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花木蘭電影字幕中西文化差異
擴展閱讀
楊樹林拍的最新電影 2025-01-11 04:00:16
日本奇幻電影秘密迅雷 2025-01-11 03:58:51
大學生自私電影 2025-01-11 03:55:18

花木蘭電影字幕中西文化差異

發布時間: 2022-04-01 09:32:35

㈠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中與中國實際不符的地方

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在很多細節上都對中國歷史文化進行了復原,但也有一些與中國實際不符的地方:

1、在人物形象設計上,花木蘭的麥色皮膚、吊眼的形象在中國不具有代表性,更符合西方人對中國女性的審美。

2、電影中出現的眼鏡、牙膏、「北京軍號」報紙不符合。花木蘭的背景朝代為北魏,當時還沒有眼鏡、牙膏;北魏時期也並沒有北京的稱呼,北魏的都城是洛陽。

3、拜見皇帝的方式不符合。在動畫電影中,花木蘭首次見皇帝是採用鞠躬的方式,不符合中國歷史。

4、花木蘭說的是英語。動畫版《花木蘭》由迪士尼製作,主角人物說英語無可厚非,但並不符合中國實際。

(1)花木蘭電影字幕中西文化差異擴展閱讀

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的評價:

迪斯尼對中國的花木蘭故事進行了大膽的再創造,運用了許多動畫片新技術,加入了大量迪斯尼的詼諧幽默。影片既有恢宏的氣勢,又有溫馨的場景、迷人的色彩和感人的情節。

該片為迪斯尼動畫片注入新的活力與生命,同時讓部分外國觀眾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給中國人帶來了不一樣的花木蘭形象。可愛、活潑、聰明、調皮,這些性格通過富有中國風情的動畫表現出來,讓花木蘭不再像民歌中那樣顯得面目模糊。

㈡ 從跨文化交際的運用談電影《花木蘭》

1.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一個好故事,通過精良的團隊製作、包裝,就可以為大多數人所吸引,同理可印證《功夫熊貓》 3.也證明世界各族人民都對於勇敢、善良、堅強、奮斗到底的人,無限的贊美 4.高額的利潤必然來自成功的製作和企劃,也證明迪

㈢ 關於中西花木蘭文化差異的英文論文,大約4000字左右,跪求ING

中國的花木蘭是民族英雄,是女中豪傑,一枝獨秀。
美國的花木蘭注重個人抱負,也就是不管國家怎麼把她看做英雄,她首先是個個人意義上的英雄,是個人成就的典範。同時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責任等。就是美國那一套。
你給再多分也不會有人幫你寫的。自己想想吧。

㈣ 欣賞迪斯尼動畫片 花木蘭 比較中西方文化中木蘭人物形象異同 完成一篇500字的小練筆

這個問題問的。。。1.原因都是父親年老且家中無男丁所以替父從軍。2.原著中木蘭已回家,夥伴去木蘭家才發現木蘭是女子,電影稍作改變,在軍營中發現木蘭是女子。從文本方面看,這是不符合原著的。但是電影是一種經過藝術加工後的產物,從劇情的精彩度、話題性方面來看也不為是一個好的處理方法。3.大方面木蘭的理想就是不希望年邁的父親還要去戰場拼殺,這個願望是實現了的,往細了分析,電影中的木蘭似乎還多了一份想要證明自己的決心,這個也實現了。4.古代女子身份低微,電影里這一情節的設定除了增添幽默感以外,也可以引導出「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女子也有女子的作用,在關鍵的時刻光有男子的剛硬大氣也是不夠的。 大概就這些吧,只是我的想法

㈤ 美國攝的動漫電影花木蘭與木蘭詩中的差異是什麼

木蘭詩在材料的分布上詳略得當,對於木蘭替父從軍前准備工作和心理描寫以及辭官歸家後的親人相聚的場面都用了較多的筆墨,但是對於戰場生活就一筆帶過,簡單明了。這是為了突出木蘭不僅英勇堅強,而且勤勞樸素深明大義的女性形象。突出她對於美好和平生活的嚮往,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而美國動畫版把重點放在了木蘭是如何征戰沙場的,重點描寫木蘭的機智和英勇,中心不同,偏離了木蘭的形象。和木蘭詩的中心思想不同,換句話說,美國版的木蘭形象和木蘭詩的木蘭形象有很大差異,帶有很濃的美國特色

㈥ 求通過迪士尼動畫《花木蘭》評論中美文化差異 詳細 急!!!

