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知道有關於東周列國時期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呢請推薦一下
電視劇有《秦始皇》(香港版,大陸版)、《大秦帝國》、《東周列國-春秋篇》、《東周列國-戰國篇》、《驪姬傳奇》、《晉文公傳奇孔子 》、《孫武》、《孔子》、《孫子謀略》 、《吳越爭霸》、《西施》(大陸84版,台灣版,香港版)、《陳勝王》、《刺客列傳》、《卧薪嘗膽》、《越王勾踐》、《宰相小甘羅》、《呂不韋傳奇》、《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商鞅傳奇 》、《屈原》(香港版,大陸版) 、《亂世英雄呂不韋 》、《荊軻傳奇 》。 電影有《荊軻刺秦王》、《趙氏孤兒》、《英雄》、《神話》、《古今大戰秦俑情》、《孔子》、《屈原》、《馬陵道》、
㈡ 墨攻的故事(趙伐燕卻沒有攻下樑)在歷史上真的有嗎
不好意思,我的回答不正確..
電影《墨攻》的原作是日本的酒見賢一(小說)和森秀樹(漫畫),監督·劇本由香港的張之亮負責。
是小說,而並沒有史實,真要史詩,則只有墨子助宋御楚的那一段:
在戰國初年的時候,楚國的國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復楚國的霸權。他擴大軍隊,要去攻打宋國。
楚惠王重用了一個當時最有本領的工匠。他是魯國人,名叫公輸般,也就是後來人們稱為魯班的。公輸般使用斧子不用說是最靈巧的了,誰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領,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後來有個成語,叫做「班門弄斧」。
公輸般被楚惠王請了去,當了楚國的大夫。他替楚王設計了一種攻城的工具,比樓車還要高,看起來簡直是高得可以碰到雲端似的,所以叫做雲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輸般趕緊製造雲梯,一面准備向宋國進攻。楚國製造雲梯的消息一傳揚出去,列國諸侯都有點擔心。
特別是宋國,聽到楚國要來進攻,更加覺得大禍臨頭。
楚國想進攻宋國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反對得最厲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反對鋪張浪費,主張節約;他要他的門徒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違背他的主張。
墨子還反對那種為了爭城奪地而使百姓遭到災難的混戰。這回他聽到楚國要利用雲梯去侵略宋國,就急急忙忙地親自跑到楚國去,跑得腳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塊裹著腳走。
這樣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見公輸般,勸他不要幫助楚惠王攻打宋國。
公輸般說:「不行呀,我已經答應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輸般帶他去見楚惠王,公輸般答應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誠懇地說:「楚國土地很大,方圓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國土地不過五百里,土地並不好,物產也不豐富。大王為什麼有了華貴的車馬,還要去偷人家的破車呢?為什麼要扔了自己綉花綢袍,去偷人家一件舊短褂子呢?」
楚惠王雖然覺得墨子說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棄攻宋國的打算。公輸般也認為用雲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當地說:「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著的皮帶,在地下圍著當做城牆,再拿幾塊小木板當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輸般來演習一下,比一比本領。
公輸般採用一種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種方法守城。一個用雲梯攻城,一個就用火箭燒雲梯;一個用撞車撞城門,一個就用滾木擂石砸撞車;一個用地道,一個用煙熏。
公輸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還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沒有使出來。
公輸般呆住了,但是心裡還不服,說:「我想出了辦法來對付你,不過現在不說。」
墨子微微一笑說:「我知道你想怎樣來對付我,不過我也不說。」
楚惠王聽兩人說話像打啞謎一樣,弄得莫名其妙,問墨子說:「你們究竟在說什麼?」
墨子說:「公輸般的意思很清楚,不過是想把我殺掉,以為殺了我,宋國就沒有人幫助他們守城了。其實他打錯了主意。我來到楚國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個徒弟守住宋城,他們每一個人都學會了我的守城辦法。即使把我殺了,楚國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聽了墨子一番話,又親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領,知道要打勝宋國沒有希望,只好說:「先生的話說得對,我決定不進攻宋國了。」
