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電影預言新冠
擴展閱讀
勵志電影讀後感600字作文 2025-04-05 00:00:54
在電影里怎麼剪輯 2025-04-05 00:00:44

日本電影預言新冠

發布時間: 2025-04-04 07:00:00

❶ 電影《傳染病》:一部9年前的新冠神預言

再回顧2011年的美國電影《傳染病》,彷彿預知了今天新冠病毒的全球挑戰。這部評分並不突出的電影,上映時並未引起轟動,單純從電影本身來看,並不成功。然而,作為中國人觀看,卻能發現其與當下新冠病毒的種種相似之處。電影中,蝙蝠傳播的病毒、人類的離奇傳染、媒體的輿論導向、政府機構的公信力、民眾的恐慌與質疑、謠言的製造與利益的傳遞、醫療物資的擠兌、疫苗研發的困境,以及自媒體大V、研究人員、醫護人員、感染者、家屬、方艙醫院、P4實驗室等場景,幾乎都能在電影中找到對應。

與其說這部電影是神預言,不如說是人類歷史的暗喻:歷史似乎從不曾教會我們任何教訓。讓我們通過電影,來尋找與現實的相似之處。

電影從病毒開始傳播的第二天開始。

Day 2

感恩節前夕,美國職業女性Beth結束了在香港和澳門的出差,身體不適,卻與前男友電話約會。她將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已經成為這場全球災難的第一個感染者。電影的疫情在節假日之前發生,類似新冠期間人口流動導致的聚集性傳染。香港的打工仔、倫敦的模特、東京的社畜也陸續發病,地點從輪渡、飛機、酒店到公交車,人群密集且封閉的公共交通工具成為病毒傳播的關鍵途徑。

公共交通、密閉環境是疫情傳播的常見途徑。從這次電影的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病毒傳播的隨機性與不可避免性。

Day 3

自媒體人Alan發現了東京男子在公交車發病死亡的視頻所存在的新聞價值,想作為新聞線索兜售給報社,但編輯並不買賬。Alan決定自己跟進。

Day 4

第一個感染者Beth在連續吃了幾天感冒葯後發病去世。Beth的丈夫,剛送走妻子回到家,六歲的兒子也被感染發病去世,一夜之間家破人亡。

Day 5

世衛組織WHO、美國疾控中心開始關注世界各地陸續發病的疫情。WHO派出了研究員前往香港調查病毒來源,美國疾控部門則派出了專家前往疫區控制疫情。明州衛生部召開緊急會議,他們並不相信病毒的嚴重性,甚至希望能夠壓制輿論。疾控中心研究員Mears向衛生部官員普及了RO率(疾病傳染指數)的概念,並警告這是一場新型病毒引發的傳染病。這與新冠疫情初期美國政府的僥幸心理和缺乏危機意識形成對比,而疾控專家的專業態度則更加凸顯。

與新冠相似的是,美國相關部門的初步認知充滿僥幸,而專業人士則對病毒和疾病充滿敬畏。電影為我們普及了RO傳染指數的概念和計算方法,這也是預測感染人數的重要依據。

Day 7

國土安全局請疾控中心負責人喝咖啡,他們懷疑這是一場生化戰。疾控中心否定了這一看法,並要求只有最高級別的病毒實驗室BLS-4生物安全實驗室開始對病毒進行研究。同時,第一位感染者Beth去世的兒子所在的小學開始停課隔離,疾控中心對她所在公司的密切接觸者開始調查。電影中美國政府的反應速度和及時性,與新冠疫情初期形成鮮明對比,而天然抗體攜帶者或不發病的密切接觸者的存在,也展示了病毒傳染的多樣性。

與此同時,研究終於有了一點進展,病毒同時具有蝙蝠和豬的DNA。這與新冠疫情期間對病毒來源的持續研究形成呼應。

Day 8

美國官方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傳染情況,疾控中心受到媒體的質疑誠信問題和反應過度。疾控中心卻說:「寧可被質疑反應過度,也比死很多人好得多。」這段話或許讓經歷了新冠病毒的每個中國人都感同身受。同時,WHO專家前往香港調查病毒發源情況,並發現全球最初的幾位感染者都與Beth有過接觸。世衛組織和美國疾控中心同步疫情進展,WHO警告在RO平均值為2的情況下,48小時內全球會有26萬人被感染。然而,疫苗的研發卻遙遙無期。

與新冠疫情相似的是,美國最高級別的BLS-4實驗室也受到了質疑,而中國此次對病毒的研究並沒有限制,多地實驗室同步進行,讓研究進展更為高效。不幸的是,疾控中心研究員Mears也感染了病毒,來到體育館設置的臨時收治所。

這場災難已經在所難免,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反應。官方打算在封城前封鎖消息,疾控中心的負責人Cheever在封城前通知家人盡快逃出城外。封城是艱難的決定,宣告了大規模疫情大戰的正式開始。政府、民眾、官員、親屬都在未來充滿了未知。有人透露消息、有人想盡辦法逃跑、有人恐慌、有人困守。每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Alan作為自媒體大V,卻與葯廠串通,假裝感染,服用連翹後痊癒以賺取巨額收入。民眾開始哄搶連翹,造成巨大混亂。與新冠疫情期間的雙黃連烏龍事件驚人巧合。

