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實景拍攝地在哪
最新上映的由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一經上線就引得大家廣泛關注,同時電影的評分也是兩極分化,不少觀眾表示真的是十分的燒腦啊。諾蘭作為國際導演,每一部電影都堪稱經典,那麼這次的《信條》又怎樣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信條》簡介
《信條》延續了諾蘭的一貫風格:用精巧的概念包裝簡單的故事。這是一個拯救世界的故事: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男主人公是一名特工,服務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他的任務是阻止俄羅斯大亨安德烈·薩特(肯尼思·布拉納飾)的瘋狂行徑,避免世界毀滅。無論是毀滅世界和拯救世界,用的都是同樣的武器——時間逆轉。
《信條》拍攝地
電影《信條》拍攝時搭建了一個巨大的臨時片場,導演諾蘭表示它堪稱史上最大戶外場景之一。
該場地在加州棕櫚泉以東約80英里一片塵土飛揚並充滿陽光的土地上,一座由摧毀的建築和瓦礫組成的廢墟城市從頭開始搭建,這里有數百名身穿迷彩服的臨時演員。
在影片中,約翰·大衛·華盛頓和亞倫·泰勒-約翰遜在街道上不斷奔跑,羅伯特·帕丁森會駕駛著一輛裝甲車追趕,他身後還有另一輛卡車,諾蘭用IMAX攝像機拍攝了這段場景。導演對此表示:「這個布景肯定會成為電影史上規模最大的戶外搭建場景之一。太大了!」
《信條》評分
諾蘭的燒腦大片《信條》在中國內地的多個平台上亮分:微博大V推薦度86%(48人評)、豆瓣8.3、貓眼8.7、淘票票9.0。上映了之後,各個平台的分數都有了一些變化,微博大V推薦度84%(96人評)、豆瓣8.1、貓眼8.6、淘票票8.8。
從整體來看,這部電影的口碑還是不錯的,但是評分完全是兩極分化,有的觀眾表示這是神作,有的人表示這是爛片。某位網友說:「不用懷疑你的腦子,而是電影就是爛,這種爛片,燒腦是燒在明明電影是爛片,你還要絞盡腦汁的幫導演圓上電影的邏輯。
《信條》是一部你需要不斷思考,甚至二刷三刷才能看懂的電影。影片涉及了時間旅行、平行宇宙、因果律、熵增熵減、量子化等等科幻概念,但具體運用上,諾蘭既不同於一般科幻片的老套與畏首畏尾,又保持了自己獨特的邏輯性。
『貳』 諾蘭新電影《信條》再封神作,到底有何觀影障礙
網友直呼諾蘭最新的一部電影《信條》妥妥的神作,還是一如既往的充滿懸疑和神秘。關鍵問題來,這部電影跟迷宮一樣,我們會有何觀影上障礙呢?來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一、小夥伴看完之後一個就一個感覺:懵圈、不懂在講什麼。看完整部電影,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懵圈了,心裡都有一個念頭,這部電影在講什麼?而小夥伴之所以懵圈那是因為電影在時間設定方面、劇情安排上、人物作用上,都需要小夥伴自己慢慢推敲,細細想一下為何劇情要這樣安排,有何深意?
三、猜測諾蘭注重了特效和觀感方面,導致小夥伴都看不懂。先說,信條這部電影除了給大家一臉懵圈感覺,相信對它特效方面應該是贊不絕口。要知道電影在製作過程對特效就下足血本,觀看之後感覺都會大呼過癮。不過個人認為也許就是諾蘭考慮到特效方面,也有可能是為給小夥伴一個完美觀感過程,從而忽略劇情方面安排。
畢竟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會有一方面好一方面差勁,但是還是希望事事完美,你說對吧?