這樣,一場戰爭就被墨子阻止了。
㈢ 以楚漢相爭為背景拍的新電影
大漢風(楚漢風雲)系列,裡面的戰場設置的特好,還有氣勢,估計你說的是大漢風(楚漢風雲)
主演:項羽-胡軍飾
虞姬-楊恭如飾
劉邦-肖榮生飾
呂雉-吳倩蓮飾
曹女-沈傲君飾
趙高-王剛飾
韓信-吳越飾
李斯-李立群飾
范增-辛明飾
張良-沈保平飾
劇情介紹「
秦末,相縣有項梁、項羽叔侄兩人,他們系楚國名將之後,陰蓄反秦大志。同縣有一美女虞姬,為秦將所虜,項羽救之,兩人相識並產生好感。離相縣不遠的沛縣有一名劉邦者,三十七、八歲末娶,游手好閑,但結交蕭何等一幫豪傑。他為亭長後,娶呂雉為妻。不久陳勝起義,劉邦、項羽乘時相繼起兵反秦。兩人初次相逢於襄陽城外,一見如故,相敬相惜。項梁聽謀士范增言,立故楚宗室心為楚王。劉、項共擁之。後項梁為秦章邯部所殺,項羽報仇心切,率兵北伐章邯。巨鹿一戰,項羽大破秦兵。章邯四十多萬精粹或死或降。但這時項羽坑殺二十多萬投降秦兵,留下殘暴惡名。趁項羽攻打秦兵主力,劉邦率先攻入秦關,秦王嬰投降,劉邦遂取下秦都咸陽。因在前楚王心曾有先入秦關者封王之約,劉邦和呂雉都希望成為秦王和王妃。范增知道劉邦胸藏大志,勸項羽殺劉邦。項羽表面凶暴,實則忠厚,鴻門宴上不忍加害,劉邦逃過一命。
項羽與虞姬早已兩心相許,只因項梁之死而推遲婚期。項羽破秦,虞姬卻被擄入秦宮,直至入關後仍不知其下落。因此項羽一怒之下,燒了秦宮,無意中卻救出虞姬。劫後重逢,兩人分外高興。項羽希望榮歸故里,不聽范增之諫,自封西楚霸王,都彭城;而封劉邦漢王,都西蜀;又把章邯等三人分王三秦,防劉邦西進。劉邦入蜀,呂雉卻被當做人質留在楚都,因此對劉邦心生怨恨。她見項羽、虞姬婚後兩情繾綣,嫉妒之餘,對項羽產生愛慕。項羽不為所動。項羽部下韓信不為重用,呂雉策劃讓其投漢。經蕭何推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計攻下三秦,又揮師東進。趁項羽北伐齊國,劉邦先取下彭城,但轉眼得而復失。
項羽回師,又擄呂雉和劉邦父太公,救回虞姬。兩軍在滎陽一帶對峙經年,互有勝負。其間,范增曾獻計,以烹殺呂雉和太公脅逼劉邦退兵,劉邦卻以"分我一杯羹"答之。項羽終不忍殺呂雉和太公。劉邦自滎陽城脫險後,又依張良計,離間項羽和范增臣主關系。虞姬屢勸不果,范增含憤而死。虞姬自責不己,為誤項羽霸業,悄然離去。劉邦對韓信既用又防。韓信破了魏、趙、齊三國,受封為齊王之後,揮師來援。漢軍與楚軍強弱易勢。雙方言和,以放回呂雉和太公為條件,劃定楚河漢界,各自退兵。
呂雉被拘楚營多年,劉邦淫心不改,並先後納曹女、薄妃、戚女為。為此她耿耿於懷並曾與審食其偷情。歸漢之時,她甚至對楚營和項羽產生眷戀。劉邦迎回父親和妻室之後,又毀約東進,楚、漢戰於垓下。韓信以"十面埋伏"計殺敗項羽;緊接漢軍又依張良"四面楚歌"計,令楚軍逃散。值項羽身邊最親近的項伯、鍾離昧、季布等也相繼離去之時,虞姬回到項羽營中。項羽感動不己,他以為人生至此無憾。虞姬歌罷自刎,臨死囑項羽突圍。項羽突圍至烏江邊上,原虞姬僕人今烏江亭長虞洪駕舟請項羽過江,項羽謂無顏見江東父老,痛呼蒼天因何成劉邦而亡自己之後,自刎而死。劉邦即將登基,呂雉也將圓皇後之夢,兩人以魯公、魯夫人禮厚葬項羽和虞姬。舉喪之日,劉邦夫婦回想昔日與項羽、虞姬相處情景,禁不住百感交集,其中也包含某種失落。但這一切很快被歷史煙雲遮蔽。
㈣ 春申君的電影劇情
春申君為「戰國四君子」之一。楚國江夏人,姓黃名歇,楚考烈王時期拜其為相。
黃歇才高八斗、胸懷大志,成年後游歷四方,廣交賢能志士。時值楚國天災人禍,百姓生靈塗炭,楚王急需賢能之士幫其渡過難關,得知黃歇的才能之後,楚王三次登門相請,黃歇也覺該為富國安民作點貢獻,於是入朝擔任左徒之職。
秦國欲稱霸天下,出兵攻楚,戰火燒到都城附近,楚王惶惶不可終日。在國破家亡的緊要關頭,黃歇主動請纓願意前往秦國說服秦王罷戰。楚王應允後,黃歇隻身親赴秦國,憑借口舌之伶俐,學識之淵博,對時勢進行精闢論述,終於說服了秦王罷兵休戰。
但秦王要求將楚國太子送到秦國作人質,黃歇稟明大義忠君愛國,說服家裡親人男兒活在世上,必須要有所作為,本人更應該為黃氏爭光。
於是,他毅然決定陪太子完赴秦作人質,並且培養太子完學會治國之道。 公元前263年,楚襄王病重,想要太子回國繼位,秦王不允,黃歇設計讓太子化妝逃出秦國。秦王知道後,欲殺黃歇,在秦相的勸說下,秦王終於答應讓黃歇歸國。
楚襄王病逝,太子繼位,稱楚考烈王,拜黃歇為令尹。黃歇當了令尹,廣納人才,門下食客逾三千,比當時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都多。黃歇不僅在各國中廣納賢能之才,而且善舉賢能之才為楚國所用。比如趙國人荀況,黃歇便大膽啟用,推薦他為新開辟的疆土魯地作蘭陵令。
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危急,趙相平原君趙勝前往楚國請求救援,楚考烈王猶豫不決,黃歇稟明唇亡齒寒之理,並親自率軍與魏信陵君共同伐秦,結果一舉擊潰秦軍,解除邯鄲之圍。前256年,黃歇為了楚國的發展壯大,主動率軍北伐魯國,次年黃歇滅掉魯國。通過援趙滅魯這兩場戰役,黃歇在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國重新興盛強大起來。
黃歇身為令尹,不顧年事已高,為朝政日理萬機。同時,他還忠君有加,直到考烈王無子之事著急得日夜不安,廢寢忘食。由於擔心心切,不妨遭奸詐小人陷害。
黃歇的一生,忠君愛國,賢能仗義,為黃氏後代樹立了忠孝義和的典範。如今,遙祭先主,黃氏子孫決心宏拍春申君的崇高精神。
㈤ 電影《征途》講述了什麼故事
電影《征途》講述了在虛構的中原大陸,十國之中,南趙國與北燕國比鄰而居,在短暫的和平共處後,新的戰爭一觸即發。為了防禦日益強大的北燕,南趙舉辦競技大賽,選拔將才,每族必須選出三名勇士參賽。