封城後的城市,超市和葯店被搶,秩序混亂不堪。WHO前往香港的官員被綁架,為的是換取全村人更早的獲取治療的機會。類似的綁架案在全球各地不斷上演。

Day 21

病毒RO平均數已經高達4,死亡率25%-30%。疫苗實驗並不順利,實驗的猩猩不停死亡。城市蕭條,公共場所空無一人,宛如死城。高速封鎖,焦躁的人們排起車河。物資發放混亂不堪。物資的發放和擠兌成為秩序混亂的重要表現,與新冠疫情期間紅會的混亂形成對比。

大發災難財的Alan穿著自製的防護服走街串巷,發放自己的小廣告。收治所里,人滿為患,卻沒有護士,只有志願者。護士罷工了,在無法預知的疾病面前,他們認為健康的人不應被要求照顧病人,同時希望健康的人不要得病。疾控中心的負責人理解護士的罷工,並表示擔憂。在疫情面前,美國的解決方案並不新穎,但唯一優點或許是眾生平等。疾控中心的負責人將自己僅有的疫苗送給了疾控中心保安的孩子。

人們有序接種疫苗,城市秩序恢復如前。這場浩劫終於過去。病毒被封存在病毒實驗室的密封艙中,似乎標志著災難的結束。歷史的烙印並未消失,我們期待新冠的病毒被永久冷凍密封的那一天,意味著我們可以從這場病痛中痊癒。但新冠的歷史不應被遺忘,那些人性的美好和陰暗、成功的經驗和慘痛的教訓,都不應被忽視。

Day 1

最後,影片回到了病毒的起源。這一切都要從一隻蝙蝠說起。這個故事應該只是導演的一個猜想,真正的原因無從知曉。就像今天的新冠病毒,我們或許永遠無法知道它傳染給人的最初始原因,但這並不重要,它就是一個大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們應該接受並反思。

❷ 幾個預言都神預測了2020年的病毒爆發,未來真能被預知嗎

進入2020年3月份以來,全球已經被新冠肺炎的疫情搞的焦頭爛額,各國確診病例數量不斷上升,在這個抗疫關鍵時刻,幾個連續不斷的消息傳來,讓幾乎已經麻木的神經再一次綳緊了,但這消息卻和疫情無關,而是一個從最早40年前到8年前不等2020年病毒全面爆發的預測,實在讓人毛骨悚然!



就像640光年外的參宿四超新星爆發一樣,如果它現在已經爆發,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它這個爆發事件是屬於未來的,因為它的光要600多年後我們才能看到,而絕對未來則比如是明年才發生的事情,也許你可以坐光速飛船用幾小時或者幾分鍾穿越這一年,但你不會比大家更早的了解這個信息,你只是比大家年輕一點了解這個信息。有點搞腦子是嗎?其實就是狹義相對論中的鍾慢效應導致,各位有空可以了解下,看起來很枯燥,但和現實結合就會非常有趣!

❸ 《感染列島》:日本疫情下的預言電影

日本疫情的升級,令人擔憂,其最新疫情數據已增至861人。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5月下旬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東京奧運會的前景變得撲朔迷離,可能面臨取消的可能。日本奧運擔當大臣橋本聖子對此表示,國際奧委會已明確回應,不會將取消奧運會作為官方主張,這表明國際奧委會正在為東京奧運會按計劃舉行做准備。

《感染列島》這部電影在2009年上映,早在2011年1月3日,電影中某市立醫院急救醫師松岡收治了一名發熱患者。患者病情急轉直下,醫院陷入了混亂,事態迅速升級。電影中政府的應對措施未能及時封鎖感染區域城鎮,導致疫情進一步擴散。 日本鑽石公主號游輪事件同樣暴露出政府防疫動作的遲緩,導致疫情爆發。

電影中的情節與現實中日本疫情的發展相呼應,政府、醫療系統和民眾都在面對疫情的挑戰。現實中,病毒傳播率和死亡率極高,導致日本政府不得不採取全境封鎖措施。與此同時,世界各國開始撤僑,交通網路癱瘓,城市機能停滯,日本社會面臨崩潰。超市物資被哄搶,社會秩序混亂不堪。政府和醫療機構對於病毒的研究工作陷入困境。

電影中病毒的起源被揭示為可能是從南亞一個小島的蝙蝠身上感染而來,這一發現與現實中病毒的傳播路徑有所吻合。電影中,小林榮子醫生在自己身上試驗了一種新的療法,證明了其有效性,挽救了其他患者的生命。

現實中,我國疫情控制已進入穩定可控階段,而日本疫情的升級提醒全球社會應更加重視疫情的防控和應對措施。電影《感染列島》不僅預言了疫情的發展,更深入描繪了疫情下社會的種種困境,包括醫療系統的壓力、社會秩序的混亂,以及人性在危機中的展現。這部電影雖然豆瓣評分不高,但其對疫情的深刻描繪和對人性的探討,使其成為了一部值得反思的作品。

在這場全球戰「疫」中,各國都在努力尋找應對策略,共同面對挑戰。電影和現實中的例子提醒我們,疫情不僅僅是公共衛生問題,更是對人類社會、倫理道德、心理承受能力的綜合考驗。在經歷了多次重大災難後,人類應當從中吸取教訓,放下傲慢,正視自身的改變,共同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場全球戰「疫」不僅考驗著各國的應急反應能力,更考驗著全人類對災難的應對能力和對未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