中國畫、古建築、古京劇,花木蘭本身也屬於中國文化元素~,長城、太極,……

迪斯尼在選擇影片題材時,希望每一部影片都能與眾不同。《花木蘭》一片,是迪斯尼首次嘗試古裝動畫片的製作,同時也是迪斯尼第一次真正走進亞洲世界。這對於迪斯尼的創作人員來說無疑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挑戰。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將故事改編成動畫片的過程中,迪斯尼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有人說這是一個外包裝是中國化的,內部結構被完全西化的故事,也有人說,這樣的故事已經不具備中國的傳統文化色彩,但究竟如何,要讓觀眾評判。

盡管這是個東西合璧的電影,但很多人認為影片中全新的木蘭形象非常吸引人,這主要是因為她身上有一些小缺點,她不是一個完美的神。她有時做事也會出錯,這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很普通的人,很真實。木蘭生活在中國傳統禮教束縛的封建社會,但她沒有被這個社會吞食,而是通過她的身體力行改變了這個社會的傳統,改變了人們對她的看法。

由於花木蘭是中國故事,與過去的美國動畫片截然不同,它的鮮明的東方風格吸引了許多西方觀眾的注意。畫面上的花木蘭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長著地地道道的中國面孔,黑色的頭發,黑色的眼睛,黃色的皮膚,與美國過去製作的動畫片中的人物完全不一樣。跟隨在花木蘭身邊的一個小動物——一條紅色的小龍,也與過去迪斯尼動畫片里的各種小動物完全不同,這條小龍也是地道中國式的。還有片中展現出來的中國古代戰爭的宏偉場面,也與西方的戰爭場面不同。中國人重視家庭榮譽,認為個人應該報效國家的固有價值觀念,在此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樣嚴肅的主題與迪斯尼過去熱衷於逗趣的風格很不一樣。總而言之,別具一格的花木蘭故事,讓美國人看著十分新鮮。�

不過這部動畫片的創作畢竟是出自美國人之手,它也給花木蘭的故事添加了若干美國式的細節。比如上面提起過的那條跟隨在花木蘭身邊的小紅龍,就是美國人喜愛的表演方式,不過這個小動物不同於米老鼠唐老鴨大灰狗,而是只有中國才有的小龍罷了。還有就是它在全劇的結尾處,給花木蘭加上了一場愛情戲,愛情戲也是美國人所熱衷於表演的,彷彿沒有愛情就構不成戲劇一樣。�

在美國上演花木蘭,當然要說英語,他們特地找了一位出生在美國的華裔女演員為花木蘭配音。不過,做為一名中國人,我看著屏幕上的中國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那感覺是既驚奇又滑稽的。試想,假如有一名美國觀眾坐在北京的某家電影院里看《泰坦尼克號》,聽著劇中的男女主人公用標准中國普通話談情說愛,那感覺大概也會與我今日的感覺十分相近。�

迪斯尼真是搞噱頭的大師。它為了配合動畫片的上映,還在樂園里推出了全新的花木蘭遊行。這個遊行隊伍由一百多人組成,大部分參加者是華裔演員。迪斯尼樂園還挑選了一位剛剛中學畢業的華裔女學生,在遊行隊伍中扮演花木蘭,而由她的哥哥扮演花木蘭的父親,這父女二人將坐在遊行花車的頂端,而花車則由四匹高大的駿馬拉著緩緩行進。�

