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新蒙梭羅夫人電影
擴展閱讀
泰國60年代老電影 2024-11-02 21:24:14
電影游戲資料儲存安全 2024-11-02 21:22:58

新蒙梭羅夫人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18 08:02:33

1. 瑪爾戈王後的編輯推薦

讀過司湯達的小說《紅與黑》的讀者都記得,書中的拉莫爾侯爵小姐頗以死在斷頭台上的祖先拉莫爾伯爵而驕傲,那位伯爵死後,他的情婦瑪爾戈竟然將他的頭顱珍藏起來作為紀念。而拉莫爾小姐就是仿效瑪爾戈,保存了於連的首級。
《瑪爾戈王後》自從出版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多次再版,並被搬上銀幕,在著名的國際影星伊莎貝拉·阿加妮的演繹下,增強了該作品的受讀者喜愛程度。該部電影還獲得第20屆凱撒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瑪爾戈王後》的兩部續集分別為《蒙梭羅夫人》(又稱《插科打諢的西科》)和《四十五衛士》。
在《蒙梭羅夫人》中,大仲馬描寫了俠士布西與蒙梭羅夫人的動人的愛情故事,最終以布西被殺而告終。 在《四十五衛士》中, 蒙梭羅夫人為了復仇,最終毒死了安茹公爵,自己進入修道院了卻殘生。
兩部續書中,大仲馬加入了西科這個有趣的人物。他是一個宮廷小丑,深得國王器重;他劍法高超,為人機警,平時喜歡插科打諢。 小說中的許多情節都是通過西科來轉承聯接的。
《在人間》中彼什科夫把一位婦人稱作「瑪爾戈王後」

2. 求《沉靜如海》里,男主角托馬斯·儒阿特的電影。

《沉靜如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EhgUELmmdeOAio0LlrHIZw

提取碼:j3f3

《沉靜如海》是由皮埃爾·布特龍執導,朱莉·德拉姆、邁克爾·加拉布魯、托馬斯·儒阿特主演的戰爭片,影片於2004年10月25日在法國上映。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二戰期間一個法國老人和他的侄女與一個德國軍官愛與恨的故事。

3. 蒙梭羅夫人的介紹

大仲馬著《蒙梭羅夫人》是一部歷史小說,同《瑪戈王後》及《四十五衛士》合成三部曲,描寫的是亨利三世統治時期的法國。

4. 大仲馬有哪些作品

1、三個火槍手

《三個火槍手》,又譯《三劍客》、《俠隱記》,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該書曾五次被翻拍成電影作品。故事主角為達達尼昂,三個火槍手分別是阿多斯,波爾多斯,和阿拉密斯。

2、黑鬱金香

《黑鬱金香》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黑鬱金香》以17世紀荷蘭的激烈的政治斗爭為背景,通過培植黑色的鬱金香這條線,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的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3、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844—1846年。故事講述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百日王朝」時期,法老號大副愛德蒙·鄧蒂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

獄友法利亞神甫向他傳授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鄧蒂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爾莫勛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

4、二十年後

《二十年後》,Vingt ans après 法,Twenty Years After 英,法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所作長篇小說,是《三個火槍手》的續集。《二十年後》,從書名便能知道,寫的是距離《三個火槍手》結束時的一六二八年二十年以後發生的事情。

這時已是一六四八年。黎塞留和路易十三相繼棄世,原籍義大利的馬薩林,繼承了黎塞留的衣缽,做了紅衣主教和首相,由於路易十四年幼,馬薩林獨攬了大權。此人專斷貪財,橫征暴斂,引起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各方面的不滿。這年八月,終於在巴黎發生了投石黨運動。

5、瑪爾戈王後

《瑪爾戈王後》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傑作之一,取材於法國歷史上重要的時期——宗教戰爭。可以說它是大仲馬為聖巴托繆節慘案撰寫的一部精彩無比的史詩,為讀者提供的法國宮廷的政治風俗畫同樣是罕見的佳作。而瑪爾戈王後和拉莫爾的戀愛故事尤其被後世傳為趣談。

5. 大仲馬的作品

一、大仲馬的作品
1、大仲馬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以小說和劇作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劇本)、《基督山伯爵》(長篇小說)、《三個火槍手》(長篇小說)等。

2、其他作品:
(1)路易王朝時代:
《三個火槍手》
《二十年後》
《布拉熱洛納子爵》
《裙釵之戰》
《阿芒得騎士》
《風雨術士:巴爾薩莫男爵》
《王後的項鏈》
《基督山伯爵》

(2)大革命時代:
《昂熱·皮都》
《夏爾尼伯爵夫人》
《紅屋騎士》

(3)拿破崙時代:
《雙雄記》

(4)其他作品:
《蘇後馬麗慘史》
《加里波迪回憶錄》
《大仲馬精選集》
《德·岡熱侯爵夫人》
《惡狼司令》
《浪盪天才—大仲馬回憶錄》
《大仲馬美食詞典》
《西西里風雲》
《命運之鳥》
《暴君末日》
《阿斯加尼奧》
《瑪戈王後》
《蒙梭羅夫人》
《四十五衛士》
《黑鬱金香》
《俠盜羅賓漢》

二、大仲馬簡介:
亞歷山大.仲馬(1802-1870),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又被稱為大仲馬。其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大仲馬小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情節曲折生動,往往出人意料,有歷史驚險小說之稱。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靈活機智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大仲馬也因而被後人美譽為"通俗小說之王"。
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先後參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對那不勒斯王國的征戰等活動。

6. 大仲馬迷請進來

《三個火槍手》、《二十年後》、《布拉熱洛那子爵》是三部內容連續的書稱為《達爾大尼央三部曲》。《二十年後》上海譯文有一種精裝版,喜歡的話可以買來看看。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布拉熱洛那子爵》,這本書被公認為是三部曲中最精彩思想最深入的,可惜現在市面上沒有了。我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知道《三》還有續集的,找了兩年沒找到又在更偶然的情況下被我碰到了,雖然是舊書可是在我書櫃里的地位可是僅次於《莎士比亞全集》哦。
另外《殺手與俠盜》也很不錯,是寫拿破崙時期的故事。

7. 有誰知道大仲馬的全部作品目錄啊

亞歷山大·仲馬
大仲馬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père, 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由於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

