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後天】電影劇情
電影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
在聯合國全球暖化會議上,氣象學專家傑克發現了一萬年前出現過災難性變化的證據,他從冰芯中天然溫室氣體的濃度推測出暖化曾經加速,把地球推入到長達兩百年的冰河時期;並指出全球暖化可以觸發氣溫下降,因為北半球氣溫取決於北大西洋海流,海洋把太陽熱力從赤道帶上北方,全球暖化令極地冰蓋融解,減弱了暖流,最終會令暖流消失,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溫暖氣候也隨之消失,從而使地球進入下一個冰河時期。
會議中傑克和美國副總統發生爭執,傑克認為地球氣候是脆弱的,應該盡快補救,減緩全球變暖,否則我們的子孫後代會付出代價。而美國副總統則認為防止全球暖化代價很高,要付出數以千億美元,會讓經濟有所損失。
就在新德里全球氣候會議舉行的當天及以後,各種災難突然降臨全球各地,正在舉行全球暖化會議的新德里,難以置信的下起了雪,有史以來的最凍氣候使得很多露宿者被凍死。與此同時,在東京的千代田區正在下著巨大的冰雹,一名正在與妻子打電話中的下班人士在回家的路上被冰雹砸死。
另一邊颶風來勢洶洶,在列島上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天氣專家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強烈的颶風;而在卡納維拉爾角由於天氣惡劣使得宇航員不能回到地球;強烈的颶風引發飛機乘客恐慌,動物也開始出現異常的反應,同時雷雨天氣頻繁,各種災難也接踵而至。
傑克博士緊急告之美國副總統,北緯30度以南全美民眾應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就在此時,博士得知兒子山姆還在紐約,於是決定冒險進入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這時候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被強烈的旋風摧毀。地鐵隧道里湧出洶涌的洪水。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洪水過後,氣溫急劇下降,冰層和白雪頃刻間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
隨後鏡頭再次回到美國時,氣候漸漸恢復正常那些僥幸生還的美國人都逃往墨西哥,請求進入那裡的難民營。而傑克博士也與兒子山姆在紐約圖書館相會,完成了自己的諾言。
影片末尾處讓人們再次見證了災難過後清晰的地球,而美國總統也不得不嘆息承認道,他所奉行的氣候政策是一次巨大的敗筆。
60428011��+��n
B. 有一部電影,結局是赤道變冷,兩極變暖,求片名
片名《The Day After Tomorrow》無疑是個警示:溫室效應將導致地球災難,環保問題需政府重視,人民自覺。2004年的老電影,教育意義不用贅述,世界早已關注並執行。今天推薦這部電影,純粹是為它強烈的視覺美感所震撼,讓我一度忘記高科技的效用。其空前的想像力和磅礴氣勢,迄今無人超越。它是後繼者朝拜跟模仿的經典。《The Day After Tomorrow》,絕對是災難片的巔峰之作。
故事伊始在南極洲拉森冰川,一望無際的冰面,遠處盡頭的霞光。幾個黑點是勘測隊所在地。半分鍾內橫生變故。隊員站立的地面驀地下陷,深淵深不可測。鏡頭拉遠,茫茫的冰川一分為二。盡頭,仍然是一無所知的霞光。
與此同時,印度新德里開始飄雪;蘇格蘭平原下陷,都是很好玩的創意。東京,卻開始下冰雹。拳頭大小的冰雹,突如其來地砸在車窗、屋頂上。重重的、圓圓的,火花跟晶瑩沒有絲毫的爛漫氣息,因為行人逃避不及,死於災難。
最類似的天災電影有1997年的《龍卷風》和1996年的《天崩地裂》。在描述群眾奪路而逃的前半個小時是災難片的重頭戲,某些大膽想像如果成功即是傳世經典。譬如《龍卷風》,就有女主角開車過程中,一隻奶牛被龍卷風席捲上天,然後對准鏡頭直飛過來。在《The Day After Tomorrow》里,選景在紐約。十個路口塞車,象徵環保問題迫在眉睫。毫不知情的男主角下車,發現天空顏色陰暗,數以萬計的鳥倉惶逃散;圈養的動物驚恐不安,災難前夕的恐怖預兆醞釀十分精彩。
影片進行到25分鍾,出現了第一個龍卷風。太酷了!我們見過太多成型的龍卷風,卻從沒見識它的形成過程。城市上空壓得低低的雲層,好像擁有極大的魔力,如吸塵機一樣將地表灰塵向上牽引。霎時,淺色的塵粒連接天地,由散亂變得有序,逐漸成型。時尚頂級城市紐約,矗立成排高樓的背面,是成群結隊的龍卷風。災難效果簡單到不可思議,反正街上車多,那麼就直接將汽車卷上去摔下來。特別之處是快,摔得快,沖擊力狠。
影片第30分鍾,人們還未在驟變中醒覺,我們迎來了該片的傳世經典:一名男子緩緩推開隔壁的門,發現自己站在懸崖邊緣,大樓的另一邊不見蹤影。對面的大樓全是斷壁殘垣,而更大的龍卷風正在形成。音樂徐徐響起,空靈的女聲縹緲、遙遠,透著死寂。
影片第40分鍾,飛行勘測隊查看地形。因天氣驟冷凍壞油管而墜機。一名雪地生還的機師推開機窗,正要慶賀生的喜悅,3秒內雪跡爬上他的臉,嘴還張著,人就凍死了。
