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印度電影名字不記得了
中文名: 慾望與智慧
外文名: Kama Sutra:A Tale of Love
其它譯名: 萬誘寶鑒,愛經,伽摩經:愛情故事
出品時間: 1996年9月11日
製片地區: 印度,印度尼西亞
導演: 米拉·奈爾,Mira Nair
類型: 犯罪,劇情,愛情
主演: 莎妮坦邱荷莉,尼芬安德魯斯,殷蒂拉瓦瑪
劇情:
宮女瑪雅自幼和公主一起學習舞蹈,駝背王子比基一直對瑪雅情有獨衷。瑪雅越長越美麗,越比公主更聰明善舞,公主的妒忌心也越來越強烈,而瑪雅的反抗心理也同樣十分強烈。
鄰國的王子來結親,在新婚前夜瑪雅誘惑了王子,在公主之前得到了王子。比基向王後要求得到瑪雅被拒絕,憤怒之下揭發了瑪雅的行為,瑪雅被趕出宮廷。新婚之夜,王子喊出瑪雅的名字,兩夫婦不歡而散。
流浪的瑪雅被宮廷雕刻師傑古瑪發現,把她推薦給卡馬蘇拉教師拉薩,瑪雅愛上了傑古瑪,但傑古瑪害怕瑪雅的愛情會影響他對藝術和事業的追求而拒絕了她。傑古瑪為瑪雅雕刻的石像被王子看到,瑪雅再一次走入宮廷。經過卡馬蘇拉洗禮的瑪雅,掌握了王子,公主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在一旁嫉妒。
傑古瑪無法忍受失去瑪雅,借雕刻石像機會和瑪雅重聚。王子終於發現二人的關系,決定把傑古瑪殺掉。瑪雅找到公主,教給公主誘惑之術,甚至以全副身心懇求王子,希望能夠救出傑古瑪。最後,就在比基率領軍隊殺入王城之前,傑古瑪被大象踩死,瑪雅走出皇城,走入茫茫風沙之中。
在線觀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0NjEwOTg0.html
『貳』 印度的神作!電影《耳光》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講述的是一個受到高等教育的女性,放棄工作活在丈夫背後,在公共場合被丈夫打了一耳光之後,開始重新審視感情和婚姻的故事。
『叄』 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公映後曾轟動一時,獲得了1953年戛納電影節大獎。《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
主要劇情是: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即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通過擄走法官的妻子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認為妻子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並將妻子趕出家門,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繼續逼迫他,工廠辭退他,親生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絕望。最後,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法官荒謬的理論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過插敘的方式,以法庭審判拉茲謀殺為開始和結束,拉茲的辯護律師麗達向世人講述了拉茲可憐的身世和坎坷的經歷。影片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拉茲擺脫罪惡的環境和據說是其父母遺傳下來的影響的過程,以及法官父親和為他所遺棄而成為流浪者的兒子之間尖銳的沖突,向世人證明了: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受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所影響的,並不是父母遺傳下來的;生活中的好的影響也是可以使一個所謂的潛在的罪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影片還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的「血統論」,辛辣地抨擊了當時印度社會的黑暗和等級制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而且,事實上整個影片都是圍繞批判「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謬論展開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畫比較突出,人物心理描寫很細致,能讓觀眾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點,很好地引發觀眾的共鳴、激起觀眾的義憤。影片《流浪者》中刻畫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內心善良卻為生活所迫而做賊的拉茲,美麗高貴、忠於愛情、能言善辯的律師麗達,善良的母親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卻到最後才醒悟的法官拉貢納特,可惡的強盜扎卡。再加上演員成功的表演,使得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頓時出現在觀眾的腦海中,並停留了下來。其中,法官拉貢納特「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給人印象很深,讓人深感氣憤,最後對這一謬論淋漓盡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特徵:關於愛情和苦難,而且很感人。