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珍珠港之後,希特勒為什麼大罵日本天皇腦子有病
如果事實真如提問者所言,那麼希特勒是罵錯了人!
日本打了珍珠港,美國不得不和日本開戰,這就使得它不能專心在歐洲對付德國,給希特勒留下難得的喘息機會;如果日本不打美國,美國在歐洲提前開避第二戰場,第三帝國就更加吃不消,希特勒死的更快。
共實日本打珍珠港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當時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戰略物資禁運,在無法突破蘇聯有遠東的堅固防線的情況下,日本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從中國完全撤出,恢復九一八之前的狀態,這等於日本十年侵華的成果毀於一旦;另一條路是攻佔美佔菲律賓,奪取南下印支和整個南洋的通道,再將東南亞從英法手中奪回來,取得那裡的石油、大米、橡膠、錫鐵等戰略特資。最終日本選擇了後者。
打珍珠港,消滅美國的太平洋海軍主力,正是為了能夠順利攻佔菲律賓和東南亞,並將其在太平洋西部的優勢保持下去。事實證明日本的判斷是正確的,在之後的幾年中,美國對日本並不優勢,直到1944年,它才逐漸取得翻盤的能力……
2.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為什麼希特勒會大罵日本天皇有病
納粹分子對亞洲人的輕視顯而易見,他們試圖利用日本作為自己的棋子。在不列顛空戰期間,納粹極力鼓動日本進攻新加坡,戈林甚至親自出馬,對訪問德國的日本外相松岡洋右進行了說服。然而,當進攻蘇聯遭遇挫折時,納粹又迅速轉變策略,唆使日本進攻蘇聯,這充分展示了他們的無情和不可預測性。
日本並非德國的附屬國,他們不會為了德國的利益而發動戰爭。日本對美國的襲擊,是在日俄戰爭之後,遠東和西太平洋地區日美競爭態勢下的必然結果。日本偷襲珍珠港促使美國參戰,但德國則是主動對美國宣戰,日本並未逼迫德國這樣做。
實際上,即便沒有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國已經在大西洋戰場上參與了戰斗。美國海軍為了護航英國船隻追擊德國潛艇,德國海軍也早已尋求反擊機會。希特勒對美國宣戰,是為了徹底撕破臉,達成一勞永逸的目的。
希特勒對日本天皇的指責源於他對日本進攻美國的不滿,他認為日本應該為戰爭負責。然而,戰爭的復雜性遠超個人的意願,日本的行為可能只是更大戰略的一部分。德國和日本之間的緊張關系,以及他們各自的戰略目標,都使得這樣的事件不可避免。
希特勒的憤怒並非毫無道理,但他對日本天皇的指責顯得過於簡單化。戰爭的後果是全球性的,涉及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的行為,雖然可能不被接受,但也不能完全歸咎於日本天皇個人。
綜上所述,希特勒對日本天皇的指責,反映出他對日本行動的不滿,但這種指責未能全面反映戰爭的復雜性。不同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各自的戰略考量,都使得這樣的事件成為可能。歷史的復雜性不容忽視,而簡單的歸咎並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