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調音師:逐漸墜入深淵的人性
印度電影《調音師》是根據法國同名懸疑短片改編而成。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一直假裝盲人的鋼琴師阿卡什,意外成為一起兇殺案的唯一目擊證人之後,所遭遇的一系列離奇經歷。
在我看來,與其說《調音師》講述的是一個懸疑故事,不如說講述的是一個人逐漸墜入深淵的故事。
影片以主角阿卡什假裝失明開始。阿卡什為什麼要假裝失明呢?用阿卡什自己的話說,假裝失明能讓他更加的專注,帶給他創作的靈感。但是,這只是阿卡什自己的說辭,每個人都想要隱藏自己陰暗的一面,讓自己看起來人畜無害。
假裝失明給阿卡什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依靠假裝失明,阿卡什住著每月只需500盧比的救助房,吃著別人端到嘴邊的食物,就算只是靜靜的坐在寺廟外發呆,別人也會同情他並把錢塞到他的手上。甚至因為假裝失明,阿卡什認識了蘇菲而收獲了愛情。
阿卡什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到倫敦參加比賽,為此他需要20萬盧比。從阿卡什在樂器店裡與樂器店老闆的對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有一個富婆看上了阿卡什並且有能力幫助阿卡什完成他去倫敦的理想,只要阿卡什願意,但是阿卡什拒絕了。此時此地的阿卡什雖然假裝失明騙取了大家的同情心,但是內心當中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底線。
阿卡什一共目睹了兩起兇殺案,第一起謀殺案是著名演員辛哈被自己的老婆西米和其外遇對象警長馬諾哈爾殺害,第二起謀殺案是隔壁鄰居達薩太太(因為看到了馬諾哈爾的長相)被西米殺害。兩起兇殺案都意外的被阿卡什撞見,只是因為阿卡什假裝失明才得以脫身。
目睹第一起兇殺案之後,阿卡什的內心在劇烈的掙扎,死亡的威脅與良知在糾纏。最終良知戰勝了死亡的威脅,阿卡什決定去警察局報警。來到警察局阿卡什卻意外的發現馬諾哈爾是警長,在人生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阿卡什失去了曝光真相的勇氣。之後有一個鏡頭是阿卡什幻想著自己在警察局當面拆穿警長馬諾哈爾和西米殺害辛哈的真相,可見阿卡什內心在當時依然很糾結,良知在譴責他,讓他坐立不安。
目睹第二起兇殺案之後,阿卡什的內心已經沒有了掙扎的跡象,恐懼已經占滿了阿卡什的內心,良知已經沉睡,阿卡什只想盡快的逃離這個恐怖的地方。然而西米還是發現阿卡什假裝失明的事實,最終設計將阿卡什弄瞎。
馬諾哈爾認為就算阿卡什就算瞎了也不保險,於是決定將阿卡什殺人滅口。阿卡什在逃跑的過程中被賣腎三人組(濕婆神婦女、司機莫里以及醫生斯瓦米)所救。
然而,人性是復雜的,三人組救阿卡什只是為了獲取阿卡什健康的腎,阿卡什最終以1000萬盧比為誘餌保住了性命,並讓三人組承諾醫治他的眼睛。三人組是阿卡什目前唯一的希望,他選擇了相信人性,相信三人組。
現實給了阿卡什迎頭痛擊,在阿卡什成功綁架了西米向馬諾哈爾要贖金之後,三人組拋棄了阿卡什並將阿卡什和西米關在了一起,濕婆神婦女和司機莫里踏上了所要贖金的道路。
為了能夠逃出升天,西米游說阿卡什合作,此時的阿卡什內心存留者所剩不多的對人性的信任,答應了和西米合作。在成功砸破窗戶有機會逃出去時,阿卡什也沒有想過丟下西米,而是想讓西米和他一起去警察局自首,西米的回應卻是痛毆阿卡什,將阿卡什打得奄奄一息。在阿卡什快要死掉的時候,醫生打開了房門,才救了阿卡什一命(因為醫生發現西米的肝臟與酋長女兒配型成功,想將西米帶走賣個好價錢)。西米將攻擊目標變成了醫生,最後還是阿卡什醒來救了醫生一命。
故事的結尾以蘇菲兩年後在倫敦偶遇阿卡什而結束,阿卡什向西米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在阿卡什的講述中,醫生載著阿卡什和西米走在了去阿聯酋的路上,並承諾將獲得的錢財份阿卡什一份並幫助他治療眼睛,在路上阿卡什請求醫生不要殺害西米,途中西米醒來,殺死了醫生,並將阿卡什放在了路中央,想開車撞死阿卡什,是一隻盲兔撞在了車上導致車側翻才救了阿卡什一命。
影片當中,車輛兩次經過了一棵長得像肝臟的樹,第一次是在講述阿卡什兩年後在倫敦偶遇蘇菲之前,汽車在這棵樹旁並未做任何停留。第二次是在阿卡什對蘇菲的講述中,西米將車停在了樹旁放下了阿卡什。
兩次鏡頭對比,我們可以了解到阿卡什在說謊,阿卡什最終是接受了醫生的建議,賣掉了西米並治療好了眼睛。為什麼阿卡什會向蘇菲撒謊呢?在我看來,應該是阿卡什希望自己在蘇菲面前保持一個善良的形象,蘇菲在阿卡什假裝失明的時候依然給了阿卡什愛情,是阿卡什內心最後一塊光明的地帶,讓阿卡什對人性的善良依然還保持著一丁點兒的幻想。
但當蘇菲說到阿卡什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賣掉西米的肝臟治療眼睛時,阿卡什冷漠的走開了,阿卡什對人性僅存的一點兒美好幻想隨著蘇菲的話坍塌了。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是阿卡什用拐杖打飛了路上的罐子,這進一步證實了阿卡什已經恢復了視力。當阿卡什打飛罐子的時刻,打飛的不僅僅是罐子,還有自己人性中最後的善良,從此人間又多了一個惡魔。影片也到此結束。
《調音師》這部電影全程無尿點,帶給觀影的人對人性的思考。
人性從來都是復雜的,我們總是在善與惡之間徘徊。生活當中有光明,也有黑暗。我們要堅守住自己的底線,就算身在黑暗,也要心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