家世與生平

其祖父安東尼-亞歷山大·達維·德·拉巴葉特里侯爵曾在法國政府任職炮兵總軍需官;1760年移居聖多明各(即現在的海地。1762年3月27日,一個名叫塞塞特·仲馬的女黑奴為他生下一個男孩,取名托馬-亞歷山大,即大仲馬之父。

1780年前後,侯爵和他的兒子回到巴黎。1786年托馬-亞歷山大從軍,他以仲馬為姓入伍。在不久之後爆發的法國大革命中,他以自己過人的勇武與膽識,從行伍的最底層,成為了拿破崙麾下的一名將軍。

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與黑奴結合生下其父,名亞歷山大,受洗時用母姓仲馬。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亞歷山大·仲馬屢建奇功,當上共和政府將軍。大仲馬終生信守共和政見,一貫反對君主專政,憎恨復辟王朝,
不滿七月王朝,反對第二帝國。他飽嘗種族歧視,心中受到創傷。家庭出身和經歷使大仲馬形成了反對不平、追求正義的叛逆性格。

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類型作品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的劇本《享利第三及其宮廷》(1829)比雨果的《歐那尼》還早問世一年。這出浪漫主義戲劇,完全破除了古典主義「三一律」。

大仲馬小說多達百部,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為內容,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外,堪稱歷史驚險小說。異乎尋常的理想英雄,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緊張的打鬥動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個火槍手》舊譯《三劍客》,(1844)、《基督山伯爵》。

大仲馬被別林斯基稱為「一名天才的小說家」,他也是馬克思
「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大仲馬於1802年7月24日生於法國的維勒-科特萊(靠近巴黎)。

家族

大仲馬的兒子小仲馬也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善於寫戲劇,其中《茶花女》等為代表作。

作品

達太安三部曲

《三個火槍手》(或《三劍客》舊譯,《俠隱記》)(第1及2卷)

《二十年後》(舊譯《續俠隱記》)(第3至5卷)

《鐵面人》(舊譯《布拉日隆子爵》,《後續俠隱記》)(第6至11卷)

《基督山伯爵》 (《基度山恩仇記》)

《亨利三世及其宮廷》(1829年),浪漫主義戲劇,破除了古典主義「三一律」

瓦洛朝三部曲

《瑪戈皇後》(1845年,法文名為La Reine Margot)

《四十五衛士》

《雙雄記》

《蒙梭羅夫人》

《殺手與俠盜》,原名《耶羽的夥伴》

大仲馬小說的特色

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情節曲折生動,往往出人意料,有歷史驚險小說之稱。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靈活機智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
1802年7月24日,被法國人稱為「文壇火槍手」的大仲馬在巴黎東北方向不足一百公里的小鎮維萊科特雷誕生

---我保留亞歷山大·仲馬的名字---

大仲馬的祖父戴維·佩萊苔利原本是聖多明哥島上的一個充滿激情而好色的貴族,家裡有一大群黑人奴僕,其中一個名叫露易·仲馬的女黑奴給他生了一個混血兒,這便是大仲馬的父親托馬斯·亞歷山大。托馬斯成人後想去參加拿破崙的軍隊,戴維·佩萊苔利卻不允許他使用自己的姓氏報名參軍,這個傲慢的老貴族認為一個混血兒士兵使用自己的貴族姓氏,是有辱門庭的。托馬斯只好用母親的姓氏參加了拿破崙軍隊。由於他作戰勇敢,在短短的七年時間里,就由一名士兵升為一名將軍。拿破崙開始獨裁統治之後,由於托馬斯是個激烈的共和黨人,被解除了軍職。托馬斯郁悶而死時,大仲馬才3歲半。接著,祖父又破了產,大仲馬的家境一下子陷入困頓之中。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之後,大仲馬已經13歲,他的母親想重振家業,便讓他做出抉擇,是採用佩萊苔利這個古老而又尊嚴的貴族姓氏呢,還是保留黑奴的姓氏仲馬呢?這兩個姓氏的高低貴賤,以及哪一個對自己的命運影響大,少年仲馬心裡非常清楚,但他還是堅定地對母親說:「我保留亞歷山大·仲馬的名字!」

---巴黎戲劇舞台上的新帝王---

大仲馬20歲那年准備闖盪巴黎,但他身無分文,無法成行。偶爾的一天晚上,他來到酒店裡與人賭彈子,憑借在鄉間遊逛時練就的高超的彈子技術,他贏了滿滿一口袋錢,當夜便告別母親,狂喜地奔向巴黎。

到巴黎之後,大仲馬幸運地遇到了父親的舊友福阿將軍,經福阿將軍舉薦,他當上奧爾良公爵府上的公務員。生活穩定之後,大仲馬把母親也接到了巴黎。為了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大仲馬在當差之餘,經常替法蘭西劇院謄寫劇本,以增加收入。許多精妙的劇本讓他深為著迷,常常忍不住放下謄寫的劇本,動手寫自己的劇本。有一天他來到法蘭西劇院,徑直走進當時著名的悲劇演員塔瑪的化妝室,張口就說:「先生,我想成為一個劇作家,你能用手碰碰我的額頭,給我帶來好運氣嗎?」塔瑪微笑著把手放在他的額頭上,說:「我以莎士比亞和席勒的名義特此為你這個詩人洗禮!」大仲馬一點兒也沒在意這位大演員善意的玩笑,他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鄭重其事地說:「我要在你和全世界人面前證實我能做到!」

然而,大仲馬花了三年時間寫出的大量劇本,沒有一個被劇院接受並上演。直到1928年2月11日傍晚,法蘭西劇院才給他送來一張便條:「亞歷山大·仲馬先生,你的劇作《亨利三世》將於今晚在本院演出。」大仲馬手忙腳亂地穿好衣服時,才發現自己沒有體面的硬領,他連忙用硬紙剪了個硬領,套在脖子上便飛奔劇院。但是到了劇院他卻無法靠近舞台,因為連座席間的通道上都站滿了觀眾。直到演出幕落以後,劇院主持人請劇作家上台時,大仲馬才得以出現在台前,頓時,暴風雨般的喝彩聲響徹劇場。當時的報紙如此描述他:「他的頭昂得那麼高,蓬亂的頭發彷彿要碰到星星似的」。這個帶著硬紙領子的混血兒一舉成名,一夜之間成了巴黎戲劇舞台上的新帝王。