電影海報是被雪地掩埋的自由女神像。雖然我更喜歡斷壁殘垣的那幅景象,但是理解政治意義的高度。盡管災難遍及全球,自由女神像並沒有遭到損壞,這大概也是影片的善意。她在影片出現過兩次,都帶來炫惑的美麗和震撼。一次是海嘯,翻騰的海浪以魔鬼般的猙獰呼嘯過來,她堅強而孤獨地站立原地,頭頂一道閃電,奪目驚心。這是一場神與魔的較量,但是信念已逐漸崩塌。另一次已接近電影的尾聲,就是海報那幅。男主角他爹從帳篷出來,發現晶瑩一片,女神像安靜地半埋於地,手上的火炬仍不失尊嚴的高舉,肅穆地哀悼,更多的是希冀。
誠然影片在故事脈絡方面稍顯單薄,結構上災難情境較短,抗災的篇幅過長。而抗災兩條線未免太容易:受災群眾只要在屋內躲避即可;救世英雄是南極勘測隊員,只需走到紐約救兒子就成了。結尾當然粗糙,因為很多父親都不是專業探險的,他們同樣在屋頂得到直升機的救援。年輕的男主角Jake Gyllenhaal出演過《斷背山》和《十二宮殺手》,在這里還稍顯稚嫩。但是瑕不掩瑜,對於喜愛災難電影的同好,《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必修課。
二、看《後天》之前,在「環保」上我是言語的巨人;看過《後天》之後,我決心不再做個行動的矮子。
《後天》這個災難片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美國,看著金發碧眼的洋鬼子們逃出生天,很多人也可能「只會」當成旁觀來看個驚險和揪心。但是內容涉及的是全球氣候變暖,這就不得不讓人跟著一塊杞人憂天一下。來來來,我們來看個權威的預言: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氣候變暖,溫室效應會造成如下後果——
●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20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
●海平面上升會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
●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飢荒、乾旱和農作物欠收而大舉移民;
●歐洲老年人將死於熱浪。
綜合各種氣候變化的趨勢,在影片的官方網站上,做了一個駭人的統計和預測:2003年,在歐洲有2萬多人因氣溫過高死亡;美國創下龍卷風最高紀錄,一個月中平均每天6次,而且據分析該數字還有可能被很快刷新;在過去30年裡,熱帶氣旋帶來的死亡半數與洪水有關……到2050年,125萬種生物將會滅絕;美麗的自然景觀將由於氣溫變暖而消失;由於氣候變暖,各種疾病將在這個星球上大肆傳播……
就是這么一部電影,它不是把時間搬到幾十年後,而是讓災難活活地在眼皮子底下席捲而來:洪水,就在眼前;冰雹,就在眼前;酷寒,就在眼前;一切人力不可抗力,就在眼前!上一個冰河世紀結束時,恐龍滅絕,但人類存活了;如果又一個冰河世紀就在眼前,措手不及的人類將如何?
《後天》這部影片直觀地體現了影視藝術的逼真性和假定性,一方面運用電腦特技營造出了一個似乎不可能發生的「後天」,但特技之後,我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隱隱地感覺到那個「後天」真的並不遙遠。
C. 全球十大經典災難片,你看過幾部
1.《全球風暴》是由迪安·德夫林執導,傑拉德·巴特勒、吉姆·斯特吉斯、艾比·考尼什、吳彥祖等人主演的災難片。該片於2017年10月20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10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未來全球性氣象災難的故事。人類開發氣象衛星網路以控制災害天氣,卻被電腦病毒控制的衛星變成殺傷力巨大的攻擊者,一場空前浩劫席捲世界。影片在特效方面炫技十足,華納出品。百米高的海嘯、成群的龍卷風、汽車大小的冰雹,這些畫面足夠刺激。影片在套路情節之外,構建故事細節方面也頗為用心,這多少掩蓋了套路情節的無聊,讓故事看起來比較流暢。該片還加入太空科幻元素,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2.《2012》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約翰·庫薩克、桑迪·牛頓、阿曼達·皮特和切瓦特·埃加福特等聯袂出演的災難片。影片於2009年11月13日在美國上映。故事發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沒想到根據瑪雅預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瑪雅人的日歷也到那天為止,再沒有下一頁。電影講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國人民掙扎求生的經歷,災難面前,盡現人間百態。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在執導《獨立日》、《後天》等災難大片後,再次選擇世界末日做噱頭,這部電影特技逼真,導演給出了各種你所能想到的角度,不過這些內容都遠比你想到的要遠,影片的場面佳、內涵深。
3.《後天》是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創作執導的一部美國科幻電影,由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伊安-霍姆、艾米-羅森等擔任主演。於2004年5月27日在中國香港上映,2004年5月28日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及美國上映。這部電影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地震、火山等災難在電影中經常客串,但是因為技術的原因,很少有描寫冰天雪地的影片,這部大雪封城最大的看點並不是驚心動魄的災難,而是對愛情、親情當面對災難時的抉擇。
