也對阮玲玉的悲劇人生以旁觀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展現給了大家。

我們時而看到張曼玉和演員們一起討論角色劇情,聽張達民的扮演者吳啟華說張達民這個人無可救葯了,時而又跟隨著他們去重現30年代的阮玲玉和眾生相。

就像最後一場葬禮戲,正當我們跟隨著演員充滿感情的表演,一下子鏡頭又切換到了關錦鵬的拍攝現場,走到鏡頭之後,看這場葬禮,演員們笑著,聊著,一切似乎又很平淡。

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攝影師用鏡頭對准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躺在鮮花中間的遺容,張曼玉因為一直有呼吸,導致這個鏡頭不能用,為了完成拍攝,張曼玉硬憋著一口氣,一直等導演喊咔。

這個如同靜止了的畫面,觀眾終於和張曼玉一起,體會到了阮玲玉一直到死都憋著一口氣的感覺。

這紅塵俗世,太悶了。

-END-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你的轉發和關注,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更多影評:石墨社(smshe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