緊接著,大仲馬的另一個劇本《安東尼》演出後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大仲馬在巴黎成了最走紅的青年劇作家。盡管如此,巴黎的許多貴族和一些文壇名家們仍然蔑視他的出身,嘲諷他的黑奴姓氏。甚至像巴爾扎克這樣的大家也不放過嘲笑他的機會。在一個文學沙龍里,巴爾扎克拒絕與大仲馬碰杯,並且傲慢地對他說:「在我才華用盡的時候,我就去寫劇本了。」大仲馬斷然地回答道:「那你現在就可以開始了!」巴爾扎克非常惱火,進一步侮辱大仲馬:「在我寫劇本之前,還是請你先給我談談你的祖先吧——這倒是個絕妙的題材!」大仲馬也火冒三丈地回答他:「我父親是個克里奧爾人,我祖父是個黑人,我曾祖父是個猴子;我的家就是在你家搬走的地方發源的。」

---豪爽而奢侈的「基督山伯爵」---

戲劇創作的成功使大仲馬名聲大振,他也因此得以加入以雨果為首的浪漫派。歷史也證明了大仲馬的戲劇創作活動對浪漫主義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他的《亨利三世》,最早為浪漫派戲劇開辟了道路,也使他成了浪漫派戲劇的先驅者之一。但是,給他帶來巨大財富的卻是他創作的一系列歷史傳奇小說。大仲馬的作品浩如煙海,據他晚年自稱,畢生著書1200部,但他的研究者卻認為,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寫作工廠里一些「槍手」們的「捉刀」之作。即便屬於他創作的80多部小說中,也都有奧格斯特·馬奎的很多心血。馬奎是一個善於編排情節的學者,並且精通歷史。

經過時間的無情淘汰,大仲馬的大多數小說早已被人遺忘,甚至絕跡。目前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的只有《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幾部作品。尤其是《基督山伯爵》,更為人們所喜愛。無產階級文豪高爾基曾稱贊它是一部「令人精神煥發的書」。但是,同一些偉大作家的作品相比,這部小說還沒有能夠更加廣泛和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也無法進入19世紀文學第一流的傑作行列。因此,在法國文學史上,大仲馬的地位還不能和巴爾扎克、雨果等文學大師相抗衡。

然而,《基督山伯爵》畢竟是全世界通俗小說的扛鼎之作,大仲馬也因而被後人美譽為「通俗小說之王」。這本歷史傳奇的通俗小說給大仲馬帶來的巨額稿酬,也是巴爾扎克雨果們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使原本就豪爽大方、揮霍成性的大仲馬生活更加奢侈。有一次,一個朋友請他捐出50法郎埋葬一個剛去世的地主管家,大仲馬哈哈大笑著拿出100法郎,說:「去埋葬兩個地主管家吧!」當時,他早以「基督山伯爵」自居,並已在聖日耳曼昂萊山腳下瀕臨塞納河的地方買下一大塊地皮,准備建築他夢想的豪宅——基督山城堡。當建築設計師告訴他城堡造價需要20萬法郎時,這位「伯爵」大人豪放地說:「但願比這更多一些!」基督山城堡於1847年7月25日竣工,建築非常符合大仲馬所要求的華麗風格,內部裝飾也體現了他的作家身份:那些窗簾的銀質掛鉤上吊著他所喜歡的莎士比亞、歌德、雨果等大文豪的雕像;他自己的一尊半身雕像則安放在門廳的正中央,並且在雕像的底座上刻了一行字:我愛愛我的人。從此,大仲馬經常在城堡里大宴賓客,飲酒作樂。可惜好景不長,幾年工夫,大仲馬就把自己的財產揮霍一空,不得不把城堡拍賣給他人。

---我閉著眼睛寫作,我兒子睜著眼睛寫作---

大仲馬在奧爾良公爵府上當公務員期間,私生活放盪不羈,他和與自己原本同住一樓的女裁縫卡特琳·拉貝同居了很長時間。拉貝給他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在文學聲譽上大大超過他的小仲馬。這時候,大仲馬又和一個戲劇編輯的女秘書好上了,他便拋棄了拉貝。直到七年後他成為巴黎有名的劇作家時,才認下小仲馬,但是他始終沒有承認拉貝是他的妻子。盡管他後來一直撫養著小仲馬,並擔負著拉貝的生活費用,但小仲馬的內心一直與他有一種說不清的隔閡。特別是大仲馬橫加干涉小仲馬的愛情這件事,給小仲馬的心靈深處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痕。

1848年,24歲的小仲馬根據自己的愛情經歷,寫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接著,他又花了將近4年時間把它改成劇本,於1852年演出後大獲成功。後來,義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威爾第和劇作家皮阿威又把《茶花女》改成歌劇,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小仲馬改寫的話劇《茶花女》初演時,大仲馬卻因為反對拿破崙第三發動政變,正在布魯塞爾苦度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馬給他打去電報:「巨大的成功!就像你的劇本初次上演時所獲得的成功一樣!」大仲馬真是又嫉妒又驕傲。當後來又有人再次把仲馬父子的作品做比較後,仍然認為大仲馬的所有作品加在一起也比不過小仲馬的一本《茶花女》時,大仲馬幽默地說:「我從我的夢想中汲取題材,我的兒子從現實中汲取題材;我閉著眼睛寫作,我的兒子睜著眼睛寫作;我繪畫,他照相。」

大仲馬68歲時停止寫作,他並非厭倦了創作,而是因為他愛上了一個漂亮的美國女演員阿達·孟肯。風流了一輩子的大仲馬,一下子認定了光彩照人的阿達·孟肯就是他此生的歸宿,他要在有限的餘生里認真地享受一下真正的愛情。不幸的是,阿達·孟肯在一次演戲時從飛馳的馬上掉下來摔死了。埋葬了自己的心上人之後,喝得醉醺醺的大仲馬在晴空下打著一把藍色的雨傘,來到兒子小仲馬家裡,一坐下就大聲說:「我的孩子,我是到你這兒來等死的。」