除此之外,迪斯尼樂園還特地從我國的河北省請來了一個雜技團,參加花木蘭遊行。中國雜技團帶來了頭頂大缸,踩高蹺,扯鈴,轉盤子等節目,雜技團演員們表演的真功夫,令參觀的老美們看得目瞪口呆。�

這一切迪斯尼樂園認為還不夠。今年春天它又從四百多位報名應征者中甄選出一位華裔女大學生,請她扮演動畫片花木蘭中女主角的「化身」,在樂園舉辦的有關宣傳活動里露面,接受大眾媒體的采訪,在樂園里為花木蘭迷們簽名。�

好不熱鬧。這就是美國式的藝術操作。而它這一次操作的主題,卻是一個古老的傳統中國故事。
《花木蘭》不僅因首次破天荒地取材中國民間故事而引起全球矚目,更因其在動畫製作技術上的突破性發展,堪稱所有迪斯尼動畫片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

當然是商業片~對中國文化傳播有作用,但這也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㈦ 中國片《花木蘭》和美國片《花木蘭》有什麼不同

是有本質區別的。
美國的《花木蘭》是寫的愛情,把國家放到其次,把個人的愛情放在首位,強調個人,這與美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分不開,
中國的《花木蘭》是寫女子能象男兒一樣,馳騁沙場,保家衛國的,強調的是男女平等,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這是中國傳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反映。
中國和美國《花木蘭》的不同從根本上說是兩國在政治文化方面差異的反映,價值觀的不同使人們在欣賞影片時,也有不同的感受。但是隨著這幾年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傳播手段的豐富,國產影片的缺乏,國內導演思想的變化,使影片的差異也趨於縮小,使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出現變化,向美國靠近,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文化侵略」,這將影響國內各方面的進展。
鄧小平曾經認為「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會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決遏制這種思想!」