一個被所謂「上流社會」家庭所遺棄的男孩子的命運,博得了觀眾無限的激動與同情。拉茲的生活本來可以很幸福,拉茲的命運本來可以很順利。但是,由於他的父親信奉「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將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強盜,使得扎卡為報復他父親而綁架了他母親,最終也改變他和他母親的命運,使得他們陷於貧困。當拉茲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並與麗達真摯相愛時,本來觀眾是高興的。然而,又是他固執的父親,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並面臨著被判死刑。雖然如此,麗達還是不離不棄,並為他辯護,也使得他父親醒悟了。拉茲和他母親的遭遇使觀眾流出了同情的眼淚,那麼拉茲和麗達的愛情則使觀眾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還一個很大的特徵——很多印度民間歌舞,也正是這一特徵讓它被很多觀眾記住了,給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國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與它成功的配樂是分不開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渲染烘托氣氛、表現畫面難以表達的意思、為故事的發展做鋪墊,還能感染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的共鳴。
例如:影片開始時,在法庭上,拉貢納特和麗達的出場,都配有強烈而緊張的音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將他倆聯系起來;當麗達和拉茲相認之後,麗達的歌舞和音樂給人非常愉悅的感覺,表現了麗達的喜悅和高興;還有麗達和拉茲在沙灘約會時的歌曲和音樂,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還有麗達生日宴會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樂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歡快的音樂能感染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也沉浸其中並有隨著音樂起舞的沖動;同樣,那悲傷地音樂也使觀眾為劇中人物傷心、感嘆。
雖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會黑暗面的老電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為陳舊的觀念所束縛,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嚴謹、插曲動聽、製作質朴、影像親切,在內容和拍攝上都比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電影。
「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女主角麗達則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納爾吉司·杜特扮演。該片堪稱印度影片經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編導: 拉茲·卡普爾
主演 :拉茲·卡普爾,納爾吉司·杜特,普里·特維拉茲
上映 :1955年中國上映
譯制 :長春電影譯制廠
配音:
小拉茲:蘇庭石
小麗達:張桂蘭
拉茲:從連文
麗達:向雋殊
拉貢納特:白景晟
『肆』 奇幻冒險片《梵天神器》將上線,這部電影有什麼看點
奇幻冒險片《梵天神器》將上線,這部電影特效非常不錯,印度奇幻冒險愛情科幻片。
《梵天神器》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CcJF8AGU5A4tfWl3Jd9QQ
在當代印度,一個神秘組織世代沿襲,秘密守護來自古印度的神器,而如今神器中最強大的梵天神器即將覺醒,威脅著整個世界……
靈感來源於印度人文歷史,跟隨與神器產生神秘感應的年輕人希瓦,踏上一場史詩奇幻冒險。
『伍』 《哦,我的神啊》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其實,早在19世紀末,電影已經朝兩個方向發展,即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英語就不寫了,有興趣的人可以找度娘),當然,這兩個詞語用在電影中並不是絕對的名詞,而是一種概況,或者叫一種風格,而我們現在喜歡的電影表現里的穿越手撕,就已經早已經跨越了這兩個詞語的內涵。而用一顆電影包容浪漫的心,內核卻是艱辛苦澀的現實是我們現在導演最喜歡運用的形式,比如說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電影《哦,我的神啊》。
最初看到片長到140分鍾,很有點害怕電影的敘事節奏,怕又是一個穿越的外星人和地球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講的拖拖拉拉,入了俗套,被騙了感情。但看完的驚喜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我的神》這部印度電影給我帶來的感觸,一時盡難以用語言表達,只好在微博的電影評論上打了四顆半星的高分,報以拳拳對印度電影的敬仰之心。不為別的,只為電影在浪漫外殼下對人性對宗教對寬容的思考之心,為了這個電影的勇氣,哪怕這種勇氣的思考是幼稚的。