『叄』 諾蘭為新電影《信條》預熱:明年7月上映
《信條》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動作驚悚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羅伯特·帕丁森、約翰·大衛·華盛頓、伊麗莎白·德比齊、亞倫·泰勒-約翰遜、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的電影。影片圍繞著國際間諜活動的動作電影。那麼這部影片預計什麼時候上映呢?主要劇情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信條什麼時候上映?信條的主要劇情是什麼?
克里斯托弗·諾蘭新片《信條》將於2020年7月17日北美上映,除了早前流出的法版預告外,華納對該片宣傳極其低調,一張官方劇照都未公布過。
最近外媒 Trailer Track網站發現,美國電影協會給名叫《信條:序幕》的短片定級為PG-13,出品方為華納兄弟影業。
這條信息似乎意味著諾蘭的《信條》全新預告片(片段)即將在影院發布,很有可能貼片12月20日上映的《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而且只在IMAX影院播放。目前華納官方暫未發布貼片推廣的消息。
事實上,目前互聯網出現的《信條》先導預告也並非華納官方發布,當然觀眾看完預告也是一頭霧水。
外媒分析,膠片、IMAX和影院信仰者克里斯托弗·諾蘭一直有類似的宣傳習慣,2008年上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就曾在2007年的《我是傳奇》IMAX版前放過6分鍾片段。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IMAX片段曾貼片《碟中諜4》,《敦刻爾克》則貼片《俠盜一號》(《星際穿越》是例外)。
這部諾蘭的新片被描述成「一部圍繞著國際間諜活動的動作史詩電影」。總預算超過2.27億美元。這是諾蘭導演作品中成本第二高的電影,僅次於預算2.5億美元的《黑暗騎士崛起》。
『肆』 諾蘭的《奧本海默》會在國內上映嗎
電影《奧本海默》於2023年8月30日在中國內陸正式上映。
諾蘭導演的新片《奧本海默》將在內地上映,最近,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了本片的靈感來源和原著傳記——《奧本海默傳:美國「原子彈之父」的勝利與悲劇》。
奧本海默是理論物理學家,曾領導曼哈頓計劃。他是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在他的帶領下,科學家們為自己的國家從自然手中奪取了令人驚嘆的太陽之火。在這之後,他不僅睿智地申明了核彈的危害,也充滿希望地提及了核能的潛在益處。
奧本海默成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學家,同時也是20世紀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奧本海默成為「原子彈之父」並非偶然,他在一種重視獨立探究、實驗探索和自由思考的文化氛圍中長大,這種文化體現的正是科學的價值觀。
在1954年的聽證會上,奧本海默的反對者們對他的政治傾向和專業判斷進行了抨擊,但實際上,他們是在詆毀他的人品和價值觀,這一過程也暴露了奧本海默個性的諸多方面。
他野心勃勃又沒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斷堅決又惶恐不安,他堅忍淡泊又充滿困惑。作為一個個性復雜的人,他早年間就打造了一副內心的鎧甲。
從20世紀初奧本海默在紐約上西區度過的童年時光到1967年他離開人世,《奧本海默傳》追溯了奧本海默的一生,探究了這副盔甲背後奧本海默謎一般的個性。
為什麼是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是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是美國原子彈計劃的領導者,但是除此之外呢?為什麼是奧本海默?