半月以後,大仲馬去世。

2002年,經過一番討論,大仲馬的遺體移到了神聖的先賢祠。

8. 三個火槍手的名字叫啥,是哪個國家的。

《三個火槍手》(又譯《三劍客》)是法國文學巨匠大仲馬的小說。三個火槍手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之一。 亞歷山大·仲馬,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在他一生中,大仲馬共寫下了300多部著作,其中最為膾炙人口、幾乎家喻戶曉的是《三個火槍手》(1844年)和《基督山伯爵》(1844年至1845年)。三位火槍手分別是: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大仲馬主要作品: 《暴君末日》 《阿斯加尼奧》又名為《切利尼傳奇》。 《瑪爾戈王後》又譯為《瑪戈王後》、《瓦魯阿家族的瑪格麗特》。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一部。 《蒙梭羅夫人》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二部。舊譯本為《地亞小傳》。 《四十五衛士》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三部。 《三個火槍手》又譯為《三劍客》、《俠隱記》。《達大尼央》三部曲第一部。 《二十年後》又譯為《續俠隱記》。達大尼央三部曲第二部。 《布拉熱洛納子爵》又譯為《小俠隱記》、《雙劍勤王錄》、《鐵面人》。《達大尼央》三部曲第三部。舊譯本為《法宮秘史》 《黑鬱金香》 《裙釵之戰》 《阿芒得騎士》 《風雨術士巴爾薩莫男爵》又譯為《紅顏恩仇記》,台灣譯為《大野心家:巴薩摩傳奇》。 《王後的項鏈》 《昂熱·皮都》 《夏爾尼伯爵夫人》舊譯本為《蟹蓮郡主傳》 《紅屋騎士》舊譯本為《玉樓花劫》《雙雄記》 《基督山伯爵》又譯為《基督山恩仇記》《俠盜羅賓漢》 《蘇後馬麗慘史》 《加里波迪回憶錄》 《大師的殘忍》,內含大仲馬的《德·岡熱侯爵夫人》。 《惡狼司令》,大仲馬著名魔幻小說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火島傳奇》和《愛潑斯坦城堡》)

9. 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倒數第二代君王查理九世到底怎麼死的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 Marguerite de Valois (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國和納瓦拉的王後,又稱瑪戈王後(la Reine Margot)。瓦盧瓦的瑪格麗特出生在聖-日耳曼-翁-萊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們稱她為瑪戈。她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兒。她有三個兄弟是法國的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她的姐姐,瓦盧瓦的伊麗莎白,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第三個妻子。盡管瑪格麗特愛著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是她那有野心的母親是絕不會允許吉斯家族有任何機會控製法國。相反她要求瑪格麗特嫁給腓力二世的兒子唐·卡洛斯,未果。凱瑟琳·德·梅第奇也考慮過把瑪戈嫁給葡萄牙王儲唐·塞巴斯蒂安,也沒有成功。最終瑪格麗特被強迫嫁給了波旁家族的納瓦拉王儲亨利(即後來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諾派的領袖。這個婚姻是計劃用家族關系來協調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諾派之間的關系。 盡管亨利的母親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反對,很多納瓦拉貴族還是支持這次婚姻。讓娜·達布雷特在婚禮舉行前就去世了。
1572年8月18日瑪格麗特嫁給了亨利。當時亨利的母親已經去世,他繼承王位成為納瓦拉國王。據記載整個儀式的過程中,新郎和新娘始終直視著前方,從未看過對方一眼。當紅衣主教問瑪格麗特是否願意嫁給亨利時,她沒有回答。因此查理九世按住她的頭,強迫她點頭同意。

這段婚姻才過了六天,在聖巴托羅繆之夜,凱瑟琳·德·梅第奇帶動法國的天主教徒對數以千計的胡格諾派教徒進行了屠殺,史稱聖巴托洛繆大屠殺。
在婚典和騷亂後,亨利離開了他的妻子,逃離巴黎,回到納瓦拉。而瑪格麗特則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為了事實上的困在家裡的囚犯。當時還有一個小細節,瑪格麗特的情人之一同時也是在聖巴托洛繆大屠殺中逃過一劫的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想將瑪格麗特從她的哥哥控制之下救出來,但計劃失敗,自己也被亨利三世處死,後瑪格麗特通過私下買通劊子手得以見到她情人的屍體,並偷偷親自取走了他的頭顱。這一事跡在司湯達的著作《紅與黑》里亦被提起,該作的女主人公之一馬特兒效仿瑪格麗特,在愛人於連受刑之後也偷走他的頭顱。
最終瑪格麗特還是得到允許投奔到丈夫那裡,在以後的三年半,瑪格麗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過著被非議的生活。他們都有公開的情人,並且經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場病後,瑪格麗特返回法國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對她的聲譽產生了反感,強迫她離開王室。經過很長的商談,她被允許返回她丈夫的國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為了度過難關,她在她的封地Agen發動了一次政變並奪取了政權。在幾個月的防禦後,Agen的市民奮起反抗,並把她關押到Carlat城堡。 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關押在奧弗涅的Usson城堡, 在那裡她度過了18年。 在1592年,開始了長達7年的關於解除她和亨利婚約的談判,1599年,談判以保留她王後的稱號結束。而在不久的將來她的前夫會成為法國人最受喜愛的國王之一。

在這些年間,瑪格麗特寫了她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在她去世後的1658年發表。回憶錄中以故事的形式記述了她的哥哥們和前夫的生活。美麗而堅強的瑪格麗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和比塞·德·安布魯瓦。
然而後來她的美麗漸漸褪色,她陷入了貧困,債務人上門催討。無奈中,她變賣了所有的珠寶。她和她的前夫,及他的第二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到巴黎,成為貧窮的藝術家和贊助人的顧問。她經常幫助宮廷活動計劃和養育亨利四世和瑪麗的子女。成了一個著名的宮廷奶媽。她於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並埋葬在瓦盧瓦的教堂。數千個熱愛她的人哀悼著她的離去,同時也哀悼著瓦盧瓦王朝的消亡。
看了《瑪戈皇後》,才發覺原來那個故事背景就是伊麗莎白時代的法國,而其中有很多歷史與英國有關聯,興趣陡增。尤其對於宗教改革的認識,很有幫助。

瑪戈(全名為瑪格麗特)、查理九世、查理的弟弟安茹公爵亨利(安茹公爵即奧爾良公爵的另一種譯法,乃法國王室繼承人的封號,意義相當於現在英國的威爾士親王。亨利才是他的名字,電影中他是一個留長發、小鬍子的放盪之人,和瑪戈似乎也有一腿)以及小弟阿朗松公爵,均為法王亨利二世和美第奇家族的凱瑟琳(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兒女,均屬於信奉天主教的瓦盧瓦王室。這一時期,法國天主教勢力與新起的新教勢力產生了劇烈沖突,爆發了一系列宗教戰爭。在法國,信奉新教加爾文派的教徒叫做「胡格諾」,意思是「同盟者」。