消息傳到偏僻的清源村,經過一番爭議,最終村民東一龍(劉憲華飾)、武士楚魂(何潤東飾)與金剛小妹(林辰涵飾)代替清源族,踏上了殘酷的征途之旅。
(5)新楚國電影擴展閱讀
《征途》生物特效耗時兩年打磨:
《征途》基於網游中恢弘壯麗的世界觀和豐富立體的形象設定,製片組聯合曾經一手打造《流浪地球》的特效團隊More VFX全力打磨後期特效,呈現鳳凰城、清源村、獸王谷這些游戲中的場景。
片中獸王、虎獒、巨蠍等生物特效,更是特效行業公認的難題,整個團隊從最初繪制建模到最終渲染製作完成耗時兩年之久。《征途》從游戲情懷、劇情架構到音效配樂、視效呈現,無不著透露出製作團隊的滿滿誠意。
㈥ 與君歌中飾演楚國公是誰
與君歌中飾演楚國公的是何晟銘。
何晟銘,1975年7月9日出生於湖北省仙桃市,中國內地男演員、歌手。
2019年,獻唱電視劇《聽雪樓》主題曲《悲喜樓》。
人物評價
何晟銘用「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心態演繹著每一個角色,魅力與演技並存;他在《宮鎖珠簾》中飾演的雍正,霸氣、隱忍、剋制,善用計謀,用情深,何晟銘將內心的糾結與失望演繹准確到位,傷感卻又十分克制,情感的醞釀恰到好處。
㈦ 你認為哪部影視作品的人物和劇情能讓人受益或長見識
央視紀錄片《楚國八百年》
我是一個對於古代歷史十分感興趣的人,然而對於晦澀難懂的古書來講我還是比較喜歡看紀錄片,紀錄片會更生動、傳神地為我們講述一段歷史,《楚國八百年》這部紀錄片我覺得拍攝地非常到位,我已經看了四五遍還是意猶未盡。
㈧ 一部小時侯看過的電影
鑄劍
電影名:鑄劍
導 演:張華勛
編 劇:張揚 楊從潔
主 演:高發 馬精武 阮巡 馬崇樂 楊青
上 映:1994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香港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鑄劍 (1994)故事梗概
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 周宣王時代的楚國。楚王奢殺,找來天下第一鑄劍名師干將及其妻子莫邪為他鑄劍。千將夫婦採金英鐵精,苦幹三年,為楚王造一名劍。楚王怕干將為他人所用,劍成之日就斬殺了干將。干將妻莫邪對此早有所料,她要丈夫鑄成兩把劍。一把雌劍獻了楚王,一把雄劍莫邪保留著。干將被害16年後,莫邪含辛茹苦養大兒子眉問尺。莫邪把其父遇害情景告訴眉間尺,眉間尺一改以往柔弱性格,決心以雄劍為父報仇。眉間尺憑一股勇氣來到王城,殺不成楚王,又被通緝捉拿。俠士晏之敖來見眉間尺,他可以殺楚王,但要借重眉間尺的寶劍和頭顱。眉間尺信任他,把寶劍和自己的頭顱給了晏之敖。晏之敖以獻眉間尺之頭晉見楚王,並設計在煮頭的鼎邊用雄劍砍下了楚王的頭,眉間尺和楚王兩顆頭在鼎中進行殊死搏鬥。眉間尺年幼,不是楚王對手,被楚王的頭咬住不放。晏之敖見狀,拔劍自刎,頭顱掉入鼎中,加入戰團,終於把楚王頭咬得無聲無息。三個頭都煮成了白骨,無法分出彼此,楚國王公大臣出於無奈,只好將三個頭顱均以王禮分而葬之。這就是三王冢的來歷。
以前看的蔡志忠漫畫 很虐心啊這個- -
㈨ 一部美國影片的片名
(一)趙國
戰國七雄中的趙國無論從疆土,人口,實力上來看都不是最強大的。甚至連三強都數不上,楚地方千里帶甲百萬地處南方戰略地位可攻可守,齊雄占東方國家財富居戰國之首民眾且糧足,魏鐵甲步兵稱雄七國數次攻趙甚至占據邯鄲3年之久,秦地勢險要兵伍善戰。只有燕,韓實力稍遜。而趙地處各國之要沖,可謂爭地也!北有胡林匈奴東有強齊南有悍魏西有虎狼之國秦。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趙似乎只有招架之力,事實上武靈王改革前都是如此。
趙武靈王一位天資卓越膽識過人抱負遠大的君主,至今在邯鄲地區紀念趙武靈王的建築還很多。其在位時期進行了影響深遠的「胡服騎射」,全國士兵改變傳統的寬大戰服改為緊小為特徵的胡服,改變傳統的步兵為主體的軍隊結構改為騎兵和弓弩兵為主體的軍隊構成。試想一下在現實的今天如果全國軍隊改變為一個被試為邊族的服飾和軍種,這阻力該有多大。但趙武靈王辦到了,可以相信這次改革對趙國日後的縱橫七國是很重要的。
修長城是認為抵禦邊族最好的防禦措施,一方面,抵消邊族騎兵快速機動的優勢,另一方面,使步兵有可以依賴的陣線。趙國要想縱橫七國必須解除後顧之憂——匈奴的侵擾,以便騰出兵力進行南方的爭霸。但問題是修長城是公認的耗費人力財力的措施,秦修長城動用近百萬的罪民,造成民憤極大。明整修長城亦耗費了極大代價。而趙國全國人口不過一百多萬,卻修建了令後人驚嘆的工程,並且歷史上沒有發生任何暴亂.....而秦統一後的修建不過將舊燕趙長城連起來。
抵禦匈奴一直是中原國家統一後必為之事,秦蒙恬率軍30萬兩年平之動用民力頗重,漢前後率近百萬之軍平定匈奴且國力大傷。而趙李牧僅率步5萬弓10萬即平匈奴且士兵多以邊民為主。
歷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即爆發在秦趙之間,秦後期的東征主要障礙便是趙,兩國征戰互有勝負。趙便成為秦的主要目標。原因不說了,廉頗率軍抗之,秦不得進。兩軍相持,趙國小糧缺,向齊借糧不成,向魏楚借兵不出,趙王只能選擇決戰。用趙括代廉頗,標志著趙從戰略防守向戰略進攻的轉變。對於趙括的任免,歷史一直是否定的,在此不做評述但我的觀點是趙括非只會紙上談兵的年輕將領。 結果大家很清楚,趙主力被圍且援軍一直打不通包圍線,最後40萬趙兵被坑殺。我要說的是,趙前後因作戰傷亡不過8萬,而秦傷亡則過半約30萬左右(秦總兵力在100萬左右)。白起也正是看到趙兵頑強的戰鬥力和熟練的單兵戰術,才動了殺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趙軍在兵圍的46天里,沒有糧草裝備的補給和援軍的支援,軍內皆食人屍,每天秦之輕兵(敢死隊性質)不斷的日夜進攻。