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佰電影里小湖北死了嗎
八佰電影里小湖邊死了嗎?
小湖北肯定死了,雖然電影結局不明顯。
不過了解了真正的歷史後,覺得其實他的結局挺好的,死了就解脫了,活下來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慘烈。
很明顯,劇裡面的人物有他們的結局。
劇外面,不可能一一對應,隊伍歷史上總共差不多400人,退入租界大概370人,所以陣亡加受傷不到30個人。但結局是,最後日軍進入租界,把他們強征為勞工,所以可以說結局並不會太好。
看歷史劇關鍵是感受人物的性情和在大時代下的不同選擇。小湖北算得上是一個轉變和成長比較明顯的人物,和團長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細節的處理還是不夠好。影片的戛然而止暴露了導演對重大歷史場面的把控不夠,思考也不夠。
不過有幾個畫面能帶給人一種感動,算是對過往歷史的一種尊敬吧。
擴展內容: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截至2020年9月21日,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電影《八佰》累計票房達到28.97億元,總人次7569.5萬人,登頂2020年度全球票房冠軍。
㈡ 《八佰》中謝晉元是「團附」,百科說是「團副」,意思一樣嗎
電影《八佰》的播出讓我對謝晉元、對四行倉庫之戰有了有了更深的了解,於是特意去網路查了一下謝晉元的資料,發現網路赫然寫著:“團附",而電影中,他的職位卻是"團副",這二者又有什麼區別呢?
當時88師的參謀長張柏亭也曾說過:"按當時軍隊編制,團不設副團長,有中少校團附各一人。中校團附即相當於副團長。"由此來看,謝晉元"團附"的職稱已經是實錘了,只是這個"團附"是否等同於副團長我們卻需要做出一番探討。

淞滬會戰時期,謝晉元由262旅參謀主任調任524團中校團附。都知道參謀這個職稱比營長大,那麼謝晉元到底是升了還是降了呢? 通過對比當年的編制和現在軍隊的編制來看,當年的編制和現代的編制有很大的不同。
原本團參謀長應該高於營長,師參謀長高於團長。但是北伐戰爭之後,參謀長的職位逐低。師參謀長的職權逐漸低於團長,團參謀長的職權逐漸低於營長。由此來看謝晉元由262旅參謀主任調任524團中校團附未必是。
以此我們可以得出,"團副"和"團附"不可一概而論之。團副是副團長,而團附的職位略低於營長,兩者之間的地位雖不說是千差萬別,但也有著不小的差距,因此不可相提並論。
無論這個職位的變化是劇組有意為之,還是字幕疏忽,我們真正應該記住的四行倉庫之戰中,這些為了民族大義而獻出生命的烈士。
㈢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值得注意的細節太多了,這部電影肯定口碑爆炸,獲獎連連(特別是在台灣區域),我們來看看為啥,希望其他導演引以為戒,多多學習。
1.拍攝之前,導演曾經和「飛將軍」孫元良兒子,同時是台灣影視業大佬,導演,行!
2.孫元良將軍曾經挪用二十八萬大洋的「四行倉庫守軍軍費」,因為覺得「反正守不了太久」,同時曾性侵前來慰問的中國女學生,被人勸阻時放言「英雄與紅顏也算一段佳話」。第一個事情反映了孫長官的「戰略性目光」,後一個事情反映了孫將軍的俠骨柔腸。孫將軍,行!孫將軍的後代,他孫子,也就是台灣影視界大佬,金馬獎評委,行!
3.四行倉庫陷落僅幾個月,新四軍就攻入上海甚至在沿岸港口設關卡抽稅(注,針對日方商船),這無法說明泥腿子的戰鬥力,反而證明了離了中央軍的情況下,地方武裝無法無天貪污腐敗,之後與日軍和談的時候,泥腿子更是喪心病狂的進攻日軍補給,屢屢得手令中央軍臉上無光,次子不可留!之後皖南事變中央軍忍痛割愛清繳了這批地方武裝。說明中央軍軍紀,行!中央軍戰略轉進之後的後代,台灣人,行!
4.以上這些都沒在電影里出現。導演的剪輯技術和戰略目光,行!導演給台灣同胞和影視業大佬的贊歌,這個導演,行!
5.租界軍官提到「日軍使用的是芥子毒氣」,但是日軍只用了棉布口罩防止毒氣被吸入。但是眾所周知芥子毒氣是「接觸到皮膚導致潰爛」的接觸性毒氣。說明日軍的智商,不行。反過來掩住口鼻導致沒怎麼傷亡的中央軍的體質,行!
6.日軍的拆遷隊進攻固定掩體方式是「步兵排出龜甲盾陣防彈然後靠近了鑿坑埋炸葯包」(坦克聽了會沉默,坦殲看了會流淚,榴彈炮和擲彈筒部隊看到了甚至會想死),日軍,不行!
7.記得我說的龜甲陣拆遷隊么?在「倉庫」(劃重點)裡面的中方守軍愣是沒看到物資和沙袋,就自己綁著手榴彈跳下去自爆,但是之前中方部隊的團結感情的方法就是在倉庫外建築一堆用不到的公事,甚至一個沙袋都沒留下!(不然這個時候就可以沙袋綁手雷往下丟了)。中央軍軍紀,行!中央軍變通能力,行!