在這批兄弟姐妹之上,有過一個哥哥,即弗朗索瓦(又譯「弗朗西斯」,就是之前看的瑪麗•斯圖亞特嫁給的那個法國國王)二世。弗朗索瓦二世(1544年1月19日—1560年12月5日),法國國王(1559年—1560年在位),亨利二世與凱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於楓丹白露。弗朗索瓦二世1548年弗朗索瓦4歲時,他的父親亨利二世安排了他與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婚姻(瑪麗斯圖亞特當時還是幼女,但9個月大時已經成為蘇格蘭女王)。隨後蘇格蘭攝政者瑪麗的母親瑪麗•德•吉斯就把她6歲的女兒送到法國與法國王室一同生活。1558年4月24日,14歲的法國王儲與15歲的蘇格蘭女王舉行了婚禮。這一連姻帶有強烈政治色彩:未來的法國國王同時也將得到蘇格蘭的王冠。

結婚一年後,1559年7月,亨利二世去世(瑪麗傳記里好象說是打獵時摔了,之後就完蛋了),15歲的王儲加冕為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二世(弗朗索瓦一世是他的爺爺,就是那幅著名的畫中所畫的,達芬奇在這位國王的懷中死去)。王太後凱瑟琳•德•美第奇(也是一直與瑪麗•斯圖亞特沖突不斷的女人)擔任攝政。弗朗索瓦體弱多病,由兩位外戚(瑪麗•斯圖亞特的叔叔)掌握實權:一個是吉斯公爵、王國軍隊統帥弗朗索瓦(弗朗索瓦•德•洛林。電影里瑪戈的老情人吉斯公爵則是他兒子,名叫亨利),另一個是其弟、負責內政的洛林紅衣主教查理。吉斯集團得到東北部和中部貴族的支持,以天主教信仰捍衛者的面目出現。

與吉斯集團對立的是那瓦爾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妹夫、波旁家族的安托萬(電影中瑪戈的丈夫亨利的父親)及其弟貢德(又譯「孔代」)親王路易(片中為亨利出謀劃策、被瑪戈稱為性倒錯的那位貢德親王是他的繼任),還有海軍上將、夏蒂隆家族的加斯帕德•科里尼(電影里開頭部分被刺傷,後在聖巴托洛繆之夜被謀殺的老頭子)。他們打著加爾文教的旗幟,稱「胡格諾」集團,主要勢力在南方。新舊教兩派貴族集團爭奪國家最高權力的斗爭愈演愈烈,安托萬公開表示要從吉斯集團的橫暴中拯救國王。

1560年,一直體弱多病的弗朗索瓦二世在奧爾良去世,年僅16歲。死因是耳部感染引起的腦病變。他被葬在聖但尼修道院。弗朗索瓦二世沒有和瑪麗•斯圖亞特生下任何孩子,他的弟弟,當時只有10歲的查理九世繼承了王位,野心勃勃的太後凱瑟琳•德•美第奇攝政。

以上便是影片開始之前的背景。在1572年8月,安托萬之子、那瓦爾新王亨利與瑪戈公主的婚禮舉行之前的近十年內,胡格諾戰爭打了數次,那瓦爾老王安托萬、前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貢德親王已經先後戰死,科里尼得到查理九世信任,進入宮廷,著手執行聯合英、德新教諸侯和奧蘭治親王威廉以打擊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引起凱瑟琳的不安。凱瑟琳太後與新舊教兩派之間協調,宣布新教有信仰自由,為了進一步穩定局勢,策劃了瑪戈的婚事,將當時18歲的瑪戈公主許配給胡格諾派王室領袖19歲的亨利。這年,查理九世22歲。

聖巴托羅繆之夜慘案:(瑪麗傳記里有幅畫專門表現這一慘案)

1572年8月,那瓦爾的亨利與瑪戈公主的婚禮在巴黎隆重舉行,許多胡格諾顯貴從南方趕來慶賀。凱瑟琳與吉斯集團頭目、弗朗索瓦之子亨利,即電影中瑪戈的情人商定,趁機除掉科里尼。8月22日,科里尼在盧浮宮前被刺傷手臂,胡格諾群情激憤。凱瑟琳說服國王同意,要一舉殺盡除亨利和新貢德親王之外的所有胡格諾首領。8月24日是聖巴托羅繆節,從凌晨鍾聲為信號開始大屠殺,一天之內殺死胡格諾2000多人(電影里的數字是6000,差的多了點,不知該已哪個為准),包括科里尼。住在盧浮宮里的亨利和貢德親王宣布改宗天主教,保全性命。根據國王命令,莫城、奧爾良、盧昂、波爾多等地也開始大屠殺。據估計,全國被殺的雨格諾約2萬人。這次大屠殺之後,法國再次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胡格諾派公開起義,對抗中央政權。直到1598年4月,亨利四世頒布「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才結束。

這此後的一系列歷史事件中最為活躍的是三個同名為亨利的人,即法國新舊教內戰(胡格諾戰爭)的最終高潮「三亨利之戰」(1585—1598年)的主角,分別是查理九世之弟亨利•德•瓦盧瓦(現在的安茹公爵,未來的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以及瑪戈的丈夫:那瓦爾的亨利(未來的亨利四世,波旁王室第一位國王)。

查理九世Charles IX

原名:夏爾—馬克西米利安(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與凱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於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翁—萊伊。1550年被封為奧爾良公爵。

1560年兄長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後,當時是奧爾良公爵的查理九世於1561年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親凱瑟琳•德•美第奇控制。查理九世在位時,法國爆發了宗教戰爭。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場上反對胡格諾派。

1570年胡格諾派取得暫時優勢,隨後查理九世同意與他們和解,並同胡格諾派的政治領袖海軍上將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終於在1572年接受母親的慫恿,允許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洛繆之夜大屠殺。查理九世是一個軟弱的國王,他終生都處在母親的陰影之下。他死於Vincennes, Val-de-Marne.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
妻子:奧地利的伊麗莎白,1570年11月26日結婚
子女:瑪麗•伊麗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
那瓦爾的亨利與瑪戈結婚後博得了查理九世的好感,因而在其被軟禁在盧浮宮期間受到了國王的庇護,這是史實。傳說查理九世是由於一本稀有的書而留血汗而死。電影里,Jean-Hugues Anglade演的相當不錯,而且扮相真像!