心理和生理上以達極限,而堅持了46天實屬不易。一個軍隊的戰鬥力在什麼情況可以檢驗,就是在無外援且自己補給全無,對手強大的情況下顯現的,而不是在其連連勝利中顯現的。 戰後,燕國以為趙弱,率軍近40萬分兵擊趙,結果被趙打敗不說,反被奪取好幾個城池。分析:燕軍之敗有三,一師出無名,燕趙之間關系一向良好,兩國幾乎沒有交過戰,故燕兵對燕王攻趙多有不解而多懈志。二燕軍分兵多處,希望依仗兵力優勢在最短時間內攻佔趙地,反而被趙各個擊破。三燕軍將領指揮能力不如趙,且燕兵作戰能力有限,甚至不如趙臨時組織起來的下民的作戰能力。趙勝亦有其三:一長平之敗後全國悲憤萬分,兵法雲:哀兵必勝。二長平之敗後趙為防秦長驅直入,進攻邯鄲已經在最短時間內組織了另一支生力軍且連日操練,戰鬥力頗強。三趙之將領指揮藝術頗為嫻熟,對付秦可能吃力但對付燕綽綽有餘,趙民尚武。臨時組織起來的即具備戰鬥力,加上燕軍分兵作戰勝利在望。
燕軍在進攻趙地時,幾乎每城都遭到了頑強的阻擊,為趙主力分殲燕軍製造了條件。最後在趙軍勢如破竹的進攻下燕軍一敗即潰。最後燕王不得不出質子、割地以換被俘的近20萬燕軍。從中我們亦看到趙軍作戰力的強悍。
邯鄲之戰
秦長平之戰取得勝利後,接受了趙割地請和的要求。原因:一長平之戰秦雖勝但士卒傷亡近半,國內積糧消耗的也差不多了,秦也無力進一步攻佔邯鄲滅亡趙。二士卒長時間在外作戰,士氣低靡,戰線太長補給困難。加上新占之地民心易亂,隨時都有可能叛亂(其後果亂)。三魏楚蠢蠢欲動,其側翼相當不安全(其後秦正是因此)。故秦接受趙和之求。 趙對於事後的割地卻產生了分歧,細節不說了。最終趙王決定不履行和約,並積極備戰。這一切最終導致秦趙邯鄲之戰的爆發。秦昭王大怒,盡兵攻趙。其中關於白起不出征的原因我認為有三:一長平之戰秦贏的頗險,並領略到趙人頑強的戰斗意志。而這有不同於秦兵的頑強。秦兵之頑強在於利誘即有戰功即可封爵得地,趙兵之頑強則源於其內在的民族氣質和尚武傳統。二秦兵傷亡慘重,尤其是掌握熟練作戰技術的秦精銳部隊(輕兵、騎兵、車兵、弩兵),這時秦主力部隊多為剛加入的下民作戰能力有限。對於側翼的安全更是危險,秦如進攻趙都隨時有可能被魏楚聯軍圍殲。三對於秦王對范相的言聽計從頗為不滿。但自信的秦王相信秦軍是戰無不勝的,即令軍60萬進攻趙邯鄲。 趙對於秦的進攻准備可以說到了極致,因為趙精銳部隊的喪失,趙無力發動野戰而轉為守城,並為此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及裝備。同時外交也積極的開展。趙之平原君因長平之敗的愧疚也積極的游說魏楚和組織邯鄲保衛戰。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元月,秦聚兵約五十萬人,且分兵三路,左路司馬梗率軍進攻韓之太原,取之,盡得上黨地,以牽至趙北方主力不得南下;右路約十萬增兵南陽,以拒魏楚聯軍;中路軍約三十萬人,直攻趙之邯鄲。七月、八月間趙之武安、皮牢,兩座趙都唯一可依賴的戰略屏蔽被秦攻破。並於十月間兵圍邯鄲,這年是趙孝成王七年。 關於秦昭四十八年正月至八月間對趙攻勢,趙國採取的戰略是堅壁清野,放棄野戰和衛星城,集中各地的守軍及糧食全力保衛都城邯鄲。而此時的趙國精銳士兵早已於長平之戰中傷亡殆盡,邯鄲城內士卒多為剛徵集的下民人數約在三四十萬人左右。其中士兵年齡多為40歲左右的老人(古40歲即為老)或13到18歲的弱童。而年輕力壯的士卒不超過十萬其中包括趙王的宮衛步兵和少量騎兵大約在一至兩萬人左右,這些構成了趙日夜突襲秦兵的主力。守將為大將軍廉頗、宮衛統領樂乘,而平原君趙勝成為邯鄲之戰實際的最高指揮官。同時趙之邯鄲的下民因長平之戰,每家皆有喪子、喪夫、喪父,故同仇敵愾,誓衛趙都。 秦軍以五大夫王陵為將,軍眾在三十萬左右,以武安為據,包圍邯鄲,秦軍構成以步弓兵為主,且攻城器頗多。秦五大夫王陵於邯鄲城下望著邯鄲周圍萬頃蒼綠待實而被趙人盡毀的良田,王陵想道:秦軍秦昭二十九年取楚都城郢,三十二年取魏都大渠,而兵趙之主力早已於去年斬殺殆盡,此時趙國邯鄲守軍不過為老弱病殘,只需月余便可攻下。但當他看到雄武寬厚的邯鄲城牆,及城上站立的趙國士兵時,他發現趙人的臉上分明露著一種決不屈服和復仇的面容。心中竟然產生了不安,這年是秦昭王四十九年,趙孝成王七年。 秦昭四十九年秋,十月,五大夫王陵率軍急攻邯鄲城,秦弓弩手,將數十萬支箭射向邯鄲城上,掩護步兵攻城,而步兵分兩隊,一隊肩扛雲梯,強登邯鄲城牆,一隊推沖車直攻趙區都之城門,且秦分三軍不分晝夜輪攻趙都。但是一個月下來,秦軍僅校官就戰死五名,傷亡近兩萬人,而不得停下休整,轉為小規模進攻以奪趙志。但相反是,趙軍卻一再攻出精銳步兵甚至少量騎兵不斷突襲秦圍在邯鄲的營柵,竟使秦傷亡頗為慘重,反而秦軍日夜防備,士兵多有殆懈。 邯鄲前線的戰況飛快的傳到秦昭王的手中,秦昭王十分的生氣,而此武安君又病重,不得行,便一方面命令王陵集兵早日攻下邯鄲,一方面組織援軍。 收到信的王陵軍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在寒風中的十二月向趙都邯鄲發起第二次大規模的攻城戰,但疲憊的秦軍,在趙軍弓弩下,多有傷亡,士卒戰皆不利。趙出兵擊之,卻秦數十里。此戰秦傷亡五千人左右。 趙之邯鄲城內,傷員遍城皆是,但士兵依舊士氣高昂,平原軍趙勝,於寒冬將府內積糧存衣,散布趙民,並令其家人搶救傷員,大將軍廉頗帶甲上城親自指揮督戰,平原君趙勝亦往之。趙兵多弱,廉頗命弱者立城,強者於城內休養逢戰而輪換,又命善射者集而射秦。期間趙之精銳常出城,多有不回者(戰死),但秦亦傷亡慘重甚巨。 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秦之援軍十萬帶著大量的兵備糧草及秦王的最後命令到達了邯鄲。五大夫王陵即調整兵力准備向邯鄲發動第三次,也是攻趙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 秦昭四十九年正月,將軍王齕率兵十萬及大量的兵備糧草到達邯鄲。