㈧ 論述動畫片《花木蘭》外在中國元素和內在美國元素各自是怎樣呈現的。

從電影《花木蘭》看中西文化
《木蘭詞》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部文學作品,長期以來它和女英雄的形象聯系在一起,近帶女革命家秋瑾還引用她的典故入詩,「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巾幗不讓須眉」成了中國家長激勵女兒最長用的話語,可見,中國人是非常推崇花木蘭的英雄實事跡的,有趣的是在中國花木蘭沒有延續自己抗擊匈奴的符號意義,卻成了最古典式的女性主義。
我們沒有必要去考究中國文本和這部最美國的好萊塢G級片究竟有什麼出入,不難看出,導演只是託了中國故事的衣缽向全世界的小朋友獻上他們一貫的大禮——享受愉快的電影過程,我想,再學究的老先生都不會和這部動畫片過意不去,它實在是太討巧了,小朋友門喜歡,還能怎麼樣呢?真的不是給上了年齡的人准備的。
所以,我所關心的是動畫片在轉述中國經典故事上的成功,雖然說只是市場的成功,不過從販賣中國魅力的角度來說,美國人確實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我們怎樣去表達我的的典藏並被人喜歡呢?是用一幅老中國的面孔去講花木蘭、楊家將和岳飛霍元甲嗎?不可能的,這是一個淺閱讀的時代,逗大家開心就好,所以我們看到,在電影《花木蘭》的結尾,美國人給我們來了一個更中國式的大團元結局。皇帝對李翔說「這么好的女孩不是到處都有的」,李翔也心領神繪,千里迢迢的來到花家送還帽子,最絕的是木蘭:你可以留下來是晚飯嗎?這里,你可以理解為好萊塢對小朋友門期待視野的又一次獻媚,當然也可以看做為美國人把中國的大團圓結局給徹底搞過頭了。在原文中,只是寫到木蘭以前的朋友來花家拜訪,更沒有寫到,有男人對木蘭暗生情素,在這里,我們有必要看看電影中對木蘭的特殊照顧,最敏感的就是安排了一場洗澡的情節,一方面,為將士門將信將疑的認為木蘭是女人打好了鋪墊,另一方面也迎和了小觀眾對兩性關系的初步認識與興趣。當然,該場景自然是很好的消融了,詼諧又不缺乏「有意思」。而反觀我們的文本根本找不出任何這方面的蛛絲馬跡,若沒有點噱頭怎會有人理解呢?所以,好萊塢的一大好處就是把花木蘭真正「女性化」了,無論是小朋友還是世界范圍內的大齡觀眾門都覺得親切可人,可見感情戲是美國好萊塢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個中反映出美國派對人性的態度:每個人都是充滿了感情的——無論她是不是英雄,而中國人一碰到英雄人物便嚴肅得不得了,總想把他往高、大、全上弄,最後在歷史的長河中風化成一個古老的符號,活潑不得,這便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會在美國人手中宣傳開去的原因。我想,有一位男子喜歡上木蘭是多麼正常的事,如果《木蘭詞》中稍有暗示也不見得就會掉價,或許,我們今天的中國觀眾們會在看完電影後還可以理直氣壯的批評動畫中的李翔確實沒有書中描寫的那樣帥。
另外,我們看到,電影對原著也有大膽的加入有趣的角色,這當然不是《木蘭詞》的錯了,但我們可以看出,小龍和小蟋蟀還是博得了滿堂彩,從電影《獅子王》開始,這種插科打諢的角色成了迪斯尼動畫中最有特色的元素,這次在中國經典上「動刀」, 迪斯尼當然是手到擒來,在推動故事情節和逗笑上有時簡直成了最重要的角色,看完電影,你仍然相信沒有這兩個傢伙,但你若是想起這部電影,你一定會首先想到那個陳佩斯陪音的小龍,這就是把經典交給迪斯尼的好處,他門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闡釋一古老的故事,他們建立起了一個和中國完全不同的木蘭世界,或許,這個版本比我們的更出名,或許,在我們的小朋友還沒有看過《木蘭詞》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木蘭有個男朋友,還有一個小龍和小蟋蟀是她的寵物,這就是迪斯尼,你是說它好呢還是討厭它呢?真的很難。
當然,我們看到,就算是小龍和小蟋蟀其實也是美國人對中國文化予以尊重和「理解」之後的產物,小龍是花家先靈們的使者,敬重先靈是中國給世界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龍是最中國的符號,所以就算是中國觀眾也可以買單照收的,更何況那個關在籠子里的小蟋蟀呢!他是用來祈福的,體現了中國人對天地的敬畏,雖然被美國人徹底解構了,可到底也不乏「中國味兒」,另外諸如木蘭相親,媒婆和木蘭父親對神靈的敬重等等,都是具有濃烈的中國特色的,而且,我可以說,其中的手法不比中國的真人古裝戲差,甚至還要好很多。
《木蘭詞》和電影《花木蘭》,我們可以看做對同一事件的兩種闡釋方式,中國人自有其婉轉徘徊的敘事方式,美國人也有cowboy直接與簡單的作風,任你喜歡哪樣,真正的花木蘭只在你自己的心中。

㈨ 從動畫片<花木蘭>看出西方文化有那些差異

西方人表現的是個人英雄主義、東方人表現的是團體協作主義,花木蘭里表現最突出的應該就是祖廟的問題了吧,西方人家裡沒祖廟、更沒有祖先的牌位。還有從外國人拍的這兩部花木蘭的卡通,可以看出其中增加了女人嚮往自由戀愛的想法、雖然某些內容與當時中國情形不太一樣,比如花木蘭從軍時路過村莊,種田的女人們都把她當作男的,紛紛注視她,但是~要知道我們國家歷來女子都是十分保守的,根本不會盯了誰一直看~不過也許花木蘭哪個時代的女人比宋朝以後的女人更加自由些吧(花木蘭是隋恭帝義寧年間人)。

㈩ 從電影花木蘭中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呵呵,我跟你是一個英語老師,她讓我們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