亨利三世 Henri III

原名:亨利•亞歷山大(1551年9月19日—1589年8月2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74年—1589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三子,母為凱瑟琳•德•美第奇。生於楓丹白露。在1560年—1574年,他的封號是奧爾良公爵。1573年獲選為波蘭國王(稱亨里克三世),但他只在波蘭呆了6個月;在1574年其兄查理九世去世後,他就放棄讓他感到不自在的波蘭王位,回國於1574年5月30日即位為法國國王。

亨利三世即位前,曾在1572年的聖巴托洛繆慘案中扮演過主要角色;法國的宗教戰爭在他統治時期達到白熱化狀態。亨利三世一開始採取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政策:取消胡格諾派的一些特權,但天主教的神聖聯盟也被解散。然而,1584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繼承人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使胡格諾派首領納瓦拉的亨利成為王位繼承人。天主教徒擔心形勢將對他們不利,於是在首領吉斯公爵亨利領導下反對亨利三世,引發所謂三亨利之戰(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納瓦拉的亨利)。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進入巴黎,在街上架起街壘,這天史稱街壘日。亨利三世逃往沙特爾。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與其兄吉斯紅衣主教在一次鴻門宴性質的會晤中被亨利三世的侍從刺殺。

1589年8月,亨利三世與納瓦拉的亨利一同進攻巴黎。589年8月1日早上,雅各賓修道院,亨利三世正在大解。多明我派教士雅克•克勒芒求見,呈上一紙所謂的「重要情報」。坐在便椅上的亨利三世接過密信讀了起來,教士趁機拔刀,刺入他的小腹。次日亨利三世傷重而亡。他是瓦盧瓦王朝最後一個國王。
妻子:路易斯•德•洛林 1575年2月13日結婚,無子女

亨利三世是一個喜歡炫耀的異裝癖,公然著女裝與男寵們在巴黎街頭招搖過市,給法國人民留下了不佳印象(在伊女王電影里就刻意描繪了他在女王的王宮里穿著女裝和男人們調情的片段,當時我只是感嘆法蘭西真是開放啊)。他所寵愛的男友們(法國人稱之為「mignons,小可愛」)在其繼位後得到了很大權勢,他最親密的朋友有聖呂可伯爵、熊貝克、聖梅爾拉斯伯爵等等,關於這一部分內容,大仲馬在和《瑪戈王後》同屬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羅夫人》中也有所描述。亨利三世又是一個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常常以在某些怪誕的宗教場合里赤腳跣足,長袍加身,象牙念珠直垂腰際,彷彿在進行一場公開的懺悔行為。在見證了亨利三世這種非同尋常的虔誠之後,烏吉埃•德布斯貝克(Ougier de Busbecq)寫下了這樣的句子:「這里居然沒有一樣東西是金的,簡朴得讓人害怕。」 亨利三世曾多次徒步去沙特爾朝聖,向聖母瑪利亞祈禱,希望她能賜給他一個兒子作為繼承人。

電影中瑪戈結婚時,亨利還身為安茹公爵(當時向伊女王求婚時頭銜也是安茹公爵,看來應該還沒有繼承王位,但那時他已是王位繼承人了,那電影里感覺他挺可憐的,身為政治婚姻下的犧牲者,一點都看不出瑪戈皇後里的狡猾)年齡是21歲。雖然片中沒有直接描寫他倒錯的性向,不過在某些場面還是有所暗示的,比如與勸說查理九世展開對胡格諾的屠殺時地行為舉止就相當曖昧,以及成功登基為法王之後與其親信的接吻……

亨利四世 Henri IV
(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也被稱為亨利大帝(Henri le Grand)或納瓦拉的亨利(Henri de Navarre ),法國國王(1589年—1610年在位),納瓦拉國王(稱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

亨利是旺多姆公爵安托萬•德•波旁的第三子,母為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即胡安娜三世),生於法國—西班牙邊境的波城。他自青年時代起就捲入了法國殘酷的宗教戰爭。作為胡格諾派的領袖他逐漸擁有了很高的聲望。但是聖巴托洛繆慘案之後,他為了保全性命被迫改信天主教,被軟禁在法國宮廷里,接受法王查理九世的庇護。1576年6月,軟禁在盧浮宮的那瓦爾亨利逃離巴黎回到南方,發誓要為科里尼將軍等被害的胡格諾報仇,重新改信新教,很快贏得信任成為胡格諾的領袖。1584年,由於王儲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死,他成為了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後,他即位為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結束了困擾法國多年的宗教戰爭。由於首領亨利公爵死去,長期在法國政壇佔主導地位的吉斯家族再也不能成為和平的阻礙。

亨利四世即位之初,地位並不鞏固。全國僅有5個城市承認他,信仰天主教的巴黎拒絕承認這位新教徒國王。教皇揚言要把這個異端國王開除出教。代表吉斯集團的大將馬延公爵在西班牙支持下圍攻里昂,繼續與他作戰。亨利在英軍支援下,先後在阿爾克(1589年9月)和伊夫里(1590年3月)重創馬延公爵軍隊,但巴黎還是不向他打開城門。1591年,西班牙軍隊進駐巴黎,要立菲利普二世的公主為法國國王。1586年,處於水深火熱的諾曼第農民發動起義。亨利四世審時度勢,決定用和解方法結束戰爭。他認為,為了巴黎是值得做彌撒的。1593年7月25日,他在巴黎郊區的聖德尼斯大教堂舉行放棄新教皈依舊教的宣誓式(第二次了!),在一片「國王萬歲」的歡呼聲中,發誓放棄異端信仰,領了聖體。1594年2月25日,亨利四世在夏爾特加冕。3月22日,巴黎打開城門歡迎亨利四世,當晚西班牙軍撤離,法國各地紛紛歸附。胡格諾戰爭結束。

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了南特敕令。法國的經濟在他統治時代發展起來。亨利四世成為一個深受人民的愛戴的君主。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個據說有弒君狂的人弗朗索瓦•拉瓦萊克刺殺。
第一個妻子:瓦盧瓦的瑪格麗特,1572年結婚
第二個妻子:瑪麗•德•美第奇,1600年結婚
子女:
1.路易十三
2.伊麗莎白(法蘭西的)
3.克里斯廷
4.尼古拉
5.加斯東(奧爾良公爵)
6.亨麗埃塔—瑪麗