五大夫王陵即調整兵力准備向邯鄲發動第三次,也是攻趙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可以相信王陵已經知道秦王的不滿及以王齕代之的先兆,所以肯定的是王陵軍第三次的進攻是相當猛烈的。 戰事爆發於正月,在北方此時還是寒冷的冬季。此時邯鄲被圍將近四個月城內兵員損耗和糧食供給已顯危機,人心在冬季更顯得脆弱。但在廉頗、樂乘諸位良將的率領下趙軍依然士氣高昂。同時秦軍在受到增援後士氣也開始高昂。戰事進行月余,趙兵拚死抵禦秦軍進攻並取得勝利。秦軍傷亡慘重,士卒多怨。秦王以陵戰不善,免,王齕代將。其後王齕率軍連續攻打邯鄲近五個月,依然沒有攻下。十月,秦王殺了白起後又命鄭安平率軍五萬支援王齕。此時邯鄲城處於最危急的時候,糧草早已斷絕,人皆「以骨為炊」「刎子而食」,趙軍依舊不屈的抵抗著。同時平原君的外交戰開始起作用,至十二月初,魏軍八萬楚軍十萬均已趕到邯鄲外圍,秦國也不斷的增兵汾城(河東之地)以為聲援,雙方大戰一觸即發。同年十二月,信陵君指揮魏楚聯軍,對秦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魏軍擊於西,楚軍擊於東,趙軍應於內,秦軍三面受敵,全線崩潰。王齕率秦軍主力向西急退數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鄲城南駐防的秦軍鄭安平部約兩萬人,被趙軍重重圍困。鄭安平部遠離主力,糧草斷絕,突圍無望,只得全軍降趙。三國聯軍乘勝進攻汾城,秦軍大敗,被迫撤至河西,夾河對峙。聯軍乘勢收復河東六百里之地,其威大震。 趙國在經歷長平之戰的失敗後,部隊兵員損失近四十萬。此後趙國可作戰的部隊可分為這幾部分:代郡守軍防備匈奴及燕國,常備軍約五萬人戰時可擴編為十萬人,晉陽守軍(趙國舊都)是趙之右翼,是進攻秦側翼的跳板也是趙北方的門戶,常備軍約七萬人。中牟守軍(括屯留)趙之左翼抵禦秦軍的前哨和防備魏國的要塞,常備軍三萬人。邯鄲守軍趙國防禦重心,因邯鄲常臨戰事,故又分武安守軍、武城守軍,總體上看邯鄲地區常備軍在十萬人左右。邯鄲由於其戰略地位的重要,因此成為戰事最頻繁的城市之一,也是軍事防禦最完備的城市之一。邯鄲之戰中趙國幾臨危急,但在趙國優秀將領的指揮下、趙國士兵的頑強抵抗下及趙國下民的捨身支援下都一一化解。從中可看出趙國所獨有的、異於六國的氣質,更加的悲壯血氣、堅強不屈、團結一致。
關於邯鄲之戰,我認為其悲烈程度堪比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柏林戰役。秦國對趙直接間接動用兵力在五十萬人左右,其中對邯鄲作戰的部隊就達二十五萬人,加上輜重部隊將近三十萬人。說其悲烈,更多的是雙方的實力對比,如前所述趙國的兵力、國力在長平之戰後已大不如前,邯鄲地區可作戰的部隊不過十萬。且在秦軍不斷圍困和進攻下能保住都城不破,實在令人驚嘆。邯鄲之戰以其說是是趙軍的勝利不如說是趙民的勝利,趙國下民主要是邯鄲下民為保衛邯鄲所付出代價是沉重的,「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以城免」是何其的悲壯。試想一下戰前趙國各地的軍隊、糧草源源不斷匯聚邯鄲,趙國下民眾志成城日日夜夜修繕城池,磨礪兵刃的情景,是何其壯觀。由此可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部隊所具有的慷慨悲涼的氣質、血氣尚武的傳統、同心志協的風氣是多麼的重要。 長平之戰、邯鄲之戰後,趙國實力及其地位一落千丈。各國都蠢蠢欲動,首先動手的是燕國,如前所述。此戰對趙影響:一,提升了趙國於七國中地位;二,鍛煉了趙軍作戰能力更重要的是恢復了作戰的自信;三,增強了趙國實力和國家安全系數;四,發現並鍛煉了趙國將領。此戰中,龐鍰、樂乘、李牧脫穎而出,讓趙人看到除了老將廉頗外還有更多優秀的將軍。趙國的中興似乎仍有希望。
廉頗在趙國之敗後,被趙王重新任用相國並封為信平君。已經年老的他不畏疲苦率領趙國士卒繼續作戰,於趙孝成王十五年破燕軍;十六年圍燕中都;二十一年取魏繁陽。其後因事逃奔魏,後轉至楚為將,率軍作戰因楚兵不如趙兵,戰不得志,在壽春抑鬱而終,臨死思報趙國。從廉頗事楚中,我們可以看出:廉頗為將近五十多年,可以說對軍事相當精通和熟悉。廉頗於楚為將,戰皆不利,很大程度上因為楚兵弱於趙兵。這一點很重要,部隊兵員的素質也決定著將領的指揮意圖是否可以順利的實現,趙人尚武且多戰,兵員耐性強、有服從意識,且善騎射。而楚軍作戰機動性差、部隊抗打擊能力弱、野戰能力不強(這些構成項燕之敗的原因)。當然優秀的將軍會帶出一支優秀的部隊,同樣優秀的部隊也會培養出優秀的將軍。培養一支優秀的部隊可能需要幾十年,但它至少影響幾百年。廉頗老了,他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訓練楚軍,或者他早已人存心死…… 龐鍰在廉頗出走後,面對秦國、燕國的進攻毅然挑起了趙國的大梁。趙悼襄王三年,燕軍十萬犯趙,龐鍰率軍抵之。於常山東垣,深溝高壘以待燕軍。此戰中,趙兵多用強弓勁弩射燕,其傷亡甚重。無論攻城戰、野戰燕軍皆不利。後撤,遭遇李牧軍。又撤,遇龐鍰軍,戰大敗。此戰殺死燕兵二萬餘人,其餘的奔潰或投降了趙軍。其後與李牧合兵下燕,武遂、方城。趙王贊其曰:「將軍武勇,廉頗還趙」。趙悼襄王四年,龐鍰統率趙、楚、魏、燕之銳師五十萬攻秦。趙悼襄王六年秦長安君及大將軍蒙驁率軍十萬攻趙,龐鍰領軍十萬御之,殺秦軍三萬,射殺蒙驁。趙國頓時國威大震。
