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電影的片尾字幕越來越長
每看完一部電影或微電影、電視劇等,在後面都會有一些從屏幕底下往上移動的字幕,包含有基本所有工作人員信息,比如演員、導演、化妝、攝影、場景、燈光、音效之類的,還有鳴謝贊助的單位或個人、網站等等。有時還會在片尾加上一些彩蛋視頻。而對好萊塢電影來說,越來越長的片尾字幕,這種情況是自70年代出現的。之前,主要演職員名單是放在開場字幕中,為了節約時間,只有較主要的一批,片尾基本上是沒有字幕的。50、60年代有一些「大片」開了片尾字幕的先河,如《環游地球八十天》《西區故事》,直到70年代,通過《超人》等片,演職員字幕後移確立為常規做法,後面的時間不那麼寶貴了,也就可以越來越全,越來越長。歸根結底,是工會勢力越來越強,也是電影從業人員越來越個體化的產物。以前所有人都是某個片廠的固定員工,署名的事片廠不會太有壓力,即使沒攤上署名的員工,也不至於太懊惱,他們捧的是近似於鐵飯碗。一旦每個人都成了個體戶,你的從業履歷就變得很重要了,那麼能否上字幕就不再是小事。所以各個工種的工會會向製片公司施壓,要求所有人都有署名。對於這種變遷,電影《密道追蹤》的導演俞島表示,近年中國電影迅速發展,劇組規模越來越大,工種越來越多,分工也越來越細,工作人員的數量也為之龐大。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還增添了許多以前沒有的部門,比如,各類高科技數字化的部門——特效、3D、CG部門等等。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行業也在擴大,增添了宣傳銷售、發型、視頻網站平台等重要部門,這些部門參與的工作人員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所以片尾長度延長了很多,這是行業興旺的表現。
⑵ 拍校園微電影的話,大概後期製作有哪些步驟呢》拍攝時要注意什麼,以便於編輯製作
拍攝時要注意:拍攝時一定一定要數12345~~給剪輯提供方便。
第二,鏡頭之間的銜接要注意符合人邏輯的轉換,例如,動態畫面接動態畫面,或者拍些空鏡頭留著剪輯用。
其他的就是攝像方面的技術問題。
後期製作:第一步,剪輯拍攝的影片,注意找好剪切點.。
第二,加效果或者配樂。
然後,製作片頭和結尾(AE)包括字幕,音樂。
當然這些只是簡單常規的過程,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是創新~~隨性吧,加油↖(^ω^)↗
⑶ 微電影製作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項
微電影製作周期短,時效性強,更貼近大眾生活,是時代賦予電影文化的新理念,適用於互聯網、多媒體、手機視頻等多種平台,具有娛樂性、創意性和廣告價值。那麼微電影製作的主要流程以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微電影製作的主要流程——劇本創作
相對傳統廣告,微電影以情節的高低起伏帶動用戶的情緒,通過故事主人公的「事與情」達到升華,潛在的引發用戶對品牌的共鳴以及支持。因此,一個優秀的劇本是一部優秀微電影的基礎,而精華就取決於策劃方案的創意。
二、微電影製作的主要流程——准備設備和設計分鏡
1、准備設備 拍攝器材要根據拍攝的微電影的預算來算的。事先有個大致的計劃,比如想拍好一點就可以租賃好一點的設備儀器,運用程度也要盤算好。對於一些可有可無的設備,盡量去掉,節省成本。
2、設計分鏡 簡單說即是分配鏡頭,就是事前打好拍攝的草圖,什麼地方用什麼鏡頭,開頭怎麼開始拍,末尾怎麼收鏡,也是方法萬千。這就要根據導演想用什麼樣的手法來展現故事內容,從而縮短了拍攝時間。
三、微電影製作的主要流程——選擇演員
在拍攝微電影之前,基本的劇組配備人員要齊全,分工明確,不能逮著誰就安排誰,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能力來。其中,演繹人員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提前安排好拍攝場地,有計劃地進行。場地的選擇要適合微電影劇本的劇情,做到情、景、劇結合。演員事先要背好台詞,並對拍攝的畫面根據台詞進行預演,盡量減少拍攝才是第一次表演的情形,減少拍攝時間,從而減少拍攝成本。
四、微電影製作的主要流程——後勤工作
為劇組做好後勤保障,安排演員住宿、場務道具,聯系好飲食與用水。交通也要安排妥當。
五、微電影製作的主要流程——後期製作
把拍攝來的視頻用軟體"剪輯"整理一下,如果不想被剪太多鏡頭,那麼在分鏡頭設計一環節就要事前分配得完善一點,還可以加上點軟體特效,比如亮一點,暗一點,畫面少抖一點,來點字幕(還有合作人員的名單呀),當然還有合適劇情的配樂,軟體是需要人來熟練操作的。微電影製作後期直接影響到片子的質量度、觀賞感覺,要專業製作人士才能完成。因此,後期製作的安排一定需要有軟體製作經驗或學習過軟體製作的人員。