㈣ 八佰片頭字幕在多少時間出來
片頭字幕在1分35秒出。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㈤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1. 電影《八佰》的細節解讀
《八佰》這部電影中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我們可以一一進行解讀。
首先,電影中的「佰」字有三層含義。它既指古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也是古代特指軍隊中百人之長;常用「百」字的大寫。這個字的使用,表達了影片對人的故事,對「八百」壯士的贊許,他們人人都是百人之長,都是勇士。
電影開頭的電審故字,龍標號碼恰好是2019年800號,這是否是廣電總局給這部電影定製的一個龍標,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電影的片頭字幕有一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的散文詩《墓碣文》。文章很短,區區數百字,藉由一個夢境,描寫了墓中人內心的虛無和灰暗,以及無法擺脫這種心境的焦灼與痛楚。「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說,為追求正義犧牲,哪怕化為塵土,也會面帶微笑。而革命精神將以塵褲培搭土的形式繼續傳播下去,影響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愛國意識的覺醒過程一樣。
電影中,有一群年輕人不畏生死跑過橋去給四行倉庫的守軍送電話線,最後還是靠賭場阿飛刀子才得以成功。這幫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幫,而且如果沒猜錯的話,那位端坐著幾乎沒有露過正臉的很可能是青幫大佬——杜月笙。上海青幫一直都是國民黨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歷史上的杜月笙也確實為四行倉庫保衛戰出過力,有一種說法稱,他曾在一天之內將20萬光餅秘密送進了四行倉庫。
因為四行倉庫的位置極為特殊,日軍占據了倉庫的西、北兩面,東、南兩面則是當時的英美公共租界。當時還沒有對英美宣戰的日本,因為擔心殃及租界,在進攻時並沒有使用火力過猛的重武器。上海租界由來已久,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了上海作為通商口岸,隨後便劃分了上海租界區。上海的租界區主要有兩塊,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倉庫邊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電影中也多次出現英國國旗。
電影中不僅提到了四行倉庫的特殊位置,更是著重提到因為煤氣罐的存在,導致日軍不敢使用重炮攻擊。這兩個煤氣罐在歷史上也確有其物,而歷史悠久。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來火房」,後改名「上海英商煤氣公司」,這讓上海成為亞洲第一個使用煤氣的城市。當時的煤氣主要用於煤氣燈上作為照明之用,後來電燈流行之後,才逐漸轉為烹煮取暖之用。這兩個煤氣罐的存在,為四行倉庫的守軍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在淞滬會戰期間,可能是為了彰顯民心士氣,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現煤氣罐。但因為煤氣在當時是文明的象徵,這兩個煤氣罐曾被畫入了風景明信片之中。
電影中的廣告牌也很有意思,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被民眾圍觀的戰斗。蘇州河兩岸,僅一河之隔,一面是炮火連天的殘酷戰場,是地獄,一面卻是燈紅酒綠的英法租界,是天堂。兩岸對比,更顯殘酷。所以電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兩岸的人互相對望的鏡頭。而從守軍這邊望著對面,更是能夠看到無數廣告牌,足見劇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處。隱約可見的有:SIEMENS,西門子電器;Camel,著名的駱駝牌香煙等等,還有許多虛構出來的酒吧、餐廳廣告牌。
電影彩蛋也很有意思,霓虹燈之中隱藏了兩部電影。《第42街》和《愛德華大夫》。《倫敦德里小調》是一首有著悠久歷史的愛爾蘭民謠,作於1600年間,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的旋律舒展優美、純朴輕柔。其最知名的一個填詞版本名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樣也是一首關於戰爭、父子訣別的歌曲,和電影中的《蘇州河》有著「同曲同工」之妙。
電影中不止一次出現過《三國
㈥ 《八佰》中謝晉元是「團附」,百科說是「團副」,意思一樣嗎
《八佰》是一部好電影,各種細節很是考究,特別是謝晉元的軍職。當謝晉元出場的時候,字幕打出來的是中校團附。好心的網友還不忘挑錯,認為這是大白字搞錯了,糾正為副團長。因而,關於謝晉元的身份有了兩種說法:中校團附、中校副團長。有的人乾脆一口一個謝團長叫著,守衛四行倉庫如何如何。那麼,在《八佰》中謝晉元的軍職,到底是中校團附還是中校副團長?又有何區別?
副團長很好理解,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有所體現。劇中林譯被唐基提拔為副團長兼督導,可見副團長一職就是團長副職。副團長在團長陣亡之後,可以接替團長繼續指揮。
那麼問題來了,謝晉元的團附是副團長嗎?其實,團附和副團長差遠了,軍權甚至還不如一個營長。因而,團附下放基層大多數是營長。從這個角度來說,謝晉元以團附身份率領一個加強營守衛四行倉庫,也說得過去。
㈦ 電影《八佰》為什麼會直接在網路上爆紅
《八佰》票房突破8億元,單日上映破億,評分高達9.2分。除了影片本身確實好看之外,還有什麼因素推動影片成為了爆款呢?
影片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抗日戰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抗日戰爭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具有強烈的感知力。家國情懷使得影片具有全民主流話題的屬性,結合當下,影片精準抓住了目標受眾的痛點,滿足了人們對家國情懷的認同,傳遞了整個中國社會認同的價值觀,觀眾著實被情感消費了一把。
要了解一部電影成功的背後,影片宣傳的歷史當然也要一並了解下。2018年4月《八佰》殺青2019年6月《八佰》定檔後撤檔2020年8月
《八佰》從2018年4月正式殺青,到2019年上海電影節定檔撤檔風波,再到如今,《八佰》上映之路委實曲折,給影片足足的話題熱點,也給了人們滿滿的心理期待。
10年籌備、4年製作、攝制歷時近1年、1∶1實景還原拍攝、3次重啟、40次改稿、18個月搭實景、1500名劇組人員、7個月演員軍事訓練、499天籌備、230天拍攝、國內首部IMAX全程拍攝……這些介紹反復強調著影片的品質,為接下來的口碑做鋪墊。
國內電影市場,口碑對於觀眾觀影決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觀眾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已成為市場剛需,對影片口碑的反應速度也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