李牧趙國代郡的守將,帶兵有方,卻匈奴而威於北方。李牧常年駐守北部代郡、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邊境地區防禦匈奴。他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力措施加強軍隊的戰鬥力,有效地防備了匈奴的侵擾,贏得士兵們的愛戴。他的措施是:首先,任用自己認為能乾的人為官,同時把收來的貨物,稅款掌握在自己的駐軍公署,充當士卒的日常開銷。其次,每日宰殺數頭牛采犒賞將士,優待士兵。第三,加緊練習騎馬射箭,重視警報系統,增設偵察人員。在軍事上,嚴明法規:「匈奴□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史記·李牧列傳》)。所以匈奴每次入侵,嚴密的警報系統發揮威力,士兵迅速退回營壘固守,不敢擅自出戰。使匈奴擄掠無所得,趙國軍隊卻因此保存了實力,多年來在人員、物資上沒有多少損失,為以後的伺機反擊奠定了物質基礎。但匈奴人卻認為李牧這是膽怯,就連趙國邊境上的士兵也認為自己的將軍是膽小害怕。趙王因此而責備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我行我素。終於激怒了趙王,把他召回,另派將領替代他。新任將領到職一年多,每當匈奴兵來犯,他都命令部隊出戰,往往受挫失利,損失傷亡慘重。使邊境地區不能按時耕種、放牧。於是趙王又請李牧復出,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自己有病,趙王一再懇請,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史記·李牧列傳》)。趙王答應了他。 李牧再次到邊境後,仍按原來的規約行事。幾年當中,匈奴來犯一無所獲,但始終認為李牧膽怯不敢出戰。戍邊的將士日日受到犒賞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請求願與匈奴決一死戰。李牧看準了時機,准備經過挑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獲賞百金的勇士五萬人,優秀射手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加以訓練。並大縱牲畜,讓人民滿山遍野地放牧。匈奴見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戰後,李牧佯敗,丟下幾千人給匈奴。單於聞之,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出奇兵,以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接著又乘勝滅檐襤、破東胡,降林胡,單於遠遠逃走。其後十多年,趙國北邊穩固,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的城邑。李牧也因此成為繼廉頗、趙奢之後趙國的最重要的將領。李牧帶兵好野戰,善長途奔襲作戰。趙幽穆二年,秦攻趙武城(邯鄲南),趙將軍扈輒領軍十萬救之,敗之,斬首十萬。邯鄲兵力空虛,而召李牧及代郡軍五萬人救邯。大敗秦軍,殺其數萬。封武安君。三年,秦將桓齮又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深入趙國後方,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對趙都邯鄲構成嚴重威脅。趙王遷急命北部邊防名將李牧為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抗擊秦軍。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他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甚高,如倉促迎戰,勢難取勝。遂採取築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拒不出戰。桓齮認為,過去廉頗以堅壘拒王齕,今天李牧亦用此計;秦軍遠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進攻肥下,企圖誘使趙軍往援,俟其脫離營壘後,將其擊殲於運動之中。李牧洞悉敵情,不為所動。當趙將趙蔥建議救援肥下時,他說「敵攻而我救,是致於人」,乃「兵家所忌」。秦軍主力去肥後,營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於多日來趙軍採取守勢,拒不出戰,秦軍習以為常,疏於戒備。李牧遂乘機一舉襲占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李牧判斷桓齮必將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擊敵人,將主力配置於兩翼。當正面趙軍與撤回秦軍接觸時,立即指揮兩翼趙軍實施鉗攻。經激烈戰斗,10萬余秦軍,全部被殲。桓齮僅率少量親兵沖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 四年,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卻之。七年,秦將王翦、楊端和率軍攻趙,李牧率軍屯灰泉山,數戰秦皆不利,不敢近。後趙王受間殺李牧,。一年後,邯鄲為秦。 其後趙公子嘉於代地稱王,思奪舊都。六年後被秦滅。
(二)燕國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國滅亡。起源: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
鼎盛:
前323年,公孫衍發起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前314年,燕王噲禪讓於相國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亂,失敗被殺。齊國、中山國趁機伐燕,燕國大敗幾乎被滅,燕王噲和子之被殺。齊國退兵後,燕人擁立在韓為??的公子職,是為燕昭王。昭王即位後禮賢下士,築黃金台,各國士人「爭趨燕」。樂毅自趙國來,鄒衍自齊國來,劇辛自趙國來。(此節據楊寬"戰國史"作了修正。昭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楚、韓、魏五國伐齊,連下齊國70餘城,殺死齊?⊥酢F氳刂皇3?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
覆滅:
燕太子丹年輕時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後太子丹並沒有致力振興燕國,而是尋找到一位叫荊軻的刺客。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前228年,秦國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近燕國。前227年,太子丹送荊軻和他的13歲的助手秦舞陽到易水之畔(現河北易縣)。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後荊軻刺秦王嬴政未遂。這一事件給了秦國一個進攻燕國的借口。前226年,大將王翦率秦軍佔領了燕國的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滅於秦。
燕國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稱號 國君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燕召公 姬?]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865年)
燕惠侯 38 (前864年――前827年)
燕厘侯 36 (前826年――前791年)
燕頃侯 24 (前790年――前767年)
燕哀侯 2 (前766年――前765年)
燕鄭侯 36 (前764年――前729年)
燕穆侯 18 (前728年――前711年)
燕宣侯 13 (前710年――前698年)
燕桓侯 7 (前697年――前691年)
燕庄公 33 (前690年――前658年)
燕襄公 40 (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 16 (前617年――前602年)
燕宣公 15 (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 13 (前586年――前574年)
燕武公 19 (前573年――前555年)
燕前文公 6 (前554年――前549年)
燕懿公 4 (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 9 (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 7 (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 5 (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 31 (前523年――前493年)
燕孝公 38 (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 16 (前454年――前439年)
燕閔公 24 (前438年――前415年)
燕簡公 姬載 42 (前414年――前373年)
燕後桓公 11 (前372年――前362年)
燕後文公 29 (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 12 (前332年――前321年)
燕王噲 姬噲 9 (前320年――前312年)
燕昭王 姬職 33 (前311年――前279年)
燕惠王 7 (前278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 14 (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 3 (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 姬喜 33 (前254年――前222年)
(三)楚國
楚國淵源:
西周初年,荊人的殘部主要是季連的羋姓後人,已西遷至丹水與淅水之間。鬻熊為首領時,審時度勢,率楚民背棄商紂王,西行投奔周文王,並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繼位後,有圖南之意,楚人覺察後,在鬻熊之子熊麗的率領下,舉部南遷至睢山與荊山之間,暫時避棲於荒野之地。周成王時,周公避禍於楚,楚人敬之如上賓,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後訴說此事,感動了周成王,於是周成王封熊麗之孫熊繹為楚君。荊楚開始躋身於諸侯之列,楚國正式誕生了。 楚人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慘淡經營,至熊渠時初露崢嶸。熊渠是熊繹第四代孫,是一位既有才識又有進取精神的君主,他整軍習武,趁著中原動亂之機,開始了開疆拓土的進程。三苗早已歸順荊楚,熊渠把征伐重點放在西部和東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國(今湖北竹山境內),拉開了拓疆序幕。