吉斯公爵 (第三) 與「三亨利之戰」

亨利一世•德•洛林,第三代吉斯公爵 Henri I de Lorraine le Balafre,3me Duc de Guise (1550年1月31日—1588年12月23日)法國軍人和政治家。「三亨利之戰」的中心人物;吉斯家族最重要的代表。
亨利一世•德•洛林是吉斯公爵弗朗索瓦的長子(應該是瑪麗的表兄弟吧),他完全繼承了父親率領天主教力量反對胡格諾派的事業。他是聖巴托洛繆之夜大屠殺的主要策劃者。1576年起,他成為天主教「神聖聯盟」的領袖。亨利希望,他能在西班牙和羅馬教皇的支持下登上法國王位,於是開始了他與國王亨利三世及那瓦拉的亨利之間的競爭。他在巴黎民眾中逐漸積累起很強的聲望。

亨利三世無子,法國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是阿朗松公爵(現為安茹公爵),第二順位繼承人是那瓦爾的亨利(因為他是王妹瑪戈的丈夫)。王弟阿朗松公爵因奪權失敗,倒向胡格諾。亨利三世派兵攻打,戰火又起。德國巴拉丁伯爵派兵侵入香檳。凱瑟琳出面干預,勸說阿朗松公爵和平解決。1576年5月,亨利三世簽署有利於胡格諾的博利厄和約,又稱「王弟和約」。和約譴責聖巴托羅繆節大屠殺,胡格諾可在巴黎以外的所有城市禮拜,有權據有總共8個要塞。吉斯集團對博利厄敕令十分不滿,1576年6月,吉斯的亨利在西班牙和薩伏依的支持下,成立「天主教聯盟」,這位亨利自稱是加洛林王朝的後裔,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此期間,吉斯集團與胡格諾之間的沖突不斷,胡格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1576—1594年)。

1584年6月,阿朗松公爵病逝(這一家都夠慘的,都很小就夭折了),那瓦爾的亨利成為王位的唯一繼承人。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在西班牙支持下,重組天主教聯盟,仍要繼承亨利三世王位。同年7月,機靈的亨利三世宣布參加天主教聯盟,並利用聯盟內部的矛盾戲劇性地改變其初衷,改名「王家聯盟」,自任首領。為安撫吉斯的亨利,1586年7月亨利三世簽署那慕爾敕令,廢除那瓦爾亨利的王位繼承權和以前頒布的一切和解性法令,限令雨格諾6個月內改宗天主教,否則離開法國。吉斯的亨利另立「巴黎聯盟」,策劃新的反國王陰謀,於是,瓦洛亞、波旁和吉斯三大家族的三位亨利展開爭奪王位的內戰,史稱「三亨利之戰」。

1587年10月,那瓦爾的亨利,在英國和德國新教諸侯的支持下,大敗亨利三世於庫特拉。1588年5月12日(街壘日),吉斯的亨利煽動巴黎群眾築街壘,包圍盧浮宮反對亨利三世。亨利三世逃離巴黎。吉斯的亨利與亨利三世在布盧瓦進行談判,結果被亨利三世的衛士刺殺。巴黎的吉斯集團策動判亂,立年邁的洛林紅衣主教查理為國王,稱「查理十世」,由著名的干將馬延公爵任王國總監。亨利三世走頭無路,只好聯合那瓦爾的亨利(1589年4月)。那瓦爾的亨利表示他的軍隊聽從國王指揮,共同向巴黎進軍。亨利三世感激涕零,決定將王位繼承權交給這位胡格諾妹夫。這是對吉斯集團和西班牙的沉重打擊,也使那瓦爾亨利的身價倍增。8月1日,亨利三世被狂熱的多明我會修士雅克•克勒芒刺傷,次日死去。三亨利只剩下一個亨利,三亨之戰結束。那瓦爾的亨利登上王座,稱亨利四世(1589—1610年),開始法國歷史上的波旁王朝。1598年4月,亨利四世頒布「永久性」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為國教,胡格諾教徒在法國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擔任公職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權利,5月,西班牙同法國議和。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才正式結束。
影片中,這位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被設定為瑪戈的老情人,並試圖同瑪戈共度其新婚之夜。而在結婚慶典上吉斯公爵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的摔跤游戲,暗喻未來在這兩人之間將會爆發的大規模沖突。

瑪戈王後:

在亨利二世和凱瑟琳所生的三個女兒當中,瑪戈是最年輕,也是最美麗的一個。在瑪戈18歲那年,她那野心勃勃的母後把她嫁給了波旁家族的表哥—納瓦拉國王亨利。這場看似玩世不恭的政治聯姻的目的是為了拉攏納瓦拉這個夾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小國。莫說這對新人壓根就對彼此毫無愛意,就算他們兩情相悅,婚禮後幾天之內,這段情分也將註定被粉碎殆盡。當時,凱瑟琳王太後參與了一起針對新教領導人的暗殺行動。暗殺被定在婚禮之後進行,但是卻功虧一簣。為了慶祝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公主和信奉新教的納瓦拉國王的婚禮,大批新教教徒都聚集在巴黎。凱瑟琳王太後害怕自己在該行動中的身份暴露,繼而引發大規模的新教教徒起義,便和兒子查理九世(亨利三世之前執政的法國國王)一起策劃了對新教教徒的秘密屠殺。這起血腥事件最後演變為臭名昭著的聖巴托羅繆慘案,成為了不可多得的「新婚禮物」。雖然瑪戈現在貴為納瓦拉的王後,但她也只是能保護自己的夫婿免遭殺身之禍,而並沒有使他擺脫牢獄之災。這樣一來,兩人之間原本就淡漠的關系更加惡化了。要知道,瑪戈和亨利都是多情之人,只是傾慕的對象並非彼此。婚後,瑪戈王後為了追求心靈和肉體上的滿足,開始了和第一位情人的幽會,這便拉開了一系列悲情羅曼史的序幕。瑪戈的皇親國戚們十分討厭這個名叫約瑟夫•德博尼費斯•德•拉莫勒(Joseph de Boniface de la Molle)的年輕男子。由於被控陰謀反對查理九世,拉莫勒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指甲全部被拔掉,渾身筋骨俱斷。最後在斷頭台上,他仍然不忘向他深愛的瑪戈致敬。據說行刑之後,悲痛欲絕的瑪戈王後命人把德拉莫勒的頭顱從示眾台上偷走,自己把它秘密埋葬了。