我們作為飛行機組,經常在印度德里過夜,作為在國外的中國人還有些自豪感的話,哪很多都是從與印度人比較得來的,哪裡的到處的牆角一米以下都是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這濃濃的人們或者動物隨處方便的味道,連五星級酒店的水都不敢放心大膽的喝,因為就算我們是久經考驗中國人的腸胃也根本抵擋不住印度不潔凈食物如同咖喱般的猛烈沖擊,你不拉一兩次肚子你都不好意思說你來過印度。到了印度,我們中國人就再也不覺得自己是發展中的大國,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這就是印度。但印度人比中國人開心。每一個人都比中國人開心。
他們窮人開心,乞丐開心,富豪開心,各安其職,清潔工從來沒想到自己是總裁命,就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龐大的信仰,有著自己的神。心安理得的尊重著自己的神。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宗教氣息滿溢的國家《我的神》這樣創造,這樣印度電影人表現出來的勇氣很讓人贊嘆,著實讓人對印度電影人有這樣寬松的電影創作環境心生醋意。好吧,再聊又跑題了。
電影用角度,光與影,聲與畫,帶來的感動,就是一部好電影。一如既往的《我的神》有美麗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漂亮的男女主人公,雖然個別情節處理稍微拖沓,矛盾沖突略顯浮誇,性格轉換稍微牽強,但是在這樣一個全部被《復仇者聯盟2》包裹的排片影院,如果你喜歡逼格,喜歡思考,喜歡歡笑,喜歡眼淚,就去看看這部電影吧。
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地方。男主阿米爾汗,主人公的演技突出,哪一瞪眼就眼白多眼仁少的表演功力確實讓人佩服;寶強配音有特色,雖然我並不是很喜歡,電影的原聲應該是印度的偏遠地區的賤民的土語(呵呵,我猜的),所以電影的主題應該是對階層階級民族宗教信仰的一鍋大雜燴的反思,但被寶強配音下來,除了土還是磕絆,但知道寶強兄弟盡力了,為了中國譯製片的電影事業做了這么多事情,誠意很足,我就不吐槽了。
一如喜歡印度電影的觀眾一樣,喜歡這個電影,是因為裡面幾首歌曲的講究,歌曲好聽,填詞精準而意味深長,非常好的表現了電影的主題,看電影聽裡面的插曲,《神啊,救救我吧》小春的歌曲歌詞卻不時浮現在我的腦海,這就是藝術的共同。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譯製片刪除了原來電影的歌舞場面,唉,譯製片的導演以為這樣會讓原電影向現實主義靠攏,殊不知,這才是印度電影浪漫表現的特色,非常可惜。
電影畫面優美,印度電影的燈光師都是世界水準的,幾個男性裸體鏡頭的處理就能看出印度電影的功力,人物性格在電影中表述很成功,反正柔光逆光一路到底,好不好,這就是印度電影的特色。生活中沒有歌舞,沒有如此光鮮的形象,但印度電影產量全世界第一,就是因讓人們嚮往美好看到希望躲避現實的特色,猶如宗教般,欲罷不能。
以此為判斷,我也一直執拗的認為,亞洲最高水平的電影不在韓國,還是在日本。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沒有自己的特色,只是模仿,一定會在世界電影之林越拉越遠。對不起,又跑題了。
寶萊塢眼中的外星人顯然與好萊塢的截然不同的,沒有炫目的特技,但導演編劇敢於挑戰印度人現存的宗教,現存的偏見,甚至挑戰印度人的世界人生觀,導演的勇氣讓我足足喜歡上了這個電影,這其實就是我們討論的電影現實的意義。印巴關系、穆斯林風俗、我們對神的信仰,這樣的話題對我們這樣無神論者都不敢輕易展開,「子不語怪、力、亂、神.」,中國人對此如此忌諱,而我生長在多民族融通的新疆,這里多民族的信仰和習慣更是千差萬別,但沒有那部文藝作品敢於挑戰這些禁忌,敢於自己獨立的思考,敢於直面差異和現實。甚至連點到為止或旁敲側擊都沒有,但我們在這部印度電影《我的神》里看到了。導演敢於跋涉禁區,然後通過一個外星人思考並用一個愛情的故事畫圓滿,這是印度電影編劇導演把握的功力。喜歡這部電影,多由於此。
印度電影很奇怪,喜歡的人特別喜歡,不喜歡的人看了就想吐。但我們一直鼓勵多元文化,鼓勵獨立思考,鼓勵民族特色,您習慣了多如《速7》《復2》這樣的打打殺殺的好萊塢視覺特效大製作,為什麼不換個心情,去看看《哦,我的神啊》這樣極具亞洲特色的好電影呢?
老虎打分,90分,強烈推薦觀影。
『陸』 一部印度電影,講的是一個男的經父親介紹,去人家女孩家當保鏢。最後去大學當保鏢,
《保鏢》有兩個版本,寶萊塢版:主演、薩爾曼汗、卡琳娜卡普 。
南印度版:主演、維傑、阿辛
你看的這個開頭是經父親介紹,是南印度版本的,維傑、阿辛主演
『柒』 印度電影《調音師》是一部評分很高的劇,劇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2010年那部令人贊嘆的法國短片《調音師》吧!
這部短片只有14分鍾,卻講述了一個懸念叢生、極具創意的驚悚故事。
這樣的開局看來平淡,卻埋下了很多伏筆,你一定要仔細看!
某日,阿卡什在一家餐廳彈奏表演,恰逢普拉莫德也在那裡用餐,普拉莫德對阿卡什的表演印象深刻,尤其當阿卡什刻意恭維普拉莫德的聲音很像曾經的一名大明星時,他更是異常喜悅。
沒過幾天,普拉莫德便邀請阿卡什來家中彈奏,慶祝他與西米的結婚紀念日,阿卡什欣然應邀。
隨後的一幕,就與原版《調音師》中一模一樣,阿卡什如約前往,但是西米卻不願招待他,說普拉莫德不在家,阿卡什堅持要進門彈奏,並表示普拉莫德在不在家都沒關系。
如此爭執,叨擾到了隔壁的老奶奶,她開門張望了一番,西米為了免除麻煩,只得將阿卡什迎進門。
哎呀,太多了,時間有限,下回再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