在東討中,楚人攻打了位於今湖北中部的揚越,勢力推進至江漢平原。接著遠征,攻打了位於今湖北鄂州境內的鄂國。楚族是多元的,在黃河、長江流域遠古先民的長期交往、爭戰與融合中,終於在荊楚地區形成有共同語言、共同經濟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質的楚族。楚族就是以楚地而得名。但是,楚族的族源來自何方,或者原本就是楚地土生土長的民族,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早在本世紀二十年代末,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就認為「楚本蠻夷,亦即淮夷」。淮夷即楚人,即蠻荊,……淮徐荊舒每連言,必系同族,且為殷之同盟。 後來在《殷周青銅器銘文考釋》、《金文叢考》等書中,又明確認定楚人即「熊盈族」。楚之先世居淮水下游,與奄人徐人等同屬東國。……熊盈當即鬻熊,盈鬻一聲之轉。胡厚宣在《楚民族源於東方考》一文中進一步提出「楚之始祖為祝融」。 祝融即陸終……即遂人即黎;而陸終、遂人及黎皆為東方之民族也。……惟其後以周民族之東方壓迫,及黃河流域之漸漸改變,東方民族遂多相率南遷,而楚民族勢力甚強,乃漸擴土於南方之江漢流域。 郭、胡二先生倡楚族東方說,至今仍影響深遠,不少學者從此說。
2、楚國的歷史
熊繹及其後代是江漢流域最早的開發者,他們的創業歷史是艱苦卓絕的。《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荊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漢江兩岸。(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於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於勝之不可保,紂之百克而卒無後。訓之以若敖、蚧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兩言「篳路藍縷」,皆指楚國熊繹至熊儀(若敖)、熊胸(蚧冒)等十餘代君王。可見楚國在建國以後的相當長的時期,都過著艱苦奮斗的窮日子。國君帶領臣民跋涉山林,開辟疆土,甘苦與共。面對周邊各國存在的威脅,尤其是面對北方周朝軍隊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軍經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國君王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特別注重以先王艱苦創業的事跡對臣民進行傳統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尋求內部穩定和對外發展。蚧冒之弟熊通自立為楚武王,時在公元前740年東周平王三十一年。這在楚國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個南方大國的崛起。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於郢,國勢更加強大,江漢一帶的小國都畏懼楚國。到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經「楚地千里」。楚國「結舊好於諸侯」,迫使周天子「賜胙」,要求楚國「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 周天子的話流露出對楚國的畏怯之情,同時,不得不
㈩ 最近有什麼電影
1、《懸崖之上》
《懸崖之上》是由張藝謀執導,全勇先、張藝謀編劇,張譯、於和偉、秦海璐、朱亞文、劉浩存、倪大紅、李乃文領銜主演,余皚磊、飛凡主演,雷佳音、沙溢、芮丹尼特邀主演的諜戰電影,於2021年4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為電視劇《懸崖》的前傳,講述了特工們在嚴峻考驗下與敵人鬥智斗勇,執行秘密行動的故事。
2、《我的父親焦裕祿》
《我的父親焦裕祿》以焦裕祿女兒焦守雲的視角,回顧了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兒子焦裕祿從河南洛陽礦山機械廠帶領工人攻堅克難、到調任蘭考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治理風沙鹽鹼澇災「三害」,直至病逝在工作崗位上的感人故事。
3、《盛夏未來》
21年7月23日電影《盛夏未來》官微發文,宣布提檔兩周至7月30日上映,並同時開啟預售。《盛夏未來》由陳正道執導,張子楓、吳磊、郝蕾、祖峰等主演,聚焦00後成長,講述即將高考的陳辰與校園紅人鄭宇星因為一個謊言意外相識,兩人在青春中共同面對成長中的種種難題的故事。
4、《商聖范蠡之雄圖霸業》
定檔於21年7月30日全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春秋末年,五國爭霸,奇人范蠡懷有報國興民之志,因不滿楚國政治黑暗,遂於越國危難之際,與好友文種同入越國,輔佐越王勾踐,在夫椒之戰後,說服勾踐向吳王議和,同時定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可滅吳國的「滅吳七計」。
5、《有一點動心》
由陳嘉上執導,言承旭,任素汐主演的電影。該片講述了周啟文和相親APP老闆陳然發生的愛情故事。該片於2021年6月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