德拉莫勒被處決之後,瑪戈又找了幾個情人填補空虛,這些人僥幸躲過了王室的毒手。亨利三世即位以後,瑪戈為了擺脫專斷的王兄和早已疏遠的丈夫移居到法國小城阿讓。當地一位名叫奧比雅克的年輕軍官對美麗的王後一見鍾情。他曾在相思中吶喊:「若不能一親芳澤,還不如讓我上吊算了!」很快,他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當國王的軍隊橫掃阿讓城的時候,奧比雅克協助瑪戈王後出逃。在某種程度上,他的確成了王後的情人,但是他也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奧比雅克被抓獲以後,亨利三世宣布了凱瑟琳王太後的懿旨,瑪戈的情人「將在於松城堡的庭院里被絞首示眾,瑪戈王後必須到場觀看」。不幸的奧比雅克被當眾倒吊起來,還沒有咽氣就被拖進墳墓里活埋了。

奧地利的唐璜曾為瑪戈寫下這樣的篇章:「她的容貌只有天上的女神才可媲美,要她做人間的公主實在是屈尊。她的神采無法拯救男人,只能把他們引向毀滅之路。她的一顰一笑都會讓我們下地獄的。」這群短命的情人恰如其分地證明了這個論斷。

光陰荏苒,紅顏易老,與瑪戈的絕代風華一同衰落的還有她那暴君輩出的家族。1589年,凱瑟琳王太後去世。同年,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瓦盧瓦王室只剩下瑪戈一人。因為法國法律規定王位傳男不傳女,所以王位只能由與瑪戈最近的男性親屬來繼承。這次,恰好輪到與瑪戈貌合神離的丈夫納瓦拉國王,從此他成為亨利四世。由他開始,法國迎來了波旁王朝的統治時期。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瑪戈和丈夫之間反而建立起朋友般的感情。由於他們兩個人沒有子嗣,所以經過協議,瑪戈同意和亨利四世離婚,以便他組織新的家庭。

隨著年齡的增長,瑪戈的身材日漸臃腫,頭上的金色假發也略顯誇張(怎麼和瑪麗這么像,難道絕代美人的下場都是這樣嗎)。對於曾經擁有沉魚落雁之容的瑪戈來說,這是多麼巧妙的諷刺。呼吸著久違的自由空氣,瑪戈的生命力再一次高漲起來,從前只對達官顯貴才開放的卧室,如今也對年輕力壯的無名之輩敞開了。這些人中有銅匠的兒子、羊倌、流浪音樂家,還有木匠的兒子等等。前王後瑪戈精心照料著這群年輕人,給他們封官加爵,甚至還為他們安排了美滿的婚姻。不過有人曾經因為太忠於瑪戈賜給他做妻子的侍女而冷落了自己的恩主,令瑪戈大發雷霆。
查理九世 Charles IX(原名:沙爾勒-馬克西米練 Charles-Maximilien,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與凱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於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昂-萊伊。1550年被封為奧爾良公爵。
1560年兄長弗朗索瓦二世英年早逝後,當時是奧爾良公爵的查理九世於1561年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親凱瑟琳·德·美第奇控制。
查理九世在位時,法國爆發了宗教戰爭。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場上反對胡格諾派。1570年胡格諾派取得暫時優勢,隨後查理九世同意與他們和解,並同胡格諾派的政治領袖海軍上將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終於在1572年接受母親的慫恿,允許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洛繆之夜大屠殺。
查理九世是一個軟弱的國王,他終生都處於母親的陰影之下。他在1574年於萬塞納去世。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
家庭
夫人:奧地利的伊麗莎白,1570年11月26日結婚
子女:瑪麗·伊麗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

10. 大仲馬的所有作品

LA CHASSE ET L'AMOUR, 1825 (play)
狩獵和愛, 1825 年(戲劇)

LA NOCE ET L'ENTERREMENT, 1826 (play)
婚禮和埋葬, 1826 年(戲劇)

CHRISTINE, OU STOCKHOLM, FONTAINEBLEAU, ET ROME, 1830
克里斯汀

ANTONY, 1831 (play)
安東尼,1831年(戲劇)

IMPRESSIONS DE VOYAGE, 1833
遠航印象, 1833 年

CATHERINE HOWARD, 1834 (play)
凱瑟淋.霍華德, 1834 年(戲劇)

LE CAPITAINE PAUL, 1838 (play)
保羅上尉, 1838 年(戲劇)

L'ALCHIMISTE, 1839 (play) - with Nerval
行動, 1839 年

LES CRIMES CÉLÈBRES, 1839
著名罪行, 1839 年

EXCURSIONS SUR LES BORDS DU RHIN, 1841
游覽在萊茵河的邊緣, 1841 年

LE CHEVALIER D'HARMENTAL, 1843
聖埃米納騎士,1843

GEORGES, 1843 - George
喬治, 1843 年- 喬治

LES TROIS MOUSQUETAIRES, 1844 -
三個火槍手

LA REINE MARGOT, 1845 -
瑪戈王後,1845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1844-45
基督山伯爵

VINGT ANS APRÈS, 1845
二十年後

JOSEPH BALSAMO, 1846 - suom.
約瑟夫.巴爾薩莫 (又譯成:風雨術士----巴爾薩莫男爵)

LE CHEVALIER DE MAISON-ROUGE, 1847
紅房子騎士(有叫:紅宮騎士)

LA DAME DE MONSOREAU, 1846
蒙梭羅夫人

LES QUARANTE-CINQ, 1848 - Five Guardsmen / The Forty-Five
四十五衛士

DIX ANS PLUS TARD OU LE VICOMTE DE BRAGELONNE, 1848-50
布拉日隆子爵(又名:布拉熱洛納子爵 或 小俠隱記)

LE COLLIER DE LA REINE, 1849
王後的項鏈

ANGE PITOU, 1849
昂日.皮都

LES MILLE ET UN FANTOMES, 1848-51
黑鬱金香

LE VAMPIRE, 1851
吸血鬼, 1851 年

MES MÉMOIRES, 1852-54
我的記憶, (也可能叫:我的回憶錄)

LA COMTESSE DE CHARNYI, 1852-55
薩爾尼伯爵夫人

Henry III and His Court, 1931 亨利三世和他的宮廷
《俠隱記》(亦譯《三劍客》和《三個火槍手》)
《基度山伯爵》《黑鬱金香》
《王後的項鏈》
《布拉熱洛納子爵》
《雙雄記》
《三劍客》
《大仲馬精選集》《俠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