4.《天地大沖撞》由米密·萊德導演,伊利亞·伍德、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的科幻災難片。於1998年05月08日在美國上映。講述的是地球將要在一次隕石浩劫中毀滅,人類為了自救,建立方舟,經過不斷的努力,人類終於得救的故事。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成功的災難片,更是一部相當牛的科幻片。電影不僅僅展示了震撼的場景,也表現了人類在面對困難時所表現出的勇氣,當然也向人們揭示了人性陰暗的一面,其劇情和特效製作,放在今天來看也是相當震撼的。
5.《先知》由亞歷克斯輪納·普羅亞斯執導,尼古拉斯·凱奇、錢德勒·坎特布瑞等聯袂主演的科幻電影。於2009年3月9日在美國上映。講述身為教師的主人公,在兒子就讀的學校里發現了一個來自過去的時間囊,時間囊中有一些圖畫文件之類的東西,上面寫著對未來世界的預言。最可怕的是它預言地球即將毀滅,主人公被迫在有限的時間內採取行動,以阻止預言的實現的故事。科幻片題材已經屢見不鮮,但這部電影在原有基礎中加入了新鮮元素,影片所呈現出的新形式有可能使觀眾感到驚艷。在表現了科幻片的基本要素——恢弘的動作場面上相當優秀,並不像之前的好萊塢傳統科幻災難片意欲表現的個人英雄主義,還是值得一看的。
6.《泰坦尼克號》由詹姆斯·卡梅隆創作、編輯、製作、導演及監制,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主演。於1997年11月1日在東京首映。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啟航時觸礁冰山而沉沒的事件為背景,描述了處於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窮畫家傑克和貴族女露絲拋棄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最終傑克把生命的機會讓給了露絲的感人故事。這部就不用多說,好萊塢最成功的騙眼淚大片,整部電影的前半部都是在浪漫和奢華的氣氛中渡過,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為了生而死去的人們是如此的讓人肝腸寸斷。
7.《世界大戰》由美國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達科塔·范寧、湯姆·克魯斯、蒂姆·羅賓斯和摩根·弗里曼等聯袂出演。於2005年6月29日北美上映。電影講述湯姆·克魯斯飾演的雷·弗瑞是個游手好閑的父親,而當外星人侵入地球後,雷·弗瑞擔當起父親的義務,幫助女兒瑞秋·弗瑞在絕境中求生。這是一部龐大的,令人恐懼的,生動的和有趣的電影,展現出另一種科幻片的風格,打著平凡人物的"親情牌",動用數千人的軍隊,以一架波音747客機和一艘千噸巨輪為代價,展現人類面對成千上萬"吸血三腳怪"襲擊的瘋狂大逃亡。
8.《地心毀滅》由喬恩·阿米爾執導,庫珀·萊恩、約翰·羅傑斯編劇,艾倫·艾克哈特、希拉里·斯萬克、布魯斯·格林伍德主演的科幻災難電影。於2003年6月28日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背景與個性截然不同的人們克服困難攜手合作,最終完成了拯救地球和人類的任務。整部電影場面非常壯闊,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比星星還要神秘的地心,緊湊毫無冷場的劇情,將帶領觀眾進入截然不同的新世界。同時本片的主題健康積極,演員們飾演的全人類救星的角色充滿了英雄主義色彩,對人性沖突的把握和刻畫也十分到位。
9.《龍卷風》由簡·德·邦特執導,海倫·亨特、比爾·帕克斯頓、加利·艾爾維斯、傑米·格爾茲等主演的災難電影。於1996年5月10日在美國上映。美國60年代,一場恐怖的龍卷風暴襲擊了喬.哈汀一家,喬的父親為了保護家人而被風暴捲走,幼年的經歷促使喬長大後成了一名專業研究龍卷風的氣象專家,以後開啟了一段追風之旅的故事。影片非常的刺激,雖然那個時代的特效並不像今天這么的真實,但是當屏幕上的颶風襲來的時候,還是讓有窒息的感覺。影片的劇情較為蒼白,人為的增加了一些三角戀,但是卻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因為本片的主角是地球上最具有毀滅力的龍卷風。
10.《海神號》由沃爾夫岡·彼德森擔任導演,Mark Protosevich、Paul Gallico擔任編劇。好萊塢演員喬什·盧卡斯、庫爾特·拉塞爾、傑茜達·芭瑞特主演,2006年上映。影片以輪船遭遇巨浪沉沒的事件為背景,描述了約翰·迪蘭、羅伯特·萊姆希、克里斯汀等人合力在迷宮般的船艙中尋找求生的通道的感人故事。這部電影不僅是示範性的沉船,它採用大量計算機特技,製造出沉船、漏水、火災、爆炸等災難性大場面,將災難的全過程一一呈現。為求盡早鎖定觀眾情緒,電影開場後10分鍾後即進入緊張的翻船情節,並減少不必要的對白,以實際行動抓人眼球,視覺效果非常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