作為一位引人注目的公共知識分子,奧本海默曾領導位於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絕密實驗室,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原子彈從理論上的可能性變成了現實。
三一試驗爆炸現場隨著兩顆原子彈在日本領土爆炸,「奧本海默」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被贊譽為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在他的帶領下,科學家們為自己的國家從自然手中奪取了令人驚嘆的太陽之火。
而他本人卻被負罪感淹沒了:「我覺得我的雙手沾滿了鮮血。」一名聯邦調查局的線人報告說,奧本海默「精神崩潰了」。英雄般的成就和對於人類的背叛,構成了奧本海默。
青年奧本海默奧本海默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他成為了戰後核時代的哲人,他基本上是在代表洛斯阿拉莫斯的所有平民科學家發聲。奧本海默成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學家,同時也是20世紀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
二戰已經結束,但在沒有公開討論的情況下,杜魯門政府卻決定快速發展氫彈並要壟斷核武器的生產與裝備。而奧本海默想利用自己突如其來的名聲影響高層政府官員,他公開聲明核彈的危害,反對氫彈的研製。
這一立場使奧本海默成為美國技術天才和良知的象徵,也讓他在麥卡錫主義盛行時代成為眾矢之的。於是,一場針對奧本海默的「抹黑運動」悄然上線。
杜魯門先是批評他「哭哭啼啼」、「脆弱」和「軟弱」。隨後,他年輕時的左翼政治傾向被挖出,當權者開始摧毀奧本海默的人格。在1954年原子能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上,他被剝奪了安全許可。
奧本海默的反對者們對他的政治傾向和專業判斷進行了抨擊,但實際上他們是在詆毀他的人品和價值觀,這一過程也暴露了奧本海默個性的諸多方面:他野心勃勃又沒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斷堅決又惶恐不安,他堅忍淡泊又充滿困惑。
1967年,奧本海默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去世,享年62歲。老年奧本海默個性復雜的奧本海默奧本海默的故事豐富、微妙、充滿戲劇性、意義重大,還有道德上的挑戰性。
奧本海默曾是釋放核威脅的推手,但後來他致力於遏制核威脅,奮勇地將我們從核彈文化的歧途上引開。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貢獻是一份國際原子能管制計劃,迄今為止,這仍是核能時代保持理性的傑出範式。
他帶領我們進入核時代,又步履維艱地尋找著消除核戰爭威脅的方法,雖然他沒有成功,但是我們的努力還在繼續。
「我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是傳達什麼信息,我拍這部電影是因為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諾蘭說。
奧本海默是一個個性復雜的人,他早年間就打造了一副內心的鎧甲。《奧本海默傳:美國「原子彈之父」的勝利與悲劇》追溯了奧本海默的一生,探究這副鎧甲背後奧本海默謎一般的個性。
幼年奧本海默坐在父親的膝頭三地求學,哈佛讓他堅定了從事物理學研究的信念,劍橋卻令他崩潰到給導師下毒,來到哥廷根他又奇跡般地振作,在量子物理史上深深鐫刻下自己的姓名。
青年奧本海默作為天真的科學家,奧本海默本想讓物理學的百年成果帶給世界永久的和平;而作為原子彈的製造者,他的成就卻讓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災難與危機。
二戰後他想力挽狂瀾,全力阻止核軍備競賽,但是,當科學家的求真與內心良知和政治風向相左時,他竟被當作叛徒攻擊和審判,成了被流放的棄子。愛因斯坦說過:「奧本海默的問題在於,他愛上了一個不愛他的女人——美國政府。」
奧本海默在高等研究院辦公室里《奧本海默傳》中,除了展現奧本海默先知先覺的科學家這一面,這本耗時25年的全景式傳記,還刻畫出了他還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待解之謎:他的睿智有多驚人,他的愚蠢就有多令人不解。
他內心離群索居,但又沉迷於用自己的魅力俘獲無數的追隨者;他像修士一般超脫世俗,同時又熱衷於政治和權力,無法自拔;他能對弱者關懷備至,也能讓「巨人覺得自己像只蟑螂」;他的家庭生活是雜志上的幸福樣板,但是事實遠非看上去那樣。
無論在研究資料還是撰寫過程中,作者都秉持一個觀點,那些終生難忘的人生經歷會影響一個人的言行和決策,在奧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還影響到了他的科學研究事業。
奧本海默曾是釋放核威脅的推手,但後來他致力於遏制核威脅,奮勇地將我們從核彈文化的歧途上引開。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貢獻是一份國際原子能管制計劃,迄今為止,這仍是核能時代保持理性的傑出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